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以霸王岭林区为例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建设工作

以霸王岭林区为例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建设工作

以霸王岭林区为例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建设工作施浩;田蜜;郑林明;方燕山【摘要】通过总结霸王岭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客观阐述了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保工程后续建设的措施,旨在推进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森林保护与职工生活水平协调共进,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热带林业》【年(卷),期】2011(039)002【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天保工程;问题;后续建设【作者】施浩;田蜜;郑林明;方燕山【作者单位】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海南昌江572722;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海南昌江572722;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海南昌江5727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74霸王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职工基本分流安置、林区职工五项保险足额缴纳、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到位、森工企业机制改革突破性进展、林区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国家相关措施逐步配套完善[1]。

在新形势下研究天保工程建设的实施情况,不仅对继续推进实施天保工程,完善其后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缓解生态危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意义。

1 霸王岭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情况霸王岭林区内植物成分复杂多样,林木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是中国目前保持最好的热带雨林地区之一。

霸王岭林区是直属海南省林业局的森工企业。

自1998年霸王岭林区开始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10多年来,一直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以管护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职责,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环境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林区内国家天保工程的管护面积为177.9万亩,其中重点生态区域面积74.2万亩,场乡共管区域103.7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86.4%提高到现在的94.6%。

2 霸王岭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成效2.1 管护措施得到落实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管护工作有效加强。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木本植物功能群划分及其潜在分布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木本植物功能群划分及其潜在分布
o78一f8auc082图3garp模型精度检验的roc曲线fig3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curveofgarpmodeltest23功能群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环境因子对各功能群潜在分布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各功能群潜在分布o86420l0o00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表38个功能群的潜在分布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反应p00001与温度相关的因子极端最低温年均温和极端最高温与水分相关的因子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量和与地形相关的因子海拔和坡向是影响研究区木本植物功能群潜在分布的关键因子
第 45 卷 第 10 期 2 0 0 9 年 10 月

SCIENT IA


SILVAE

SINICAE
Vol 45, No 10 Oct. , 2 0 0 9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木本植物 * 功能群划分及其潜在分布
张志东
2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1, 2
臧润国
2


2
(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Classification of Woody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in A Tropical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 of Bawangling, Hainan Island and Their Potential Distribution
Zhang Zhidong 1, 2 Zang Runguo2 Ding Yi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0430570) 和国家林业局 948 项目 ( 2002- 54) 资助。

(强烈推荐)拟设立海南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研究报告

(强烈推荐)拟设立海南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拟设立XX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7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重点森林风景资源 (2)
2.1.重点森林风景资源基本情况 (2)
2.2重点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4)
三、资源基本条件 (5)
3.1地文条件 (5)
3.2气候条件 (6)
3.3水文条件 (7)
3.4森林资源条件 (7)
3.5区域环境质量 (11)
3.6社会经济条件 (14)
3.7基础设施条件 (15)
四、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17)
4.1自然景观资源调查 (17)
4.2人文景观资源调查 (29)
4.3可借景观资源调查 (34)
4.4旅游开发条件调查 (36)
五、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40)
5.1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40)
5.2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40)
5.3森林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40)
5.4综合评价 (43)
六、附录 (44)
(一)霸王岭森林公园内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植物名
录 (44)
(二)霸王岭森林公园内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名
录 (45)
(三)森林公园区位交通图 (46)
(四)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及景点分布现状图 (46)
一、基本情况
二、重点森林风景资源
*可另附纸国家林业局制
三、资源基本条件。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以及海南苔类植物区系与临近岛屿的关系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以及海南苔类植物区系与临近岛屿的关系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以及海南苔类植物区系与临近岛屿的关系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东经108°53′-109°12′,北纬18°53′-19°20′,是海南最早建立的国家级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大面积的原始热带森林。

苔藓植物是热带森林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这里的苔藓植物进行过详细的调查研究。

为了了解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海南岛苔藓植物区系的特点,笔者于2003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赴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苔藓植物的本底野外调查。

通过对这次野外采集的标本以及兄弟单位采集的标本的鉴定,发现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有苔类植物165种(隶属于23科52属)和角苔植物1种(隶属于1科1属),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1种(Acrolejeunea parvula (Mizut.) Gradst.)和海南岛新记录5属35种。

本文研究了霸王岭苔类植物区系,并与其地理位置相接近的六个地区(福建鹫东峰、广西九万山、云南大围山、海南尖峰岭、浙江凤阳山、广西十万大山)从物种丰富度、优势科、属种相似性系数、区系谱、具体地理成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霸王岭苔类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可以划分为12种地理成分,其中热带成分比例最(64.97%),东亚成分次之(26.75%),北温带成分较少(3.82%)。

