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2010年高考供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

2010年高考供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2010年高考供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自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题型以来,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大多都是先给出一段材料,然后给出某个写作话题,让学生审题后进行写作,学生审题难度小。
2005年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又进行了改革,由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变成了只给学生材料,不再给出话题,让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含意后进行写作,有专家称这是后话题作文或命意作文。
就是命题作文也在“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文字进行说明,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但在题目前用了一大段文字来介绍北京符号有哪些元素。
写作材料在表述方式上的改变,给学生写作的审题加大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学生如果不明材料的类型及其命题的特点,在写作中有可能审题不准,从而写偏题甚至跑题。
下面我就从高考供材料作文不同命题形式出发,简单地举例说明写作中如何进行审题工作。
一、对比型(对举型)1、材料特征(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
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200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2010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教案设计)

2010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10年6月19日作训练目的准确审题立意——在“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范围”内作文。
知识链接1什么叫“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是针对评分标准的“内容”项20分而言的。
任何一个材料,其内容都是多元的,含义也是方面的;但是,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一般而言,其内容与含义还是比较集中的,这是因为作文命题原则所限制的,那就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严格统一。
一个比较成功的作文题,必须是有严格的“限制性”的,以此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开放性”,以便凸显考试的“选拔性”,即通过考试的检测为国家选拔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这样,一个成功的作文材料就必须同时具备“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且二者一定要结合得很紧密很巧妙,即既不能给考生以过多的限制与束缚,又要不能没有必要的限制与束缚;既要激发考生的写作灵感,开启写作思路,尽量保证所有考生有话可说,又不能信马由缰、毫无限制。
为此,命题者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确定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范围”。
尽管一般而言,一个材料的内容一定是多元的,但是,一定有着其核心内容或者叫中心内容,有必要但未必是核心的内容,有一般内容,有基本恰当的内容,有若即若离的内容,那么,所有这些内容都叫在“含义范围”内。
但是,只有选择核心内容、中心内容立意才叫“切合题意”,才能够在“内容项”一档里量分。
从“有必要但未必是核心的内容”和“基本内容”角度立意的,叫作“符合题意”;从“一般内容”角度立意的,叫“基本符合题意”;从“若即若离的内容”角度或完全忽视所给材料进行立意的,叫“偏离题意”。
这就启发我们,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而言,我们必须重视立意角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是包含四个方面的:中心角度或叫核心角度、重要角度、必要角度、一般角度。
除此之外的任何立意角度,都叫“偏离角度”。
2.怎样对待所给材料?①开篇处由所给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或观点或主旨;②将所给材料化为开篇处比较整齐句子的一部分,行文中时时照应所给材料;③将所给材料巧妙地化为行文中一个论据,或者一个核心材料,并对此进行分析;④行文中分析所援引材料时与所给材料挂钩,即紧密联系所给材料进行分析;⑤依据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对自己文章中的材料进行分析,保证分析始终在“所给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内”。
201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审题注意事项

201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审题注意事项分类: 高考辅导: 2010-06-03 12:04201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审题注意事项距离高考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天了,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分值也相对较高,而有些作文水平差的同学在这上面往往会丢很多分,从而影响的高考成绩的总体水平,尤其是高考语文网上阅卷后,一些作文中常见的错误如审题不当、扣题不准、主题杂乱、因袭套作、内容空洞、语言干巴、结构混乱、文体不清、庸俗低级、书写难看等等直接影响了分值。
在这里对高考作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技巧进行汇总,祝大家金榜题名!【题目】1、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这样一则笑话,某电视拍摄现场,西施弹奏《思乡曲》实在动人,连吴王夫差听后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一旁有人说:“这话似乎有点像杜甫的诗句。
”导演说:“管他呢,也许吴王夫差读过杜甫的诗吧。
要不然,编剧怎么会这么写呢?”联想到平时报纸、电视、名人出书的现状,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似乎习已为常。
假如大家都负起责任……请你以“责任”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体裁不限,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
