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设计(精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设计(精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中深入探讨《长城赞》和《三亚落日》两篇文章。

《长城赞》主要描述长城雄伟壮观及其象征民族精神,而《三亚落日》则以生动笔触描绘三亚落日美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学习这两篇文章词汇、句式、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

2.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能力。

3. 通过分析文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生词、短语理解与运用,以及文章结构分析。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和三亚落日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对美感受。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长城赞》和《三亚落日》,标注生词、短语。

b. 老师讲解生词、短语,并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

c. 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运用修辞手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美学价值和表达技巧。

六、板书设计1. 《长城赞》a. 生词、短语b. 文章结构c. 修辞手法2. 《三亚落日》a. 生词、短语b. 文章结构c.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蜿蜒、壮观、绚丽、天涯海角。

b. 分析《长城赞》和《三亚落日》中修辞手法。

c. 模仿文章,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短文。

2. 答案:a. 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壮观:雄伟奇观;绚丽:色彩丰富美丽;天涯海角:极言距离遥远。

b. 《长城赞》:比喻、拟人;《三亚落日》:拟人、排比。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长城赞》和《三亚落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美丽,提高他们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 导学案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 导学案 教案

语文园地四学习内容:语文园地四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学习时间:5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二、自学体验:想:1.先想一想由“学会生存”这四个字想到了什么;再想想自己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事情。

2.想想这些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把自我保护的方法要说清楚。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学会生存”的方法。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学会生存”的方法,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3.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四、归纳提升:1.小组讨论:要把“学会生存”的方法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六、反思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上节课,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

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含反思)

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文学常识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分析其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文学背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 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 难点:解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系统讲解课文内容,穿插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5. 总结与反思:课堂结束前,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主题突出:板书设计要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2. 逻辑清晰:通过板书,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

3. 视觉吸引:合理运用色彩和图表,增强板书的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练习。

3.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

(一)文本特点。

1. 思想内涵深刻。

-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思想内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需要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2. 人物形象鲜明。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字词教学。

- 在字词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如“乖”“裙”“兜”“蜷”等生字的读音和书写,以及“圣诞树”“橱窗”“摩平”等词语的正确用法。

但仍有少数学生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上出现错误,例如“蜷”和“绻”的区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易错字词的强化练习。

2. 阅读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自主学习能力。

-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预习环节,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完成预习任务,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如“你认为鲁滨孙能够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组织语言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

2. 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情感共鸣。

2. 价值观引导。

-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从鲁滨孙的身上学习勇敢、坚毅、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的态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将课文中的价值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 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2. 课堂互动较好。

-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四 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四 教案

“回顾·拓展四”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积累词语2.出示教学目标二、学习交流平台1.第四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那些人物?2.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连线3.明确交流内容:(1)这四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2)你还读过那些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3)你觉得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有哪些克服困难的好办法?(4)我们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怎样养成作阅读卡片或读书笔记的习惯?4.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5.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可怜(或小凡卡的学徒生活如此悲惨,鲁宾孙的乐观和智慧,汤姆的机智勇敢和顽皮淘气)?6.你还读过那些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7.你觉得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有哪些克服困难的好办法?三、交流讨论1.你知道这些名言的作者吗?说说你了解到的作家?2.你想了解哪部作品或哪位作家?四、学习趣味语文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五、欣赏故事六、课后作业:把课堂上所讨论的内容,自己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第四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那些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汤姆·索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关爱动物的思想感情,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三首》2. 《为人民服务》3. 《文言文二则》4. 《表里的声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解决问题,教师参与指导。

4.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教案

回顾·拓展四授课目的: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经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饶人生真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认识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领悟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认识了名著中的性格鲜亮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二、从四个方面交流: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想觉,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

授课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显现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样的感觉。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不测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样国家语言特点有所认识。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方书中提到的宗教信奉、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样的文化,不同样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录。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真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录。

)第二课时(日新月异和兴趣语文)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感人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激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异的诗集之一,它包括 300 余首清丽的小诗。

白天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 引领世人探望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子后代孙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1)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2)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

(3)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

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

快速阅读要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

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

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

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

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

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

二、趣味语文
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

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

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

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

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

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

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

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

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

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