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 教育写作素材(第一辑:因材施教主题,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 (1)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 (1)

第一部分:点【引论】,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正、反、深、联【本论】,正面事例+反面事例+辨证分析+联系现实第三部分:总【结论】,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树立正确人才观,因材施教促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点引论】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才,关键因素是教师。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材,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

是戴维的大力推荐,才让他有机会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是戴维引导他进入欧洲的科学界,才让他有了成为优秀物理学家的可能。

正是戴维对于法拉第的发现和培养,成就了科学史上一颗伟大的新星。

【正面事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立刻就改掉缺点,顽石马上变美玉。

对于成年人来说,讽刺和处罚有时候的确会起到令人觉醒、催人上进的作用。

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督促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

讽刺挖苦可能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也有一些教师过早地判定部分学生不能成才,放弃了对他们的耐心培养,任由这些学生向厌学的方向渐行渐远。

【反面事例】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精英。

正如清朝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

”一个班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发现、发挥或发展一个学生的长处,那他就可能扬长避短、成为有用的人;如果我们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那他就可能自暴自弃、成为一无是处的人。

教师资格写作素材积累之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写作素材积累之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写作素材积累之因材施教
做一只优秀的兔子一朱德庸
朱德庸从小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课上老师让默写生字,他永远写不对笔画;老师让背乘法口诀,他背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为此,老师经常将他撵出教室罚站。

在上学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断地转学、插班、留校察看,甚至连上补习班都惨遭劝退。

他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

但是他对画画很有天赋,只有画画时,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朱德庸开始观察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并试着将不同的人物脸谱画下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漫画公开发表了,这给他非常大的鼓舞。

当他《双响炮》红遍台湾时,朱德庸已声名斐然。

启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质。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写作百搭作文素材(珍藏版)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写作百搭作文素材(珍藏版)

1孔子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老师,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应该先问问你的父亲和兄长,怎么能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呢?”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冉有同样问:“老师,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立刻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是,听到别人的建议,自己就应该立刻去做。

”同样的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回答呢?弟子公西华带着心中的疑问,跑去问老师。

孔子解释说:“冉有做事谦逊,遇事退缩,所以我让他勇于进取。

但是,子路胆大逞强,办事冒失,所以我让他先和父兄商量后再去做。

”写作角度: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

2许衡:吾心有主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写作角度:教师要有自己的操守,遵循教师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3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因材施教教资作文1000字

因材施教教资作文1000字

鸭子入池塘,松鼠上树忙——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

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他们的特性所定。

然而硬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

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6 .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 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一 巴特尔 7 . 教育植根于爱。 一一鲁迅 8 .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一一爱因斯坦 9.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一一波普 六、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一孔子 2 . 身教重于言传。 一一王夫之 3 .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百折不挠。一-贝多芬
7. 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 鼻来。 8. 逆±竟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条路。一-拜伦 八、关于德育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一一孟德斯鸪 2 .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一一但丁 3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一-刘备 4 .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一一李白 5. 有许多种的教育 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 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一-别林斯基 6.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一一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 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赫尔巴恃 7.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一契坷失 8.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一但丁 九 、关于教书盲人
一一陶行知
4.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一一李贺 5 .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一一爱因斯坦 6.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一一车尔尼雪夫斯基 七、关于挫折 1.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一苦难的道路。一爱因斯坦 2.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一歌德 3.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一贺拉斯 4.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一伏尔泰 5. 希 望 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一普希金

特岗考试因材施教作文议论文

特岗考试因材施教作文议论文

特岗考试因材施教作文议论文第一篇:人生而不同,而观世人一生的轨迹,最后取得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有人立身于山巅,俯视众生,一览众山小,有人埋身于人海,碌碌无为,终此一生,这些人不一定就有多么不如优秀之人差别的一部分可能就来自于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认为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人终生受益。

不同类型的植物喜好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培养。

而人出生时就已然在遗传因素、家庭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而之后的教育方式就更不相同,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一种模式,教育方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应该能使一部分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生硬统一的教育方式也会便一部分学生失去他应有的姿才,盲目得进行其他行为。

茶树只有接收降雨才能茂盛,而进行浇水灌溉却不能让它茂盛。

植物尚有自己的耕植方式,那么不同的人所需的教育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的成长要比树复杂,因材施教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

对人的教育不断用完全统一的方法。

于合适之法给予合适之人,将钻石进行合适的打磨,使能将原有的光彩化。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人才,发展人才,那么对人才的教育就该进行得法的教育。

第二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游泳并非兔子或松鼠的特长,甚至这根本就是它们的弱项。

而鸭子善于游泳,却因此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了兔子和松鼠,显然,这违背了客观现实。

牛顿有牛特生,教学则当因材施教。

鸭手教球的在湖威75-t8a现兔子的短跑特长,亦没有发现松鼠的爬树特长,而只发觉了自己身上的游泳技能,因此无论如何费劲都是徒劳无功。

“成功来自90%的汗水”,道理说得很透彻,可放在错误的地方,也只是空谈。

诚如以上所言,在教育上,每个学生的天分不同,其潜能的发掘方式也不一样。

教育者应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公民的诞生》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作文写作素材一、教育类1、关于因材施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每个教育者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要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关于后进生新课程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坚持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才,因此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

3、关于教师反馈生理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肯定性的赞美语言、鼓舞性的情感语言、光明性的积极语言、启发性的激励语言等能极大的调动人的激情、推动人的行为、促进人的进步。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赏识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还应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安排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使自己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4、关于教师的爱教育是一种唤醒,而实施唤醒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教师的爱。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己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用爱心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5、关于尊重信任学生自尊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细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待生,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6、关于宽容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要允许学生出错。

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学生良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之中,难免因自觉性和自制力差而出现反复性的错误。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文题目: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在教育的漫长历程中,每位教师都渴望能够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如何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源自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他提出,教育应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和志趣进行。

这个观点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具有极大的创新性,而在现代教育中,这个观点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因材施教却并非易事。

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和志趣都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教育经验。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对于那些对知识吸收快、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采取更多的辅导和鼓励措施,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因材施教中发挥主导作用。

这不仅体现在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学生成长和心理状态上。

教师需要时刻学生的进步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总之,“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文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

在考试中,作文写作是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汇总一些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范文,以供参考。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题目: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范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应当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多种方法来落实这一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写作素材——因材施教主题
一、理论论据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二、事实论据
1.孔子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行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到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效果才好。

2.蔡元培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不仅致力于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

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

就是遇到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

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哪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哪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

总之,教授求学,两不可呆板便了。

”蔡元培先生主张对“特别的”和“天才的”学生,都分别“施以特别的教练”,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3.陶行知
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

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的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

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向同园丁一样。

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
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4.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主张“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的同时,也承认青少年学生存在着“性格的区别”,“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

他的《大教学论》第12章从第18节到第31节,对这些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实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动而又具体的论述,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

他确信几乎没有教不好的儿童,因为“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他举例说,“我们有一些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

这种人常常是使学校受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放弃了。

但是,如果正确地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

他举出了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希腊雅典的大将塞密斯托克丽斯年轻的时候野性难驯,但得到了正确的教育,终于成为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