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八面河油田螺杆泵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螺杆泵井偏磨机理研究及治理对策

螺杆泵井偏磨机理研究及治理对策

垂 直 , 存在 井 斜角 , 抽油 杆 也如 此 。因 此 , 造 成了 杆管 之间的 偏磨 。随着 井斜 角增 大 , 油管 与抽 油 杆弯 曲会 更 严重 , 杆 管偏 磨 也 逐步加剧。
2 、 套 管损 坏 和变 形 套 管 不 同 程度 地 损 坏 和 变 形 , 更 使 井 下 旋 转 抽 油 杆 处 在 恶 劣环 境 内 , 在 工 作 中 随 时都 可能 造成抽 油杆 磨断或 扭断 等事 故 。 套 管 内 径 小 , 易 使 驱 动杆 在 弯 曲 状 态 下 运 转 , 也 容 易造 成 磨 损。 ( 二) 油 管 弯曲 由于 螺杆 泵抽 油杆 柱高 速旋 转运 动 时 , 为 了 防 止 抽 油 杆 柱 在 运 动中 与 油 管 发 生 碰 撞 , 需 要 锚 定 地 面 驱 动螺 杆 泵 采 油 油 管 。油 管锚在 坐封 时需 要一定 的坐 封重 力 。 而 坐 封 重 力 将 导 致 油管 弯 曲 , 坐 封 重 力 越 大, 油管 弯曲 越 严重 , 使 得 抽油 杆与 油 管接 触而发生偏磨。 ( 三) 含 水 率高 原 油 含 水 率 低时 , 管 与 杆 的 摩 擦 面 形 成 良好的 油润 滑; 而 含水率 高时, 2 个摩 擦 面 处 于水 润滑 状 态, 摩擦 系数 增 大, 增加 了 2 个 表面的 摩擦 阻力 , 从 而加 快表 面磨损 , 加剧油 井的杆管偏磨。 ( 四) 质 量 偏心 螺 杆 泵 抽 油 杆柱 在 高 速 旋 转 时 , 抽 油 杆 为 均 质 量 的 细长 杆 柱 。 由 于杆 柱 质 量 偏 心 和 惯 性 力 的 作 用 , 使 细 长的 抽 油 杆 柱 不 可 能 保 持 竖 直状 态 , 而会 产 生 侧 向 位 移。 一 方 面 , 这 些 侧 向位 移 在 旋 曲 作 用 下 将 引 起 离 心 力 , 进 一 步 加 剧侧 向 位 移 的 产 生 ; 另一 方面 , 抽 油 杆柱 在弹 性 作用 下将 产 生 恢 复 力 , 减 少 侧 向 位 移 的产 生 。 当 离 心 力 大 于 恢 复 力 时 , 抽 油 杆 柱的 侧 向 位 移 将 会 逐 步 增 大 , 导 致 抽 油 杆 柱与 油 管 壁 产 生 接 触 , 使 得 杆管 发 生 偏 磨 。若 没 有 油 管 柱 约束, 抽油杆柱 将丧失 承载能 力[ 4 ] 。 三、偏磨防治 方法 ( 一) 控 制 井斜 角 在 钻 井 中, 井 斜角 对 抽 油 杆 、 油 管 偏 磨 影 响 较 大 。 因 此 , 要 尽量 控 制 井 斜 角 不 能 过 大, 以防 改 变杆 管的 受 力状 态, 增加 偏 磨。 ( 二) 控 制 坐封 需 要 封层 的 油 井 应 使 用 低坐 封 载 荷 封 隔器( 坐封载荷 为 2 0~4 0k N) [ 5] 。同时, 配 套 使 用 坐 封 吨 位 控 制 器, 使泵 上 油 管 处 于 受 拉 状 态 , 这 样 可 防 止 泵 上油 管 因 受 压 而 弯 曲 , 从 而 减 轻 管 杆 偏 磨 。也 可 以 采 取 一 些 新 型 锚 定 装 置 直 接 锚定 油 管 , 从 根 本 上 避免 油管弯曲。 ( 三) 使 用 扶正 器 使 用 扶正 器 是 解 决 螺 杆 泵偏 磨 的 有 效 途径 。抽油杆柱在旋转过程中全 程受拉, 装 置 扶 正 器 可 有效 减 少 驱 动 杆柱 与 油 管 内 壁 的磨 损、 振动 , 提高 驱动 杆柱 的寿 命。 扶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与治理方案优化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与治理方案优化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与治理方案优化摘要:本文通过对螺杆泵井偏磨规律的研究,对螺杆泵井的杆管偏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同时通过现场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延长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提高抽油实效,降低采油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螺杆泵偏磨因素治理方案一、前言螺杆泵井在生产运行中,由于抽油杆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等因素所致,螺杆泵在工作时杆管将产生碰撞摩擦,其结果是将油管磨漏或使抽油杆偏磨后扭断,这不仅缩短了检泵周期而降低了抽油效率,同时也增大了采油成本的支出。

