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2)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呜咽.(yè) 地壳.(qiào) 磕绊.(pàn) 言简意赅.(gāi)B.迸.溅(bèng) 褴褛.(lǚ) 雄踞.(jù)明眸善睐.(lài)C.拾.级(shè) 精髓.(suí)恣睢.(suī) 清新隽.永(juàn)D.拮.据(jié) 藤蔓.(màn) 惊诧.(chà) 不屑.置辩(x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挥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B.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
C.瘦西湖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D.“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前夕,老师老生常谈....为我们讲解着语言规范运用要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句意明确A.香椿树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的高档蔬菜,因此广泛在各地栽培。
B.我市近一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围脖”“给力”等网络词语一下子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D.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墨子非攻,坚守民间立场;庄周梦蝶,不懈地追求人生的真谛:春秋战国的思想者们谱写了思想史上瑰丽的华章。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扬州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一带一路提供商机。
B. 《推拿》之后,毕飞宇拿出的最新作品是一部回到童年和少年的“非虚构”小说。
——毕飞宇是小说。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卷纸及答案)详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基础知识(35分)1.课文填空(10分)①▲, 壮心不已。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
③求之不得, ▲。
④▲,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⑤▲, 池非不深也, ▲,⑥▲, 猿则百叫无绝。
⑦在《蒹葭》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 蕴涵执着、炽热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2.触摸汉字(4分)①生命又像一颗小树, 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蜂蝶围绕着他飘翔暄闹, 小鸟在枝头欣赏唱歌,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 杜鹃啼血, 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②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 来yìn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 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芳馨.(▲)(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yìn(▲)庇(3)找出并改正第①句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改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有一项是(▲)(3分)A.我市的教师队伍中, 骨干教师逐年增多, 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好景象。
B.突然有人横穿马路, 这辆小汽车急忙戛然而止。
C、2009年的春晚, 小沈阳惟妙惟肖、技惊四座的表演, 获得全国观众高声叫好, 从而一炮走红, 身价百倍。
D.光武农贸大市场里, 各种水果应有尽有, 不胜枚举。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4分)A.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
一个人, 如果后来成了人物, 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 即便是缺点也无妨, 被看作优点。
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
C.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 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选拔官员。
(2)概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几次遇险经历(两次即可)(3分)6.请仿照下面句子, 再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初三上册期末试题2套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初三上册期末试题2套(附答案)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7-11 16:27 编辑一、积存运用:(35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我喜爱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漂亮。
它仿佛比空气还轻,并非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但是,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xì,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近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咱们似乎听见千百万人马的呼声和脚步声,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丛林的郁郁葱葱;有时又似乎听见情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安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酷寒。
但在它的飞舞姿态中咱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姿态;夜里,它发出银色的辉煌,照耀着咱们行路的人,又在咱们的玻璃上札札地绘就各式各样的花huì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依照语境与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窗xì()婀娜()()花huì()(2)、文中有二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更正(2分):改成,改成(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做修改:(2分)病句:修改:(4)、依照前后文意,展开想象,为文中空白的地址续写几个句子:(2分),,,,二、古诗文默写:(10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题‘空’不得分)(1)、,壮心不已。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2)、梦寐以求,。
,。
(3)、,。
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4)、,池非不深也,,(5)、,猿那么百叫无绝。
(6)、品读古代先贤的诗文,咱们能从中读出他们爱国爱民的高贵情操。
读《陈涉世家》,你能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看出陈胜年青时远大的理想理想;读《捕蛇者说》,你能从“”品出柳宗元对百姓疾苦的人文关切和对统治政策的不满;读《》,你能从“”读出。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8分)
一、积累。
(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
(2分)
白lù那雪白的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huì,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dài之一忽则嫌黑。
2.默写。
(8分)
(1)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两句,并注明作者。
(课内外均可)
二、运用。
(12分)
3.根据提供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4分)。
苏教版九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尽职守(kè)贪污(wū)鞭辟入里(pì)B. 潜移默化(qián)狼吞虎咽(yàn)惟妙惟肖(xiào)C. 奔腾(bēn)摇曳(yè)妙不可言(mì)D. 踉踉跄跄(liàng)颠簸(bǒ)遒劲有力(qiú)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摇曳生姿倾国倾城神采奕奕B. 遐想无限风华绝代情不自禁C. 震耳欲聋满载而归胸有成竹D. 惊心动魄恰如其分融会贯通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B.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 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将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D. 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红日,像一个火球,从东方升起。
B. 海水,那广袤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C. 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地改变了我们。
D. 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唱出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
B.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C.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D.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小满”时节话养生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小满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阴晴不定。
此时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应及时调整饮食起居,注意养生保健。
