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作文指导:读(观)后感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读(观)后感

读(观)后感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叙述简单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2020年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作文指导:读(观)后感

读(观)后感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叙述简单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读后感悟怎么写三年级下册语文

读后感悟怎么写三年级下册语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期望学生不仅在读后感悟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能够展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个好的读后感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语文》为例,给大家分享一篇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在寻找自己的妈妈,并历经了一番辛苦和困扰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结尾还温馨地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
看完这个故事,我既感受到了深厚的亲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
故事中的小蝌蚪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但是却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妈妈的勇气和毅力,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我们即便在生命中遭遇了挫折或困难,也一定要坚持勇往直前,相信自己。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亲情的启示。
亲情,是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之一。
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亲情可以为我们提供无限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我们要珍惜的一种情感。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语文知识的应用。
比如说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何在故事情节中找到关键点,如何根据文章中的描述进行形象化的表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读后感悟中可以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读完每一个故事之后,都应该加深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读后感悟中展现出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艺术的深刻认识,这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范文《红掌拍杀》这是一篇描述战争场景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
在战争的血腥场面中,作者通过不断地烘托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在灾难中情感的坚定。
同时,文章中的描述也让人们感受到作者写作的魅力和语言的力量。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对男女主角的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两个人物的坚韧和爱情的纯净。
尤其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运用“扣动扳机的手停了下来”这样的细节描述,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段爱情的权益,让人们对爱情充满了崇敬和敬畏之情。
小学语文读后感作文指导:读《×××》有感

小学语文读后感作文指导:读《×××》有感习作15--(读后感:读《×××》有感)★习作要求: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篇你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
写之前先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再选择你的感受来写。
★习作点评1.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
视行文内容而定。
2.读后感重在“感” 。
可是,我们有的小朋友,往往抓不住这种文章的写作重点,一写起读后感或观后感来,就把读的内容、看的情景写得很多,到了“感”的时候,就没有话可说了。
例如,有一篇《养花》的读后感,全文都是关于《养花》这篇文章内容的介绍和复述,直到结尾还是这样,很少写到“感”。
结尾这样写道:“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养花的乐趣,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文章读完了,我的感想太深了。
”可是,感想是什么呢?没有写,只有“感想太深了”一句话,更谈不上感想深刻了。
要克服这种毛病,只有把“读”的内容少写,“感”的内容多写,写深写透,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才有说服力。
请看下面另一段写读《养花》的感想文字:“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知识和乐趣,并从中引出了一个哲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是的,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给人带来幸福、欢乐。
读后感的感悟怎么写三年级下册

读后感的感悟怎么写三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语言老师,我深知读后感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和情感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对于三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写一篇具有可读性和观点性的读后感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阅读全文首先,在写读后感之前,学生应该先通读所读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与情节,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文学情感。
只有真正地阅读过,才能更好地在读后感中传达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另外,如果读后感是针对一个具体作品的话,还应该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
二、把握语言表达的核心其次,读后感的写作要突出语言表达的核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句式,提取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此为依托去写自己的读后感。
特别是三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要注重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和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写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
三、正确把握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再次,读后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过程。
写读后感,要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价值,反映出对作品所传达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作者的思想进行剖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美学素养。
四、注意文字组织和文章表达最后,读后感需要注意文字组织和文章表达。
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同时,文章的呈现方式也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要求。
学生应该注意段落分明,思路清晰,文风流畅,用语准确,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
下面例举一篇三年级下册读后感范文:我最喜爱的一本童话是《小红帽》。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虽然它只有几页纸,但是我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她很聪明,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她帮助了奶奶,打败了狼。
这让我对勇敢和坚持这些品质更加认识,也更加欣赏。
故事中的小女孩带着一条红色披肩,这种红色的颜色让人想起了热情,勇敢和自信。
怎么写读后感三年级下册语文

怎么写读后感三年级下册语文
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章、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和收获。
而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思考。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怎样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认真阅读文章。
在开始写读后感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选文章。
可
以先快速通读一遍,了解大意和主题,然后再细读,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记录关键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笔记或者标注的方式记录下
关键的情节、人物或者思想。
这样有助于在写读后感时更好地回忆和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步:确定主题和观点。
在写读后感时,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
的思想。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
第四步: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深入的思
考和分析。
可以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作者的用意和技巧。
第五步:表达个人感受。
写读后感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对个人内心
的情感共鸣。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对文章的喜爱、感动或者思考。
第六步:写作技巧。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排比、对比、
修辞等,让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
总结: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不仅仅是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回顾,更是对自
己思想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希望同学们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中,能够认真阅读并写出有思想、有感情的读后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读后感感想怎么写三年级下册

