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发蓝工艺简述

合集下载

钢件发蓝

钢件发蓝

钢件发蓝工艺和经验介绍钢件发蓝:也叫钢件发黑。

是钢铁零件在强碱性或酸性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基材表面生成一层四氧化三铁保护膜。

常用的工艺有:碱性高温发蓝、酸性发蓝等高温碱性发蓝配方:NaOH:NaNO2=3:1(NaOH=550-650g/L,NaNO2=200-250g/L)温度140±5℃,时间30-120mins不等。

工艺流程:化学除油—电解除油—盐酸活化—钢件发蓝—封闭—晾干—包装盐酸:150-250ml/L,活化时间10-20S。

一般碳钢发蓝温度135度,时间30分钟即可发黑。

比如45#和A3钢合金钢和高强度合金钢发蓝温度140-145度,时间60-120分钟碳钢和一般合金钢发蓝膜颜色为蓝黑色。

高强度合金钢,Cr含量高的膜层颜色一般为褐黑色、棕褐黑等颜色发蓝液配制:槽子为316不锈钢材质,至少0.3mm以上的厚度。

配制药水时先加3/4的水,再加片碱和亚硝酸钠。

或片碱用篮筐浸泡在水里自己溶解比较安全。

搅拌时不可用空管子,以防药水溶解放热时窜出来喷到面部或头部。

发蓝液用久了表面会覆盖大量的泡沫等赃物,底部会有大量的沉淀。

有的产品表面上有难以去除的红色等挂灰。

这时需要加丙三醇(甘油)进行清理维护,沉淀也需要定期翻槽进行清理。

如何判断NaOH和NaNO2的添加比例?1、根据沸点判断:沸点高了说明片碱多了,反之,片碱少了2、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溶液颜色呈现灰褐色为正常。

发红说明NaNO2多了3、根据溶液粘度判断:溶液很粘手,有点像糖浆一样比较稠说明片碱多了4、根据发蓝膜层判断:发蓝膜不均匀,说明片碱少了。

去除挂灰的方法:硫酸+铬酐(常温)上下拉动浸泡2-3分钟,清洗干净后重新发蓝几分钟。

普通钢铁件一般不存在挂灰现象的。

发蓝膜层厚度一般只有0.5-1.5um。

所以不改变零部件的Ra和精密尺寸发蓝膜的退膜可在250ml/L左右的盐酸中退除。

精密尺寸和高光泽度的不可以。

以上是临时写的经验谈,后面遇到问题,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发蓝(74001)处理

发蓝(74001)处理

钢铁,铸铁表面发黑是采用传统的高温发黑,耗能大,周期长,污染大,工作环境条件差、严重影响人身健康。

常温发黑工艺简单,不用电,成本低,无有害气体产生,操作简便;工具、机床零件和其它精密加工件不允许电镀层厚度不一或漆层厚度过大,而发黑氧化膜的厚度均匀而且非常薄具有膜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外观好看等优点;黑色氧化膜可以耐100-200小时中性盐雾试验或数百小时湿度试验。

耐蚀时间和表面所用的密封剂有关。

常温发黑(发蓝)剂广泛用于钢铁,铸铁成品和零件的发黑处理。

金属表面常温发黑(发蓝)工艺:发蓝工艺是为防止钢铁工件的腐蚀生锈、增加零件表面美观的方法;常温发蓝与传统的高温发蓝相比具有:节能(不加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发蓝时间仅需2-5分钟;综合成本大大降低;无有害气体排出;对钢型号,含炭量适应性大。

