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
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
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
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
”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
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
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特蕾莎修女乐于助人的事例作文

三一文库()〔特蕾莎修女乐于助人的事例作文〕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帮助他人,都在无私奉献。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阿尔巴尼亚裔人,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小女儿,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
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新教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并预感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人士。
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开始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
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了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一些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于是特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注重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很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
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水平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能够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
她认为人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
”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
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仅仅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
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
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
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
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点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伊斯兰教长布哈里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2】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2】心怀大爱做小事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永远纯粹,这丝毫无可置疑。
而人总有向善的一面,纯粹的爱能以光明之灯为黑暗指路。
人可以不善,但必须有爱。
无爱之源,便无生命之根。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在工作时,往往有一种危机,就是为工作而工作。
只有我们为基督而工作的时候,尊重、爱心、热忱才会出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事办得更尽善尽美。
”现在我们在工作与学习中蕴藏着一个生计的危机感。
这个危机感让我们对生活中诸种善美熟视无睹,因而不能发现生活意义的美好。
而心灵之所以虚泛动摇乃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信仰。
我们对这个世界抱以冷眼的旁观,对爱的宣扬不敢苟同。
我们活着孤独,而微笑就在自己的嘴边,物质却让它蒙蔽。
在书中特蕾莎修女还举了一个例子:“澳洲一个有六七个孩子的家庭。
他们开家庭会议,决定不买一部新电视机。
他们希望能够彼此相亲相爱。
他们需要的,已经彼此满足了……他们终于摆脱了妨碍互助互爱,并得着爱的欢乐的东西了。
”而对于爱的理解,在人们心中存在着迥异的态度。
举母爱为范例:对孩子的希望与失败,有的母亲会说:相信你自己,你会成功的,并给他以亲切的吻;有的母亲则会忧心忡忡地叹息一番,然后以严肃的口吻告诉孩子: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去扫厕所当清洁工被人看不起。
如果是在外人面前,出于面子的需要,则难保不讪讪地长叹自己的孩子天生笨、没办法之类的话语。
倘若成功则一定是“光耀门楣”、“光宗耀族”诸语。
她们爱孩子只想给他们以名利的武装。
而有的母亲却必会祝贺他们:孩子,你终于成功,好样的,这是你努力的成果。
就像那个故事:在美国一位记者采访某总统的母亲,问她一定为她儿子的成功而自豪吧。
那个母亲却这么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自豪。
”平等的爱是尊重人性的,而不应以利害为衡量的标准。
北村曾在《爱是幸福的宽慰——爱的沉思之二》中说,“拥有一件东西和爱一件东西是两回事”,“爱需要和奉献联系在一起,爱是不需要回报的”。
【作文素材】伟大的修女

伟大的修女
18岁的特蕾莎离开家乡来到爱尔兰加入了劳来多修女会,后来主动到印度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收容饥寒交迫的孩子。
为了他们,她亲自到街上乞讨食物,帮他们清洗身体。
房间里没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认识孟加拉字母。
一次,她遇见一个人身上全是脓包、伤口,脓包上尽是蠕动的蛆和虱子,便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这样的无家可归者。
就这样,她创办了“死者之家”专门收容垂死的游民。
秉持同样的信念,她还创办了“弃婴之家”和“麻风病之家”。
1979年,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同年获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
【适用主题】善良,爱心,奉献,人性的光芒
✓善良——特蕾莎所做的一切,体现的是为人的善良。
✓爱心——怀揣这一颗大爱之心,特蕾莎修女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奉献——不求回报,舍己为人,特蕾莎修女的奉献精神熠熠生辉。
✓人性的光芒——结合前面三个立意。
第1页共1页。
作文关于悲悯之心的人物素材

