君子九容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礼-仪表规范:九容”

“中华传统礼-仪表规范:九容”

传承中华传统礼仪 吹暖校园德能风气
教学目标
• 1、结合我校办学理念, 进一步深入了中华礼仪的 意义和作用。 • 2、介绍中华礼仪中是基 本的仪表要求,理解内外 兼修、由内外化的仪表规 范的根源。 • 3、培养同学们对中华礼 仪心怀温情和虔诚敬意, 努力做一个内外兼修、仪 表堂堂、文质彬彬的高尚 的人,从自身做起,用行 动传承我中华文明礼仪。
头容直
• “不顾倾” • “如山立” • 中国人讲究正直, 头正,则人正。 • 不正,有不精神、 不重视、轻薄、怠 慢、骄横之嫌
气容肃
• “如不吸” • 在庄重的场合 下,不发出声 音来。 • 生理上的一些 声音也要学习 克服,否则, 难登大雅之堂。
立容德
• “德,得也” • 授受礼物, “如磬折”, 任何人任何 时候,都要 表示谦卑。
色容庄
• 容色端庄 • 君王站在阼阶之上, 穿着“丧服”, “一宫之人,不胜 其哀”;穿着“铠 甲”,“一宫之人, 不胜其勇”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质胜文则野:礼仪绝不是虚头八脑的东西 • 文胜质则史:礼仪绝不是装腔作势的表演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是内外兼修、 温文尔雅、仪表堂堂、赏心悦目、儒雅可 亲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仪表特质。
诵读“九容”
• 足容重 手容恭 目容端 • 口容止 声容静 头容直 • 气容肃 立容德 色容庄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礼遇朋友 让我们唱响《找朋友》 愿我们成为履行中华礼仪的楷模
小结
• 以先觉觉后觉。“礼者,履也”,对中华 礼仪心怀温情和虔诚敬意,积极用行动践 行传统礼仪 • 体现在每一个国民身上,我中华传统文化 的主体就存在,就活了 • 文明的传承,在生活的点滴当中,黄卫的 每一个师生,积极用行动践行传统礼仪, 让温文尔雅、仪表堂堂、文质彬彬成为每 一位师生的仪表特质,让每一位师生都成 为人们赏心悦目、儒雅可亲的对象。

传统礼仪规范“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路径

传统礼仪规范“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路径

传统礼仪规范“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路径作者:王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47期君子“九容”是儒家经典《礼记·玉藻》中对君子的日常行为礼仪规范。

“九容”是指人们日常行为举止九个方面的仪态表现。

所谓君子“九容”则是对君子该有的言行举止的九个具体仪态要求,具体为“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一、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第一,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君子“九容”作为经典的传统礼仪规范,它以其具体和可操作性让我们直观地领略到了传统礼仪之美,也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能够切实地运用于我们当下的礼仪指导。

所以,将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礼仪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礼仪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

君子“九容”这一礼仪规范,充分体现了现代礼仪基本原则的尊重原则、和谐原则和审美原则等。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有助于增强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在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中学生作为教育主体,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体味传统礼仪文化所蕴含的处世哲学和中华智慧,能更多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辩证地看待文化差异,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

君子“九容”这一礼仪规范作为一种贯通古今的桥梁,既能让中学生欣赏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又能古为今用,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君子“九容”融入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的茶艺活动路径的必要性中国是茶的故乡,历来有客来敬茶的习俗。

茶艺是细节艺术,茶量、水温、冲泡时间掌握得宜,才能香韵独到。

先秦君子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君子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君子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摘要:两千多年来,先秦君子人格美的思想影响着各个时代的人们。

所以即使在今天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它,挖掘它还不曾为人发现的价值,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先秦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君子不仅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还应有高尚的品德修为。

君子的人格特质主要体现为仁者爱人、济世安民的人道精神,通权达变、乐天知命的生活智慧,见义勇为、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

君子彰显了人性的崇高,承载着人类美好的道德期望,满足人们追求善美的道德需要,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提升人性修养、成就善美人生、引领大众向善、淳化社会风俗、强化恪守规范意识和完善社会价值体系等作用。

关键词:君子人格品质九思四不修养现代价值一、何谓“君子”从西周春秋的一般意义上讲,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