二、影响螺杆泵井杆管偏磨的因素分析根据2013年以来对螺杆泵井作业杆管跟踪描述情况,杆管偏磨井段一般在300米以下,严重偏磨井段一般集中在转子上端300米以下,偏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离心力是导致偏磨的主要因素螺杆泵在工作时,抽油杆柱旋转的角加速度使其产生一种离心力,迫使抽油杆使其与油管内壁碰撞接触,即发生偏磨。

根据离心力计算公式F=my2,m--相邻扶正器间抽油杆质量,y--偏心位移,--抽油杆旋转的角速度,从公式可以看出,抽油杆直径越大,扶正器间距越大,转速越高,离心力就越大,最大偏心位移就越大,杆管偏磨就越严重。

2.杆管震动加剧了大泵型井的偏磨目前第二作业区有1200型及以上大排量泵49口井,泵型越大,泵工作时扭矩就越大,同时由于螺杆泵转子设计时固有的偏心距作用,使泵底部杆管震动越加剧烈,尤其是起、停机的瞬间,加剧了杆管的碰撞摩擦,导致偏磨加剧,这就是1200型及以上大排量泵井偏磨严重的主要原因。

2013年1200型及以上大排量泵井因杆管偏磨检泵9井次,平均检泵周期352d,从现场跟踪描述看,偏磨井段在250米以下,严重偏磨井段在转子上端300米以下。

3.杆管匹配因素目前螺杆泵井杆管匹配设计有5种方案,120-400型小排量泵是∮25mm杆匹配∮62mm油管;500-800型中排量泵是∮28mm或∮38mm杆匹配∮76mm油管;1200-2000型大排量泵是∮38mm或∮42mm空心杆匹配∮76mm油管。

螺杆泵井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螺杆泵井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磨 损 原 因分析 1 . 1 、油层 物性 及地 质条 件影 响 : 螺杆 泵 示范 区所 在的孤 岛 油 田中一 区是孤 岛 油 田的主 力开 的油 田,其 中N g 3 — 6为 正注 聚单 元 ,N g 3 — 4 ,N g 5 — 6为 注聚 后续 水驱 聚单 元 ,产 出液 含 水 的高 ,矿 化度 高 ,金 属 电化 学反 应活 跃 ,尤其 在注 聚 见效 区,随 着见
r c a l Tr a d e
中国化 I : 贸易
螺杆泵井偏磨原 因分析 及对策研 究
肖玉 合 艾 倩 任庆 国
中石 化胜 利油 田分公 司孤 岛采油厂 ,山东东 营 2 5 7 2 3 1
摘 要 :本 文针 对孤 岛 油 田螺 杆泵 示范 区普 遍存 在 的抽 油杆 、油管 偏磨 问题 ;分 析 了杆 、管磨 损 的主要 原 因,认 为螺杆 泵偏 磨 的主 要 因素 是在 运转 过程 中油 管弯 曲、工作 参 数不合 理及抽 油杆 旋转 离 心 力作用 所导致 的,并提 出 了优化下 泵 参数 、使用 抗偏 磨 工艺等措 施 降低杆 、管磨损 发 生几 率 关 键 词: 螺 杆 泵采 油 管 杆偏 磨 孤 岛油 田 参 数优 化
螺 杆 泵又 叫渐进 式 容积 泵 ,比抽 油机 有 更 高 的传 动效 率 ,地面 驱动 装 置 占地 面积 小 ,动 力机 构紧凑 结构 相对 简单 ,安全性 高 。 孤 岛 油 田开展 大范 围的螺 杼泵 举升 工艺 的应 用试 验 ,截止 到 目前 共在

