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全版.doc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2020/3/3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体、胶体的计算
晶体:胶体=2:1或1:1
晶体:烧伤面积(%)×体重(kg)×1.0ml 胶体:烧伤面积(%)×体重(kg)×0.5ml
2020/3/3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2020/3/3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 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2020/3/3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2020/3/3
2020/3/3
烧伤面积计算
新 九 分 法
2020/3/3
2020/3/3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2、新九分法: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一)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一)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及举例说明1. 什么是烧伤补液?烧伤补液是指在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和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2. 烧伤补液的需求量计算公式烧伤补液的需求量计算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烧伤程度、烧伤面积、病人体重以及输液速度等。
以下是常用的烧伤补液需求量计算公式及解释。
Parkland公式Parkland公式是最常用的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之一,适用于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20%体表面积)的患者。
公式如下:烧伤晶体体内需要的总体素(ml)= (烧伤面积百分比 x 体重(kg) x 补液系数) / 2举例说明:假设一名体重70kg的烧伤患者,面积百分比为30%。
补液系数一般为4ml/ kg/ %,根据公式计算:烧伤晶体体内需要的总体素(ml)= (30% x 70kg x 4ml/kg/%) / 2 = 4200ml因此,该烧伤患者每日需要补液总量为4200ml。
通常,这个总量将在前8小时输注一半,其余8小时输注剩余的一半。
Brooke公式Brooke公式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烧伤面积≤20%体表面积)的患者。
公式如下:24小时总体素(ml)= (烧伤面积百分比 x 体重(kg) x 补液系数 x 2) + (体重(kg) x 50ml)举例说明:假设一名体重60kg的烧伤患者,面积百分比为15%。
补液系数一般为2ml/ kg/ %,根据公式计算:24小时总体素(ml)= (15% x 60kg x 2ml/kg/%) + (60kgx 50ml) = 900ml + 3000ml = 3900ml因此,该烧伤患者每日需要补液总量为3900ml。
其他补液计算公式除了Parkland和Brooke公式,还有一些其他的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如Cairns公式、Evans公式等。
这些公式根据烧伤的不同特点和病情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类似。
烧伤计算补液量的公式

烧伤计算补液量的公式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严重程度往往需要及时补液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补液量的计算对于烧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烧伤补液量的公式。
烧伤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补液量(ml)= 体表面积(㎡)× 烧伤程度系数× 患者体重(kg)我们需要计算患者的体表面积。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来计算的。
其中,Du Bois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体表面积(㎡)= 0.007184 × 身高(cm)^0.725 × 体重(kg)^0.425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烧伤程度系数。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我们将烧伤划分为三个程度:轻度烧伤、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
对应的烧伤程度系数分别为1、2和4。
根据患者的具体烧伤程度,选择相应的系数进行计算。
我们需要知道患者的体重。
体重是计算补液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通过称重来获取。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会使用患者的实际体重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这个公式计算烧伤补液量。
假设某位患者身高为170cm,体重为60kg,他的烧伤程度为中度烧伤。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Du Bois公式计算他的体表面积:体表面积(㎡)= 0.007184 × 170^0.725 × 60^0.425 ≈ 1.85㎡接下来,我们根据烧伤程度系数计算烧伤程度系数为2。
我们将体表面积、烧伤程度系数和体重带入公式进行计算:补液量(ml)= 1.85㎡× 2 × 60kg = 222ml根据上述计算,该患者需要补充222ml的液体。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的补液量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基础代谢率、伤情的发展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调整补液量的计算结果。
在给烧伤患者补液时,除了计算补液量外,还需要注意液体的种类和速度。
烧伤计算补液量的公式

烧伤计算补液量的公式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特别是在火灾事故中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烧伤。
烧伤会导致体液丧失,血容量减少,进而导致循环衰竭。
因此,在烧伤治疗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烧伤补液的量需要根据烧伤的程度和面积来确定。
一般来说,烧伤面积越大,补液量就越大。
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有一种简单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烧伤补液量,即"4ml × 烧伤面积× 体重(kg)"。
这个公式中的烧伤面积是指烧伤的百分比,可以通过九分法或Wallace法来计算。
九分法是将人体分为头部、上肢、下肢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占据体表面积的1/3。
而Wallace法则是将人体分为多个小部位,然后根据每个小部位的百分比来计算总烧伤面积。
在计算补液量时,还需要考虑烧伤的程度。
一般来说,轻度烧伤(一度烧伤)的补液量约为烧伤面积的2倍,中度烧伤(二度烧伤)的补液量约为烧伤面积的3倍,而重度烧伤(三度烧伤)的补液量约为烧伤面积的4倍。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具体的补液量。
因为不同体重的患者血容量是不同的,体重越重,血容量越大,补液量也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具体的补液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伤情、伴随疾病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烧伤补液不仅仅是为了补充体液,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一般来说,轻度烧伤可以使用晶体液体进行补液,而重度烧伤则需要使用胶体液体来补充。
在进行烧伤补液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
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心率增快等情况,则可能需要调整补液量或者更换补液类型。
烧伤补液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计算补液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促进烧伤的愈合和康复。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
烧伤补液公式表