显然,这是一个有着明显的阶级意义的称谓。

要被人称之为“君子”,从经济和政治上首先要有一定的地位,要有“君”的尊贵。

君子不仅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还应有高尚的品德修为。

并非所有周代贵族都称得上“君子”,只有在贵族中那些才德出众和有特异节操之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正因为“君子”一词含有道德评价的意义,所以在西周春秋时期中,人们往往把那些虽非贵族出身但在言行举止中有可称道之美德者也称为君子。

二、“君子”的人格品质先秦儒家经典文本有很多关于君子特征的论述,有人曾将之归纳为“仁、义、礼、智、信、忠、恕、勇、中庸、文质彬彬、和而不同、谦虚与自强”等13种素质。

应当说这13种素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君子的特征。

但这13种素质中是否有能够涵摄其他素质的纲领性素质?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可见,“君子之道”最为重要的便是“仁、智、勇”(三达德)。

此三者分别从情、知、意三方面一并构成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人格特质,其实质内涵为:仁者爱人、济世安民的人道精神;通权达变、乐天知命的生活智慧;见义勇为、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

(一)仁:仁者爱人、济世安民的人道精神“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和人格特质。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作者:王虹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10期引言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由此可见,礼仪一定是文明的产物。

凡是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

礼是展示君子风范和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知礼、懂礼、讲礼,对于促进个人进德修身与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华礼仪讲究“内外兼修”,既注重外在的行为,也强调内在的修养。

“教师职业素养与中华传统礼仪”这个命题,概括而言就是“师德与师范”——一个教育者的品格修养与风范。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尚书》有言:“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意思是上天佑助老百姓,为其立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为其立师教导民众。

教师形象在民众心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言行举止所折射出来的品格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更高层次的教化。

职业道德素养与日常礼仪职业道德素养——礼敬《礼记》开篇第一句是“毋不敬”,汉代经学家郑玄解释说:“礼主于敬。

” 唐代孔颖达在郑玄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行五礼(吉凶军宾嘉),皆须敬也。

”“敬”在中华礼仪体系中是纲要,所谓纲举而目张,如果纲没有了,礼就成了躯壳,要义在此。

一个人内心有敬意,然后表达出来的肢体语言与之相得益彰,这才是真正懂得了尊重,彰显出我们中国传统礼仪中的“敬”的内涵。

用宋儒的话总结:“恭就貌上言,敬就心上言。

”。

礼是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敬意,是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对父祖、尊长、对大自然都要心存敬意。

具体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是它直观地表达了敬。

在各种交往场合中服饰的整洁得体、容色的端庄肃穆、举止大方守礼、言辞谦恭都是表达敬意的方式。

《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这样评价禹,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 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任何批评了。

他本人吃的简单,但是对祖先的祭祀却办得很丰盛;他本人穿得很粗糙,祭祀的衣冠却非常华丽;他住的简单,却把全部力量用在沟渠水利上。

《晚望》古诗词鉴赏

《晚望》古诗词鉴赏

《晚望》古诗词鉴赏《晚望》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

古诗词鉴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晚望》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晚望(宋)徐侨陂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青禾:青苗。

【翻译】:池塘里清澈的绿水安然而平静,原野里广大无际的青苗翻滚飘动着。

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寂静,没有人谈笑的声音,只有那晚归的樵农在放声地唱着牧歌。

【赏析】:诗人望见的景物有:满塘的绿水、无际的青苗、弥漫的山烟、放歌的归樵等。

最后两句诗以声衬静,更显其静,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前两句描绘春色之美:清澈的绿水,无际的青苗。

后两句以声写静,更突出了山间的`空旷宁静。

全诗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被称为“南宋清官”。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授上饶县主簿。

师事朱熹。

朱熹称其明白刚直,名其书房“毅斋”。

开禧二年(1206),上书力陈与金人议和的危害,提出退敌之策,未被采纳。

嘉定七年(1214),由严州推官考满,历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

自请外知和州。

抚恤百姓,精练军卒,作御敌准备。

不久,金兵进犯,下属争请揭牌闭关,侨不为所动。

僚属欲遣妻女渡江避难,则正色道:“不幸受困,当共死守!”金兵知和州有备,不敢侵犯。

十年,改知安庆府。

次年,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事,命州县官开常平仓赈济流散淮民。

上书建议“明诏大臣以正己之道正人、忧家之虑忧国,庶几致安于已危,迓治于将乱”。

从影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看儒家文化内涵

从影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看儒家文化内涵

从影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看儒家文化内涵作者:康洁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摘要】中华民族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其彬彬有礼的面貌闻名于世。