为8 7 . 5 r / m 。在 保证 液量 不下 降的前途 下 ,大大 缓 解 了管杆 偏磨 程度 。 2 . 2 、螺 杆泵示 范 区的配 套工艺 针 对偏 磨严 重油井 ,我们重 点在 防偏磨 工 艺上进 行 了试 验优 选 ,跟 据 现场 使 用效 果 ,优选连 续杆 配套 内衬 管和连 续杆 配套 油 管 内衬铜 套扶 正 器 的防偏 磨工 艺进 行推广 应用 。 2 . 2 . 1连续 杆配 套 内衬 管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的治理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的治理

螺杆泵井杆管偏磨的治理摘要:分析了螺杆泵井杆管磨损的原因,即杆管磨损除了受泵举升井液和流道间隙的影响外,还有杆柱震动和扶正器布置方式的影响。

对螺杆泵井抽油杆柱进行分析,并求解了螺杆泵井抽油杆柱在传递扭矩过程中产生的横向位移,确定了扶正器的安装位置。

为了监测螺杆泵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判断故障原因,挖掘油井潜力,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有效地工作,提高螺杆泵井科学管理水平,有必要开展螺杆泵杆管偏磨的问题研究。

关键词:螺杆泵;杆管;偏磨螺杆泵采油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

因其质量轻、尺寸小、地面设备简单、适应粘度范围广、投资费用低、管理简便、排量调节方便、节能效果好等优点,并在油田逐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特别是在开采高粘度、高含砂量和高含气量的原油中,螺杆泵更具有独特的作用。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独特的性能优势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油田的主要举升方式之一。

但由于杆管偏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螺杆泵采油系统杆管柱进行力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完善其工作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磨损原因理论分析1.1举升液体众所周知,液体在油管内被举升过程中,受流态变化影响,其流动摩擦系数不同。

在螺杆泵采油系统中,转速对液体流态变化起主要作用。

试验表明,在低转速情况下,环空管流内流动液体近似于层流状态,其摩擦阻力系数λ=C64R 在较高转速情况下,环空管流内流动液体表现为紊流状态,其摩擦阻力系数λ=C64R。

显然,螺杆泵转速越高,液体的流动所受摩阻越大。

流体运行表现为层流、紊流等状态进一步说明环空管内的流动阻力不仅与轴向雷诺数有关,而且与旋转效应有关,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流动阻力系数公式为:而轴向雷诺数和旋转雷诺数又和转速之间有着正比例的关系。

显然,在螺杆泵采油系统中,随着转速增大,轴向雷诺数和旋转雷诺数增大,不仅会使抽油杆旋转摩阻增大,也会使液流上升流动阻力增大,从而使杆柱与油管发生碰撞接触的几率增大。

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

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

杆管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杆管偏磨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就好比一辆自行车,链条和齿轮要是配合不好,那骑起来可费劲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杆管偏磨的原因,再琢磨琢磨咋治理它。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维修师傅去了一个采油现场。

那是一个阳光特别刺眼的午后,热浪滚滚,连呼吸都觉得费劲。

我们到了井口,师傅熟练地打开井盖,开始检查设备。

我凑过去一看,那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就像被谁狠狠地划过几道口子。

咱们先说这杆管偏磨的原因。

首先,井斜可脱不了干系。

有些井就跟调皮的孩子似的,不是直直地往下钻,而是歪歪扭扭的。

这样一来,抽油杆在上下运动的时候,就容易和油管发生摩擦,时间一长,能不偏磨嘛!再说说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接触压力。

要是这压力太大,就像两个人紧紧挤在一起,不磨才怪呢!比如说,采油的时候抽油泵的工作参数不合理,或者油井的供液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产出液的性质。

