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湿敷的操作规范
湿敷法操作技术

操
作
步
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做好解释。
5
2、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湿敷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10
3、再次核对,遵医嘱确定湿敷部位
10
4、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侵湿
15
5、置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先涂凡士林)
6
6、并频频淋药于敷布上
6
7、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敷布的温度
8
8、擦干局部药液,协助病人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 容
姓名
分值
评 估
1 病人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备
1、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敷布数块、凡士林、镊子、弯盘、卫生垫、纱布等。
6
2、工作人员准备: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
4
9、清理用物,洗手
3
10、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3
质量评定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沟通有效,关爱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5
用物处置规范
3
总分
100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侵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考核时间: 考核人:
湿敷的正确操作方法

湿敷的正确操作方法
1. 准备好所需材料。
可以选择温水、盐水、冰水、草药水等液体进行湿敷,也可以选择棉纱、毛巾等材料,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液体。
2. 清洁受湿敷部位。
用清水或洗面奶清洗干净受湿敷部位。
3. 热敷前可先进行按摩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然后用棉纱或毛巾蘸取温水并拧干,然后将棉纱或毛巾敷在受湿敷部位上。
4. 冷敷时,可将液体倒入冰袋或直接放入冰箱中冷藏,等到所需温度后用棉纱或毛巾蘸取液体并拧干,然后将棉纱或毛巾敷在受湿敷部位上。
5. 敷药膏时可先涂在受湿敷部位上,再用棉纱或毛巾覆盖,确保药膏不被空气氧化。
6. 注意湿敷时间,根据需要确定湿敷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半小时。
7. 湿敷后应用清水或洗面奶清洗干净受湿敷部位,然后擦干或吹干。
8. 湿敷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湿敷效果不好。
注:如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等不适应该及时停止湿敷。
如何通过正确使用湿敷和冷敷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

如何通过正确使用湿敷和冷敷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湿敷和冷敷是缓解银屑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湿敷可以保持皮肤水份,缓解瘙痒和干燥,而冷敷则可舒缓皮肤炎症和痛苦感。
正确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减轻病情,并提供一定的舒缓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正确使用湿敷和冷敷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
一、湿敷的正确使用方法湿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帮助缓解银屑病引起的瘙痒和干燥。
以下是正确使用湿敷的步骤:1. 准备好所需物品:一条干净的毛巾和适量的温水。
2. 将毛巾浸泡于温水中,待其完全湿透。
3. 轻轻拧干毛巾,以使其不滴水。
4. 将湿毛巾轻轻敷在患处,并保持10-15分钟。
5. 重复上述过程2-3次,每天进行2-3次。
二、冷敷的正确使用方法冷敷可以减轻银屑病引起的炎症和疼痛。
以下是正确使用冷敷的步骤:1. 准备好所需物品:一条干净的毛巾和适量的冷水。
2. 将毛巾浸泡于冷水中,待其完全湿透。
3. 轻轻拧干毛巾,使其不滴水。
4. 将冷毛巾轻轻敷在患处,保持10-15分钟。
5. 重复上述过程2-3次,每天进行2-3次。
三、湿敷和冷敷的注意事项除了正确使用湿敷和冷敷的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温度控制:湿敷时应使用温水,不要使用过热的水,以免烫伤皮肤;冷敷则要避免使用过冷的水,以免导致皮肤冻伤。
2. 毛巾的清洁:使用之前要确保毛巾是干净的,以免引起感染。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和晾干。
3. 适度湿敷和冷敷:湿敷和冷敷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10-15分钟即可。
过度湿敷和冷敷可能会导致皮肤受损。
4. 不宜过度使用:湿敷和冷敷的频率一般为每天2-3次,不宜过度使用。
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对皮肤产生负面影响。
5. 个人适应性:每个人的皮肤对湿敷和冷敷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对冷敷敏感,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四、其他缓解银屑病症状的方法除了湿敷和冷敷,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银屑病的症状:1.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适合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持皮肤湿润可减轻瘙痒和干燥。
家庭中使用冷热敷法的要求

