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脊椎动物学是研究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及其生态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考研中出现的脊椎动物学题目,供参考:1. 脊椎动物的分类- 简述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并列举每一类群的代表动物。

2. 脊椎动物的进化- 描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哺乳类的进化历程,并解释关键的进化特征。

3. 脊椎动物的生理结构- 解释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如何支持其身体,并讨论其在不同类群中的变化。

4. 脊椎动物的生殖策略- 比较脊椎动物中的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策略,并讨论它们各自的适应性。

5. 脊椎动物的生态位- 举例说明脊椎动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环境。

6. 脊椎动物的适应性进化- 讨论脊椎动物如何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应对环境变化,举例说明。

7. 脊椎动物的遗传多样性- 解释遗传多样性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来了解这一点。

8. 脊椎动物的保护和保育- 讨论当前脊椎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保护和保育措施的重要性。

9. 脊椎动物的形态学特征- 描述脊椎动物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头骨、脊柱、四肢和皮肤等。

10. 脊椎动物的生理功能- 讨论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11. 脊椎动物的分类学研究方法- 描述用于脊椎动物分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形态学比较、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12. 脊椎动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讨论脊椎动物的地理分布模式,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13. 脊椎动物的生态适应性- 分析脊椎动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来生存于特定的生态环境。

14. 脊椎动物的疾病与健康- 讨论脊椎动物可能面临的疾病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研究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15. 脊椎动物的遗传与进化- 探讨遗传变异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遗传学研究来理解进化过程。

结束语:脊椎动物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对脊椎动物的了解也在不断深入。

脊椎动物部分简答题

脊椎动物部分简答题

第十六章鱼纲复习题1、简述海产硬骨鱼、淡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方式。

答:淡水鱼的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了维持其渗透压的平衡,它通过肾脏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另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海水硬骨鱼体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鱼类一是从食物内获取水分;二是吞饮海水,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一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从而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2、比较硬骨鱼和软骨鱼的主要区别。

答:软骨鱼类:是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鳞,鼻孔腹位,鳃孔5-7孔。

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

歪形尾,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

硬骨鱼类: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

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型尾。

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

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

3、说明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答: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大多呈纺缍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体表被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大多具侧线系统,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等。

第十七章两栖纲复习题1、简述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答:两栖类适应陆生的特征:①出现了五趾型附肢,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结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

②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

③随着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也由单循环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3、咽囊和鳃裂: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
4、出现了完善的捕取食物的口器。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7、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专门的运动器官。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单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
6、分析文昌鱼的器官结构中哪些是原始性的,哪些是进步性的,哪些是特化性的?
5、分节现象。
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3、演化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2)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出现了脊柱代替了脊索;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2(共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脊椎动物学重点简答题

脊椎动物学重点简答题

简答题1、脊索动物们动物特征①具脊索,在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面、神经管腹面,终生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圆口累脊索终生保留,其它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柱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余)②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管内腔为神经腔。

前端膨大为脑,后部为脊髓。

③咽鳃裂,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鳃裂之间的壁上着生布满毛细血管的鳃,有呼吸作用。

④具肛后尾。

⑤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除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中具有红细胞。

⑥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2、脊索出现的意义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也是躯体的大型化成为了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3、头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是典型的桥梁动物.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除此之外,还具肌节、有奇鳍、肛后尾、闭管式循环,但无头、无骨骼、无心脏、排泄器官为肾管。

躯体前部的中胚层以肠体腔法形成(与棘皮和半索动物一致),身体中后部则是由裂体腔法形成(与高等脊椎动物一致),另外,躯体两侧的一对腹褶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的雏形。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点①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端分化为脑,又进一部分化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集中在身体前端并具有保护他们的头骨,形成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后端分化为脊髓。

②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椎动物以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大大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及支持、保护的强度。

③除圆口纲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极大的增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极大增强了脊椎动物的运动、摄食、求偶和躲避敌害的能力)④循环系统完善,具有能搏动的心脏,血液中具有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白能高效氯携带氧气。

脊椎动物学_习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_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一名词解释1 脊椎动物2 头索动物3 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 逆行变态8 无颌类9无头类10 变温动物11 恒温动物12 咽鳃裂13 有头类14 小肾囊15 肝盲囊16 背裂17 脑眼18 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 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 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有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与出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则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营自由生活。

()17.文昌鱼口笠和级膜的周围的触须生活和触手具有保护作用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 )18.文昌鱼体侧“<”字型肌节呈对称排列。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三填空题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_______式,心脏位于消化道的______,尾总是在______的后方,称为______尾。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填空1隐索动物又称()动物。