如果产出液里有腐蚀性的物质,或者含有大量的砂粒,这就好比在杆管之间撒了一把“小刀子”和“磨砂纸”,能不把它们磨坏吗?说完了原因,咱们来聊聊咋治理。

就像治病得对症下药一样,治理杆管偏磨也得找对路子。

对于井斜造成的偏磨,我们可以采用扶正器。

这扶正器就像是给抽油杆穿上了一件“保护衣”,让它在井筒里能规规矩矩地运动,减少和油管的摩擦。

要是因为接触压力的问题,那咱就得调整抽油泵的工作参数啦。

就像给汽车换挡一样,找到最合适的挡位,让抽油杆和油管能轻松“相处”。

对于产出液的影响,咱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腐和防砂的措施。

比如说,给油管内壁涂上防腐涂层,或者在井口安装过滤装置,把那些砂粒挡在外面。

总之,治理杆管偏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就像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得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后来,又有一次我路过那个曾经偏磨严重的井口,发现经过治理,设备运行得稳稳当当的,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找对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抽油井管杆偏磨是指在油田采油生产过程中,由于管杆与配套设备、井筒等部件接触摩擦产生物理磨损,导致管杆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现象。

管杆偏磨会严重影响井下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也会导致油田生产受阻,给油田开发和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及时分析管杆偏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确保油田生产安全和持续生产至关重要。

1.井下环境恶劣抽油井作业环境复杂,常常受到高温、高压、酸碱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加剧管杆表面的磨损。

井下含硫化氢气体的腐蚀作用、井下流体的酸碱腐蚀作用等都会导致管杆表面磨损加剧。

2.管杆质量不合格部分抽油井管杆质量不合格,表面处理不良,表面硬度不足等情况也会导致管杆表面易于磨损。

3.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损伤在管杆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操作不慎或者设备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管杆表面受损,从而增加磨损的可能性。

4.井下设备运行不稳定抽油井井下设备运行时,如果发生振动、冲击等异常情况,也会导致管杆表面出现偏磨现象。

二、治理措施1. 加强管杆表面处理针对管杆表面易受腐蚀的问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耐腐蚀涂层、电镀硬铬等方法,提高管杆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能力,减少管杆表面的磨损。

2. 优化运输和安装流程在管杆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对管杆表面的损害。

3. 定期维护保养对井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包括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是否有异常振动和冲击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减少管杆表面的偏磨情况。

4. 优化井下生产工艺对井下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减少井下流体对管杆的腐蚀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井下环境对管杆的影响,减少管杆的磨损情况。

5. 强化管杆质量管理对抽油井管杆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管杆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管杆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减少管杆表面的磨损。

管杆偏磨对抽油井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都会带来不利影响,针对管杆偏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抽油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抽油井管杆是抽油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杆的偏磨严重影响了抽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抽油井管杆的偏磨成为了抽油井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对抽油井管杆偏磨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原因1. 油田地质条件的影响油田地质条件是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重要因素之一。

油井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岩层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物质,比如可能存在砂石、砾石等颗粒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对管杆造成摩擦,导致偏磨问题的产生。

2. 井筒内液体对管杆的冲刷抽油井的开采过程中,常常需要注入各种溶液和化学品,这些液体在通过管杆时会对管杆进行冲刷。

如果溶液中含有酸性物质或者颗粒物质,就会对管杆造成腐蚀和磨损,从而引起管杆的偏磨。

3. 抽油井生产工况变化引起的管杆振动抽油井在生产工况变化时,如液位变化、产量变化等,会引起管杆振动。

管杆在振动的作用下,造成了管道与管杆之间的摩擦,导致了管杆的偏磨。

4. 抽油井管杆材质的影响抽油井管杆的材质也是影响管杆偏磨的一个原因。

如果管杆的材质硬度不足,或者表面光洁度不符合要求,都会增加管杆的磨损情况,加剧管杆的偏磨问题。

5. 操作和维护不当抽油井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和维护不当,比如抽油井设备过载、卡钻、杆杆不良、润滑不足等情况,都会增加管杆的磨损情况,并加剧管杆的偏磨问题。

二、治理措施1. 地质勘探和评价在选择油井开采地点前,应该对油田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和评价,了解地下岩层的构造、压力、渗透性等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和管杆布置方案。

2. 合理选择注入液体的化学品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应该慎重选择注入的化学品和液体,尽量避免使用对管杆产生腐蚀和磨损的化学品,确保抽油井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螺杆泵杆管偏磨原因分析

