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结构特征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结构特征分析
居民生产和生活共同需要
二 、 国农村公 共产 品需求 的结构 特征 我 分析
( ) 向考 察 : 村 与城 市 在 公 共产 品 需求 结 一 横 农 构上 有着 明显 区别
的、 具有一定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 的 总称 , 是与城市公共产品相对应 的经济范畴… 。为 1 农 民提供有保障的、 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 是促进农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5 9 期 20 0 6年 1 0月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Ju l f ’lIsi t f ia c dE o o c oma o Xi l ntueo Fn nea a t n cnmi s
V0 . 9 No 5 11 .
Oc .0 6 t2 0
我国农村 公共产 品需求 的结构特征分析
韩 清 轩
( 山东财政学 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 山东 济南 摘 201 ) 504
要 : 与城市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结构有着明显区别 。农村 经济 的发展和农 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 , 农村 使农 民
对高层 次生活消费性公共产 品的需 求显著增 加 ; 均衡 的农 村 区域 经济 发展使不 同类型 农村 的公 共产 品需 非
实证分析。
收稿 日期 :0 6 8 1 2 0 —0 —3 作者简 介 : 韩清轩( 9 4 , , 17 一)男 山东曹县人 , 山东财政学 院财税 与公共管 理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6 5
维普资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庭承担 , 而随着经济、 社会政策的执行 , 城市人 口的 养老开始逐步 由社会 负担【 。这 意味着有些公 共 3 J
大部分公共产品并没有形成健全的需求偏好表达渠

东莞市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研究

东莞市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研究

东莞市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研究中国⽹中国视窗理顺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是东莞市成功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范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必然要求,对于明确市镇村三级及村(社区)级各类组织在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供给⽅⾯的权责、探索符合东莞实际的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和享有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市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边界(⼀)村(社区)级公共服务及其权责边界的内涵与核⼼问题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是指基层⼈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满⾜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级居民户基本⽣产⽣活需求的公共服务。

具有地域性特征,满⾜本村、本社区居民的需要;具有财政分担性特征,不同性质的公共服务由相应级别财政经费保障;具有⾃治性特征,由村、社区⾃治组织民主决定;具有供给主体多元性特征,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供给是主要供给⽅式;具有基础便民性特征,提供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法定性特征,依法协助政府提供和依法履⾏职责。

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边界,是指与⾏政和财政体制相适应、与村(社区)级财权财⼒和事权责任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供给边界。

财权事权如何相统⼀、各级政府如何统筹协调分担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供给、政府购买社会供给为主导的供给机制如何创新,是理顺村(社区)级公共服务权责边界的核⼼问题。

(⼆)村(社区)级各类组织公共服务权责边界1.村(社区)级组织架构不同,公共服务权责边界不同⽬前,东莞市村(社区)级各类组织主要包括党⼯委、村(居)民委员会、经济组织(经联社、经济社)、⼯会联合会、共青团、妇代会、计划⽣育理事会、社区治保会、社区调解委员会等。

试点社区设⽴了政务服务中⼼和综合服务中⼼。

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东莞市村(社区)各组织职责分⼯⽬录》(东委办[2013]1号),提供协助性和依法履⾏性党务、政务、社会服务。

村(居)民委员会下设协助上⼀级政府开展⼯作的服务机构和依法履⾏职责的机构主要有:城建、治安、城市综合管理、国⼟、环卫、市政、安监、劳动就业、消防、出租屋及新莞⼈服务、税务协管、⼯商、计⽣、民政、调解、志愿服务、⼈武等办事窗⼝或办公室。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公共服务的途径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公共服务的途径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新鲜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

研究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于农村的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采取切实手段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刻不容缓。

文章以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为逻辑起点,细致地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供给方式以及乡镇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文章通过对清水桥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意识的淡薄必然导致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漠视。

服务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有:公共服务理念滞后,角色意识错位,家长作风等。

(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公共服务职能薄弱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

职能薄弱的表现有:投入不足,供给不足,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等。

(三)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滞后。

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主要体现是行政空间的限制,体制滞后和职能配置不科学。

(四)乡府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乡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公共服务方式的选择。