一、养阳防寒小满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逐渐旺盛。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

江阴市暨阳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2012.1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揠.(yà)苗助长褊袒.(tǎn) B.别出心裁.(cái)鄙.(bí)夷C.消.(xiāo)声匿迹滑稽.(jī) D.言简意赅.(gāi)取缔.(dì)2.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B.越:越过。
C.具:同“俱”全,都。
D.属:同“嘱”,嘱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B.当“超级病菌”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切勿草木皆兵....,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与会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留给国人的精神财富。
B.风景区在活动过后,组织有关部门通报并检查了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情况。
C.通过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一系列读书活动,使我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D.有关业内人士曾表示,苹果公司能否渡过难关,就在于乔布斯积极肯定的态度。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它的细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它就是都江堰。
①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震耳欲聋(zhèn)C. 摇摇欲坠(zhuì)D. 惊弓之鸟(gō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这次演讲比赛,他准备了很长时间。
C. 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3.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欢天喜地C. 鸿运当头D. 一帆风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厚,足有一寸厚。
B. 那朵花真美,就像一个小姑娘。
C.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D.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看就会。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大人。
B. 他的声音洪亮,就像敲钟一样。
C. 这座山很高,直插云霄。
D. 他的成绩很好,名列前茅。
6.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悲伤、悲痛B. 美丽、漂亮C. 精美、精致D. 高大、高大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小姑娘。
C.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D.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看就会。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B.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C.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D.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看就会。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小姑娘。
C.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D.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看就会。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小姑娘。
C.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江苏省吴江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三语文第一部分(22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繁yǎn( ) ②婆suō( ) ③如愿以cháng( ) ④有例可yuán ( )2.下边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犹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②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署光。
③我宁愿她嫁给强盗的子孙,也不愿她嫁给一个基督徒!——别浪费光阴了,请您快点宣判吧。
④一面镜子,一则别出新裁的公益广告,一个震动人心的警示。
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6分)①老骥伏枥,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②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⑤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4.某公园草坪内竖了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芳草萋萋,足下小心”八个字,你觉得这则公益广告写的好不好?为什么?请从修辞角度作简要评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江苏省昆山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三语文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juàn( )永②婆suō( ) ③yí( )然自乐④言简意gāi( )2.下边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幽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②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署光。
③公园的园墙和一些临街单位及住宅的围墙都已拆除,代之以低矮的铁拦杆和绿色草坪。
④一面镜子,一则别出新裁的公益广告,一个震动人心的警示。
错别字改正3①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_________________》)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相见欢》) ④,,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⑧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 4.竹器店为什么用“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作为广告楹联?也有人将它作为座右铭置于案头,这又有何寓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小说记叙了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其中他先后来到了“小人国”和“大人国”,请写出“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全名。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言学校的教授们计划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采用以物示意的办法。
他们认为这样的改革有哪些好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是哪两项?(4分)天山共色. 一百许.里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琉条交映,有时见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答】________和__________7.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哪一项?(2分)A .任意东西..B .负势竞上.C .互相轩邈..D .蝉则千转.不穷 【答】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评价富春江的山水“天下独绝”,请你结合相关语句,具体说说富春江水的“独绝”体现在哪里。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生发了什么感慨?从写作的角度看,作者写这样的感慨还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A B C D E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①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柔曼;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②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倍司一样厚重轰响;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1.改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前后句式连贯而整齐。
可调整语序,也可增删个别词语。
(2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同为写飞瀑,两者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分)【A】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B】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于作者听泉产生的感觉——“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你是怎么理解的?在你读过的诗文中,有写类似的情感体验的句子吗?请把它写出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百合花》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6题。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
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14.小说通过何种手段向读者叙述了小通讯员牺牲的经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选文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