螺杆泵杆管偏磨原因分析

螺杆泵杆管偏磨原因分析摘要:从螺杆泵管柱的结构、抽油杆的运动状态、扶正器合理安放位置等方面分析螺杆泵井中偏磨原因,并从中找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可延长了螺杆泵井检泵周期。

关键词:离心力;扶正器;偏磨螺杆泵采油与常规机械采油相比,具有初始投资少、地面装置结构简单、节能、管理费用低等优点,螺杆泵采油技术已经成为适应油田发展低成本战略的一种实用有效的采油方式。

但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并不长,检泵率高。

某队2009年以来螺杆泵井检泵井开始发现偏磨井,此后螺杆泵井井数增加,管杆偏磨井数逐渐增多。

其中杆磨断井10井次,管磨漏井8井次,共18井次。

每年都有因杆管偏磨问题而检泵的井。

初步开展了水驱螺杆泵井杆扭距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以求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螺杆泵杆偏磨机理1.1管柱结构这种常规管柱油管在坐封时,整个管柱受压,反扭距直接由支撑卡瓦承受,作用在套管上,实现了防止反转的目的,作用力除了油管的自重外,在顶部还需要施加一个附加力,管柱在油管自重和附加力的作用下,管柱失稳后产生弯曲。

抽油杆在油管内的受力状况不好,抽油杆很容易和油管接触产生摩擦,当然这种情况取决于油、套管的几何尺寸以及油管的失稳程度。

套管内径与油管接箍外径比值越大,失稳程度就越严重,也就是说油管越容易弯曲,抽油杆摩擦油管越严重。

由表1可以对比出弯曲变化的幅度(以套管内径是φ124mm为例):表1失稳程度对比表由表1可知,在这种常规管柱很容易使油管产生露点,使抽油杆在传动扭距时与露点直接摩擦,严重时,造成抽油杆磨断或油管磨漏。

在L718、L171井中分别是第106根、第92根管偏磨漏造成检泵作业,见图1、图2,磨漏位置是单侧磨损,说明了这种磨损是管柱的结构直接造成的。

图1L718井管偏磨图图2L171井管偏磨图1.2转子偏心振动是导致杆管偏磨的直接原因螺杆泵需要转子在定子衬套中旋转运动来实现泵的传送介质的功能。

由于螺杆泵本身的特殊结构,使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一个结构的距离,我们称为偏心距,导致转子的运动是一个行星运动,该运动是转子绕自身的回转中心的自转和转子绕衬套中心的公转的合成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面河油田螺杆泵井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工艺研究所郝轶摘要:螺杆泵采油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各油田螺杆泵采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八面河油田目前在产螺杆泵井30口。

但近年来,杆管偏磨日趋严重。

针对螺杆泵井杆管偏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螺杆泵井杆管磨损的原因,杆管磨损除了井斜的影响外,还有生产参数及腐蚀的影响。

笔者从偏磨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螺杆泵井防偏磨思路:扶正、减磨、防腐,并提出和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治理。

关键词:螺杆泵;采油技术;偏磨前言: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独特的性能优势在油田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油田的主要举升方式之一。

但由于杆管偏磨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因此对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偏磨原因分析以及防偏磨办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偏磨现状在螺杆泵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摩擦造成了管杆的损坏,严重的将导致断脱或漏失躺井,这就是通常说的偏磨。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螺杆泵井偏磨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杆管磨损、油管漏失、抽油杆断脱现象不断增加。

1.1螺杆泵井偏磨情况2012年1-12月,八面河油田螺杆泵井共躺井23口,其中有偏磨腐蚀现象出现的井数13口,占躺井总数的56.5%,高达一半以上;由于偏磨腐蚀的原因直接造成的躺井数为8口,占躺井数的34.8%,约为1/3。

1.2偏磨的危害一般来说,螺杆泵井节箍偏磨要比抽油杆整体偏磨严重,严重时可将抽油杆母扣磨平,油管则表现为被磨出一条平行于轴心的凹槽,甚至磨出一条裂缝。

而且,一般来说下泵越深,偏磨越严重。

管杆偏磨造成了杆断、杆脱、管漏等,导致螺杆泵井作业维护工作量居高不下,管杆报废率高,因而减少管杆使用寿命、降低了免修期、降低了采油时率等,不仅造成油井生产效率降低,还增加了油田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管杆偏磨普遍存在,而且危害性极大,已经成为制约螺杆泵井高效稳产的重要矛盾。