(五)农民缺乏参与热情。

这主要体现在农民参与热情不足、信任程度低和文化事业落后。

在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原因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树立公众导向的服务理念,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建立公共决策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和实施公共财政。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政府AbstractRural public services is a very fresh and very important issue. Researching on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and upgrad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of the level of supply in rural area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country of great importance. At present, the public service there were serious imbalances, the difference mainly i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public culture, public safety and social security. Take effective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supply is no time to lose.The article in the public servic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the way the supply of building a public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here'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public service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the basic reason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s not strong sense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weak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lags behind, township government staff quality on the low sid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lack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exist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At the same time, in our view, to establish public-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clearly define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serva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decision- making model, innovative service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finance will help improve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Key words: Township government;Public servic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_以仙桃为例_朱查松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_以仙桃为例_朱查松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仙桃为例朱查松 王德 马力摘 要: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配置城乡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面对传统规划编制以等级序列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缺陷,本文提出借鉴日本“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经验,以居民出行距离、需求频率和服务半径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划分,构建不同层次的生活圈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以仙桃城乡总体规划为例阐述生活圈配套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圈;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设施;仙桃1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发展差距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乡村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1]。

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已有不少城市展开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城乡基础设施配置的研究。

规划是龙头,如何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上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公平成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既有分析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如叶齐茂对京郊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的调查[2]、李王鸣和杨泽霖对浙江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3];也有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思考,如周志清对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思考[4]、张大伟和陈伟东对城市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研究[5];同时还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践的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监测技术研究”(批准号2006BAJ11B02)赞助成果绍,如赵广君和吴光伟对上海新江湾城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介绍[6]。

关于农村居民社区服务学习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居民社区服务学习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居民社区服务学习研究的文献综述——以龙堡村为例徐耀威(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公管专业第四小组)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村居民必然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标准将越来越高。

农村社区服务调查,是针对我国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形势以及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特点,探索依靠各级政府扶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农村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农村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建设事业。

把握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变迁规律,探索农村社区服务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农村、社区服务引言:本文以成熟的社区化服务理论为指导,基于云南杨林龙堡村村社区服务体系现状,采取文献查阅、资料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深入了解和把握农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客观认识农村社区服务中面临的难点与焦点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在我国,“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活动社区服务的价值关于社区服务的价值和地位,国外学者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持积极态度,认社区服务可以使更多的人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减轻政府沉重的福利财政负担。

Vass(1979)认为,社区工作组织或机构经常处于政府和居民的中间位置,为居民争取福利。

此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更为有效,Brager(1987)认为社区工作是一项为弱势群体请命、消解民困的工作。

Hick(2002)认为,社区工作使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团结在一起,在社会改革中合力消除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障碍;一部分学者对社区服务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社区服务是政府逃避对人民的福利责任的策略。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摘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本报告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面临的矛盾,重点围绕城乡义务教育、城乡社会保障、城乡医疗卫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四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

本报告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国家财力分配要实行“三个倾斜”;二是在推进相关重大制度与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四是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政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农民阶层没有能够很好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集中表现为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均等。

社会发展的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破解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报告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建议。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界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联合国,2008)”。

据此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实质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在使用价值形态上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人口分布特征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分布比较分散,不同村庄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因此,在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村庄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特征,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这些设施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规划基础设施布局时,需要满足不同村庄的实际需求,确保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三、区域发展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需要结合当地的区域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不同村庄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合理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便利程度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还需考虑交通便利程度,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项服务设施。

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需要考虑道路交通情况和交通流量,合理安排设施的位置,方便居民出行。

五、资源利用效率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效率。

在布局时,应合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六、环境保护考虑在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避免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七、居民生活需求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还需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八、文化特色保护在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还需要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特点和政府职责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特点和政府职责
( 总第 22期 ) 9 ■朋 20 年第 O 09 3期