输血滴管 1ml<20滴
晶体量(ml) 胶体量(ml) 生理需要量(ml)
480 960 1440
第三个24h补液总量 (ml)
晶体量(ml) 胶体量(ml) 生理需要量(ml)
注意事项
补液原 则:先盐 后糖、先 晶后胶、 先快后慢 、先浓后 淡、见尿 补钾、防 惊给钙。
成人 (2000ml)
2000
体重 (kg)
面积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 (%) (ml)
前8h补液量(ml) 晶体量(ml) 胶体量(ml) 生理需要量(ml)
成人18岁 ↑ 儿童12岁 ↓ 婴儿 1岁 ↓ 青年体型 定
后16h补液量(ml) 晶体量(ml) 胶体量(ml) 生理需要量(ml)
普通滴管 1ml=20滴
第二个24h补液总量 (ml)
27.777778
0 0 27.777778
27.777778
0 0 27.777778
胶体液指 血浆、全 血、人体 白蛋白溶 液、低分 子右旋糖 酐、“7 06”代 血浆等。 后两种的 用量不宜 超过10 00ml 。 晶体液包 括平衡盐 溶液、等 渗盐水和 等渗碱性 液(碳酸 氢钠和乳 酸钠溶 液)。 电解质液 与碱性液 之比一般 为2: 1,如有 血红蛋白 尿或严重 酸中毒 时,碱性 液输入量 可增至 1:1。 经常维持 病人(成 人)尿量 30-5 0ml/ 小时。
0
0 0 0
儿童 (60ml/kg)
0
儿童 (80ml/kg)
0
每分钟滴速
婴儿 (100ml/kg)
0
婴儿 (200ml/kg)
0
0
0
0
0
0
0
0
烧伤补液

Optimize Cardical Index May nee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f Assess status (Proload)
Optimize Hb 11-13 d/dl
Optimize Oxygen Delivery
PCWP<15 Volume expansion
第二个 24小时
≤2岁
> 2岁
ⅡⅢ度面积(%)×体重(kg)×1ml
ⅡⅢ度面积(%)×体重(kg)×0.88ml
100~150 ml/ kg
50~100 ml/ kg
2~3 mmol/kg
2~3 mmol/kg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2岁以下者为90~l10ml/(kg· d),2~5岁 组70~90ml/(kg·d),5~8岁组为50~70ml/(kg·d), 8~12岁组为50ml/(kg·d);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还可以按体重(Kg)计算,即第一个 10Kg,每天每Kg 100ml;第二个10Kg,每天每Kg 50ml;第三个10Kg,每天每Kg 25ml。如22Kg 体重 小儿的每天补充生理需要量: 10×100+10×50+2×25=1550ml。
Goals not met
Treat inciting cause of shock Control inflammation response Nutritional support
Inotropic support (βagonism) Dobutamine 2-15 ug/kg/min Dopamine 5-10 ug/kg/min Epinephrine 0.01-0.1 ug/kg/min Reassess Goals met Consider vasodilators Nitroglycerin Nitroprusside Consider α agonist Norepinephrine Epinephrine Neosynephrine Plus Dopamine Goals not met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小儿,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小儿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
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烧伤补液量的计算方法

烧伤补液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烧伤患者的体表面积。
常用的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是BSA=(身高(cm)×体重(kg)/3600)的0.5次方。
根据不同的烧伤程度,可以将患者分为轻度烧伤(轻度烧伤面积小于10%)、中度烧伤(10-20%)和重度烧伤(大于20%)三个级别。
对于轻度烧伤患者,补液量的计算方法是,24小时内补液量=体表面积(BSA)×2ml×患者体重(kg)。
这里的2ml是指每个体表面积的百分之一需要补液2毫升。
对于中度烧伤患者,补液量的计算方法是,24小时内补液量=体表面积(BSA)×3ml×患者体重(kg)。
对于重度烧伤患者,补液量的计算方法是,24小时内补液量=体表面积(BSA)×4ml×患者体重(kg)。
在进行补液治疗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患者存在休克、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增加补液量。
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尿量、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补液量,以保持体液平衡。
此外,烧伤患者的补液治疗还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持营养平衡。
在补液的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钠溶液等,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合理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
总之,正确计算烧伤患者的补液量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体表面积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持营养平衡。
希望本文介绍的烧伤补液量的计算方法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