读后感感想怎么写三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时,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在课堂和课外阅读中,他们都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这其中,读后感不仅是一种写作形式,更是一种启发思考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读后感是指在阅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幅图片或者看过一部电影之后,对其所引发的感受、认识、思考和评价表达出来的文章。
写读后感,需要仔细地品味文章中的形象、情节和背后的思想,理性思考并结合个人感受,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针对三年级孩子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要注重读后感写作的训练。
从写作内容上讲,可以选择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在写作形式上,采用图文、漫画等多种形式,增强孩子的写作兴趣。
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深入地思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后感既是对作者对作品的评价,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
通过读后感,学生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写读后感之前,他们需要读懂全文内容,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观察、思考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写作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多思考一些问题,如作品有何种深刻的内涵和价值观,自己从作品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和感悟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尊重他们的思考和感受,让读后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和体验。
同时,也需要监督孩子们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狭隘的情绪化评价,引导他们理性客观地表达观点。
最后,老师还需要尽可能地展示大量的读后感范例,让孩子们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读后感的写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
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感受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注重读后感写作的训练,帮助孩子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营造出更加积极乐观的教育氛围。
读(观)后感写作指导

读(观)后感写作指导一、什幺是读(观)后感读后感、观后感是人们读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或观看了某部电影,某个电视剧、戏曲等后所写的感想、心得体会的文章。
二、怎幺写读(观)后感1、在认真阅读原作、观看影视作品的基础上确立切题的论点。
“感”从“读”“观”来;写读(观)后感,读懂原作最为重要。
读懂、看懂,就是要比较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手法。
有些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意义比较复杂,读者或观众的感触也是多方面的,写读(观)后感,哪一点感受最深就写哪一点,要有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2、对原作(文章或影视)要进行定向性的复述。
读(观)后感,“读”“观”是基础,是前提。
写读(观)后感,如果失去了基础和前提,所谈的感想就是空的。
因而,读(观)后感的开头通常要对原作进行简明复述。
但是,这种复述必须是定向性的,即根据论点的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剪裁和组织,然后以此为复述内容,作为文章提出论点的引子。
复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二是摘录原作中句子复述。
复述要抓住重点,要有针对性,不要将“读”“观”的内容写得过多而导致喧宾夺主。
3、对复述的内容进行定向性议论。
读(观)后感,顾名思义,有读(有观),又有感,但它们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靠议论来做桥梁。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一是要为提出论点服务;二是要简明扼要,恰到好处。
4、在定向议论的基础上,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读(观)后感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一般要用明确的肯定判断或明确的否定判断来表示。
5、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的思想行为实际。
读(观)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
因而,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一篇读(观)后感的主体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一要以所提论点为联系的基础,所有内容与论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两者互相统一,不能牵强附会;二在联系过程中要适当地涉及或呼应原作;三是联系的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只要能阐发论点就行。
此外,读(观)后感结尾,可以照应全文,总结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观)后感
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
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叙述简单
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
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佳作赏析】
真正的强者
陈鸣
我坚持了
一个星期,读完
了《老人与海》,
合上书本,我深
深佩服小说中老
渔夫的意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打倒,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
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简单叙述书本的主要内容,突出老渔夫的精神品质)
一个人的真正胜利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既是对老渔夫精神的概括,也是自己读了这本书最真切的感悟)