l{}UN I ) Y I
墨 讨
二 是对 乡镇功 能特点 的认识 。乡镇社 区是 构
成 农村 社会 的基础 ,只有乡镇社 区 的全 面发展 和
相闻, 老死 不相 往来 ” 闭塞 的生 活方式 。体 育活 动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是 一个 各 得 其所 的社 会 。其
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 、力量以及各方面 利 益 关 系的协 调 与平衡 ,使公 平 和正 义 的理 念得
到体 现 。 各得其 所 , 每一个 社会 成员 按照一 定 的 指 规范 , 能公 正地 得其所 应得 。 公正 是各得 其所 的本 质, 公正 产生 和谐 , 是 构建 和谐 社会 的基 础 。因 它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公 共体 育 服务 应该 是 开放 性 的服 务 , 常 开 展 对 外交 流 , 括村 际交 流 、 乡 经 包 城
交流甚至与国外体育社 团之间的交流 , 做到“ 出 走 去, 请进来 ” 不断扩大视野 , 上时代发展 的潮 , 跟 流 。农村体育将在新体制下充分体现出它的社交 功能 , 改变农 民“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鸡犬之声
保障服务 和教育 、 科技 、 文化 、 生 、 育等公共 卫 体 事业 , 发布公共信 息等”公共服务 的 目的和导向 ,
是 “ 社 会 公众 生 活和 参 与 社 会 经 济 、 治 、 化 为 政 文 活 动 提供 保 障和 创 造 条 件 ” 。农 村 公共 体 育 服 务
是 指 为 满足 农 村 公 共 体 育 的需 要 , 农 村 范 围 内 在
2广 泛性和 多层 次性 .
的推广。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法规应加健全 , 特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特征研究
作者:李霞蒲春玲李雪艳孟梅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07期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的供求平衡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所关注的焦点,新疆农村公共服务“供不应求”与“供非所求”现象同时存在,如何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瞄准度,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关键。

本研究以北疆地区的28个县市61个行政村149位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公共需求的典型性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分析与评价调查区农民公共需求的位序与结构特征,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新疆北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社会服务;需求位序
中图分类号:F32;D42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7-0110-04
农村公共产品是与城市公共产品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私人不愿提供的,而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又需要的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涵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建设以及辖区内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公共事业等诸多领域,种类繁杂,涉及面广。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主要选取包括水电路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在内的基本民生类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类公共服务、科技市场信息类服务、公共文化与公共环境类服务、金融、补贴等政府其他涉农服务五大类公共产品和相关服务为研究对象。

1数据来源
本次典型性调查以标准化访问调查法(即调-查员进行人户访问并填答调查问卷)为主,共发放问卷160份,实际回收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49份,有效率达93.12%,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问卷发放以北疆地区的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的部分县市以及伊犁自治州部分直属县市为主,样本比例达72.5%。

在所有149位受访者中,男性89人,女性60人,均以汉族为主,年龄主要在30~50岁之间。

其中,半数以上的农户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重不到
20%,与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户比例相当。

62.57%的受访者家庭年人均总收入不到3 000元,主要源自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外出打工创收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不到30%。

本次调研不仅涉及受访者对村域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政府涉农补贴、农业贷款等基本生产服务的需求满意度调查,还包括对农村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服务的需求满意度调查,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相关统计结果,作者从“家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以及“改善居住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选择排序”这两个角度,通过需求强度分析法,对新疆北疆地区广大农牧民的公共服务需求特征进行分析。

2调查区农民对不同层面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位序分析
需求强度的计算方法是:(1)分别计算受访者对“家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以及“改善居住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选择排序”这两项调查各备选项的有效选择频次;(2)按照每项调查各备选项的频次位序赋予各位次降序分值;(3)以每项调查各备选项的频次位序乘以其相应分值,并从大到小排列;(4)每项调查各单项需求强度=单项需求总分值/各备选项需求总分值。

通过计算受访农民对不同层次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并进行排序,可直观得到调查区域农民的公共需求强度位序,结果见表1~3。

依照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需求强度的大小,本文依次对新疆北疆农村居民公共教育服务、基本医疗与养老保障服务、水电路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政府涉农服务等四个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及需求位序进行分析。

2.1公共教育服务需求的特征及位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子女教育保障问题因关系到农民切身的生存、发展而被普遍关注,以37.84的需求强度排在首位。

就农村基础教育需求而言,139位受访者(缺省10位)中一半以上的人抱怨学校的教学设备破旧、教师水平不高、上学不方便,还有61%的农户表示子女或家人接受高中教育的费用是目前家庭最沉重的开支。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北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北疆贫困农村比例较高,而国家基础教育专项投入又较为有限,地区配套两基教育经费跟不上,致使很多农村校区的硬件教学设施配备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乡镇之间、民汉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强弱方面也对比悬殊,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