叶附生苔类植物丰富是霸王岭苔类植物区系的一大特点,共40种,其中细鳞苔科占35种。

种数最多的是疣鳞苔属,共17种,占种数的42.5%。

变异原鳞苔为首次叶附生生境记录。

霸王岭的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可以划分为木生、石生、土生、叶附生4种类型,木生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腐木生和树生,石生类型划分为湿石生和干石生。

霸王岭以木生种类最为丰富,石生和土生种类也较多,而叶附生苔最具特色。

根据前人记载和本次野外考察的结果,海南岛共有苔类植物和角苔植物28科63属264种(包括2变种),其中叶附生苔类植物共7科22属80种,占海南苔类种数的30.3%,细鳞苔科是海南最大的科,共有25属117种,占海南苔类种数的44.32%。

海南霸王岭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有效管理

海南霸王岭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有效管理

海南霸王岭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有效管理
王献溥;于顺利;李单凤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16(0)2
【摘要】指出了霸王岭林区是海南三大热带林区之一,季节性雨林及其垂直带类型保存较好,保护区建立以后做了大量有关自然保护的基础工作,成绩明显,急需认真总结经验,以期推动其它保护区的发展和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简要地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如何开展有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王献溥;于顺利;李单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和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和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和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
【相关文献】
1.海南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拟石斛的附生特性 [J], 李静静;孟千万;宋希强
2.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分析 [J], 胡雪华;肖宜安;曾建军;周兵
3.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海南山鹧鸪的种群数量 [J], 韦锋;张瑜;张正旺;梁伟
4.霸王岭保护区海南疣螈种群及数量状况研究 [J], 齐旭明;周照骊;韦光;林鹏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然保护区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邓立斌;陈端吕;邓丽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霸王岭林区青皮天然林资源与乔木层群落学特征

海南霸王岭林区青皮天然林资源与乔木层群落学特征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第 2期
林业资源管理
F0 REST RE90URCES ^ d8
No. 2
海 南 霸王 岭 林 区青 皮 天 然 林 资 源 与 乔木 层 群 落 学 特征
Ab t a t Th e o r e n o s r c : e r s u c sa d c mmu i h r ce it so t ama g c a o l n o f r s r x m — n t c a a t rsi f y c Vi c n a h p i a c o e t i B we ee a
L ja S NG d o , HE Qib 3 I un ,O Xi Qia2 C N u o
( . olg fA rnmy, C A , a zo 7 7 7 H ia C ia;2 G>eeo n i n n n ln rt t n, CUT , 1 C l eo go o e S UT D nh u 5 13 , ann, hn . l g f E vr me ta d Pa tP oe i S l o co A Da zo 7 7 7 H ia C ia; C iee cd m rpcl r utrlSi cs D nh u 5 13 H ia C ia) nh u5 13 , an n, hn 3. hns A a e yo JT o i Agi l a ce e , a z o 7 77, an n, hn a c u n
ie n3 0 m2posi wa gig Nau eRee v fHan n Iln B sd o h a pepo aa n d i 6 0 lt nBa n l t r s reo ia s d. ae n t esm l ltd t , n a

海南霸王岭不同起源林分森林群落特征及乔木碳储量研究

海南霸王岭不同起源林分森林群落特征及乔木碳储量研究

海南霸王岭不同起源林分森林群落特征及乔木碳储量研究皮志豪;刘宏伟;王旭;李新建;宋希强【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24(51)3【摘要】热带森林因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成为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针对不同林分起源森林群落特征和碳储量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报道却比较少见。

本研究以海南霸王岭林区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PF)、天然次生林(SF)和原始林(VF)3种不同起源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的丰富度大小为VF>SF>PF,径级分布均呈反“J”字型,表现为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稳定的群落结构;(2)3种起源的林分乔木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均为:干>根>枝>叶,各生物量在径级分布上存在差异,PF、SF和VF各径级的生物量排序分别为Ⅱ>Ⅲ>Ⅰ>Ⅳ,Ⅳ>Ⅱ>Ⅲ>Ⅰ和Ⅳ>Ⅲ>Ⅱ>Ⅰ;(3)3种林分的乔木碳储量为105.01~199.47 t.hm^(-2),其中原始林碳储量最大,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最小,人工促进更新次生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Ⅱ的树木中,天然次生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Ⅱ和Ⅳ的树木中,原始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Ⅳ的树木中。

研究结果可为热带林业经营管理、森林碳监测和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总页数】9页(P19-26)【作者】皮志豪;刘宏伟;王旭;李新建;宋希强【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相关文献】1.海南霸王岭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特征初步研究2.采伐对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乔木碳储量影响初步研究3.海南霸王岭林区南亚松天然林乔木层结构特征研究4.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5.不同杉木林分类型乔木层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养分分布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霸王岭总体规划

霸王岭总体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省霸王岭林区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2′12〃—109°08′24〃,北纬19°04′42〃—19°12′12〃。