本剂使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发蓝膜结合力好,溶液稳定,使用寿命长。

用于弹簧、齿轮、兵器、枪械、光学仪表、链条、油咀油泵、轴承、标准件、五金工具、阀门水泵、机械零件等各种不允许电镀或油漆加工的精密机械的防护和装饰。

用该产品节能、节水、省电,不污染环境,是标准件行业流水线作业的理想配套产品。

适用于钢铁机械加工件、铸、锻件的氧化发蓝。

主要技术指标::(1)外观:本剂为蓝绿色透明液体(2)无嗅,不燃不爆,无挥发,不腐蚀(3)比重:1.04-1.06(4)PH:2.0-2.5(5)稳定性:溶液储存3-6个月不变质(6)产品为工作液及浓缩液两种,浓缩液使用比例为1:4,即1份发蓝液加4份水稀释为工作液。

工艺流程:(1)除油、除锈(2)常温发蓝(2—3分钟)(3)金属表面无络钝化剂钝化(1-2分钟)(4)浸置换型脱水防锈油注意事项:仔细观察掌握好各种不同材质的发蓝膜成长时间,当形成均匀的灰黑膜时,即出槽。

时间太短,膜层太薄且不均匀,时间太长,则膜多余部分疏松掉黑。

在空停时检查黑膜质量,如出现露底,手摸掉黑,不要勉强进入下道工序,及时检查原因予以排除。

钢件表面发蓝(发黑)处理大全

钢件表面发蓝(发黑)处理大全

钢件表面发蓝(发黑)处理1.发蓝(发黑)原理为了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用强的氧化剂将钢件表面氧化成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

这种四氧化三铁薄层能有效地保护钢件内部不受氧化。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

在低温下(约 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

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能否把钢铁表面氧化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关键是选择好强的氧化剂。

强氧化剂是由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磷酸三钠组成。

发蓝时用它们的熔融液去处理钢件;发黑时用它们的水溶液去处理钢件。

常用的发黑溶液成分见表10-7。

Fe→Na2FeO2→Na2Fe2O4→Fe3O4具体的化学反应是: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生产实践经验证明,要获得光亮、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膜层,氧化溶液中亚硝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比例,要保持在1:3~3.5之间。

2.发蓝(发黑)操作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1)工件装夹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设计专门的夹具或吊具。

目的是使工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工件间不能相互接触,要使每个工件都能完全浸入氧化液中被氧化。

(2)去油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

经过机加工后(发蓝、发黑是最后一道工序),工件表面难免不留下油污,用防锈油作工序间防锈的更是这样。

任何油污,都会严重影响四氧化三铁的生成,所以必须在发蓝、发黑之前除去。

常用的除油溶液配方,见表10-8。

将除油溶液加热至80~90℃,然后将工件浸入,浸入时间为30min左右,若油污较多,还得延长除油时间,以除油彻底为准。

(3)酸洗酸洗的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锈迹。

金属表面发黑(发蓝)工艺介绍

金属表面发黑(发蓝)工艺介绍

金属表面发黑(发蓝)工艺介绍收录于话题#金属#工程技术#紧固件#工艺发黑或发蓝工艺属于钢的氧化处理,是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处理零件,使其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的蓝黑色或者黑色保护膜的过程。

这层氧化膜可以很好地将金属基体和外界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与空气中的腐蚀物质直接接触,可以提高金属防锈性能。

金属氧化处理可分为热加工、化学加工和电化学加工三种工艺。

热加工法是将钢件在熔融的磷酸钾液中加热而形成一层厚约为1μm 的氧化膜的方法,但此法如果单独用于氧化处理时耗能太高,形成的氧化膜质量不稳定,颜色各异,适于大批量处理,现很少用此法。

化学加工法包括碱性化学氧化和酸性化学氧化,碱性化学氧化是将钢件置入一定温度下的含有氧化剂氢氧化钠的溶液中进行。

所获得氧化膜厚度为0.8~1.5μm。

酸性化学氧化所采用工作溶液中含磷酸和氧化剂,若在常温下进行又称冷发蓝,酸性氧化法得到的膜不是纯氧化膜,尚含有磷酸盐,此法得到氧化膜厚度可达3μm,处理时间可减少一半,膜的强度和抗蚀性较高但化学膜的颜色不够美观,故目前在工业上采用碱性氧化法较多。

