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灵巧(qiǎo)装扮(bàn)B. 沉默(mò)悲怆(chuàng)融化(róng)C. 漫步(màn)嘈杂(cáo)纤细(xiān)D. 美丽(měi)雕刻(diāo)悠闲(xián)答案:C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心动魄脱缰之马毕恭毕敬B. 融会贯通喜出望外鸡鸣狗盗C. 融汇贯通眉清目秀喜笑颜开D. 惊心动魄脱缰之马毕恭毕敬答案:B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假如没有辛勤的园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C.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

D. 他的成绩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是因为他每天晚上都在努力学习。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就像辛勤的蜜蜂。

B. 那片枫叶像火焰一样燃烧。

C. 小明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剑。

D.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女孩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动人。

B.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声音清脆悦耳。

C.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D. 那座山高耸入云,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答案:D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阳光下的歌声张晓风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群孩子在湖边嬉戏。

突然,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湖里。

其他孩子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跑去找大人。

这时,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湖里,救起了落水儿童。

小明回到家后,妈妈问他:“你怎么这么勇敢?”小明笑着回答:“我看到有人落水,就想起我小时候,也是你救了我。

所以,我想帮助别人。

”第二天,小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湖边玩耍。

2024届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届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届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点缀雪域高原起伏迭宕(dàng)B. 蜿(wān)延激越高昂浩浩荡荡C. 流淌闯关夺隘广袤(mào)平原D. 卸载(zǎi)政通人和安居乐业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谋划发生即使B. 谋划发祥只有C. 规划发祥即使D. 规划发生只有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①②4. 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 “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 “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 “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5.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形容水的特点,用词典雅,言简意丰。

B. 句②运用比喻,用“交响乐章”生动地表现出江河起伏变化的流动状态。

C. 句③运用拟人,“闯”“夺”等动作将黄河奔涌向前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

D. 句④中的四个句子,既构成对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突出“润”的重要。

二、(8分)为学习新时代榜样,学校组织开展“点亮人生灯塔”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6. 【灯塔在线调查】为了解青少年的榜样学习状况,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用两句话写出你的分析结论。

(不超过30字)(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7. 【寻找人生灯塔】在学校“心中的灯塔”讨论中,你需要拟写完成下面的文字。

2024年山西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山西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放平心态,开启语文之旅……一、古典之美(27分)(一)1. 学校诗社举办“寻古人雅趣”活动。

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极目皆趣(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篱下采菊,物我两忘,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其五>)(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光阴流转,时序交替,富有理趣。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阅金经”,远离世俗,雅音相伴,墨香静心。

(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南北,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杜甫《望岳》)趣由心生(5)“日月之行,__________”,沧海壮阔,吞吐日月,豪情满怀。

(曹操《观沧海》)(6)“__________,静影沉璧”,皎皎月色,一泻千里,月影如玉。

(范仲淹《岳阳楼记》)(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月夜闲游,寻访村民,兴味盎然。

(陆游《游山西村》)(8)“__________,__________”,水天相连,如梦似幻,美妙绝伦。

(李清照《渔家傲》)寻美的眼睛里,万物皆趣;诗意的想象中,趣味无穷。

2.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1939年,周恩来在绍兴的题词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点评: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______的“竞雄”精神。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新疆中考语文真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12分)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渺远(miǎo)B.余晖(hu)C.倔强(juè)D.绽放(zhà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烂曼 B.剪影 C.丰绕 D.振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妙手偶得B.浮光掠影C.栩栩如生D.美不胜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8分,每空1分)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试题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了“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

你和同学小鲁、小元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文化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小鲁准备了一篇作品参加活动。

文传中华泱泱华夏追溯千年万古河山我们激情满怀孕育出(绚炫)烂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丰富厚重的内(含涵)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_兼收并蓄的胸怀刻入基因中的抑扬天下大同的愿景流进血脉里的婉转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穿越历史风雨自信之基依旧光彩容颜力量之源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绚 shuò 含 xùB. 炫 sù 含 chǔC. 炫 shuò 涵 chǔD. 绚 sù 涵 xù2. 请你联系上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活动二 “艺术中国”展览】3. 你们小组负责展馆布置。

小元在下面四块展板上分别写了主题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唱念做打,技艺精湛;生旦净丑,精彩纷呈脸谱奇妙,唱腔婉转,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尽显世间百态。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所不知水到渠成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水落石出相反相成C.无所不在水到渠成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水落石出相反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题卷附参考答案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

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

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

(10分)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王之兵自败于秦晋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丧( ) ②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 _________,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

(4) 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________”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 - 20题。

(16分)两角钱肖复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

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

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

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

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

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

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

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16.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分)17.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2分)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19.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

(14分)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