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之TSoIP技术在广播电视机房的几种应用模式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主要依靠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传统传输技术,但这些传输方式存在着带宽限制、信号质量不稳定、内容难以个性化定制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而网络IP技术则能够通过互联网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信号质量稳定、节目内容可定制化等优势。

随着网络I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采用IP网络进行传输,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通过分析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和挑战。

探讨IP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优势和挑战,可以帮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节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意义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是传统的媒体形式,随着网络IP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探讨其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影响和挑战。

研究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网络IP 技术能够提高传输效率和节目质量,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更好的观众体验和广告效果。

IP网络和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势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传输方式的不同之处,为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参考。

分析IP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挑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传输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将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现状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方式逐渐受到网络IP技术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采用IP网络进行传输。

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

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论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摘要】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技术,就是多媒体通信技术。

它是结合媒体和通信,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共同发展的,而且它还具有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多媒体的综合特点、通信的全球分布的特点、电视的真实特点,使其有很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就IP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的应用问题展开叙述,分析了一些IP技术的应用,并且指明了当前的网络电视IP技术的缺陷。

【关键词】IP技术;网络电视;应用一、广电网络电视业内人员对于广电网络电视的态度,与业内的默认观念有很大关系,认为其“网络”就是数字网络或者IP网络两种。

网络电视一直被认为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结果,网络电视的出现代表了数字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视频文件在网络中的播放和使用,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电视产业,这个产业需要不同的单位和厂商共同努力构成,相互协调。

网络电视的划分方式很多,通常的依据是终端,划分的结果可以用3个名词进行概括:PC 平台、TV(机项盒)平台、手机平台(移动网络)。

下面对这三个分类进行简要的叙述。

(1)PC平台。

通过PC机平台来收看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了当前网络电视收视当中最主要的方式,因为互联网和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目前,PC平台运营的系统已经完全走到了商业化的道路上,它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这一类的平台。

由于PC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和PC平台的产品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所以,绝大部分产业,它们的标准也逐渐的形成,各个厂商的产品和各个厂商的解决方案都能很好的互通,还能互相替代,能够互相替代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TV (机项盒)平台。

TV平台形式的网络电视,它上网的设备就是以IP 机顶盒为主的。

利用电视作为它显示的最终端口,虽然电视用户的数量很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多于PC的用户,但是电视机的分辨率目前还比较低,体积不太大,也就是不适宜近距离的收看。

浅谈TSoverIP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

浅谈TSoverIP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

75. 责任编辑:李玉薇 邮箱:liyuwei@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被广泛应用,目前TS over IP 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实际系统中应用的代表。

1 TS over IP 技术在实际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实例目前TS over IP 技术在实际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常见于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通过TS over IP 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以IP 组播形式在监测网中传播,能够发现播出中的传输流、码流和视音频等的错误信息,而且通过TS over IP 技术的应用提高数字广播电视的监测能力,切实提升了处理突发异态的能力和广播电视播出管理水平,为确保数字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和节目传输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解调解扰设备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解调、解扰功能,并完成将接收的TS 流信号进行IP 封装,通过TSover IP 技术将清流以IP 组播的方式,传输到监测设备网中,实现信道、传输流等的综合监测。

通过组播技术监测多画面所对应的所有节目。

多画面设备输入采用IP 组播数据,仅通过软件系统配置IP 组播地址和端口号,就可自动扫描出该组播地址发送的所有节目信息,选择进行多画面分割显示,能够支持多路节目的实时视音频监测,并具有强大的多画面配置功能。

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节目进行实时和轮询的监听监看。

实时监测每个节目的视音频状态,并伴随明显的声光报警。

转码器接收到TS over IP 传输到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解码、存储、显示。