四界范围:东至昌江县与白沙县界,南至雅加大桥、峨弄峰,西至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七叉河桥、王化水库驳岸,北至霸王岭林业局北界。

公园总面积8444.30公顷。

东西长约14公里,南北宽约13.5公里。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局址处距昌江黎族自治县县治石碌镇26公里,距东方八所港105公里,距海口市214公里,距三亚市238公里。

二、地质地貌在区域地质构造上,霸王岭属华夏背钭,在中生代后期,由于陆生复活,大规模岩浆活动构成了花岗岩窿穹地貌形态,所以,公园境内的出露岩层以花岗岩为主,间有变质岩和沉积岩。

境内地貌为中山和低山丘陵地貌,属华夏古陆活化区的一部分,白垩纪燕山运动时,形成放射状的山系,公园位置在有华夏走向的雅加大岭西侧,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最高海拔1654.8米,为猕猴岭,为海南岛第三高峰;最低海拔120.7米,为霸王岭林业局局址处河面。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内地势起伏大,山体矗立雄伟,山峰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从海拔300~600米的低山丘陵向东望去,霸王岭山峰巍峨,气势磅礴,霸气冲天。

三、土壤区域成土母岩主要有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硅质页岩、粉沙质页岩、夹砂砾岩以及少量的石灰岩。

地带性土壤为黄色砖红壤,分布在霸王岭林业局以东海拔150~4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母岩为花岗岩或砂页岩。

这类土壤水湿条件好,土层深厚,具发育较好的自然植被,但受人为活动影响,破坏较为严重。

海拔400~800米为砖红壤性红壤,土层发育比较完整,层次分明。

分砖红壤性红壤和黄色砖红壤性红壤两个亚类,前者分布于丘陵谷地,后者发育在热带雨林下,水湿条件较好,表层有枯枝落叶层。

海拔800~1200米为山地黄壤,土壤质地疏松,剖面发育明显,土层比较深厚,有明显的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淀积层、母质过渡层、母质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30(1):28-33第30卷第1期Journa l of Fujian Co llege of Forestry2010年1月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刘晓双,黄建文,鞠洪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摘要:利用1998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结合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对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进行景观分类和景观指数提取。

通过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总体结构稳定,1998年到2006年森林面积增加了6454.2hm2。

原始林破碎度降低,干扰减弱。

次生林质量有所恢复,5949.86h m2的中度次生林转化为轻度次生林。

橡胶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大幅增加,荒地大幅减少,人工造林成效显著。

但在次生林边缘地带仍然存在部分人工林侵蚀次生林的现象。

关键词:海南省霸王岭;T M遥感影像;景观格局;景观指数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89X(2010)01-0028-06T e mporal dyna m 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 he protectednatural forest area of Ba wangling,H ainanLI U X i a o-shuang,HUANG Jian-w en,J U H ong-bo(R esea rch Insti tute o f F orest R esource and Infor m a tion T echn i que,Ch i nese A cademy o f F orestry Sc i ences,B eiji ng100091,China)Abstrac t:U si ng TM re m ote sensi ng i m ag e of t w o periods i n1998and2006,as w e ll as forestry resource survey m ap,th i s article presented t he landscape classifi cation and l andscape i ndexes i n t he pro tected nat ura l forest a rea of B a w ang li ng,H a i nan.By compa-ri ng t he t w o re m ote sensing i m ages,it showed tha t the landscape i n Bawang li ng o fH a i nan was preserved we l.l F rom1998to2006, the forest area w as i ncreased to6454.2h m2,and t he v i rg i n forest break i ng w as dec li ned and the i nterfe rence was w eakened.M ean-wh ile t he tota l interference degree o f t he l andscape was also decreased.A lthough the qua lity of natura l secondary forest recovered,it w as e roded by planted forests all t he sa m e.5949.86h m2of m ediu m secondary forest had been transfor m ed i nto ligh t secondary forest.rubber f o rest and young plan tati ons were i ncreased g rea tly whil e w aste l and was decreased si gn ifi can tly,and the resu lt o f afforestati on was re m arkable.K ey word s:Ba w ang li ng o fH a i nan Prov i nce;TM re m ote sensing i m age;landscape pa ttern;l andscape i ndex 海南的天然林尽管面积不大,但它代表了世界热带森林与亚热带森林过渡的特殊类型,在世界森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霸王岭是海南省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林区之一,面积大,森林类型丰富,具有典型性,因此本研究以霸王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对象。

以往对海南热带林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森林的区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1-4]。

海南景观格局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5-6],但都是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景观格局,专注于森林景观格局的研究很少见报道。

本研究对海南霸王岭天保工程区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天保工程的效果,为天然林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1 研究区概况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北纬18 23 -19 20 ,东经108 58 -109 12 ,总面积12万hm2。