电化学加工是将制件做为阳极,置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即是我们经常说的阳极氧化。

其中,钢铁的化学氧化根据处理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高温化学氧化法和常温化学氧化法,由于两种方法采用处理液的成分不同,因此,膜的组成以及成膜的机理也不相同。

钢的氧化处理所形成的膜其主要成分是磁性氧化铁(Fe3O4),一般在低温下(约130℃)氧化成的Fe3O4呈暗黑色,一般呈黑色和蓝黑色;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Fe3O4呈天蓝色,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发黑或者发蓝。

发黑和发蓝工艺的本质一样,只是具体工艺过程有一定区别。

铸钢和含硅较高的特殊钢为褐色或黑褐色。

氧化膜虽然能提高钢铁零件的耐蚀性,但是它对钢铁零件的保护性能仍然是较差的,若将氧化处理后的零件用肥皂或重铬酸钾溶液处理,或进行涂油处理,能提高氧化膜的耐蚀性和润滑能力。

铁的发蓝处理化学式

铁的发蓝处理化学式

铁的发蓝处理化学式
铁的发蓝处理是指将铁表面处理成具有发蓝色的化学方法。

常见的发蓝处理方法包括氧化发蓝、腐蚀发蓝和涂层发蓝等。

1. 氧化发蓝:铁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形成氧化铁层,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一种常用的氧化发蓝方法是使用鹼性亚硝酸钠(NaNO2)溶液和含氨溶液或蒸汽进行处理。

处理时,将待
处理的铁件浸泡在鹼性亚硝酸钠溶液中,然后经过含氨溶液或蒸汽处理,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薄的亚硝酸铁薄膜,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2. 腐蚀发蓝:利用酸性溶液对铁表面进行腐蚀处理,形成一层薄的氧化铁层,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一种常见的腐蚀发蓝方法是使用硝酸溶液进行处理。

处理时,将铁件浸泡在硝酸溶液中,由于硝酸的强腐蚀性,铁表面会被腐蚀形成氧化铁层,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3. 涂层发蓝:在铁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发蓝颜色的特殊涂层,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这种方法多用于铁艺制品或金属工艺品的装饰处理。

涂层发蓝采用的发蓝涂料通常含有特殊的颜料和填充剂,这些颜料和填充剂能够反射和散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出发蓝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发蓝处理方法具体操作和配方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的化学式会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而有所变化。

钢铁热碱发蓝工艺

钢铁热碱发蓝工艺

简介: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其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均匀致密、有一定厚度、附着力强、耐蚀性能好的蓝黑色氧化膜,起到美化和保护工件的作用,广泛用于机械零部件和钢带的表面处理实质:用强的氧化剂将钢件表面氧化成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

这种四氧化三铁薄层能有效地保护钢件内部不受氧化发蓝处理/发黑处理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

在低温下(约3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

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主要工艺:热碱发蓝、常温发蓝、石墨流态床发蓝、电阻加热发蓝、铅浴加热发蓝、电磁感应加热发蓝、含氧蒸汽发蓝上述工艺的介绍:热碱发蓝:钢铁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混合溶液中,通过反应形成氧化膜。

膜的厚度和致密性与氧化时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浓度、温度及处理时间有关。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碱洗除油一流水冲洗一酸洗除锈一流水冲洗一发蓝—流水冲洗一皂化一晾干一浸油。

就热碱发蓝而言,其工艺十分古老且成熟。

现在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是通过降低碱或亚硝酸盐的浓度,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设备、减少污染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采用二次发蓝工艺来克服发蓝膜产生的某些缺陷常温发蓝常温发蓝过程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在钢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一沉积反应,叉称溶解一沉积过程。

在酸性条件下,钢铁基体与亚硒酸和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钢铁表面的Fe、Cu、与Se发生沉积反应,生成黑色膜。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碱洗—除油一溢流漂洗一酸洗除锈一溢流漂洗一发蓝一溢流漂洗一皂化封闭一晾干一上油。