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这个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呢?请以“窗外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见闻,你的体验,也可以写你的思考,你的想象;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要求:(1)所写内容要与话题有关;(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一、提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 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 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 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指导】指导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 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 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010陕西高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作文点评

2010陕西高考作文审题指导与优秀作文点评【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引】2010年的陕西高考作文题沿用近年来的新材料作文形式,试题平实,材料新颖,角度明确。
面对这样的的作文题,考生大可以不必紧张。
因为这类题容易理解,容易把握角度,容易切题立意。
考生要注意的是,要努力选择新颖独到的材料,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语言生动,形式优美的好文章来。
试题给了三则材料。
第一则,同样是观赏鱼,但更换了环境,生长的结果就不一样。
显然,环境对于鱼的生长影响很大。
由鱼及人,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也很大。
第二则,狼的生存之道是,“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
环境使狼增强了生存能力。
由狼及人,环境也有积极作用,但有好奇心、充满兴趣、不断体验却是一个人成长成材的重要条件。
第三则,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影响人的方式之一就是人对人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让人产生动力,增强信心,做出成绩。
三则材料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应当怎样对待环境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试题从根本上降低了审难度,考生不论是只看一则材料还是就材料整体入手,从哪个角度写都不会跑题。
三则材料相比较而言,第一则和第二则容易把握,一个是环境对人的不良影响,一个是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糨取决于人要有好奇心和兴趣并不断体验。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第一篇: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
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高考作文的审题:提示语三句话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句话“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是就绿色本身的特征而言,绿色,具有活力,养心养眼。
第二句话“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是说不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一种生态现象。
第三句话“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说绿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绿色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现象生活中处处可以倡导绿色的生活理念。
从提示语,我们可以了解绿色的基本特征:活力、给人一种精神的或美的滋养、生态性。
我以为考生的作文只有反应这些特征,才能充分地体现绿色的本质。
题目“绿色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绿色生活”就是指能够体现具有绿色理念的生活,考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写写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生活经历体验等。
注意环保、低碳生活是比较切合题意的,但如果大家都关注这个内容,就容易撞车。
如不使用纸张、节约水资源、垃圾分类等。
我认为可以结合我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或对当下社会的认识,写绿色理念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或者自己对此有何认识等,是较好的切入口。
特别是强调精神的绿色生活、或绿色的心灵是较好的选择。
作文提纲:议论文一:当劳碌的大厦遮蔽了你心头明净的天空时,当物质的欲望将你精神的空间越挤越紧时,当名利的马达不断地吞噬着精神的麦田时,你的心田会变成荒芜的沙漠,你将失去很多很多。
我以为只有精神上过上的绿色生活,人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精神上过上绿色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诗意和活力。
谈2010年高考高分作文审题技法

谈2010年高考高分作文审题技法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考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的环节上。
那么,怎样过好高考作文审题关呢?下面结合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简要谈一些实用技法。
◆技法一◆突破着力点。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是对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题要首先从这里入手,一旦审清了题目,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避免在用力方向上出现错位。
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题”这一词语的意义指向很多,它可以是学习中碰到的解答不了的习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构成困扰的事件,还可以是成长历程中的心灵困惑,凡此等等,都是这一词语的应有之义。
审题时要弄清“难题”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很明显,第一种理解过于表面化,肯定不是命题所指,应当排除在外。
那么,“锁定”了其与理解中的一项之后,还应当进一步揣摩命题意图,仅仅摆现象、把“难题”呈现出来,这恐怕是不行的,于是就要考虑面对“难题”究竟该“怎么办”。
审题进行到这里,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哦,该题的真正所指,是要表现自信的、积极的、乐观的青春姿势和人生态度,是要表现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基调是自信、乐观、健康、阳光等。
弄清了这些,也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写作的着力点。
◆技法二◆把握信息点。
高考作文中有大量这样的命题: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题目,或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感悟,或由材料触发议论。