转码器通过IP 传输实现画面的固定监测,报警服务器通过接收进行报警监测。

当该转发器内的所有节目黑屏或者报警时,语音报警要按照通过IP 组播接收到的节目信息进行报警。

同时还可以灵活配置转码器的多画面布局,也可以显示节目名称等信息。

由于采用TS over IP 监测,系统内部要求配置三层交换机,用于管理组播的发送、接收。

系统交换机的性能要求,支持VLAN 划分以及组播路由功能。

TS over IP传输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及展望

TS over IP传输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及展望

TS over IP传输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及展望
许春蕾
【期刊名称】《现代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在广电领域用到的TS over IP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分绍了 TS over IP在中央电视台的应用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许春蕾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安达斯集团携手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光纤与无线卫星传输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研讨会 [J],
2.光纤传输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 [J], 羊城;
3.县级电视台在直播节目中的4G传输技术应用 [J], 王乃洲;陈霞;王帅领
4.基于IP的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分析与研究 [J], 梁卫东
5.基于IP的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分析与研究 [J], 梁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P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IP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IP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04期【摘要】4K超高清播出已成為趋势,将IP技术与SDI技术架构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

传统的基带播出系统都是围绕硬件设备(如矩阵、存储、视频服务器)为核心来设计系统。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及大众对电视清晰度的要求不断提高,4K超高清播出逐渐成为趋势。

IP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方向。

本文介绍了作者单位近年来播出系统的变革,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的4K超高清播出系统,并通过基带播出系统和IP播出系统的比较,提出了IP播出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关键词】SAN架构;4K播出系统;IP化播出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02IP化播出系统,不再以硬件设备为核心,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模式。

硬件设备为软件系统提供平台和环境,软件系统为硬件设备提供服务并监控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1. 电视播出系统情况简介我台播出系统经历了多次改造、升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总控调度为核心,视频服务器为辅助搭建的播出系统;第二阶段,以存储为核心搭建的播出系统;第三阶段以交换机为核心搭建的播出系统。

1.1 以总控矩阵为核心的播出系统我台硬盘播出系统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搭建。

在此之前播出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网,主要方式为盘带混播,以总控矩阵为核心,信号源由总控矩阵统一调配。

当时受限于播出方式、节目内容等因素影响,视频服务器同时承担着播出和存储的双重责任。

1.2 以存储为核心的播出系统随着全台网的普及,电视台业务不断地拓展,设备的更新换代,原有的播出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播出模式。

新系统的建设不仅要解决日常业务的需要,还要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

播出系统不再是独立于全台网之外的系统,需要与媒资备播系统相连,由媒资系统完成节目播出单发送及素材的推送工作。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传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是指利用电磁波传播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大众,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传输技术。

一、数字电视与网络传输技术的结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工程也在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电视与网络传输技术的结合,使得传输信号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网络传输技术,数字电视可以实现高清画质、立体声音频等高品质的传输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视听体验。

二、IP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IP流媒体技术是指基于IP网络传输的音视频数据流,其特点是能够实时地传输音视频数据,并且可以实现多种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IP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直播和点播等服务。

通过IP流媒体技术,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收看电视节目,具备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三、OTT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OTT(Over The Top)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的服务,是一种不依赖传统广播电视网络的新兴服务模式。

OTT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收看各种电视节目。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看方式,也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

四、广播电视工程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云计算技术是指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种服务模式。

广播电视工程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存储,并且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

通过云计算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分发,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五、4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4K超高清技术是指分辨率为3840×2160的视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广泛。

网络传输技术的提升,使4K超高清视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并且得以广泛播放。

浅谈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 IP 技术的应用

浅谈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 IP 技术的应用

浅谈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 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经过单音到立体声,黑白到4K,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给用户更高的视觉听觉和使用体验。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改变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必要的。

信号覆盖网主要以光纤传输波分复用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信号传输策略为基础,将广播电视节目的音质和画面质量充分传输给用户,这大大改变了模拟信号传输中音质差信号不稳定图像质量差的缺点。

网络IP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量造字的思想推向了极致。

为了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优势,我国的电视已基本完成数字化,但许多广播信号仍以模拟信号为主。

标签: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网络IP 技术;应用一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网络IP 技术的应用现状(一)缺乏先进的应用理念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应用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广播电视公司在使用网络IP 技术时,都会遵循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营理念,但在受益群体信号传输渠道用户群等方面的认知程度还不够等等问题导致现阶段网络IP技术还不能很好地辅助广播电视节目运作。

