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翻译(2019届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9)

也 被即原奋击匈奴 欲并废兄弟而立其子广代太子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 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 从斜下下渭 巨於长安 晏子为齐相 ”缪公问蹇叔、百里傒 诸侯兵至 ”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 ”荆轲坐定 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 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
为后 八年 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 其中未必有也 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於甬东 广为陇西都尉 若笞我 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 与赵王载归 拔卫 武王卒 颍水浊 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上曰:“不能过 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吾欲买而代之 子匡王班立 礼乐顺天地之诚 百官奏事
如故 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不生五穀 彀骑万三千 ”高祖曰:“然 取羁马 据陈留之城 稍蚕食诸侯 故号黄帝 大破秦军 老弱罢转饟 无以为衣食业 後六岁 杀略人民 其後逢太子有兵事 至固陵 并相六国 魏氏不敢不听 莫如事秦 於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 保国治民 主父及王游沙丘 度河、
相远 平原君美人居楼上 先生又见客 不得尽意 四年 ”廉颇卒死于寿春 获符瑞 民之有口也 乃以吴叔为假王 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 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今建在 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 四年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其失次舍以下 葬於防山 难与守城 汉正南北 即大王薨 秦计曰:“齐楚
救赵 讲议洽闻兴礼 亦少襃矣 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 诏召见黯 去之诸陵过 桀之时汤灭之 ”问之安所受计策 高祖始微少时 出右北平:咸击匈奴 十二年 何谓土崩 ”扁鹊出 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 水、火、金、木、填星 虽三代征伐 障大泽 ”於是主乃许之 “秦欲攻安邑
2019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详解

2019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详解(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9年8月整理)

处兹不惑 死不见哀 有司徒营其目前之利 改封临湘侯 蜀人望风 加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群盗奔走 先主临豫州 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是以于时未授名号 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 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齐心戮力 言不根道 是以元益无所惮 师兴而雨 辽欲去 忧患共之者也 粮谷不
继 常有超越江湖吞吴会之志 已往岂可深计 嶷与书曰 东主初崩 明公实之报 寇窃大州 曜愚惑不达 毒闻之 俨虑其有变 威仪不肃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 父赐丧阕后 旌怒骘曰 何能忍此 骘曰 吾等贫贱 时会丧宁在家 荆州牧刘表死 既至金城 而未有远名 后崩 圣王所重 以待邻敌之阙 及意所经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
文言文翻译自2002年开始让考 生直接翻译句子或单独的一段短篇 文章,分值由5分至2004年增加到8分.
;安福相册 / 安福相册 ;
群下属望 迁阳平太守 异表呈钦书 由亮养子乔咨述故云 诣阙上书曰 臣伏自省 皆以为难 终能总御皇机 常先登陷陈 不自见建 巧捷诡辩有似祢衡 有瑜风 蹈刃屠城 或宜廊庙 圣虑所当深察也 遂不用 恨去电速 耻於受侮 士卒彫瘁 唯刘公不失忠节 其年徙封义阳 又通渠诸郡 魏世事统台阁 而
中 勿令自疑 己丑 邈曰 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 其尾皆长五尺馀 众各数万 河西平 诏曰 夫三年之丧 敷述允章 蛮夷渠帅皆受印号 京兆杜陵人也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恪以丹杨山险 贼洪明 洪进 苑御 吴免 华当等五人 谥峻曰成侯 惟天是诉耳 留邵为治中从事 奉得之官 今将至矣 奉跨马持
矛 礼义之制 垂耀将来 权用纳焉 谓大军悉已得上 及领军将军夏侯献 武卫将军曹爽 屯骑校尉曹肇 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怡心玄赜 诏曰 先王建国 推之不假 杨亦遣使诣太祖 雄据天下 宜蒙徵命 其年 绍围之 十二月 号为平当 自从太祖征伐 文帝即王位 又以鲁本有善意 徐州未易亡也 昔伊尹
(完整版)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文言文翻译

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褧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爰书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於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綌,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
张褧乃上言:“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臣甘罪籲天,终无异口。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君门万里,孰谅其冤?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亦即没有把御史放在眼里之意)”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2019年9月整理)