无论是对哪种形式,所给材料都要给予足够重视。
但在作文备考训练乃至某些教师的指导中,不重视所给材料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从材料中引出题目的类型,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材料的作用仅仅是引出题目,写作时只需两眼盯住题目,不必考虑所给材料。
殊不知,作文题目上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题目、阐释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用。
因此在写作前的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从材料上把握作文命题隐含的信息点,搞清写作内容上的限制,避免立意上的偏差。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汇总

5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庸人和伟人篇
查看正文
6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
查看正文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追求篇
查看正文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汇总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汇总
1
2010年高考作文立意技巧之生存和死亡篇
查看正文
2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技巧之事业和人生篇
查看正文
3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文化篇
查看正文
4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信仰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指导黄娥文静一、2010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作文评分标准分析全国共18套作文题,材料作文占10套,命题作文占7套,话题作文仅1套。
各地高考作文毫无疑问的把“审题是否准确”放在第一位。
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全国卷“新课标卷”的作文评分的规定:凡离题的文章,必须要按全国统一标准,内容只能在四等(5分)内给分,表达再华美,文辞再动人,总分不得超过25分(内容等级为四等上限5分,表达三等最高上限为10分,发展等级三等最高上限10分),这说明审题一旦不准确,不仅内容上的得分很低,而且整体分数也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高三学生针对不同作文题型,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审题方法,将有助于在高考作文中少失手,多拿分。
二、研读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探究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1、漫画类材料2010年全国卷Ⅰ就是漫画类材料作文。
材料分析: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这往往是漫画的寓意所在。
【审题方法】本图画内容一目了然,关键是要参透其寓意。
先围绕漫画文字“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进行审题立意,把中心确定为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忘记自己的职责(本分)可以批评吃鱼的三只猫: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该抓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
其中一只猫安逸地享受,吃得脑满肠肥,神态怡然,另外两只猫对捉鼠的猫面露不屑之态,它们在议论、讽刺捉鼠的猫——“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可以赞扬不贪鱼而勇于捉鼠的猫。
猫的职责是捕捉老鼠,这是不容置疑的。
猫,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竭尽所能,尽最大努力去打击各种各样的“耗子”。
这是好猫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素质。
鱼可以比喻安逸的环境、优厚的利益、迷人的诱惑等。
比较好的构思立意有三种: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可以从以下角度选其一:1.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多大,也不能迷失自我,要坚持干好本职工作。
2.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抛弃。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而它们却尸位素餐,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那些富二代、啃老族,那些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不就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3.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
猫天生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在于捉鼠,而非吃鱼。
4.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
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
对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方面,不要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
【写作步骤】①先要关注题目的要求,其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即指明审题的方向:扣紧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来写就是切合题意。
②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概括其蕴含的道理。
③最后围绕概括出来的内容和含义来作文。
考生要非常清楚:这个审题的过程就是一道描述漫画内容并概括含义的过程。
其中内容和含义缺一不可,行文时由内容到含义,方为佳作。
如一篇高分作文《回归生命本质》开头:一只猫大腹便便,满脸饱足;两只猫,议论纷纷,大声叫嚣;还有一只猫,奋不顾身,专心捉鼠。
问:都什么年代了,猫有鱼吃还捉老鼠?答:什么年代,猫都应捉鼠,本质即是真。
此文第一自然段描述画面内容,惟妙惟肖,展示了极强的描写能力。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新颖别致的点明漫画的含义,并且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准确的描述漫画的内容是正确把握含义的基础,而正确的含义就是文章的中心。
漫画作文训练注意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
拿到题后,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
(2)抓住形象特征。
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