首先,从受益群体的角度来看,手机电脑等的普及程度越来越深,特别是在局域网建设方面,青少年中年人等都会倾向于观看更多的移动能力,视频信息可控,信息选择性强以及具有较高互动性的网络节目手机短视频等,而看电视的群体主要是幼儿老年人。

二是广播电视节目运营商仍停留在电视的使用上。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许多广播电视公司将与视频网站合作,进行同步直播。

虽然对广播电视节目来说是非常省力的,但是从持续管理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节目会把自己的缺点和网站上视频的优点进行比较,比如进度条的可调整性弹幕的传输互动的评价等等,所以观众会厌倦电视直播节目,而电视广播公司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三是改革意识淡薄,科技日新月异,使信息技术和信息传输工具面临快速淘汰和变革的局面。

许多广电企业改革意识淡薄,只关注市场变化,注重销售业绩和成本支出,忽视自身弊端,面对设备更新技术更新和人员更新所需的巨额支出,实力不强的公司难以投入如此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营。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IP网络技术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已成为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流,成为业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新标准。

1.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实时性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实时性,实时性是广播电视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采用网络IP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可以将广播电视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实时传输到广播电视终端,保证观众能够实时收看到最新的电视节目。

同时,网络IP技术还可以将观众的反馈信息实时传送到广播电视台,让广播电视台随时了解观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性。

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高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IP技术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传输质量不佳,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节目传输的质量。

其次,网络IP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纠错技术和压缩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丢失和错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成本,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通常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包括广播电视终端设备、传输设备、维护人员等,而采用网络IP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可以将传输设备和维护人员的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网络IP技术还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多路复用,即可以将多个节目通过同一传输线路进行传输,从而进一步降低传输成本。

综上所述,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网络IP技术的优异表现,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实时传输等优点,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oIP技术在广播电视机房的几种应用
模式
[摘要]阐述tsoip技术的意义、特征及发展态势。

凭借节目信号
的传送路径的先后,通过从卫星地球站传输机房的方向,阐述以
tsoip技术为基础的四项应用模式,即电视台总控制机房的信号发送、卫星地球站节目信号监管录制系统、通过卫星地球站获取信号的有
线数字电视网络及直播室信号的临时传送。

[关键词]tsoip;卫星地球站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7)01-0363-02
一、概述
tsoip是一项以ip为基础的传送流。

目前多数广播电视的主要
传输器材均配有tsoip i/o接口,该项技术于广播电视机房的运用是
相对asi接口网络产生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机房拥有了稳固的asi传送网络,然而在开拓、组网和防护上却没有tsoip网络来
得有效。

下面将通过从卫星地球站传输机房的方向,凭借节目信号
的传送路径的先后,表述几种普遍的tsoip流传送运用案例,为广播电视机房的改建给予建议。

二、 tsoip的发展态势
1、普遍接口类别
目前主要运用于广播电视机房之间及其内部传送设备之间的主
流视音频信号传送分发接口有sdi、asi及ds3。

sdi(串行数字接口),传送没有减压且码流为270mbps的基带信号。

asi(异步串
行接口),传送稳定码率且码流为275mbps的mpeg-2ts流。

ds3
接口归属于sdh输送网,将mpeg-2码流映照到stm-1进行传送且
码率为每秒44.736mbit。

tsoip则是运用太网10/100/1000gbe-rj45
接口,在mpeg-2/h.264/avs+等编码形式的ts流基础下根据
udp/rtp协议归纳到ip中,且通过广播和组播等形式传送,现今最
高的传送码率为每秒216mbit。

2、 ip流的传送优点
ip分发传送网络的优点:第一,单条网线即可完成传送信号的
广播和组播,带宽高利用,放线简易;第二,基于低成本及成熟的
设备(网线、网络交换机、路由器)而构成的较低传送路径组建成
本,建网简易,层次分明,防护便利;第三,主要的传输设备都配
有tsoip、tsover ip的输入输出接口,均运行ip流传送,能进行
udp及rtp的解封或封包,减少ip的不稳定性且根据smpte 2022
标准来施行fec。