影视剧《琅琊榜》作为2015年的“现象级”作品,堪称是集“中华礼仪”“中华风貌”为一体的优秀文化产品。

本篇将以这部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中的容礼,展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影视剧;《琅琊榜》;传统礼仪;儒家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11-01《琅琊榜》改编自海晏的网络同名小说,这部剧在国内、国外颇具盛名。

虽然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架空的,但导演决定将其要打造成更具文化内涵的正剧,便将背景设定在先秦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专门请来《甄嬛传》的礼仪指导张晓龙团队跟组演示礼仪。

不仅向世人呈现一场关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美感的视听盛宴,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容礼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其展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一、容礼概述礼学在儒家学说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孝经》中有“曾子避席”,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弟子规》中说哥哥应当慈爱地对待弟弟、弟弟应当尊敬顺从哥哥的说法,成为兄弟之间的伦理规范;《礼记》中有尊老爱幼、崇尚道德,成为社会处事法则……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早期的儒家礼学根本特点是规定了古人的衣冠体态、行为品德。

因而早期的儒家礼学又被称为“容礼”。

在《礼记》中有一段论述可以说是“容礼”的大纲性提要,翻译过来是“君子九容”,也就是脚步要稳重、手势要恭敬、眼神要端庄、嘴巴要闭紧、声音要温顺、头颅要放正、呼吸要柔和、站姿要周正、脸色要庄敬。

电视剧《琅琊榜》中有一段正是体现了“容礼”。

苏宅下起漫天大雪,身披大氅立于檐下的梅长苏正在赏雪。

只见他剑眉星眸、风度翩翩,是为君子典范。

彼时,苏宅的其他侍卫、佣人在长廊间忙碌、穿梭、行礼。

礼仪文化在这部剧中已全然不是配角,而是深入人物性格、画面骨髓、情节勾连。

《弟子规另解》思考题

《弟子规另解》思考题

《弟子规另解》思考题『总叙』『入则孝』第1课1、学习《弟子规》有何时代意义?作为成年人、作为出家人,是否有必要学?为什么?2、有些人说:“学好《弟子规》就掌握了一切真理。

”对此观点,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3、本论分为哪几部分内容?请大致叙述一下。

4、古人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认为“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有哪些启示?今后有何打算?5、父母呼唤你,或吩咐你做事,你应该怎么做?佛教中有这些孝顺的理念吗?请具体分析。

6、对于父母的教育和责备,子女应如何对待?假如父母没有文化,而子女学历特别高,那又该如何?你平常是怎么做的?第2课7、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关键起作用的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体会?为了教育下一代,你今后准备怎么做?8、看了古代子女对父母的承侍,然后再对比现在的状况,你有什么感触?9、对“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请从世间、出世间的角度分别作解释。

你自己做得到吗?10、有些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偷偷藏起来拿走,你如果见到这种现象,会如何教育他?第3课11、孝养父母有哪五种方法?请详细解释。

你做到了几点?12、现在许多年轻人崇洋媚外,对自己的民族传统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13、如果父母从小就讨厌你,对你百般折磨,你长大后还要孝顺他们吗?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

14、父母的言行若有不对之处,身为子女的应该怎么办?你能做到吗?第4课15、按照莲池大师的观点,孝分为哪三种?出家人的孝,与世间人的孝有何不同?16、父母生病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17、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应以什么方式表达哀悼?为什么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是不是一种教条主义?18、从办理父母丧事的方法上,可以看出儒教有哪些局限性?杀生祭祀是否对亡人有利?作为佛教徒,你会怎样用佛法帮助亡人?『出则弟』第5课19、我们应当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该如何落实这一精神?20、与兄弟姐妹共处时,为何在钱财和语言方面尤为值得注意?你以前为此发生过冲突吗?21、儒教要求日常行为中做到长幼有序,佛教中有这些要求吗?此颂对你有何提醒?22、请引用教证说明,儒教对杀生怎么看待?这与佛教有何不同?请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现代站姿
第一节
练习
站姿练习。 1.对镜练习法: 2.靠墙练习法: 3.顶书练习法:
坐姿练习。 1.对镜练习法: 2.顶书练习法:
第三单元
第 二
坐节 立 有

