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2015初三复习2015.1.8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同步课件:第二章 物态变化

___高____.
中
考
液化
全
程
①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总
复
②吸放热情况:放热.例如:白气、雾、露、雨等. 习
陕 西
··
物 理
2.融化和凝固(高频考点)
融化
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融化.
②吸放热情况:吸热.
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中
考
②吸放热情况:放热.
全
程
固体融化的特点(详见实验方法指点)
西
平(体温计除外).
物
理
b.体温计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体温度,比常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
口,使用前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显
示原有的温度,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 中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
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高频考点)
汽化
①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物
理
谢谢观看!
象.冰挂是由液体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所以它是凝固现象;
云是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雾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中
【答案】 D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
陕 西
物 理
题型二 实验与探究类 【例2】 【2013·陕西30题】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 为________℃.
西
物
理
【答案】 如答图所示.
中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苏科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一.基础知识复习1.温度的定义,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2.学会用图像法表示物态变化过程,了解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物理意义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熔点和沸点(1)所有液体在沸腾时温度都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达到沸点,若要保持沸腾必须继续加热.同种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通常所说的水的沸点是100 ℃,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熔化而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后吸热温度才会升高.5.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熔化吸热:物质熔化时需要吸热来克服分子问的束缚力.①物质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距离就发生变化,所以,为克服原来较大的分子间引力,需要吸热以获得能量,来增大距离.②无论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加热,加热停止,则熔化停止.(2)汽化吸热: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以完成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蒸发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三个因素有关.(3)升华吸热:升华是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变为气体分子的过程.6.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要放热,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①晶体的凝固是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它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②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③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2)液化和凝华: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它们发生时都放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7.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1)水污染的原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随意排放是造成地下水、江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水资源危机正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国或缺水国,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并且很多地方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珍惜用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二.例题精讲考点一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例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成车轮(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例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考点二物态变化的解释的问题例1、今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含答案)

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一、选择题1.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2.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 寒冷的北方室外大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C.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使于除雪--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3.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5.正在熔化的锡,如果把它下面的火焰拿开后锡将()A.继续熔化B.开始凝固C. 不熔解,也不凝固D.都有可能6.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凝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7.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眼镜上有灰尘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9.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增大C.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温度大小相等D.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11.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为南极科考人员选择一只合适的温度计()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12.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二、填空题13.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14.寒冷的冬天,我们向手背“哈气”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的热被手吸收;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早晨会看到玻璃窗______(选填“外表面”、“内表面”)出现“冰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讲义)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三类物态转换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类物态转换知识梳理: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的转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温度的测量进行学习。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物体温度高,冷物体温度低。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 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摄氏度。
例题:(1)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温度:令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
(2)下面对0℃的说法正确的是()A、0℃是指没有温度。
B、0℃是指最低的温度。
C、0℃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无法确定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到“两看清,一注意”。
①测量前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②使用温度进行测量时,要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了,再来读数;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上表面相平. ③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例题:(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内颈细一些B.玻璃管内径粗一些C.玻璃泡容积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杯中少许,然后像图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有问题,请你把它找出来()A、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放在水中读数(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 B.-6℃.C.6℃ D. 16℃(4)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李刚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只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栓牢从洞口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里提出, 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含答案).docx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一、选择题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照射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雨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高山积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3.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C.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D.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4.下列事例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关于杯中水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6.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装有大量的碎冰块,把装有少量碎冰块的试管插在大烧杯的冰块中,在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烧杯和小试管中的冰同时熔化B.小试管中的冰先熔化,大烧杯中的冰后熔化C.大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小试管中冰才开始熔化D.小试管中冰始终不能熔化7.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焰化现象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上升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⑵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⑴⑵B.⑵⑷C.⑶⑷D.⑴⑶1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厨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水的沸点是100°CB.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C加热至沸腾,用时9min11.在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温度5 丙 -时间(min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12、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一个探究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过一会儿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气”,表面和底部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二、填空题13、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发射台遇到这样的高温会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14、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禁止抽烟”、“请熄火” “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第二章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体状态。
