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高职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摘要 : 电子 技术 高速 发 展 的今 天 ,新 电路 、新器 件 不 断涌 现 , 由于 实验 室 受条 件 的 限制 , 无法 及 时满 足各 种 电路 设 计和 调 试 要求 。 关 键 词 :教 学改 革 : 电子技 术 ;教 学 方法
电子 技术 应用是 高职 院校 的重点课 程 之一 ,也是 一 门 实 践 性 很 强 的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属 于 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核 心 能 力 。在 实验 教学方 面 ,如何 对旧有模 式进 行改 革创新 ,以 期 达 到 教 学 目的 ,笔 者 近 几 年 来 进 行 了一 些 初 步 思 考 和 探 索 。 电子技 术应 用专业 课程 教材 内容一 般 比较 抽象 ,理论 性 强 ,专 业 术 语 、 名 词 概 念 较 多 ,与 学 生 过 去 所 学 的 知 识 联 系不 大 ,学 生理解领 会教 材感 到十分 困难 ,上课 常常 提 不 起学 习兴趣 ,因此 改进 电子技 术应 用专业 课程 的教学 方 法一直 是任课 老师 在教学 中不 断探 索的课题 。传 统的 “ 一 支 粉笔 ,一本 书 ,一 讲 到底 ”满 堂灌 的填 鸭式教学 方 法只 将 学 生 作 为 知 识 的 容 器 ,而 没 有 将 学 生 置 于 主 体 地 位 ,更 谈 不 上 学 生 思 维 的 训 练 、 能 力 的 发 展 和 素 质 的 提 高 。这 是 与 我 们 积 极 倡 导 的 素 质 教 育 是 相 矛 盾 的 。 因 此 摈 弃 陈 旧 的 教学方 法 ,探 索适 时的 教学途 径 ,必须从 电子 技术 应用专 业 的 教 学 特 点 出发 ,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强 烈 的 求 知 欲 开 始 , 以培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与 创 新 能 力 为 中 心 展 开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研究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研究

如进 制转换 问题 , 计算机 基础 》 数字 电子 技术 》 《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等教材中都有 出现 , 因教 师各 自理
解 的深 浅 与 角 度 不 同 , 致 一 方 面 由 于 重 复 讲 述 , 成 导 造
引入最新的成果 。 随着高职教育 的深层 次发展 , 人才培 养质量 的提 对
高 更 加 紧迫 , 教 材 配 套 建 设 显 得尤 为 突 出 。因 此 建 设 对
时间上 的浪费 , 一方面 由于表述上 的不一致 , 另 增加 学 生学习的障碍 。
符合高职教 育特色 , 采用最新高 职教 育理念编写的教材 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以后一个重大课题 。
6 . 内容 与职业 资格证 书制度缺乏衔接 教材
( 作者单位 : 仙桃职业学 院)
■皿 跚 皿圜 皿 职 术 4 i 业技 9
3 教材 内容陈 旧. . 不适应知 识经 济和现代高新技术 发展需要 传统教材 的编写往 往周期较长 , 新知识 、 新技 术 、 新 内容 、 新工艺 、 材料 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 中来 , 与高 新 这 职专业设置紧密联 系生产 、 建设 、 服务 、 管理 一线 和实际
一 的做 法 , 是既不科学也 不可行的。编写教材应 注意研 究 这种特殊 的规律 性 。根 据生源及 就业去 向等实 际情 况, 以学生 为主体 确定教材 的内容和理论深度 。 3 高等职业教 育教材 的编写必 须和 本专业的职业 .
训 ;2 由出版社组 织高职 院校教 师联合 编写 ;3 由专 () ()
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虽然有部分精品教材 , 但整体质
应 用电子 技术专业 教材编 写应 注意准 确定位 教材
的适用 区域 。我 国幅员辽阔 , 区域经济 、 科技和基础教育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课程衔接问题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课程衔接问题
々业
『 n ≯技术 硝 l 缸
赍 曝牲 I 甍 辑 l穰科附
饪报’ 耙 予技 棼 赛 娃. ‘ l 缸 于技 术- j 蜜 践 电个 I 艺 镶夼岔 硼,l H 踏蠲作综台衡洲
I 乜力电 技水 识I 霉 = l 畸^ D 柚
电 撞缝 辨缘
宣令玎 } 电挫术
々业尚 位拄术 游 鼬隧

