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科学二单元6课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人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上的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宇宙的组成与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措施;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地球与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地球自转与公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保护措施。
通过模型和挂图,介绍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原理。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概念、价值、保护措施2. 人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关系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更替、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措施有哪些?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描述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保护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器官。
两者相互协作,维持生命活动。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油菜花开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设计出于“油菜花开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之所以选取油菜花作为观察材料,是因为取材方便,全国适用范围广泛,而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学生也比较熟悉。
而我们把“油菜花”换成“芥菜花”主要是因为学校实践基地里的有大片的“芥菜花”可供学生观察学习,而且芥菜和油菜同属十字花科,开的花不论是花的大小、颜色、形态都十分相近,同样很适合学生研究学习。
本课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采取总——分——总的顺序,通过到菜地里观察一棵芥菜,再对一朵芥菜花进行解剖观察;并由一棵芥菜植物上不同形态的花朵,推测一朵芥菜花成长为芥菜果实的过程,为后面进一步观察各种花;探索雌蕊、雄蕊是如何产生新生命——植物种子的过程;以及动物新生命产生的过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自己种植和观察了凤仙花,知道它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个部分,还知道一朵凤仙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组成。
2.解剖时学生一般动作快,但可能有拉破、解剖无序、排列无序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带来麻烦。
因此这儿引导学生讨论很必要,此环节采用视频演示,再用三个要点12个字小结方法:由外向内,夹住基部,依序排列。
学生能很直观地学习到正确的解剖方法。
3.对果实是怎么来的,部分学生模糊知道是花,但具体是由花的哪部分变成,是怎么变化而来是不太清楚的。
所以前面解剖时要注意着重引导学生描述雌蕊的颜色形态,为这一步作个铺垫。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渐变的过程;注意抓住个别学生的发现大做文章,如雄蕊上有花粉,而且容易掉落,推测花粉很容易落到雌蕊上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掌握油菜花的结构特征;了解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如水的沸腾、力的作用等。
2.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溶解、沉淀等。
3.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
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涉及地球的结构、地球仪的使用、太阳系的构成等。
5. 第五章: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物质的状态变化,理解溶解、沉淀等概念。
3.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原理。
4. 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的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了解太阳系的构成。
5.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状态变化、地球的结构、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植物标本、简单机械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力的作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展示物质的状态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结构、简单机械的原理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图示。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示。
3. 地球的结构和太阳系的构成图示。
4. 简单机械的原理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一下水的沸腾过程。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科版)一、单元教学意义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
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
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
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A、科学概念:、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章《电路的奥秘》:介绍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的产生及作用。
3. 第三章《磁铁与电》:研究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电流的磁效应。
4. 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讲解能量的形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电路的连接方式,理解电流的产生及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磁铁性质的认识,了解磁铁的吸引与排斥,探索电流的磁效应。
4. 帮助学生认识能量的不同形式,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学会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电路实验盒、磁铁、电池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植物种子、电路实验盒、磁铁、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植物观察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奥秘。
5.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的产生及作用。
6.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电路实验,学会电路的连接方法,观察电流的作用。
7.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磁铁游戏,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8. 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与排斥,探索电流的磁效应。
9.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磁铁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
10.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1. 例题讲解:讲解能量的形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太阳系、恒星和行星、宇宙的组成等。
2. 第二单元《动物与植物》:动物的特征、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3. 第三单元《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
4. 第四单元《物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与宇宙、动物与植物、声音与光、物质与变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组成、生物的分类、光的折射、化学反应等。
2.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传播和色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太阳系模型、显微镜、望远镜、音响设备、光学仪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太阳系的组成。
2. 章节讲解:分别讲解第一单元《地球与宇宙》、第二单元《动物与植物》、第三单元《声音与光》、第四单元《物质与变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1.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太阳系、恒星和行星、宇宙的组成。
2. 动物与植物:动物的特征、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方法与技巧
启发式教学
总结词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 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 动手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 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05
教学资源推荐
图书资源
《科学探索者》系列图书
这是一套美国中学主流科学教材,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适合作为科学四年级下册的辅助教材。
《小小科学家》系列图书
该系列图书专为小学生设计,内容生动有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科学知识, 适合作为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配套读物。
网络资源
第2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 基础,这一节将介绍生物的分类 方法和分类体系,以及不同分类
等级的特征。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之一, 这一节将介绍植物的多样性和植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生物界中种类最多、形态 最复杂的类群,这一节将介绍动 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生态适应性
使用建议
教师指导
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 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实验 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积极参与实验和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科 学素养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件

子房
新知讲解
植物从花到果实要经历的过程 授粉 胚珠受精 子房内生长发育 果实 种子
新知讲解
观察油菜花的果实: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一排。
1、2、4、3、5、6。
1
2
3
5
4
6
新知讲解
受精完成以后雌蕊的变化
新知讲解
果实:植物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
生理功能 在发育过程中果皮有保 护种子的作用。当果实成熟 后,则有助于种子的散布。 果实和种子在成熟后散布各 处,对植物种族的繁殖是极 为重要的。
讨论交流
花瓣两两相对
主要部 分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油菜花的观察记录
雌蕊顶端有粘液
数量
4 4
6 1
颜色
绿色 黄色 深黄 淡黄
气味
清香 清香 清香 清香
其它发现
1、花瓣与 萼片相对应
2、雄蕊没 有雌蕊大
新知讲解
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从上向下观察这株油菜的花,推想花蕾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新知讲解
取下几个花蕾、花和果荚,按照变化的顺序分别画出它们 油菜花花蕾的变化
新知讲解
种子 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新知讲解
植物从花到果实和种子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繁殖新的生命。 以使物种得以延续。
拓展延伸
人工授粉 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坐果率的技
术措施。缺乏授粉树或花期气候恶劣、影响正常自然授粉的 情况下,常需进行人工授粉。
实验器材:雄蕊和雌蕊、棉签、 实验步骤
1. 用棉签轻轻接触雄蕊的花药; 2. 再拿棉签在雌蕊柱头上轻涂; 3. 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柱头。
新知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时间:大约3个星期。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
的地方吗?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
教学准备: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课题
6、动物备课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