2柱头虫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称为()。

3无脊椎动物属后口动物的有()、()、()等三门。

4一般来讲,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的()面,而神经链位于消化道的()面。

柱头虫具有()神经索和()神经索。

5柱头虫属()门,其幼虫与()动物的()幼虫非常相似。

6柱头虫的身体分()、()、()三部分。

7柱头虫的背神经索前端出现有狭窄的空腔,这一结构曾被认为是()的雏形。

8柱头虫()的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器官。

9半索动物和()的亲缘关系更近。

10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过渡的中间类型。

第十三章答案一、填空:1.半索 2.口索 3.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 4.背;腹;背;腹 5.半索;棘皮;短腕 6.吻;领;躯干7.背神经管8.消化道9.棘皮动物10.脊索动物二、问答题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 )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脊椎动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脊椎动物的形态、生态、进化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脊椎动物学是一个必修科目,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对于他们的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脊椎动物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以下哪个是脊椎动物的特征?A. 内骨骼系统B. 有脊椎骨C. 有四肢D.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答案:A、B、C、D。

脊椎动物的特征包括内骨骼系统、有脊椎骨、有四肢以及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

2. 脊椎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什么进行?A. 骨骼结构B. 神经系统C. 生殖方式D. 食性答案:A。

脊椎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骨骼结构进行,包括颅骨、脊椎、肢骨等方面的特征。

3. 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哪个物种首次出现了有脊椎骨的特征?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鸟类答案:A。

鱼类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首次出现有脊椎骨的物种。

4. 以下哪个是脊椎动物的四个亚门?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C. 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D. 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答案:B。

脊椎动物的四个亚门分别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5. 下列哪个是脊椎动物的两个基本系统?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C. 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D. 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答案:C。

脊椎动物的两个基本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6. 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下列哪个结构最先形成?A. 中胚层B. 外胚层C. 内胚层D. 原肠答案:B。

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先形成的是外胚层。

7. 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鳃B. 肺C. 皮肤D. 鳞片答案:A、B、C。

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鳃、肺以及皮肤等。

8. 下列哪个是脊椎动物的生殖方式?A. 卵生B. 胎生C. 产卵D. 孵化答案: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填空1隐索动物又称()动物。

2柱头虫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称为()。

3无脊椎动物属后口动物的有()、()、()等三门。

4一般来讲,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的()面,而神经链位于消化道的()面。

柱头虫具有()神经索和()神经索。

5柱头虫属()门,其幼虫与()动物的()幼虫非常相似。

6柱头虫的身体分()、()、()三部分。

7柱头虫的背神经索前端出现有狭窄的空腔,这一结构曾被认为是()的雏形。

8柱头虫()的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器官。

9半索动物和()的亲缘关系更近。

10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过渡的中间类型。

第十三章答案一、填空:1.半索 2.口索 3.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 4.背;腹;背;腹 5.半索;棘皮;短腕 6.吻;领;躯干7.背神经管8.消化道9.棘皮动物10.脊索动物二、问答题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17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19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三、选择填空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鱼B海鞘C鲤鱼D柱头虫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鱼B海鞘C黄鳝D大鲵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海参B河蟹C七鳃鳗D鱼4鱼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哪个方面()。

A食用B动物进化C培养新品种D开发动物智力5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

A鱼B蛇蜥C青蛙D蜥蜴6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

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圆口动物D鱼类7终生存在脊神经管的动物是()。

A圆口动物和有变态的尾索动物B低等两栖动物和少数软骨鱼类C头索动物和无变态的尾索动物D少数硬骨鱼类和低等两栖动物8鱼的生殖方式为()。

A雄雌异体,体受精B雌雄异体,体外受精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9鱼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阶段依次为()。

A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B受精卵——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原肠胚C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四、完成下列表格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第十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鳃裂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8.无颌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

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索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外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又称有头类。

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堆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个盲囊,突入咽的右侧,而称为肝盲囊,其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为背裂。

17.脑眼: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器,称为脑眼。

18.眼点: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于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二、判断与改错判断:1.- 2.+ 3.+ 4.+ 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改错:1.将全句改为“尾索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被囊的脊索动物。