家庭中使用冷热敷法的要求(1)冷敷法: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对局部有止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需要全身降温和镇痛、止血的病人。
常用的方法有冰袋冷敷、冷湿敷和温水擦浴等。
①冷湿敷:是用小毛巾放人冰水或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局部。
最好用两块小毛巾交替使用,每隔1~3分钟更换一次,连续15~20分钟为宜。
如发热病人用来降温时,除头部冷敷外,还可在腋窝、肘窝、腹股沟处同时使用。
②冰袋冷敷:是将冰块放入冰袋内至一半,再加适量冷水,充填冰块间隙,将冰袋放平,用手压出气体盖紧。
外面用布套或毛巾包裹好放入病人需要处。
如用来降温一般放在头部、腋下、腹股沟处等。
因老年病人反应迟钝,感觉不灵敏,要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改变,病人有无麻木感觉或不适,以防止冻伤。
③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是将温水(32℃~34℃)放入盆内(或25%~35%酒精溶液200毫升),用小毛巾浸温水或酒精,从病人颈部两侧、两上臂、背、两下肢依次擦,每个部位约3分钟,擦至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附近时,要擦至皮肤发红,才能达到目的。
擦时要注意不能过多暴露病人,以防受凉;如病人突然寒战,面色苍白,要立即停止,并给热饮料喝。
病人应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等刺激敏感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擦后半小时再测体温,否则量得体温不正确。
(2)热敷法:热敷可使病人温暖舒适,肌肉松弛,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有消炎止肿的作用,并有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的功效。
脚踝部扭伤24小时后,可用此法。
①热湿敷:是将热水倒入盆中,用小毛巾浸热水拧干,敷于病人所需要部位。
需热敷的局部皮肤上要涂些润滑油,盖上一层薄布,这样热毛巾敷于上面,不易烫伤。
最上面加盖毛巾,以保持温度。
热度以病人不觉烫为原则,3~5分钟换1次,连续湿敷20~30分钟。
在做热湿敷时一定要观察病人反应和局部皮肤,以免烫伤。
②热水袋热敷:是将调节好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至2/3满时,放平热水袋,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并倒提热水袋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而后放入布袋中或用毛巾包裹,放到病人所需部位。
中药冷湿敷操作方法

中药冷湿敷操作方法
中药冷湿敷是一种运用中草药制成的药膏敷于患处进行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中药冷湿敷的操作方法:
1. 准备中药药材:选择适合治疗的中药药材,如石膏、薏苡仁、苍朮、白芷等。
根据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中药或混合使用。
2. 研磨药材:将中药药材研磨成细粉,使其更容易混合。
3. 加水制成药膏:将研磨好的中药粉与适量的清水混合,搅拌均匀,直至形成糊状药膏。
4. 冷藏药膏:将制成的药膏放入冰箱冷藏,待其冷却至适合敷用的温度,通常是在5-10摄氏度之间。
5. 敷用药膏:将冷却好的药膏涂抹于患处,可以用纱布或纱布包裹药膏,以增强敷贴效果。
敷药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6. 注意保暖:在敷药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暖,以免出现受凉的情况。
7. 清洗患处:敷药结束后,将患处用清水洗净,以防残留的中药粉引起皮肤不适。
中药冷湿敷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方法可以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
此外,敷药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湿敷的操作方法

