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无答案)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无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3.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4.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 孟子B. 韩非子C. 墨子D. 荀子6.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对20世纪初期中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影响重大的是7.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II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8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Mg:24S:32 : Cr:52 Fe:56 :第I卷 选择题 (共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分,共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B.化学反应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C.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 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生产必需品。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NaCl的电子式为 B.NaCl的水溶液是强电解质 C.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8:7 D.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氯气和金属钠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OH)3+OH—=AlO2—+2H2O 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Mn2++Cl2↑+H2O C.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Cl2↑+H2↑+2OH— D.用稀氢氧化钠吸收氯气:2OH—+Cl2=Cl—+ClO—+H2O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B. 1 L 1 mol·L-1NH4Cl溶液含有NA个NH4+ C. 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3NA个离子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浓度为1 mol·L-1 5.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a+、Cl─、NO3─ B.K+、Na+、CO32─、NO3─ C.Ba2+、Na+、Cl─、SO42─ D.K+、Fe2+、ClO─、Cl─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 A.用明矾净水 B.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消毒 C.用食盐腌渍食物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8.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搅拌均匀 D.为减小溶液配制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 +6HCl=3Cl2+KCl +3H2O,③2KBrO3 +Cl2=Br2 + 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10.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地发生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群众向灾区捐献帐篷、衣物、粮食等,这些救灾物资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D.是商品,因为它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2.货币的本质就是A.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价值D.交换价值3.小张花160元买了一张上海世博会的票。

这里的“160元”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4.原先100美元兑换729元人民币,现在,100美元兑换680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说明:A.美元汇率升高B.人民币贬值C.美元升值D.美元汇率跌落5.如果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缩短降低B.缩短增加C.增大增加D.增大减小6、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指A.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越大B.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C.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D.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越小7.某企业积极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该企业A.生产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B.提高商品的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C.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不断下降D.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8.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使相关药物不断走俏,作为治疗流感专用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八角,在南方主产区价格持续上涨。

这说明商品价格A.受供求关系影响B.由价值量决定C.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能调节生产规模9.决定商品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最终原因是A.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是不断变化的B.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C.因为价格变动具有调节社会生产的作用D.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制约的10、许多企业在自己产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建议零售价”,但各地市场上的“实际零售价”与它有较大的差距。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3、4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5、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6、“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颤抖/颤栗稽首/稽查长处/穴居野处执著/见微知著B.说服/游说伺候/伺机仿佛/佛口蛇心透露/抛头露面C.咀嚼/龃龉先妣/纰漏旖旎/倚马可待木讷/方枘圆凿D.泥淖/船棹桎梏/鸿鹄禅让/箪食壶浆蹒跚/删繁就简【答案解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李娜中网首轮出局,继续着她在法网辉煌之后的长时间离谱低迷,这主要原因是她自己、团队以及外界给她的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B.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多措并举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到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运行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解析】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4分)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

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

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答案解析】4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他是唐代▲诗派的代表人物。

(2分)(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苏州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4.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条约。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6.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7.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2.1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图一图二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3.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4.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5.右图为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与陆九渊辩论的场面。

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键入文字]2012 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摘要】多做题,多巩固知识点,大家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有32 题,共48 分)1.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A.程朱理学束缚B.僵化的科举制C.中西文化不交流D.专制政治2.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4.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2.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3.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

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

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5.《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

”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6.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7.“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8.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影响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雅典民主政治促进了帝国境内社会的稳定C.雅典民主政治是古希腊伟大文明的催化剂D,雅典民主政治有时成为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9.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数……”这一法律规定对当时英国国内哪一政治力量最有利?A.骑士贵族 B.大庄园主 C.工业资产阶级 D.金融资产阶级10.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

……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11.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12.《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

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13.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15.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以下材料①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分类统计表②甲午战后新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④《新青年》刊登的部分文章你认为该研究学习小组活动主题最贴切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历程C.艰难曲折的中国近代化D.中国近代的实业救国之路16.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吨。

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可能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18.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9.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20.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9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分)(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2分)(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3分)22.(12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分)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5分)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1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2分)23.(13分)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一一《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材料二 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