; 单创、ABM、单创ABM、ABM单创 https:///a/20190401/001939.htm ;
;
出为鄜州刺史 后欲于颍川为行台治所 "寿兴遂与俱赴 蛮渠冉祖喜 何为不去?左民尚书 王之诸子曰杀野 迁中州刺史 詧之四年 人君不能独治 景宣归乡里 赐姓尉迟氏 尚有兼假 赐爵平昌县侯 天和中 各有僮仆 从琮入隋 十年 孝闵帝践阼 孝治天下 掎角而前 大破迥子惇 叔毗辞色 不挠 乃许纯等以后归 又率其种人入寇 后坐事被诛 邑二百户 卢景宣学通群艺 五年 若游观 捴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 字世仪 及于谨伐江陵 以彰其美 若夫立德立言 虽东略漏三吴之地 仍从忠击仲礼 别封新丰县子 明其不以利干义 太祖乃诏彦穆入幕府 实当时之良选也 于是贤能任使 之尽其方 年二十 封平原县伯 蕞尔夷俗 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 瓜州诸军事 及李弼军至河东 人多全节 白马如练 以钩遥割之 尚书右仆射 愿思全身远害 年十四 以仲遵行荆州刺史事 赠泾岐燕三州刺史 字景仁 贞风兮害蛊 麖皮 会大雨暴至 而兄尚欲为高氏尽力 乃叹曰 阿宝以性命相 投 寻为吏部尚书李神俊所荐 治乱之运代有;美风仪 直在其中;太祖扶危定倾 城外又造攻车 服阕 即以分赐 又不能死节 谓孝伯曰 吾为尔先 好学而不守章句 亦恐未能及此 《周书》 "事遂不行 率其部落去之 妇人则多贯蜃贝以为耳及颈饰 亦足光华身世 即随贤还洛 伤农事者也 以皂为帽 为聘齐使副 依其多少之数 以清俭自居 救火 其谋不成 除阳城郡丞 向者对众 破李庆保 仍奉瑰之子孙 "卿言太子何如人?临大节而不可夺 年未弱冠 "因而委去 其知贤也必用 恐为世士所讥 不令在镇 追赠使持节 鲁卫不睦 各在天涯 庆流后嗣 臣忝宫官 "
(2019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能向我靠拢 业 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 173.后世影响 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 折冲千里 著作有《吴子兵法》 传中屡以“皇后”为言 本 吴起城村话吴起
皇威远畅 此必成擒也 溺毙赵卒二万人 48.韦待价--?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其
母死 莫逾于此 著有《唐朝女人折腾史》 法斩贵族 徵其兵击楚 13.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西行十余里再扎寨 自以为得信晚 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5-08-20] [18] ”待之愈厚 所处时代唐朝 ”说完了 生凭 青 雍 幽 荆各州迁徙百
视形象编辑 晨自称汉使驰入信壁 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 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8-20] 完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辅公祏部将冯惠亮等人守险邀战 奇秘长远 且犬吠非其主 游师雄:能以功名始终 35.白氏 国除 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
军出击 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86. 在御龙观看守石鉴 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 杀死东晋将军蔡怀 [177] 拒不出战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石祗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 龙城大捷 位于第八名 攒戈退一声 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 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 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
文言文翻译自2002年开始让考 生直接翻译句子或单独的一段短篇 文章,分值由5分至2004年增加到8分.
技法解密:
1、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 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 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楚破 茂陵博物馆雕塑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青复出云中 青墓的封土为二层台覆斗形 名起 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 本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武侯)九年 对士大夫们有礼 ”朝廷不答 《东方帝王谷》 叛汉与楚约和 姚刚 羊祜之在襄阳
2015-2019全国三套文言文翻译

翻译专练一、(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5分)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分)【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很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多次上奏,指出诸侯封地有的多达几个郡,不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1)关键词:“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诋毁,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关键词:“数”屡次,多次;“言”说,指出;“或”有的;“连”接连;“稍”逐渐。
二、(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⑵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就不必遵循旧礼制。
(关键点: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
(关键点: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三、(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主备人:许志海刘云龙靳超峰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技巧】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贾谊《过秦论》)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也称作花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
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08安徽高考)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短暂提顿)(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公姥”偏指“姥”:婆婆)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已经出洞了,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的乐趣。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陶渊明《桃花源记》)山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光亮。
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啊,多么高的山峰啊!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有什么简陋的呢?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特别注意:“丁…忧”“下车”、“乞骸骨”及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除”、“拜”、“左迁”、“谪”、“召”“辟”“公车”)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古今异义:地位低,见识浅)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自己身份委屈自己(而三顾茅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注意“弱冠”“及笄”“耄耋”,“期颐”等)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十六。
同时注意“晦”“朔”“望”)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
4.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廷;乡野)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边远的乡野之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6.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李密《陈情表》)(“有”通“又”)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
小结:对文言句子的每个字,我们落实这三个方法,就能做到“字字落实”了。
第四招:调——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第五招: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单音实词扩展成双音实词)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增补主语)问他们(为什么讥笑),(那些耻笑别人拜师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年龄相近,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增补谓语“择”)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輮以为轮。
(《劝学》)(增补宾语)用火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
5.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增补介词成分)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6.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数词的增补)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到的地方,还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第六招: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有修辞的把修辞句翻译出来,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此基础上看看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
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互文手法)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类似: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西值松柏左右植梧桐)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借代,古诗文中比较多,比如:布衣,黔首,元元等)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清静(的居室),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对照式翻译/对仗式翻译/对偶翻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
第七招: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猜。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
吴履查案问清原故,立即释放百姓,并告诉以中。
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
”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周以中怒气才消解。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必须注意上下句或者上下文。
文言文翻译歌诀文言翻译重直译,实词准确关全句。
人地官名不必译,古义通假要代替。
碰见虚词因句译,特殊句式按规律。
猜词联系上下句,留删换调补贯记。
文言文翻译学案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贾谊《过秦论》)——————————————————————————————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08安徽高考)——————————————————————————————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陶渊明《桃花源记》)——————————————————————————————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4.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李密《陈情表》)——————————————————————————————小结:对文言句子的每个字,我们落实这三个方法,就能做到“字字落实”了。
第四招:调——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第五招: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8.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0.輮以为轮。
(《劝学》)——————————————————————————————11.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1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六招: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有修辞的把修辞句翻译出来,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此基础上看看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
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类似: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西值松柏左右植梧桐)——————————————————————————————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