第二节
一、坐有坐相
“坐如尸”——《礼记·玉藻》 “坐毋箕”——《礼记·曲礼上》
安坐
第二节
二、立有立容
“立如齐(zhāi)”——《礼记·曲礼上》 恭敬有礼,“站有站相”
第二节
古代见面礼中,除揖礼外,还有另一种为拜礼,主要是指跪拜礼。
跪拜为最严肃最隆重的礼节,是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 的表示,通常在庄重的场合施行。传统的跪拜依据恭敬程度不同分 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 拜,其中最隆重的是“稽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席地而坐,行跪拜礼相对不便,跪 拜礼不再像古代那样成为常用礼节。但是,一些特殊场合至今依然 沿用跪拜礼,如:拜年、祭祖、婚丧礼仪等,以示内心恭敬或铭记 祖先恩德。
心存敬意,为内在的礼义,表情庄恭,为外在的礼 容。体现内心的诚敬,是容礼的第一要义。
宋濂潜心求教
第一节
一、容貌与情感
君子重貌,貌重则有威。恭敬的容礼,能展示君 子的修养与德行,也能助力个人成功,获得他人的敬 重。
内心的诚敬以合乎礼仪规范的神情仪态来表现。
以容礼表达诚敬之意,还要注意行为举止的表现。
九思,是君子以仪正形、以礼修身的重要守则,保持温良恭谨,坚持慎 思笃行,内省自律,严以修身,最终实现君子明德至善的人生目标。
第 一
节坐



第三单元
第一节
一、坐必端方
古代基本坐姿:经坐、恭坐、肃坐、卑坐四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 容重 : 步伐 稳重 , 不可轻 飘趔趄 、 碎 步紧倒 。步履 仓皇 、 东摇 西晃这些都 不 是君子之态 。走 路要稳 重而从容 , 气定神闲 , 给人 以雍容 、 自信的感觉 。 手容 恭 : 抬手高且正 , 如此 为恭敬 。手势是 人表情达 意的主要方式 , 因此 , 要 大方 、 舒展 , 不能战 战兢兢 、 畏畏缩缩 , 而且要懂得 各 ̄ t  ̄g Bf g、 宗法 , 不可 使用不
己 的 J L . i I 举 !
《 礼记 》 又名《 小戴礼记 》 《 小戴记 》 , 据传 为西 汉礼学家戴 圣所编 , 主要 记载了
先秦 的礼制 , 体 现 了先秦 儒家 的哲 学思想 、 教 育思 想 、 政治 思想 、 美学 思想 。 《 玉
藻》 篇记录了天子和诸侯 的饮食 、 居处 、 服制等 。其中详细阐述 了九容之雅 。
0 库
M 盂s , a c A l K U
氏, 吉林 失 事 天 幸悼 士. 曾 在北 京、 上 海、 卅 、 福 建、 广 彖等地 游
将 话 天、 历史、 国 季、 与法 融会 酋 趋 . 创立。 旁氏私 章 . 用稀 国 天、
曲 理 念 教 校 国 天、宣 讲 国 章 普 及 作 天、 法知识. 其 新 狮 的 教 幸
\ 学 时{ 弋 t 、 妙 笔 作文
人, 更善于通过对一个人 “ 九容 ” 的观 察来识人 。 在 曾国藩的 日记中 , 有 很多关于 通过一个 人的面相 、 坐姿、 站姿 、 行走 、 言 语
列事 生 们 曲 喜 囊 。
君 乎 九 容
文/ 彦氏
足容重 , 手容恭 , 目容端 , 口容止 , 声 容静 , 头容直 , 气容肃 , 立容德 , 色容庄