电予t 氍产品 i 场与羟嚣 叮变狸档制 擗 } 强琏 } f j
数卒 避体 拄求
矬 备档动j 啦愤 电 镬 l 蜷【 迁 器
物联 阿 通 信披术
朔 屯乎线路 } 诅糌 挫计综合 蠕蕾 聃
引领作用, 将课程目 标与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 根据培养 目 标的 能力因素、 岗位需要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 并
字电子技术实践” 两门课程 , 教学 内容是在 中职的基础上进一步
其社会生活的需要 , 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专业平 台课 研究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 直流电源等综合电路 , 加
强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5 5 5 电路及应
能形成有机整体的核心课程 , 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 用 , 使学生能读懂电子电路 图, 并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际电路的焊 课。 专业平 台课程也是职业岗位公共知识课程, 是应用电子专业 接组装 完成相应的制作测试报告、 熟悉 电子产品设 计的基本流 毕业生今后的就业 岗位都能用到的专业知识。专业岗位技术课 程和设计方法 , 能够对单功能电子 电路进行功能完善或改进 , 能 程模块是整个课程模块化的关键和重要体现。该模块涉及的是 设计简单功能 的电子电路。这样的教学安排既避免与中职教学 以职业训练为主要 内容 的专业实践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 重复或断档,也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必要 的专业知识和基 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 。该课程模块是面 向现代电子产 品生产企业 , 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 、 产 品研发 、 销 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岗位的课程 群 , 通过该子模块课程群 的学 习与训练 , 使学生具有产品组装 与调试 、 产 品检测检验 、 生产实 施及质量管理、产品初步设计及改进能力和技术支持与售后维 护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在各个课程模块 中, 明确中高职课程通 识类 、 专业类课程门类及中、 高职课程的对接关 系, 如表 1 所示 。 本技能,以适应学生毕业 面向电子产品开发助理岗位和电子产 品生产管理 岗位工作的需要 。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技术紧缺人才 。 4. 2校 企合 作 共同 开发课 程 。 实施 以工作 过 程为 导 向 的 课 程 改 革 本 专 业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 同 探 讨 、 新 共 创 和 实 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同开 发 课 程 和 相 共 应 教 材 。 业 核 心 课 程 全 面 实 施 以 工 作 过 专 程 为 导 向 的 课 程 改革 , 施 了项 目化 教 学 , 实 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 、 内实践和校 外顶岗 校 实 习 相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 专 业 学 习 的 全 在 过 程 , 校 内到 校 外 , 终贯 穿 良好 的 职 业 从 始 道 德 和 职 业 素 养 的 培 育 ,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学 力有很大 提升 。 4 3依托 常州 科教 城和 示范 性高 职 院 , 享 . 共 优 质 教 学 资源 目前 , 院 与 常州 大 学 城 的 高职 院校 、 我 常 州 科 教 城 现 代 工 业 中 心 、 北 区 产 业 联 新 盟合作 , 分利 用合作单位 的先进教学 实 充 训 设 备 来 进 行 现 代 化 教 学 , 大 了学 生 职 加 业 素 质 、 践 能 力 、 新 精 神 的 培 养 , 高 实 创 提 了 教 师 业 务 水 平 , 得 了很 好 效 果 。 取
企业兼 职教师共 同商讨人才培 养方案 , 校 企 共 同开 发 了 “ 子 元 器 件 识 别 与检 测 ” 电 、 “ 子产 品生 产 工 艺 流程 ” “ 电 、 电子 产 品 制 图 与 制 板 课 程 , 业核 心 课 程 全 面 实施 以 等 专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课 程 改 革 , 施 了项 目 实 化 教 学 , 用 教 学 做 一体 化 教 学 模 式 , 内 采 校 实 践 和 校 外 顶 岗 实 习相 结 合 。 3 4 编 写适合 本 院学 生 的校本 教 材 . 以 典 型 项 目为 载 体 , 合 学 生 学 习 基 结 础, 自编 了 “ 子 产 品 制 图 与 制 板 ”、 模 拟 电 “ 电路 设 计 与 制 作 项 目训练 ” “ 字 电 路 设 、数 计 与 制 作 项 目训 练 ” “ 片 机 应 用 系 统 的 、单 设 计 与 制 作 项 目训 练 ” 校 本 教 材 , 有 针 等 更 对 性 、 用性 强 。 适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之我见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之我见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之我见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产品不断更新。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跟上新的形势,根据行业需求确立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融合,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

关键词:电子精品课程课程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产品不断更新。

电子技术课程是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跟上新的形势,根据行业需求确立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融合,优化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丰富专业技能。

我一直担任“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现对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有一些见解如下:一、课程内容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而在担任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了解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

以此目的,确定“电子技术”课程内容。

模块一晶体二极管模块二晶体二极管应用电路模块三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四晶体三极管模块五晶体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模块六其他常用应用电路之外,针对中职教育的宗旨和应用电子专业的特点,课堂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