所以分析螺杆泵井偏磨形成的原因,研究偏磨的防治方法,就成为该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迫切任务。

二、偏磨原因分析2.1井斜的影响自然井斜,如图2-1 ,抽油杆质量为G,由于井斜的原因,G在油管的径向存在一个分量,即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存在一个压力N。

当抽油杆传递扭矩时,在油管中做旋转运动,便会使抽油杆节箍磨损失效,或者油管被磨出深槽甚至磨穿造成管漏。

图2-1 自然井斜图2-2 井身轨迹图从垂直来看,井筒是一条弯曲旋扭的线条,如图2-2 ,油井井深超过600m~800m一般会出现扭曲现象。

地层蠕变会造成套管变形和井斜,进而使油管产生弯曲。

在螺杆泵井生产时,抽油杆的综合拉力和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力,产生了一个水平分力,在水平分力(抽油杆对油管内壁的正压力)的作用下,油管和抽油杆接触产生摩擦。

在弯曲度较小的地方,油管内壁和抽油杆接箍产生摩擦,油管偏磨面积较大,磨损较轻。

而弯曲度越大的地方,不仅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接箍产生摩擦,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杆体也产生摩擦,油管偏磨面积较小,磨损较严重。

2.2螺杆泵井生产参数这里的生产参数主要是指螺杆泵井的转速、管杆组合及泵挂深度。

液体在油管内被举升过程中,受流态变化影响,其流动摩擦系数不同。

在螺杆泵采油系统中,转速对液体流态变化起主要作用。

螺杆泵转速越高,液体的流动所受摩阻越大。

而且随着转速增大,杆柱与油管发生碰撞接触的几率增大,摩擦次数增多,从而偏磨更严重。

螺杆泵举升液体与抽油机井原理不同,在油管内,杆柱中的每个质点都循一条绕轴的螺旋线以一定的角速度和轴向速度运行。

为了尽可能的防止杆管的接触,应尽可能的提高杆管间的环空距离。

根据螺杆泵的工作原理,由于转子在定子腔内绕偏心做行星回转运动,在螺杆绕轴线转动时就会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由于结构限制,无法对它进行结构平衡,且其转动惯量很大。

故泵挂越深,在运转时振动越大大,转动惯量和离心力越大,产生的振动越大。

杆管“失稳”,造成偏磨加剧。

2.3腐蚀磨损的促进作用腐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电化学反应现象。

腐蚀磨损是杆管磨损的另外一种磨损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在油田的开发后期。

腐蚀加速了杆管磨损,油管与抽油杆腐蚀的根源涉及油管与抽油杆本身以及与油管与抽油杆接触的活性介质和腐蚀条件。

油管与抽油杆本身是由含Fe原子的金属构成的,由于Fe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为Fe2+离子而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期,当油井含水大于74.02%时产出液换相,由油包水型转换为水包油型。

管杆表面失去了原油的保护,产出水直接接触金属,腐蚀速度增大。

润滑剂由原油变为产出水, 失去原油润滑作用。

致使管杆接触摩擦偏磨损伤与开采初期和低含水期相比越来越严重。

腐蚀和机械磨损之间互相促进,管、杆偏磨使管、杆偏磨表面产生热能,从而使管、杆表面铁分子活化,而产出液具有强腐蚀性,使偏磨处优先被腐蚀。

由于腐蚀,使管、杆偏磨表面更粗糙,从而磨损更严重。

偏磨和腐蚀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者结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三、治理偏磨的办法综上分析,螺杆泵井防偏磨思路:扶正、减磨、防腐为主。

3.1扶正1、全井采油尼龙扶正杆,防止节箍与油管的直接接触;2、加装扶正器并优化安装位臵:安装抽油杆扶正器减少偏磨,采用空心抽油杆避免运动失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 f —— 扶正器间距,cm ; E —— 钢的弹性模量,2.06×108kN/cm 2;d o —— 空心抽油杆外径,cm ; d i —— 空心抽油杆内径,cm ;g —— 重力加速度,m/s 2; A d —— 最下一级抽油杆截面积,m 2;ρl —— 产出液体密度,kg/m 3。