回想以前,无论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
想一想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
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
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
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一个反问句扣问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老人说:“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对啊,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
”这也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书是一匹骏马,带你挑战人生。
”《老人与海》就是这么一本书,就是这么一匹高大的骏马。
(再次引用格言,把《老人与海》这本书比喻成一匹“高大的骏马”,显得形象生动,意蕴深厚)【名师点评】
通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小作者认识了一名真正的强者——老渔夫。
他虽然老了,可是他的精神不老,他是永不言败的。
作文不局限于对一名强者的描写,还插叙了自己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表明自己崇拜“老渔夫”的原因。
【美文赏析】
真的好感动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严明轩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一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再见了桑桑,我也和你一样,油麻地的草房子让我感动。
手捧《草房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大笑,让我哭泣,让我的心为之颤抖!
陆鹤,你怎么就不长一根毛发呢?秃顶给你带来多少伤心,你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但又用自信赢来了秃顶人的尊严。
在你成功地扮演《屠夫》中的伪连长时,我真想冲上去拥抱你。
我真的为你高兴,也为认识你而感到自豪。
杜小康,我心中的偶像。
富裕的日子里,你能做大家不能做到的事:劳动课上,你一人带来十几把镰刀,解了蒋老师的燃眉之急;断桥前,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你叫来了毛鸭的大船,让大家踏上归途;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你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全家人的重担——到荒无人烟的草滩中放鸭,去拾回爸爸失去的从前……你没有丝毫的卑微,你在向那个时代示威;你让同龄人敬佩,也让我汗颜。
桑桑、细马、纸月、秦大妈……《草房子》中人们的生死离别、悲悯情怀都让我感动,而他们厄运中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
的脉脉温情和殷殷情爱,如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灵的污垢,似一炉烈火锻造着我的灵魂。
以前,只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少年时代的贫困、学习的艰辛,他们和《草房子》中的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比父辈们要辛苦得多,我们真的不快乐,这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一代人的感受。
可
是现在,我感觉到了,
我是幸福的人,我们是
幸福的一代。
《草房子》
里人们的遭遇我们无法
体验,他们的幸福居然
是如此简单——能填饱
肚子,有机会上学。
而
我们食品种类繁多,上学受法律保护,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之前我怎么就没感受到呢?
《草房子》,是你拯救了我,是你帮我找到我本拥有但从未感受到的幸福,是你让我真正了解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赏析】
作者用心在读《草房子》,也用心在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文列举最让“我”喜欢的人和最让“我”感动的事,也让读者明白:幸福很简单,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全文抒情色彩浓厚,犹如一朵浓艳的感染之“花”,很有感染力。
【我手写我心】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
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附录:作家的故事
我的菜园
孙幼忱
作者简介:孙幼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7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擎起我的双拐》、中篇科学童话《小狒狒历险记》、儿童科学文艺自选集《“小伞兵”和“小刺猬”》等19本书。
大约50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菜园》。
这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吉林亚麻厂当了工人,家由市区迁到郊区一个叫哈达湾的地方,母亲整日操劳,除了上班和忙家务,无暇顾及其他。
春天,几场小雨过后,我望着院里那黑油油的泥土,非常高兴,决心在上面种点什么,并要获得丰收。
因为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站立和走路离不开拐杖,不能像别人那样干活,便坐在地上“耕耘”。
我先在靠近秫秸(高粱秆)篱笆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小坑,埋进菜豆种子。
我想起菠菜又鲜又嫩,便又在菜园里种满了菠菜。
不久,菜豆的两片叶子出土,菠菜也使菜园一片新绿。
这时我却想,还是黄瓜和茄子好吃,便将菜豆的小苗和长得还不大的菠菜全拔去,沿篱笆种上黄瓜,其他地方全种上了茄子,一高兴,还插空种了十几株玉米。
我想起一首儿歌里说的“黄瓜爬上架,茄子打滴溜”,便相信,这正是我的菜园未来的写照。
后来我发现,黄瓜秧上生了不少卷须,但它却
不像豆角秧那样,用茎缠绕篱笆,旋转上升,必须专为黄瓜秧搭上架子,供它的卷须去“抓”,这太麻烦了!这时我又想起西瓜。
西瓜又甜又水灵,多可口啊,而且西瓜秧可以自己沿地面向前爬。
我就拔去了黄瓜秧和茄子秧,玉米苗也没留下。
我在菜园里清一色地种上了西瓜。
“菜园”此时已成为“瓜园”了。
结果,当秋天来临时,我的西瓜秧爬满了菜园,却连一个小西瓜的影子也没见到。
我忙来忙去,全部收获只是一堆干枯的西瓜秧。
《我的菜园》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结尾,我写到我接受了教训,并提醒自己说:“我的一生可不要这样度过。
”
老师在这篇作文的评语中指出,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并从中有所思索,便有可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懂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不行的。
我还以自己童年的这段趣事,为今天的孩子写出一篇童话,题为《狗熊种地》。
真的,小时候的我,多像一头傻乎乎的狗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