如在讲解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模块中,教学的重点是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原理,教学的难点是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应用。

教师如果为了突出重点,在授课中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

而学生在企业用到的知识对晶体管的原理部分要求非常低,主要是晶体管的应用部分。

而我们老师就应该把晶体管的原理作为次重点,把晶体管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和难点。

同时在讲解原理时,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ppt演示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形象直观。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线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中包括“电工电子技术”专业。

本文将围绕高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展开讨论。

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背景高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空间和时间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1.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安排,从而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2. 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线开放课程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

线上教育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广泛地覆盖到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1. 课程建设(1)确定课程目标。

首先需要确定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

(2)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选择等。

(3)选择教学资源。

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

(4)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程实践(1)学生学习情况跟踪。

老师需要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2)互动交流。

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给予解答。

(3)实践操作。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高 职应 用 电子 技 术 专 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 与探 索
邵 利群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5 0 ) 1 14

要 : 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 的热点 问题。苏州工业 职业技 术学 院应 用 电子技术专 业在科学分 析人 才培养定 人 位的基 础上 , 从市场调研人手 , 中小企业应用 电子技术专业就业 岗位 的工作任务进 行分析 , 对 将相关职业 证书的要求
S HAO iq n L-u
( uhuI t t o l utaT cnl y Sto 2 5 0 , l ) Sz0 ste fn si eho g, thu 114 Cma ni d rl u o a
A — | R f m frh d o seih hr oao aeuao ee p etSa  ̄ f m em re r er , ae nt b _ t:e r o t ' moeiahtsu ge ctnl dctndvl m n tt i t a t e ac bsdo e o amg s i ni v i i o . x ' h o k s h h si tcaa io t r n tno tet ck i dS so ssaa s ,h a r f p lde c oi t ho g c nf n ̄ s fh oi ti fa n - i o a ME bt k nl i t m j api l t n cnl i ei i e e ao l s u  ̄tn n j a ys e o o e er ce o n y
收 稿 日期 :0 11 -6 2 1・02
1 高职应 用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 改 革 的 必 要性
1 高职 应 用 电子技 术 专业 人 才培 养存在 . 1

高职示范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

高职示范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

报省级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施 ,就 业优势将更加凸显 。
模 式创 新 实 验 区 。

()动 手 实 践 能 力 是 高 职 应 用 电子 技 术 专 业 学 生制 胜 的法 2

示范专业建设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宝。用人单位 及相 关专家一致认为 “ 动手能力” ,特 别是 能做 到 ()对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毕业 生提 出更高要求,如进行 电 3
技术专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教改示范专业 ( 品专业 ) 精 。几年 扩 大和社会需求 的变化 ,对原有人才培养 目标的修订成为当务
来,我们深入分析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 方面 之 急。从 2 0 0 4年开始 ,我们不断地 进行人才需 求状 况的调研,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途径 ,提 出 “ 三依 托、三合一 ”工学结合 的 目的在于通 过对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及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考量,
基 地 建 设 和 “ 师 型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深 化 课 程 体系 与 教 学 内 计人才培养方案 的时候应结合学 生认 知能力,有 的放 矢,综合 双
容 改革 ,优化人 才培养模 式,注重办学 效益,努力构建适应地 培养 学生 的人 文素质和专业素质。
方( 行业 )经济社 会发展 所需要 的具 有地方或行业特色并有一
根据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上岗 “ 零过 渡”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 生的最大优势。 意见》 的文件精神,以安徽省 皖江 城市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和芜湖市 高起点承接发展汽车、新型材料、电子电器 、现 路板的设计、测试与仿真等。
代服务业等产业 ,建设全 国重要 的制造 业基地 、现代物流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社会 职业岗位 能力 需求相结合 、 师生 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 。通过 立项研 究, 实验室 、 习实训 基地建 设等实践 , 实 在培养 方案、 课程设置和建设 、 课程教学模 式、 实践和实训过程河 内容等领域作 了一些研 究和探 索, 得 了一些建设 性的成果力; 目 课程体系; 培养 标; 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1 . 7 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2 8 (09 5 02 - 0 02 59 20 )1 - 2 2 2
关于高职应用 电子技术专业建设 的思考
朱 小 祥 李 。
(. 1武汉软件 工程 职业学院 电子系 , 湖北 武汉