”5.将“所有”改为“不是所有”。

8.将句中“中胚层”改为“外胚层”。

9.将“头部”改为“身体的前端”。

11.将“在体表或体”改为“仅在身体表面”。

12.将“自体受精”改为“异体受精”。

13.将“在任何情况下”改为“通常情况下”。

14.将“……腹部……背部……”改为“……背部……腹部……”。

16.将“……固着……自由……”改为“……自由……固着……”。

18.将“对称”改为“不对称”。

21.将“端黄卵”改为“均黄卵”。

三、选择填空1.B 2.A 3.C 4.B 5.A 6.B7.C8.B9.A四、完成下列表格纲名颌的有无附肢特点羊膜有无体温是否恒定圆口纲无无无不恒定鱼纲有具偶鳍无不恒定两栖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无不恒定爬行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不恒定鸟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哺乳纲有有成对五指(趾)附肢有恒定第十五章圆口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2囊鳃类二、填空1圆口动物体呈()形,可分为()、()、()三部分,营()生活。

2圆口动物胃未分化,肠管有许多纵行的()及一条纵行的(),增加了吸收养料的面积。

3圆口动物开始出现心脏,心脏由()、()和()组成。

4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70多种,分属()目和()目。

5七鳃鳗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每年5、6月间集群()或()进行繁殖,生殖后()。

幼鳗经过()才成为成体。

6圆口动物由于口呈圆形常称圆口类;由于其无上下颌又称()类;具有独特的呼吸结构——鳃囊,又称()类;由于头背中央仅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故又称()类。

第十五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二、填空题1.鳗;头;躯体;尾;寄生或半寄生2.粘膜褶;螺旋瓣3.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4.七鳃鳗;盲鳗5.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死亡;变态6.无颌类;囊鳃类;单鼻孔类第十六章鱼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鳞式2迷齿3脂鳍4鳍脚5鳍式6洄游7生殖洄游8索饵洄游9越冬洄游10年轮11银膜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鱼类和两栖类的皮肤都富有腺体。

()2一般硬骨鱼类都具有喷水孔。

()3绝大多数的鱼类鼻孔与口腔相通。

()4鱼类的毒腺在真皮层,是由真皮演化而来的。

()5鱼类的大侧肌分为白肌和红肌。

()6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均有棱肌。

()7动脉球是硬骨鱼类所特有的,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8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仍留有残存的脊索。

()9淡水鱼类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少于海洋鱼类。

()10总鳍鱼对研究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总鳍鱼类被称为“活化石”。

()11鲤科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

()12鱼类的间脑具有神经分泌的功能。

()13鱼类成对的附肢骨胳并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14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

()15所有的鱼都具有胸鳍、背鳍和腹鳍。

()16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类分类的鉴别依据之一。

()17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鳞片都是皮肤的衍生物及附属结构。

()18鱼类的皮肤就是起保护作用。

()19大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

()20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表皮层的产物。

()21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

()22硬鳞是较原始的鳞片,由表皮衍生。

()23鱼类的腹鳍都位于腹部。

()24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

()25鱼类的肩带与脊柱相连,而腰带不与脊柱相连。

()26红肌含肌红蛋白,适于长途游泳,而白肌不含肌红蛋白,适于快速运动。

()27鲤科鱼类无颌齿也无胃。

()28鱼类眼球的晶体呈球形,曲度不能调节,所以是近视眼。

()29硬骨鱼类的输精管由精巢外膜往后延续而成,与肾脏紧密相关。

()30大多数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

()三、选择填空1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A鱼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2鱼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A头、躯干、附肢B头、胸、腹、尾C头、躯干、尾D头、躯干、尾、四肢3硬骨鱼脊椎的分区是()。

A颈椎、躯干椎、尾椎B胸椎、腰椎、尾椎C躯干椎、尾椎D颈椎、躯干4软骨鱼肠管具有()。

A幽门盲囊B螺旋瓣C脂肪体D粘膜褶5泥鳅的辅助呼吸器官为(),肺鱼为(),乌鳢为(),弹涂鱼为()。

A皮肤B口咽腔粘膜C气囊D鳃E肠管F鳃上器官6软骨鱼用()调节体渗透压A皮肤B肾脏C尿素D泌盐细胞7鱼类耳起平衡作用的主要部位为()。

A椭圆囊和球囊B球囊与半规管C椭圆囊与半规管D球囊8软骨鱼类的心脏组成是(),硬骨鱼类心脏组成是()。

A心室、心房、动脉球B心室、心房、静脉窦C心室、心房、动脉圆锥D心室、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9鲫鱼体表的侧线与身体哪一部分相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