作文关于悲悯之心的人物素材《心怀悲悯的她们》说到作文关于悲悯之心的人物素材啊,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些贫困、患病和被遗忘的人们。
她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照亮了无数处于黑暗中的生命。
你想啊,她每天穿梭在那些脏兮兮、乱糟糟的地方,面对那些可能身上有味儿、生活困顿的人,却没有一丝嫌弃,而是充满了怜爱和关怀。
她亲自给他们喂饭、擦身、安慰,用她的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灵魂。
这是多么伟大的悲悯之心呀!要是换做咱普通人,可能看到那场景都得皱皱眉头,脚步不自觉地加快,可特蕾莎修女却能义无反顾地冲进去。
还有那个南丁格尔,也是个拥有悲悯之心的厉害角色。
在战争时期,她可不怕危险,跑到前线去照顾那些受伤的士兵。
那可是炮火连天的地方啊,一不小心就可能小命不保。
但她不在乎,她只在乎那些可怜的士兵们能不能得到好的照顾,能不能减轻痛苦。
她就像一个勇敢的天使,在血腥和混乱中守护着生命的尊严。
咱想想,要是自己处于那样的环境中,会不会吓得腿发软,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呢?可南丁格尔不一样,她有着强大的内心和无边的悲悯,这促使她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危险。
这些具有悲悯之心的人物素材,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太有说服力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是真正的关爱。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要多关心那些不如我们的人,要对世界充满爱。
所以啊,下次再写作文要找关于悲悯之心的人物素材时,咱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写上特蕾莎修女和南丁格尔了。
让这些伟大的人物在我们的作文里闪闪发光,也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悲悯的含义和价值。
怎么样,是不是对写作文又多了点信心和灵感呢?嘿嘿,我就知道!。
2019年高考人物积累分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尘世间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 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20xx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20xx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20xx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校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爱心作文素材名人故事摘抄

爱心作文素材名人故事摘抄《爱心的力量:名人故事中的温暖与关怀》一、特蕾莎修女:用爱服务穷人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她一生致力于为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她创建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为无家可归者、病人、孤儿和垂死的人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照顾。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她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她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故事细节:特蕾莎修女经常亲自为病人清洗伤口、喂食,甚至为他们擦身换衣。
她从不嫌弃病人的肮脏和恶臭,总是以温柔和关爱对待他们。
有一次,特蕾莎修女看到一个流浪汉躺在路边,身上长满了疮。
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将他扶起,带他回修道院,为他清洗伤口,给他提供食物和住所。
这个流浪汉深受感动,他说:“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关爱,特蕾莎修女是我的天使。
”二、曼德拉:用宽容和爱化解仇恨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的一位伟大领袖,他为了推翻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他被监禁的 27 年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当他最终获得自由并成为南非总统后,他没有选择报复,而是选择了宽容和和解。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曼德拉的爱心和宽容精神,为南非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故事细节:在曼德拉当选总统后,他邀请了曾经看守他的狱警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当人们对此表示不解时,曼德拉说:“在我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我就决定要把过去的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
如果我不能原谅他们,那么我仍然是一个囚犯,我的心灵仍然被囚禁着。
”曼德拉的宽容和爱心,让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感到羞愧和敬佩,也让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三、比尔·盖茨:用财富传递爱心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之一。
他和他的妻子梅琳达·盖茨共同创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致力于全球健康、教育和发展领域的慈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注重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
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
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很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
她所
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水平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
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
最伟大的人,但我们能够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
她认
为人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
她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
疾病。
”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
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
她并没有达官显
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仅仅
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
她确实是我们
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
她靠着无
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
那
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
这种
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地
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点在两者之间
建设了一座桥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1910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
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
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
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协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
1928年,她来到
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
大吉岭位
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
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校中
担任校长。
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不过,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
当地的士绅把孩子
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的教育。
不过,在加尔各答圣玛丽
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
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
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
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
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
特
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因为对她来说,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
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
其实,
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
也没有什么人来协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
最后,修会终
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
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
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自到街上
乞讨食物并送药,协助他们清洗身体。
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
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的需要,她就
到那里去协助人。
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
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
最后好不
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蛆和
虱子。
她沉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
地走向死亡呢?”之后,她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能够接
待那些无家可归者,能够帮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再加以包扎,好让孤苦无依者有个安静面对死亡之所。
她觉得这么做,至少能
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能够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
就这样,特蕾莎创办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纯洁的心之地。
她借用加尔各答一家香火鼎盛的庙旁招待香客的一间禅房,开始来收
容垂死的游民。
秉持同样信念,特蕾莎又创办了弃婴之家,专门收容
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
有一
日在倾盆大雨中,在及膝的水里,一个贫穷的妇人手上抱着高烧不退
的孩子。
因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毁了屋顶,妇人、孩子无助地立
在雨中,无处避雨。
特蕾莎伤痛地说:“想想看,仅仅因为缴不出8
卢比的房租,一个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
”
除此之外,特蕾莎又创办了麻风病之家。
当时,特蕾莎听说一个修女
会所支助的麻风病院将被迫拆除。
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为他们向
市长求情。
后来市长将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拨给特蕾莎作为麻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