同时,尽管新疆地区从2003年起就已启动“两免一补”政策,但买不起教辅资料与学习用具的学生比例依然很高,许多学校还是由任课教师从工资中帮学生垫付。

此外,受地区文化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缓慢。

据《2007~2008年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新疆贫困地区农村有近三成的青少年未完成初中学业,全疆范围内有8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没有继续升学就读而选择在家务农或流入社会,但由于未掌握任何就业技能,因此也只能进入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从事低层次的工种。

2.2基本医疗、养老保障需求的特征及位序分析
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以29.43的需求强度位于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位,同时,改善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障的实施力度也分别成为最需要和次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内容。

就求医看病问题而言,“有病看不起,大病无钱治”、“医生水平有限,小病花了很多钱还治不好”所导致的小病拖大,大病拖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新疆地区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在145位受访者(缺省4人)中,有近91%的人认为“当前农民看病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医疗费用太高”,同时有一半以上的人觉得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太差,看病不方便(26.8%)和服务态度不好(22.1%)。

目前新疆地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车辆装备不足,有的目前还在使用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样”为病人进行诊
治,极大地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引起了广大农牧民的强烈不满。

因此,“提高村卫生所与乡卫生院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控制药价,规范治疗收费标准”,“加大对其医疗卫生设备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是农民最为期盼的。

受访者最为关注的另一项社会保障问题是自己或家人的养老问题,加大当地养老保障的实施力度也被列为最需要改善或加强的第二位公共服务。

然而,目前养老保险在新疆还未开展。

假如采取政府出部分钱,自己出部分钱的办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近90%农民表示愿意参加。

这说明,由于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大多数受访者对于自身及家庭成员养老问题的解决还是本着对政府抱着较高期望的态度,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势头日益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更是难以为继,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具体保障措施缺位必然使得农民要面临生存、养老这一非常现实的问题。

2.3农田灌溉设施、电力设施与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位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将农田灌溉设施改造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首选;21%的农民表示乡村道路需要修缮,刻不容缓。

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所耕种的土地是以大水漫灌为主,实施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的农户比例只有14.7%和7%。

由于各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服务不配套,再加上灌溉用水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灌溉水价格仅为供水成本的1/3~1/2,导致用水量较大;而灌溉管理部门财政入不敷出,于是鼓励农民多用水),致使广大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大面积推广喷灌、滴灌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不得不面对“一面是干旱缺水、农用水紧张,另一面又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窘境。

在农业用电与生活用电方面,认为供电情况比较满意的受访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不满意的方面依次存在于电价过高(27.5%)、电压不稳(11.4%)、经常停电(10.7%)以及电工经常用停电来威胁村民(8.1%)等四个方面。

2.4补贴贷款、生产技术培训等政府涉农服务需求位序分析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农业补贴、贴息贷款以及市场销售信息等政府涉农服务的需求强度分别排在第三、第四和第六位,有近一半的农户认为这是“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

在生产技术培训需求方面,根据调查结果,除了依靠自身的经验和借助媒介的帮助,新疆的广大农牧民还是希望相关政府部门以技术人员来田间指导(75%)、农技人员到村里办班、讲课(55.7%)等方式有组织、阶段性的对其进行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信息的传授与指导。

但是,仍有近1/3的农户(48人)表示所在村或乡集体从没有提供过相关服务。

此外,就农业补贴政策的需求程度而言,有近62.3%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国家有关良种使用、购买农机具等农业补贴政策,在这其中又有69%的农户因不了解兑付程序而最终没有拿到补贴金。

同时,在实施补贴政策的村庄里,能按时、按量发放的只有一半。

最后,从农业生产资金的来源看,70%左右被调查户的生产资金来自于信用社贷款,但是,就农业信贷的难易度来看,同样有近70%的农户表示非常不容易,或者根本贷不到(7%),真正能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大约只有不到1/4。

可以看出,新疆各级政府所提供的涉农服务在实施落实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强化监管,从而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农牧民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子女教育问题,求医看病问题,养老保障问题等因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强度较高;加大农村“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保障呼声也较高。

相对而言,广大受访者对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文体娱乐等问题的关注度普遍较低,需求强度也较小,几乎没有人将其作为首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