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27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27 《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专题2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唐雎不辱使命》(解析版)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由西汉刘向编定,共三十三篇。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⑵[其]表示祈使语气。
⑷[错意]在意。
⑸[错]同“措”。
⑹[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⑺[广]增广、扩充。
⑻[岂直]哪里只是。
⑼[怫然]愤怒的样子。
⑽[公]对人的敬称。
⑾[伏尸]横尸在地。
⑿[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⒀[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⒁[徒]裸露。
⒂[跣]赤脚。
⒃[抢]碰,撞。
⒄[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⒅[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⒆[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⒇[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21)[仓],同“苍”。
(2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23)[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24)[休]吉祥。
(25)[浸]不祥。
(2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27)[必]一定。
(28)[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29)[挺]拔。
(30)[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31)[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
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32)[谕]明白,懂得。
(33)[徒]只,仅仅。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答案】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答案】即便如此,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7 语文_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

语文_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挑剔.(tì)收敛花团锦簇.(cù)安然无羌B.癖.好(pì)训戒自惭形秽.(huì)即物起兴C.炽.热(zhì)啜泣迥.乎不同(jiǒng)消声匿迹D.惩.罚(chéng)亵渎相形见绌.(chù)豁然开朗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B.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C.学习语文一定要学会在文章中断章取义....,品词析句。
D.杨绛为人谦逊,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者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人们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C.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拥有20多个分支机构。
D.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②“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③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
④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
⑤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④⑤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①④③5.(2分)下列句子变换句式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事实证明,只要刻苦努力,尖端的科学技术都是可以掌握的。
专题27 黄鹤楼-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语文古诗文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 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 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 确是“奇险”,“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 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 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 哀愁!
6
二、内容品析——欣赏体会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引出黄鹤楼,神话起笔 ,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一 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 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
拾遗、杜工部(通称),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
工部集》。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又为区别于杜牧,
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
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
,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
35
一、基础知识——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 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 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 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 ,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中考语文 古诗词一本通 2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练习 新人教版

2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
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中心思想】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中考语文特训方案 第27课 野望

内容:颔联写远景 、静态,侧重宏观 描绘:夕阳余晖晕 染下,每一棵树, 每一座山,都呈现 出浓浓的秋意,为 下面两句设置了背
景。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写人,写近景、
动态: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
牧人/驱犊③返, 猎马 ③犊(dú):小牛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
/带禽归。
。这里指牛群。 来。看到牧人猎人皆有所归,
【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 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 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鸟兽驰过 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
居在山冈。
【文学常识】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我”却独无,景中折射出诗
人忧郁、落寞的心绪。
相顾/无相识, 长歌/ 怀采薇④。
④采薇:采食野 菜。后以“采薇 ”比喻隐居不仕
。
情感: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 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 诗。直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和惆怅: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 相识相知的朋友,孤独无依, 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之士了。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东皋/薄暮①/望,徙 倚②/欲何/依。
①薄暮:傍晚 。薄,接近。 ②徙倚:徘徊
。
炼字:首联“望”字点 题,交代时间、地点以 及人物心情。“徙倚” ,即“徘徊”,写出人 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出诗人 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
失意情绪。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本诗主旨】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 的心情,抒发了彷徨、孤独和苦闷的情怀。
河南版中考语文第27首答案