— —
差 ) 【 }i ) t的 ? {千
出 自《 礼记 . 玉藻》
。 ; l 仃九 蠢 之讯 中
代∞ 枯 产 5 j 书 l 』 f 笕 门
小掣 日
位. 平时不要偏头 、 歪 头。
气容肃 : 呼吸平静 日肃 。气息的 平稳 、 和缓体现 出人内心的平和和宁 静 , 给
人 以 镇 定 自若 之 感 。 立 容德 : 君 子 站 立 应 含 胸 并 略 微 曲身 , 以 表 示 谦 逊 。不 可挺 胸 叠 肚 、 指 手 画
上 判断安禄 山绝不是一个 善 良、 忠义 的人 , 将 来 必 成祸 患 。因 此 , 他 立 即 上 奏 皇
帝: 安禄 山这 个人看起来飞 扬跋扈 、 目无礼法 、 残忍 冷静 , 可能会有篡逆 的野心 , 不 应予以重用 , 以免将来生 出祸患 。
“ 西试 毒家 ” 曾 因 赢
曾国藩 是 清朝 末年 很有 名 望的大 臣 , 也是 中 国历史 上的 名 臣 。他 善于 用
目容端 : 目光不正 为斜 , 眼睛瞪人 日盼( x 1 ) , 吟视 又称 恨视 。不斜视 、 不恨视 ,
古 人谓之 “ 不 睇视 ” , 此为端 。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 , 心正 、 意正 、 限正 则给人 以光 明
磊落之感 。
口容止 : 不 妄言 、 不 诳语 , 没 有把握 的话 要 少说 。要 常常 告诫 自 己 : 病 从 口
脚、 颐指气使 。 色容庄 : 面色不矜不做 、 不惰不慢 为庄 。懈怠倨做 、 嬉皮笑脸 皆为不庄 。
“ 九龄 ” 风 度
唐朝是 个非常讲 究礼仪风 尚的朝代 。唐玄宗李 隆基就很注重 风度 , 他任命 的宰相 张九龄 更是风 度翩 翩 、 旷 古绝今 。据说 , 唐玄宗每 次见到 张九龄玉 树临 风、 俊逸洒脱地站在 朝堂之上 , 都觉得神清气爽 , 十分舒坦 。 张九 龄不仅 风度翩 翩 、 举 止得体 , 仪 容仪表堪称 百官 的楷模 , 而且 , 他 腹有
诗 书气 自华 , 作 为一代 文宗 , 在唐代 诗歌 的发展历程 中 , 他 上承陈子 昂 , 下启 孟 浩然 、 王维 、 李白 , 是 山水 田园诗歌的首倡者 , 成为 “ 岭南诗 宗 ” 。 “ 美人适异 方 , 庭
树 合幽色 ” , 在 他的诗 中 , 风 清月 朗A 0 , 7 I山与 孤高淡 然的襟怀 完美契 合 。后来 由于 他和唐玄 宗意见不合 , 辞宫而去 。可 唐玄宗还是 时常会想起那个每天都穿 得整 整齐 齐 、 走 路步伐 矫健 、 眉宇之 间神采飞 扬A O , g  ̄ 宰相 , 他 不在 , 这 朝堂之 上
似乎 就 缺少 了代 表大 国风 度的 栋梁 之材 。这 时候 , 如果 有人 向唐 玄宗举 荐人
才, 他总是 问 : “ 其人风 度得如 九龄否? ” 在他 的心 目中 , 张九龄 俨然就是 风度的
代名词 。
张九龄 在任期 间 , 不仅对 自身 的仪表要求严格 , 更懂得见微知 著 , 根据一个 人的 举止言 行来判 断官 员A O , t i  ̄ 养和品 质 。他 曾经亲 自面审过前 来述职 的安禄 山 。当时安 禄山官任平卢 将军 , 勇敢 果断 , 在边塞颇 有威名 , 唐玄宗和很 多大臣 都 很想重 用他 。但是 张九龄 见到安禄 山时 , 从安禄 山的举止 、 言谈 、 气度 、 神态
入、 祸从 口出。
声容静 : 语 音不哆嗦 , 说话时不咳 嗽 , 古人谓 “ 不 哕咳 ” , 此为 静 。在陈述或 者 交流的 时候 , 要 声音洪 亮 、 音调 平稳 , 既不要 哗众取 宠 , 也 不要 唯唯诺诺 不 卑 不

亢才是最让 人舒 服的好声音。
头 容直 : 脑袋不歪 斜 , 不倾顾 , 不摇晃 。头 不直则不正 , 头是一个 人的关键部
礼貌的手语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一 、 行 动 悭卧 郜 、 卅 宪 礼
仪八 L / t, 这 , { . f - }禾 披 : 乃
“ 『 I 之容 ” 、 } I q t礼
仪 邶 . 嚣 之 吨 求 。


协 U 京 的 冬 , , l { \{
弛 川 惟 彳 " , 竹 神 卟』 川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