常温发蓝对预处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另外常温发蓝液的配方相对比较复杂。

常温发蓝工艺是从20世纪8O年代发展起来的表面处理工艺,从长远看,因其具有成本低、高效、节能、污染小等优点,必将逐渐取代热碱发蓝。

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一是发蓝机理的研究二是开发新型低毒或无毒的发蓝液。

发蓝工艺简介

发蓝工艺简介

发蓝钢铁零件的发蓝可在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熔融盐中进行,也可在高温热空气及500℃以上的过热蒸气中进行,更常用的是在加有亚硝酸钠的浓苛性钠中加热。

发蓝时的溶液成分、反应温度和时间依钢铁基体的成分而定。

发蓝膜的成分为磁性氧化铁,厚度为0.5~1.5微米,颜色与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有关,有灰黑、深黑、亮蓝等。

单独的发蓝膜抗腐蚀性较差,但经涂油涂蜡或涂清漆后,抗蚀性和抗摩擦性都有所改善。

发蓝时,工件的尺寸和光洁度对质量影响不大。

故常用於精密仪器、光学仪器、工具、硬度块等。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

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碱性发黑细分出来,又有一次发黑和两次发黑的区别。

发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

发黑时所需温度的宽容度较大,大概在135摄氏度到155摄氏度之间都可以得到不错的表面,只是所需时间有些长短而已。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件发黑前除锈和除油的质量,以及发黑后的钝化浸油。

发黑质量的好坏往往因这些工序而变化金属“发蓝”药液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

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一、碱性氧化法“发蓝”药液 1.配方:硝酸钠50~100克氢氧化钠600~700克亚硝酸钠100~200克水1000克编辑本段影响氧化质量的因素及工艺过程的控制.1 溶液成份.1.1 氢氧化钠的含量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与氧化速度有关,浓度高些可加快氧化速度,膜厚度也略有增加,但决非越高越好,较适合的浓度是550~700克∕升,过高容易形成红色挂灰、疏松、多孔氧化膜。

当氢氧化钠含量超过1100克∕升时就不再形成氧化膜,甚至原先已有的膜还会被溶解。

氢氧化钠太低时,不仅氧化膜薄且易发花,防护性能亦差。

钢铁制品表面的化学发蓝处理

钢铁制品表面的化学发蓝处理

钢铁制品外表的化学发蓝处理这是一个化学发蓝的处理方法,可以保护刀具外表不生锈,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下试验:用品:烧杯、铁片(铁钉或缝衣针)。

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硝酸钠、盐酸、肥皂、锭子油、铁粉、硫酸铜。

原理:钢铁制品容易发生锈蚀。

发蓝是用化学方法,把钢铁制品放在热的氧化性溶液中煮沸一定时间,使钢铁制品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由磁性氧化铁组成的黑色和蓝黑色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操作:1.配制发蓝溶液先把30克氢氧化钠溶于30毫升水的烧杯中,再慢慢地参加9克亚硝酸钠和5克硝酸钠,使之溶解,再加水到50毫升。

然后再入一些纯洁的铁粉,并加热至沸,这时温度约可到达138~150℃。

2.钢铁制品外表的预处理把几枚缝衣针(或铁钉、铁片)外表上的油污、锈斑处理干净。

一般用10%的碱液在80℃浸1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涤即可除油,然后再用盐酸除锈。

3.发蓝把缝衣针(或铁钉、铁片)浸入煮沸的发蓝液中约半小时取出后,在外表上即有一层蓝黑色的氧化膜。

4.后处理把经过发蓝处理的缝衣针(或铁钉、铁片),浸入冷水中漂洗,再浸入热水中漂洗,以洗去外表沾有的发蓝液。

取出后,浸入3~5%的热肥皂水中(80~90℃)5分钟左右,然后再用冷水和热水分别冲洗一次,最后浸在105~110℃的锭子油处理5~10分钟,取出后放置10分钟,使沾着的油液流净后再擦干外表即可。