2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由温度决定。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通常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特性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他的量程和分度值(2)在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气泡应完全从被测物体上释放(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4)读数时,瞄准镜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平齐。
4摄氏度,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
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2度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1)液体(表面3)和液体(表面3)同时发生剧烈沸腾现象。
当液体沸腾时,它需要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的温度称为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度(酒精的沸点为78度)。
压力越高,沸点越高。
沸腾的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
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物质从固体到液体的变化称为熔化,物质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称为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物质从固态到气态的直接变化称为升华,物质从气态到固态的直接变化称为冷凝。
物质的升华需要吸收热量,而冷凝会释放热量。
9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资料来源:新东方。
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一)物质的状态1.、和是物质通常的三种状态。
2.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物体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物体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温度1. 温度表示物体的 2. 温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三)摄氏温标1.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 ,在 0 度和 100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 1℃。
2. 温度计上的 C 表示采用。
(四)温度计1. 构造:玻璃泡、测温液体、毛细管、刻度等2. 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
3. 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五)体温计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至,每小格是。
2. 使用前需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体温计取出人体读数。
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体温,测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体温计显示较高的温度)。
二、物态变化1. 物体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物态变化伴随能量转移。
(1)、、需要吸热,能量。
(2)、、需要放热,能量。
【物态变化实例】(1)“白气”是水蒸气成的组成的,是态。
露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态。
霜和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成的小冰晶,是态。
(2)灯泡的钨丝吸热,灯丝变;钨蒸汽在玻璃泡上放热,使玻璃泡变黑。
(3)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来保鲜食物,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气,还可以人工降雨。
(4)樟脑丸能,樟脑丸变小、消失。
(5)下雪后,雪成水、成水蒸气。
春天,冰雪消融是,都需要热。
第1页 共4页(6)寒冬,房间里的水蒸气在冷的窗户玻璃上成小水滴,在极冷的玻璃上还能成冰晶,形成“窗花”。
(7)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子上形成小水滴,之后小水滴又 成水蒸气消失。
气态物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初三物理总复习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一.知识串线(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1)温度是350℃铅是态,80℃酒精是态,-40℃水银是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温度计。
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2)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____,把______到________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__。
(2)自然界的一些常见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绝对零度是___________。
4.温度计的使用:(1)用前要看: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2)用时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③读数时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__________相平。
5.体温计(1)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常见的有水银体温计,如图3-1所示,它的刻度范围通常是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
(2)使用前握住体温计尾部,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体温计头部或在35 ℃以下,水银体温计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__________。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________,并要____________;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降到__________,并要____________。
(4)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5)晶体的熔化过程:如图3-2甲所示,物质吸热温度______,当温度达到______开始熔化,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但温度保持________。
(6)晶体的凝固过程:如图3-2乙所示,物质放热温度______,当温度降到____________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但温度保持________。
(7)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解读熔化过程:如图3-2甲所示,AB段物质处于固态吸热过程,温度____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吸热温度保持________,B点为物质的_______(选填“熔”或“凝固”)点;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
凝固过程:如图3-2乙所示,AB段物质处于液态放热过程,温度____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放热温度保持________,B点为物质的_______(选填“熔”或“凝固”)点;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①蒸发可以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蒸发是一种在___________进行的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沸腾在________温度下进行,沸腾是一种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
液体沸点高低与液面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___。
2.液化(1)定义: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加压目的是便于________和________。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凝华: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五、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____________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就是水循环。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1)云、雨、雹:①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________。
②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遇暖________成水珠,这就是________。
③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水珠很快________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________。
(2)雪、雾、露、霜:①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________,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________。
②当夜晚或早晨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就形成________。
③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________。
④气温低于0 ℃时,地表附近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________。
例1 关于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春雨是汽化现象 B.夏露是液化现象C.秋霜是凝固现象 D.冬雪是升华现象例 2 某学习小组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3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能反映石蜡的熔化特点。
例3 如图3-4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例4 如图3-5甲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
水沸腾时特点是:________。
(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8 ℃,说明当时的气压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1.如图3-6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如图3-7所示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D.该图象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4.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哪个说法正确( )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 D.两者均放热5.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 ℃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图3-8(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8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如图3-9所示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3-10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5.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6.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A.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秋天,清晨出现大雾D.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7.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3-11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沸腾,后凝固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蒸发,后沸腾8.如图3-1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9.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
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 )A .熔化B .升华C .液化D .汽化10.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 .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 .我国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1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