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5-11月份为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多年平均气温24.8 [7]。

土壤以砖红壤为代表,随海拔增加逐渐过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4]。

霸王岭地区的热带雨林以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为主,其中山地雨林保存较完整,受人为影响小;低地雨林由于历史上长期刀耕火种和商业采伐,基本退化为残次林或荒草地[8]。

霸王岭林区1994年停止了天然林采伐,1998年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了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天保工程区面积达12万hm2,其中包括重点管护区5万hm2和场乡共管区7万hm2,重点管护区由霸收稿日期:2009-10-23 修回日期:2009-11-30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资助项目(2006BAD23B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1141)。

作者简介:刘晓双(198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遥感及G I S的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鞠洪波(1956-),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研究员,从事林业信息技术研究。

王岭林业局直接管辖,场乡共管区由林业局和乡政府公共管辖。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霸王岭的森林经营开始了由木材生产到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型,开展了橡胶和松香加工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整个天保工程区的森林景观分布以天然林为主,占70%以上,其中大部分为破坏后经自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林,少部分为原始的山地雨林。

此外还分布有10%以上的经济林,其中以松类(南亚松、加勒比松)和橡胶为主。

荒地和农田在研究区内也有少量分布。

2 研究方法2.1 景观类型的划分对于景观划分的原则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各国有其侧重点并自成体系[9]。

景观划分的研究多数是根据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本研究以T M 影像数据为基础,因此景观的划分既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细致程度,又要兼顾遥感分类所能达到的精度。

根据研究的需要,应尽量划分出试验区主要的林种类型。

针叶林、橡胶林在遥感影像上其光谱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可以直接划分。

而占绝大部分的天然林主要是混交林,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较为混杂,因此根据林相的优略程度和含水量在光谱上所表现出的色调差异来划分,按照光谱色调依次分为原始林、轻度次生林、中度次生林。

其余的未成林造林地、荒地、农田、水体在影像上较容易辨识。

最终将景观划分9类:原始林、轻度次生林、中度次生林、针叶林、橡胶林、未成林造林地、荒地、农田、水体。

既考虑了景观间的内在联系,又体现了自然和非自然景观的矛盾统一。

2.2 遥感景观信息的提取森林景观研究的数据源采用1998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 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1998年10月17日和2006年10月23日。

10月时值海南的秋季,不同的植被类型季相明显,便于提取。

采用453波段组合,因4波段对植被反映敏感,5波段信息最丰富。

为了保证提取精度,本研究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

首先利用ERDAS I M AGE 9.2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坐标转换、几何校正的预处理,将配准误差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

然后对影像进行最大似然法的监督分类,在选取监督分类样本的过程中,结合本试验区2000年的林相图,采用了样本计数法。

这种方法考虑了同一类中可能存在的光谱异质性。

具体做法是将林相图与遥感影像叠加,只显示林相图中待选林种类型的小班多边形,记录每个多边形小班在遥感影像上反映出的色调,若同一个多边形小班有多种色调的,如该色调占小班面积大于25%则记录,小于25%不记。

以25%为界的前提是假设同一类最多包含4种光谱异质色调。

最后统计每一待选林种中所有多边形小班记录色调的比例,对于比例大于33%的色调选为该类型监督分类的样本色调。

以33%为界限制了同一类最终选定的样本色调不超过3种。

将样本色调所在的典型区域确定为训练样区,记录坐标,持GPS 进行野外实地验证,确定景观类型并制定景观解译标准(表1)。

景观分类采用ERDAS I M AGE 9.2软件的监督分类算法。

先将所有样本色调分类,再将具有多个样本色调的类合并为一个类型。

分类完成后对细碎像元点进行聚类和去除等操作。

最后结合目视解译对分类结果进行局部手动修改。

修改完成后再次进行实地验证,以保证解译精度。

2.3 景观指数的选择分别在单一景观类型和全局景观2个尺度上选取景观指数进行研究。

单一景观指数以每个景观类型为单位计算景观指数,选取了斑块面积、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边界密度、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聚集度、破碎度。

全局景观指数将所有景观类型视为一个整体计算景观指数,选取了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破碎度。

景观指数的计算利用Fragstats 软件来实现,计算公式可参见软件说明。

需提及破碎度的计算公式[10]:C =n /a,n 表示同一景观类型中的斑块数,a 表示同一景观中所有斑块面积之和。

3 结果与分析3.1 景观总体特征研究区各景观面积及变化见表2。

景观类型分布中森林占绝对优势,两期森林面积分别占87.63%和93.01%。

其中次生林的分布较广,均匀遍布整个研究范围,是其他森林景观的基质。

原始林、针叶林、橡胶林、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非林地景观的荒草地、农田、水体均镶嵌于次生林中。

从总体上看,森林景观的29 第1期刘晓双等: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面积呈增加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