在不改变抽油杆强度和传送扭矩的情况下,采用均匀非连续的安装扶正器措施。

例如120根抽油杆,按照常规每5根安一个扶正器,安装24个。

但据统计分析发现,螺杆泵井下部杆柱靠近定子,偏心距产生的失稳下部体现较为明显,见表2。

所以可分为三段,每段40根,最下部每三根杆安装1个,中间每5根杆安装1个,最上部每10根杆安装1个,也是安装24个,也不改变杆柱的受力,同时可以加强下部杆柱的扶正效果,减少下部抽油杆及油管的偏磨现象。

3.2减磨1、定期上提15-20cm 防冲距。

螺杆泵井生产时,运动轨迹有别于抽油机井,偏磨机理也不尽相同。

螺杆泵井工作时,偏磨为节箍与油管的摩擦,仅为1个节箍的长度。

采取定期上提防冲距的方式,能有效的避免油管同一位臵的长期磨损,从而减少油管失效的几率。

目前,八面河油田已实施该措施5井次,效果待观察。

2、连续杆与内衬油管组合:图3 连续杆与油管接触面积图图4 内衬油管连续杆与普通抽油杆相比,在防偏磨方面具有许多的优势。

与油管接触面积大,减小了钢对钢、点对点的摩擦;由于其无节箍,不存在电位差和电化学腐蚀;加之内衬油管表面光滑、摩擦系数较低、耐腐蚀的特点。

两者配合使用能极大提高螺杆泵井检泵周期。

目前该工艺在胜利采油厂应用,平均检泵周期达800余天。

3、减磨节箍减磨节箍分为抽油杆和油管两种。

统计分析发现,偏磨失效的位臵80%发生在抽油杆节箍与油管节箍处,所以在节箍处覆盖一层涂层能达到比较好的减磨效果。

目前在用的减磨类产品具有“无摩擦系数小、不增加下行阻力、减磨防腐性能好,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长井段偏磨井治理。

图5 减磨抽油杆节箍图6减磨油管节箍配合4、降低生产转速。

螺杆泵转速与流体摩擦阻力矩、杆柱所受的弯矩和振动有关。

适当降低转速可以提高螺杆泵井系统的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偏磨次数,延缓了杆管磨损。

因此,适当降低转速也是解决螺杆泵井杆管磨损的措施之一。

3.3防腐上文分析,偏磨和腐蚀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者结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因此防腐也是治理偏磨的一种辅助手段。

1、电化学主要采取加装阴极保护器,防止电位差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对杆管的影响。

目前在用的阴极保护器分为油管阴保和抽油杆阴保。

2、缓蚀剂加缓蚀剂是解决油井井筒和地面集输系统腐蚀的一种常用、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缓蚀剂加入到产出介质中,在金属表面形成一种致密薄膜,使金属本体与腐蚀介质隔离开来,以达到保护金属、防止腐蚀的目的。

另外,通过油井缓蚀剂在油管内壁形成的保护油膜,起到润滑作用,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四、结论与认识本文针对螺杆泵井杆管偏磨问题,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技术特点,分析了螺杆泵井杆管磨损的原因,杆管磨损除了井斜的影响外,还有生产参数及腐蚀的影响。

从而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螺杆泵井防偏磨思路:扶正、减磨、防腐,并提出和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总结本文,得到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选取适当排量潜油螺杆泵代替直驱螺杆泵。

与其寻找解决抽油机井的偏磨问题,不如直接改用潜油螺杆泵技术,没有了抽油管杆,也就不会出现偏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管杆的偏磨问题;第二、螺杆泵井的选择和生产时,应充分考虑井身轨迹的影响,采取合理的生产参数,并预防腐蚀对其偏磨的加剧影响。

从螺杆泵井防偏磨思路出发,“因井制宜”的制定一套适合该井的防偏磨措施。

最后,偏磨成因及防偏磨措施有多种多样,没有一种防偏磨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成因的偏磨,而且每种防偏磨措施适用场合也不相同。

有效的防偏磨措施应是在弄清楚偏磨成因的前提下,采用与偏磨成因相对应的有效防偏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