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
(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
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2、文字类材料①一则文字材料。
2010年湖北卷就是一则文字材料的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心。
审题方法:上面的材料涉及到“幻想”的特点、来源、实质,还涉及到“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很显然前者是介绍概念性的文字,后者是深入思考“幻想”意义的文字,只有围绕后者行文方能很好的把握题意。
这道作文题至少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关注社会热点。
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选入材料中,一改前几年不在材料中展示时事材料的老规矩,作文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
围绕关键词“幻想”,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的预言、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这些丰富的材料,让考生在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观照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三是提示语简明精练。
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以排比句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尤其是后边的省略号,告诉考生可以多角度立意,只要是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四是贴近学生生活。
青少年时期是富于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幻想,也有将幻想变为现实的亲身经历。
幻想曾经使他们快乐,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对于他们来说,幻想是一个闪光的字眼、迷人的词藻。
看到这道作文题,他们应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立意角度:1.幻想是成功的前提。
(写成议论文,论证幻想与成功的关系。
)2.关于幻想的故事。
(写成记叙文,记自己的一次幻想经历,通过自身经历写出幻想对自己的影响。
)3.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可写成散文,体现幻想在人生中的作用。
)4.幻想推动社会进步。
(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从历史与社会角度入手,写幻想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
)写作思路:A、浏览整段材料,捕捉中心话题。
此段文字是围绕“幻想”展开的,所以中心话题是“幻想”。
B、分层次概括材料的内容。
如果不会分层,概括每句的句义即可。
此材料第一句,说的是幻想具有“神奇”的特点,且寄予了人类美好的愿望。
第二句用两个实例表明:幻想可以成为现实。
第三句揭示“幻想”的来源和内质。
最后一句则直接点出另一个重要词语——“现实”,并用“推动现实”“照亮生命”“是快乐的源泉”三个短语点出幻想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C、确定指引具体写作思路的层次,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形成文章的中请看一篇满分作文:点燃幻想之灯是谁在积灰已久的书卷边,用微光拂去尘埃?是谁在幽暗昏惑的旅途上,用光明扫除退缩?是谁在平静无奇的大脑中,用光线掀起波涛?是幻想的灯盏,指引着我们走出茫漠与昏惑,带领着我由尘世走入天堂。
或许自天地之初,洪荒之始,幻想始终与人类如影随形。
仓颉造字,以幻想书写着美妙的人间,将世人拉出蒙昧,紧紧的连在一起,庄周梦蝶,以幻想泼洒着凡人的哲思,将世化作蝶之一梦,寄寓了超脱的涵义。
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活。
李太白仕途不畅,几经波折,他的生活可能就此黯淡无光,不见天日,终日与颓唐相伴,但他没有。
是幻想将他拉出现实的泥淖,让他且歌且醉,且行且吟,银河的星子为他而坠,汇成了美丽的瀑布,皎洁的明月因他而动,伴随着他起舞。
李白的幻想,如同晶莹的水晶,时时轻扣着他流浪的生活,为他注入豪放而张扬的力量,为他挂起横渡沧海的,高擎的云帆。
幻想不仅仅是人求知的本能,它更是一种力求向上,力求逐远的生命姿态,为空洞的生活外皮,注入了丰盈的美与力度。
幻想的灯盏,照亮了生命。
画家梵高,一生与贫苦为伴,他为了一片面包,一支笔而向家人苦苦哀求,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整天生活在眼前光怪陆离的的幻想中。
是幻想,让他的生命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那一片扭曲、旋转的画面里,梵高却以幻想为笔,以生命为墨,让举世无双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吐蕊绽放,身处在黑暗中,是幻想的灯盏,让的生命在燃尽之际,奏出如此有力的音符,流泻出如此灵动的辉光。
幻想并不是空想,它并不是那些人所指点的空中楼阁,它从现实起航,却能飞入梦的云端,它是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的梦想,是《新中国》万国博览会的预言,它是史铁生于病隙展望人间的双眼,它是尼采“上帝死了”的断喝,它轻盈,但它绝不空虚。
它的飞翔,是源于它有力的双翅,满载人类的梦想。
点亮一盏幻想的灯盏,让生活的空白处常见丰盈,于生命的坍缩处,流淌出希望的辉光。
[评析]评卷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以设问引出论题,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作者从人熟知的李白、梵高的事例中揭示出幻想照亮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把抽象的说理寄寓到形象的叙述中,紧扣题意,举重若轻。
然后指出“幻想并不等于空想”,“它从现实起航”,足见行文的严谨,说理的透彻。
语言于简练中饱含意趣,生动流畅。
本文扣题紧,把现实和幻想的关系、幻想对现实的作用分析的相当清楚,引例典型,感情饱满,内容充实,有很强的说服力。
内容评为一等上。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形象,书写美观,表达评为一等上。
多有亮点,多有亮点,发展等级评为10分。
综合得分60分。
四川卷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首先要抓住材料中能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在审题立意上才能够准确、稳妥。
由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所以立意时应该往这两个方向思考,方显得大气厚重,有深度。
(1)从人生角度立意:点滴铸就人生。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不管生命中的每一个点现在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它总能与将来连成一线。
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
这种思考方式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改变了我的人生。
(苹果总裁——乔布斯)(2)从社会角度立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