因此,大多数广播电视机防在改建中都趋向于简化、节能的ip。

3、 mstp技术发展成熟
mstp技术的出现基于sdh,其发展为ip流传送创建了便捷的
平台。

mstp在信号匹配度和映照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允许在传送设
备上通过太网数据直接接入和二层交换传送,供应2-1000mbps的
不同种速率且能进行人为调控,供应fe和ge接口。

三、四类运用模式
1、总控机房到卫星地球站的信号分发
电视台总控机房在对节目基带信号编码复制后,把节目信号发
射到发射站(卫星地球站、有限电视、电视调频、微波站机房),
再发送到各家各户。

tsoip接口格式的采用相对于asi、ds3、g.703
等接口混合运用要来得简易,层次分明。

如图1所示,展现的即为
一套采用tsoip接口的播出系统。

主编码器通过tsoip接口同时输出
两组ip,分别给主采集交换机和备采集交换机;备编码器再同时输
出两组ip,分别给主采集交换机和备采集交换机。

复用器运用1+1
的备份形式,主复用器和备复用器均输出等量的ip码流到主备复用
交换机,且主备压缩系统有着不同的ip流组播地址。

分发交换机经
ge接口连接光端机,经sdh/mstp传送进行传送,接收单位经sdh
终端设备ge接口接收信号。

2、卫星地球站集中监管录制系统
化传送设备的机房,否则会为在原本完整的asi网络上加设asi-ip适配器添加麻烦,且无法体验到ip网所拥有的便捷。

以某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高清卫视信号集中监管录制系统为
例(如图2所示),主要组成系统:多画面电视墙显示系统、监测
解码器、信号匹配器、交换机、视音频记录存储器及网管客户端等。

ip信号通过组播的形式,让单条网线在同一时间传送多套节目,且
被接收组名单中包括的显示及服务器接收、解码、存储及解析处理。

每台服务器都与同一台交换机相连,接收上下行传送节点设备的解
码码流,且在同一时间经独立显卡以hdmi接口输出到电视墙上对应的电视屏。

3、以卫星接收信号为前端的数字有线电视网络
通过卫星接收信号作为前端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主要组成环节:构建在卫星地球站的接收天线群和卫星接收机组、交换机及光
网终端设备等。

(如图3所示)
4、临时信号传送系统
在高清直播车的缺失条件下,直播室要把直播信号按时传送到
卫星地球站传送机房后再发送出去,然后由地方台通过台内卫星接
收天线进行接受存储后进行处理。

拍摄的节目信号经过带有tsoip接口的编码器压缩后,由ip out输送到光终端设备的ge输入口。

传送信道租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mstp服务,依照编码器输出的码流
租用带宽,为保证稳定的信号,带宽需留有余量,以防丢包。

接收
端经ge接口接收ip信号后与交换机连接,交换机输出一路到解码
器解码以获取节目sdi/asi视音频信号。

(如图4所示)
四、注意事项
第一,在系统构建结束后,务必合理调设传送设备的相关参数(目的ip地址、传送方法、传送协议选择udp及同步方式等)。


照业务规模和可用宽带合理调设传送码率及正确的配置组播地址,
码率或组播地址设置错误都会严重影响到传送信号,且要留有足够
的带宽以防止ip丢包对传送产生影响。

第二,要关注网络传送设备之间的端口速率及双工通信是否兼容。

第三,为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需设置防火墙及杀毒软件以有效
阻止恶意程序的侵害。

五、总结
随着现今科技数据化的发展,ip技术拥有的简化性、稳定性及
防护便利性,且以其为基础的传送系统便于看护人员进行调设参数,为网络维护提供诸多便利,这些优势都使其在广播电视机房的运用
日益普遍。

参考文献:
[1] 陈立伟.天津广播电视台传输部信号监测系统[j].西部广播电视,2016(9):218-219.
[2] 李一帆.tsoip技术在广播电视机房的几种应用模式[j].中国有
线电视,2016(8):966-9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