经这样处理的钢铁制品外表呈蓝黑色而且均匀致密。

考前须知:1.在发蓝处理前,钢铁制品的外表一定要洗净。

2.如要检验发蓝是否有防护作用,可把经发蓝处理过的制品浸入2%硫酸铜溶液中,在室温下浸半分钟后取出,观察外表是否有红色的铜析出,如没有铜析出,那么发蓝有效。

所谓的烤蓝,根本不是热处理“烤〞出来的,而就是这样的化学处理过程,包括兵工厂的烤蓝也是这样,所以这应该就是正规的烤蓝工艺了。

2、因为这是一个氧化的过程,所以这个配方对参加高铬的不锈钢作用不大,因为参加铬的目的本来就是防止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发蓝工艺简述
摘要: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其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均匀致密、有一定厚度、附着力强、耐蚀性能好的蓝黑色氧化膜,起到美化和保护工件的作用,广泛用于机械零部件和钢带的表面处理[1]。

关键词:钢铁;工艺;发蓝
前言
众所周知,传统碱性发蓝液一般用氢氧化钠(NaOH)、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钠(NaN03)等配制而成,工艺过程需在140℃以上加热氧化处理30~90min后,再加热皂化、清洗,上油等。

碱性发蓝不仅能耗大、生产周期长,而且所用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推广常温发蓝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钢铁常温发蓝是指把经除油、除锈处理的钢铁零件,在常温状态下浸入、喷淋或涂刷常温发蓝剂,进行发蓝处理的一种工艺方法。

常温发蓝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在我国机械制造业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该技术在机械零件、工具等钢铁件的表面防护,装饰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是代替传统碱性发蓝的一种节能、环保新工艺。

一.钢铁常温发蓝原理及后效现象
1.原理常温发蓝剂是发蓝工艺过程所用的重要原料,主要由无机盐、无机酸,氧化剂和活化剂组成,有液态和固态两类。

常温发蓝液呈蓝色或绿色。

原液的pH值一般为1~2,加适量自来水稀释后成为工作液。

将工件浸入工作液时,其中的氧化剂首先与工件表面的铁反应生成FeO,FeO再与工作液中溶解的氧反
应生成Fe
30
4。

反应初期,FeO快速形成并转变为Fe
3
4
氧化膜,当氧化膜逐渐覆
盖整个工件表面后,使工件基体表面与工作液隔离,氧化速度降低,氧化膜增厚速度变慢。

2.常温发蓝的后效现象常温发蓝处理后的工件,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
的延长,工件表面残留的工作液将继续与工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使Fe
30
4
氧化
膜不断致密和增厚,这个过程就是常温发蓝的后效现象。

由于溶解在工作液中的
氧有限,常温发蓝时首先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FeO薄膜,并逐渐向Fe
30 4
转变,因此可以说常温发蓝的最后阶段是Fe
2
0。

不断形成、长大为致密的保护膜
的过程。

显然,刚经过常温发蓝处理的工件表面获得的还是不十分致密的含有FeO的薄膜。

常温发蓝处理后,工件表面的FeO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转变为较厚、
致密的Fe
30
4
保护膜。

二.常温发蓝工艺
常温发蓝的具体工艺流程一般为:除油一水洗一除锈一水洗一发蓝一水洗一上油。

由于整个工艺过程可实现全常温处理,不需加热,所以工艺过程对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用塑料容器即可,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