湿敷的操作方法湿敷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常用于舒缓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敷的操作方法。
湿敷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敷料和适宜的温度,以避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清洁双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
2. 准备一张洁净的纱布或细布,大小要足够覆盖患处。
3. 准备一盆适温的温水,温度应该是舒适的,不要太热或太冷。
第二步:浸湿敷料1. 将准备好的纱布或细布完全浸入温水中,直到纱布充分湿透但不滴水。
2. 轻轻拧干纱布,使其不再滴水。
第三步:敷料敷在患处1. 将湿透的纱布平铺在患处,确保完全覆盖。
可以用绷带或固定胶带轻轻固定敷料,以防止其移位。
2. 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四步:时长控制1. 根据需要及个人情况,决定湿敷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湿敷时间为10到20分钟左右。
2. 在湿敷的过程中,可以轻柔地按摩患处,有助于血液循环。
第五步:重复操作1. 湿敷结束后,将纱布轻轻取下,注意不要过度拉扯或刺激患处。
2. 如有需要,可以重新浸湿纱布,重复上述操作。
第六步:收尾工作1. 湿敷结束后,用清水洗净患处,确保无残留的敷料或清洁剂。
2. 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患处,避免用力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湿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在许多常见的皮肤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晒伤、烫伤、炎症、皮肤过敏等情况,湿敷可以提供短期的舒缓效果。
但对于严重的创伤和疾病,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就医。
总之,湿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护理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温度和敷料选择,以及按摩患处和适当的湿敷时间。
正确的湿敷方法可以为肌肤提供舒适感受,促进康复,但在特殊情况下,还是应当遵循专业建议,并及时就医。
敷熨熏浴类疗法冷敷技术操作规程

敷熨熏浴类疗法冷敷技术操作规程
冷敷疗法是用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20分钟。
如果使用冷巾、冷袋者,4-6分钟更换1次,以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约至30分钟。
冷敷完毕后,用于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1、外伤处已出现红肿热痛时,不能再作冷敷。
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
3、患者在劳累后,感到疲乏时,不宜作冷敷。
4、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
5、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
6、眼病患者,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
二、注意事项
1、作冷敷时,要了解病人的感觉,观察患处皮肤的反应,如果有感
到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
2、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分钟为好。
如果需要长时间冷敷时,应在每冷敷20分钟后,停敷1小时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复的时间。
3、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或失去知觉,或瘫痪病人要特别小心。
4、一般冷敷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以免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缺血缺氧。
5、对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严格消毒使用,以防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
会阴部冷、热敷法护理操作

会阴部冷、热敷法护理操作
(一)会阴部冷敷法:用于外阴较小血肿,收缩血管,达到止血作用,且使周围神经传导受阻,故有镇痛作用。
l.用物准备:冰袋或化学致冷袋、布套、小冰块、丁字袋、橡皮单、治疗巾。
2.操作方法:
病员排空膀胱,暴露外阴,擦净,将小冰袋(化学致冷袋)套上布套,敷于患处,以丁字带固定;用冰水湿冷敷,每2-3分钟更换一次棉垫,以保持足够的冷度。
3.注意事项:
(1)每次冷敷20分钟,经常检查,防冻伤。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保护病人,避免受凉。
(二)会阴部热敷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减轻水肿及疼痛。
常用于外阴水肿、炎症、湿热敷比干热敷效果好。
1.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6层纱布垫2块、棉垫1块、敷料钳2把、治疗碗、纱布、橡皮单、丁字带、热源、热敷药液、凡士林。
2.操作方法:
病员排空膀胱,仰卧、暴露外阴,垫上橡皮单及治疗巾,擦净、擦干外阴,盖一块无菌纱布,将纱布垫浸在有热源的药液中,用敷料钳拧至半干,摊开敷于患处,盖上棉垫,用丁字带固定,每隔2-5分钟更换一次棉垫,以保持足够的热度。
3.注意事项:
(1)每次热敷15—2 0分钟,注意勿烫伤。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3)保护病人,避免受凉。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湿敷的操作规范
【目的】
1、减少炎性渗出
2、减轻疼痛
3、控制炎症扩散并有消肿的作用
【物品准备】
无菌小方纱数块,治疗碗一个,胶布一卷,硼酸或雷佛奴尔溶液一瓶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帽子,核对医嘱
2、采用两种方式核对患儿信息。
3、铺治疗巾,协助患儿于方便操作的体位,将纱布放于治疗碗内,倒适量药液于治疗碗内(药液能侵泡住纱布即可)
4、用镊子夹取纱布并将纱布拧至不滴水后将纱布敷
于患处,15—2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瘙痒、疼痛
应立即停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