武汉 400 ) 3 2 5
4 0 0 ;. 3 2 52武汉软件 工程职业学院实训 中心 , 湖北
摘 要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 多年来, 我们坚持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 努力做到学校
“ 高级蓝领 ” 当前武汉制造业人才需求 的的重点 , 电 是 应用 子专业 人才 就业前景看好 。 武汉 光谷作 为新型高新技术园 , 电子产品制造业具有 雄 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的发 展提供 了重大的机遇 , 为学 生提供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良 好 的就业前 景。为促进 电子信息业全面发展 , 培养学生职 业 岗位 能力 , 我们对应用 电子技术 专业建 设进行 了积极 改 革,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以专业岗位能力确定培养 目标 通过 7 年的发展 , 电子专业 紧紧依托 本地 区电子 应用 信息产业发展, 为各大知名电子企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 的技术骨 干人 才。近几年 , 根据 电子产 品制造 业发展的需 求, 在对 本地 、 珠三角 和江浙沿海 电子企业 、 兄弟 院校 、 毕 业生 调研 的基 础上 , 通过专业 指导委员 会及行业 、 企业 专 家论证 , 确定应用 电子技术专业 的培养 目标是 应用 电子技 术专业人才 的培养 目标是 培养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 适应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 、 、 、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 面向生 产一线 , 事电子信息处理 、 从 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 、 技术管 理 和电子设备 的设计 、 使用 、 护及改造 等工作 的高素质 维 的技能型专门人 才。 根据培养 目标 的要求 , 确定本专业 的核心 能力 为电子 装配基 本能力 、 电子产 品生 产维护能力 、 电子线路级设 计 开发能力。能力培养从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到综合技能依 次递进 。基本技能注重培 养电子装配基本能力 ,通过教 、 学 、 一体 化教 学 , 做 工学交替 , 保证学生掌握扎 实基本 知识 和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技 能注重培养电子设计制作能力 、 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以及维护检测 能力 , 获得 中高级 职业 技 能证书 , 通过 校内 、 外的实训 、 实习 , 使学生 掌握 岗位所 需 的专业技 能 , 同时实现 创新意识 与创造 能力 的培养 ; 合 综 技 能主要通 过毕业综 合实践 等教学环 节进行学 生专业 技 能的综合训 练 , 进一步 培养学生 的职业技 能 , 同时强化 职


作 者简 介 :朱小祥( 90 ) 湖北武汉人, 17- 。 男,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室主任, 研究方 向: 电子信息教学及研究; 李俊

工人数的 5 %以上 , 0 制造业从业人数达 10万人 。从事 制 2
造业的各 方面的人 才约 2 万人 , 中专业人才达 l.万 l 其 8 6 人, 制造业人才需求 巨大 。 改革 开放 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武汉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造业综 合实力居 中部城 市之首。20 年, 08 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 突破千亿元大关拥 有 富士康 、 中芯 国际 、 精伦 电子 、 凡谷 电子等一批制造业 骨干 企业 , 制造业产业集 群初具雏形 。 目前, 武汉拥有一大批投 资亿 元 以上 的制造业 大项 目 如 富士康项 目投资 l 亿美 , O 元 , 国际项 目 中芯 投资 10 0 亿元 , 万吨 乙烯项 目 资 30 8 O 投 0 亿元 , 神龙二厂投资 7 .亿元 。随着武汉支柱产业——制 2 5 造业 的迅 速掘起 , 市场对制造业人 才需 求十分旺盛 。要振 兴武 汉现代制造 业 , 必须要 有一批 电子设备 的操作 、 维修 和调试 的中高级技 术操 作技 能型人才一 即通常说 的“ 高 级蓝领” 通过近两年对武汉市制造业人才状 况调查 : 。 武汉 市高级技工人数约占技工总数和 5 1%。与发达国家占 -0 4%相 比相差 很远 。制造 企业 中技能 和市场开 拓人 才不 0 足, 制造业后 续人才 供给不足 。因此 , 养技能操 作的 以培
由于现代 电子科 技的迅猛发展 , 电子信息技术 已渗透 到了社会 的各个 行业 , 门化 、 向性更为 明显 , 专 专 尤其是在 生产 一线从事技 术管理 和技术开 发的 电子类 应用型 人才 更显得供不应求 。一 方面电子设备的生产 、 管理 、 使用 、 维 修都需 要大量 的具有一定 的 电子理论 知识 和较强 的动手 能力 的人才 ; 另一方面 , 生产部 门的技术改造 、 新也需要 创 定 的电子技术人才。近几年我 国电子技术 已经初步形成 了从高职、 本科、 硕士到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 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强 的基 础性 、 实用性 、 实践性 , 因此 社会 需要不 同层次 的电子技术人 才。其 中应用型 、 实践型人才 是要 目前社会最急需的两种 人才 。 职业院校专业 的设 置必须 以就业为导 向,以服务为宗 旨。我院地处我国中部 城市 之首——武汉, 据统计,0 8 2 0 全 市职工突破 2 0万人 , 6 制造业提供 的就业 岗位 占到全市 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