1.除油
除油是常温发蓝的关键工序。

除油是否彻底将直接影响发蓝质量,常用除油方法有4种,其处理方法和使用范围详见表l,其中喷砂处理后发蓝效果很好,喷砂可同时完成(或一定程度实现)除油和除锈。

2.水洗
常温发蓝工艺过程中的所有水洗工序均以流动水冲洗为宜,时间为l-3min。

其中除锈后和上油前的水洗时间不宜过长,洗去工件表面残留物,不出现黄色锈斑即可。

3.除锈
用30%的工业盐酸加适量缓蚀剂对工件进行酸洗除锈。

酸洗可除锈并活化工件表面。

一般低碳钢件的酸洗时间可适当长些,高碳钢和铸铁件的酸洗时间可稍短,以减少发蓝后的可擦物。

4.发蓝处理
目前常温发蓝剂有液态和固态两类。

工作液的配比一般为:固态发蓝剂:水=l:(50~60),液态发蓝剂:水=l:(6~8)为宜。

工作液的pH值为2~3,发蓝
剂稀释前后的pH值变化较小,故保证了氧化剂的强氧化能力。

发蓝时,工件浸入工作液后应上下或左右搅动,也可将工件从工作液中提出并在空气中停留数秒(以加快发蓝速度)后,再浸入工作液,如此反复至发蓝均匀,一般3~5 min且p可。

需要注意的是,工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否贝Ⅱ会出现黄色锈斑。

为了保证工件的发蓝质量和速度,处理数批工件后,工作液中的有效成分因消耗而降低,通常表现为发蓝速度变慢,氧化膜薄,这时需添加发蓝剂。

发蓝过程中在工作液里将有白色沉淀物(附产物)产生,应定期清除,除去白色沉淀物后的工作液仍可继续使用。

一般发蓝时间超过5 min应考虑添加发蓝剂,以提高发蓝速度。

而且在发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工件的发蓝情况,以便确定是否进行下道工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上油
将发蓝好的工件冲洗干净后,浸入脱水防锈油中,同时不断搅动,使工件脱水充分,封闭工件表面微孔,提高发蓝层的耐腐蚀能力,增加光泽及美观。

也可在l%~3%乳化油中煮沸,吊出自然干燥后再浸机油。

三.常温发蓝件的质量检查
经过上述除油至上油工序,整个常温发蓝工艺过程就结束了。

发蓝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工件的耐蚀性和美观,因此必须对发蓝工件进行质量检查。

由于常温发蓝具有后效现象,所以一般放置8h后再做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发蓝处理的目的是对工件表面进行保护和装饰,故要求发蓝膜均匀,不允许发花、发黄。

用布轻微擦拭,检查氧化膜与工件表面结合是否牢固,如果可擦物太多。

甚至擦后露出工件基体,则应重新发蓝。

2.氧化膜疏松度检查发蓝件放置8h后,用3%的硫酸铜水溶液点滴检查,超过30s未现铜色者定为合格。

3.耐蚀性检查耐蚀性检查方法包括:①用5%草酸水溶液浸泡,超过3min 不出现工件基体者为合格。

②用20%醋酸水溶液浸泡,超过10min不出现工件基体者为合格。

⑦按现行的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工厂一般按上述①和②两项进行检查即可。

四.常见缺陷的原因及措施
影响工件常温发蓝质量的主要因素,除发蓝剂本身质量外,还与常温发蓝的工序流程密切相关。

常温发蓝工艺常见缺陷、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详见表2。

表2常温发蓝工艺常见缺陷.原因及措施
五.结语
(1)节能与常温金属清洗剂配套使用,可节电100%,一般可节电80%以上。

基本取消了传统碱性发蓝工艺中的加热过程(除油、发蓝、皂化等)。

(2)生产效率高、周期短发蓝处理时间仅3-5 min,不需皂化,每批次发蓝处理可省时2-3h以上。

(3)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碱性发蓝相比,常温发蓝可降低生产成本1/3~1/2。

(4)发蓝质量好常温发蓝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耐蚀性均优于传统碱性发蓝。

(5)设备投资少、见效快、适用范围广可利用现有设施,塑料容器即可,适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铸铁[2]。

参考文献
[1] 程学渝,何苏.钢铁发蓝工艺研究[C] .2012年先进节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 ,苏州,金属加工杂志社2012 - 2012年
[2] 王华江韩治勇张秀芹.常温发蓝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 200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