中考复习资料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第27首 饮酒(其五)
跟踪训练
1.答案 运用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真切地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所以居住地也显得偏僻安静了,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画线诗句的含意是“要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超凡
脱俗),心灵远离尘世,自然觉得居住地僻静了”。
诗句运用设问的修辞,在自问自答中解释了诗人虽身处闹市但不觉得喧哗的原因,言语之中自豪而自足。
“心远”是“心境高远”的意思,该词是理解画线诗句的关键,从中可见诗人的超尘脱俗之心。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答案 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画面与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描绘情景时,应在充分理解诗句含
意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人思想感情时,可在了解其生平、抓住全诗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第27篇卖油翁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一阶课内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第 27 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但微颔之.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平定(3)以我酌油知之.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商酌,考虑3.一词多义陈康肃公善射.射尔安敢轻吾射.4.重点实词(1) 陈康肃公善射.(2) 公亦以此自矜..(3)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4) 睨之久而不去.(5) 但微颔之.(6) 无他,但手熟尔...(7) 尔安敢轻吾射.(8) 以钱覆其口.(9)徐以杓酌油沥之..(10)康肃笑而遣.之5.重点虚词(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善: ________________自矜: ______________释: ________________睨: ________________颔: ________________无他: ______________熟: ________________轻: ________________覆: ________________徐: ________________沥【F】: ______________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但微颔之.(2) 之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康肃笑而遣之.(3) 康肃忿然曰________________.以我酌油知之(4) 以.以钱覆其口.二、断句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限两处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限两处 )三、句子翻译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材:
5.执策而临之
执:
临: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执策而临之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或: 有时 等: 相等 材: 才能、才干 执: 持,握 临: 面对
第27篇
马说
【虚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
虽:
2.马之千里者
一、一词多义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2.才美不外见
见: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才美不外见
祗: 同“衹(只)”,只、仅 见: 同“现”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3)且讨蝗纵不能尽
第27篇
马说
(4)且杀虫多 (5)谷且尽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又”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第27篇
马说
【句子翻译】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号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28分)1.请将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列田字格里。
(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书写能力。
答案:例:有志者,事竟成。
剖析:内容、思想健康上进的均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堕.(duî)落弥.(ní)漫静谧.(mì)苦心孤诣.(zhì)B.蛊.(zhōng)惑睿.(ruì)智星宿.(xiù)言简意赅.(háī)C.迸.(bâng)发忐.(tǎn)忑沉湎.(miǎn)忍俊不禁.(jīn)D.阴霾.(mái)谄.(xiàn)媚教诲.(huǐ)锐不可当.(dān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语音拼读和识字能力。
答案:C 剖析:A 弥(mí)漫苦心孤诣(yì)B.蛊(gǔ)惑言简意赅(gāi)D.谄(chǎn)媚教诲(huì)】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嘻戏狼藉迁徙聂手聂脚B.琐屑要决贻误默守陈规C.斑澜憧憬诘问根深谛固D.阔绰阴晦烦躁韬光养晦【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答案:D 剖析:A嘻--嬉,聂—蹑B决 --–诀默—墨C澜—斓谛—蒂】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理想,有时它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即.....,折磨者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
B.这里山清水秀,尤其那一座座突兀挺拔的山峰,巧夺天工....,美不胜收。
C.一场车祸突如其来....,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赢得“青年教师”的称号。
D.候万春院长亲自担任重庆火锅制作的大厨,切煮肉菜,凉拌配菜……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
答案:B 剖析: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等。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作者是西汉史家、文学家司马迁。
C.《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D.《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
答案 C 解析:格列佛是英国的】6.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与前文衔接恰当的句子。
(2分)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例: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成功的喜悦。
解析:只要与前文衔接恰当即可。
】7.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划线病句提出修改建议(2分)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1)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
(2)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
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1)句的修改建议(2)句的修改建议【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病句的辨识、修改能力。
答案:(1)句的修改建议: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2)句的修改建议:将“改善”改为“提高”。
】8.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6分)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4分)【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摘自歌曲《龙的传人》)【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
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探究的结果是:。
我选,探究的结果是:。
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
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2分)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句,悟出的道理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示例:活动一示例:材料一龙象征着中华民族(或:炎黄子孙)。
材料二龙象征着皇权(或:皇帝)。
材料四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或:兼容并包的精神)。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活动二示例:①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
(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②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
③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
(或: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不会在乎物质上的贫乏与否。
)④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言之有理均可).】9.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诗句:,。
(6)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便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天涯若比邻;安得广厦千万间;坐看云起时;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16分)(一)诗歌鉴赏(4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答案:11.: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12.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2~15题。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选段)12.用―/‖标示出后面句子的停顿。
(仅标一处)(2分)今齐地方千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情况。
答案:今齐地/方千里。
】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在句中含义的正确理解。
答案:C 解析13.A项中的―私‖,第一个解释为―偏爱‖,第二个解释为―有私心‖;B项中的―蔽‖,第一个解释为―受蒙蔽‖,第二个解释为―遮蔽‖,C项中的―诚‖,均解释为―果真、确实‖;D项中的―孰‖,第一个解释为―仔细‖,第二个解释为―谁‖。
】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在文中的正确理解。
答案:(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15.邹忌和诸葛亮都煞费苦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义的正确理解。
答案: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三、现代文阅读(共11小题,26分)(一)说明文阅读(6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例如,1、1997年香港禽流感、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