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法的考核标准及注意事项
湿敷法评分标准

湿敷法评分标准湿敷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常常被用于神经病理学、运动损伤和关节疾病的治疗。
湿敷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冷凝和热的作用来帮助恢复受损部位的健康。
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领域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康复护理中心里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但是,对于湿敷法的效果评估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分标准。
通常,对于湿敷法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的观察:红肿、疼痛、温度和功能。
这些指标都是比较普遍的湿敷法指标,也是评价湿敷法效果的关键因素。
对于红肿,可以使用皮下光学传感器来检测组织内的温度变化,并评估红充血的情况。
也可以通过观察受损肢体皮肤颜色的变化和充血程度来评估红肿情况。
而对于疼痛的评估,可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数字疼痛评分、疼痛等级分类评分、问卷评分、生理生化指标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估。
对于温度变化,可以采用皮肤温度计来进行观察和记录。
另外,功能评估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
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运动情况、肢体控制能力以及力量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对于湿敷法的评分标准,可以分为4个分数来进行综合评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通常情况下,根据红肿、疼痛、温度和功能这四个因素来评分,统计出总分数并计算出比例得分,最终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可以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好分数一般在90分以上,中分数为70-90分,差分数在70分以下。
在实践中,湿敷法的使用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测。
对于患者在实践中的情况,需要注意加强对患者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医疗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治疗流程和规定,给患者最优质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湿敷法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加强患者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保障,从而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湿敷法的考核标准及注意事项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一)概念:湿敷法是利用多种药物煎汤后将药液在局部湿敷的方法。
具有通调腠理、疏畅血脉、消散肿疡的作用。
(二)适应范围
用于丹毒、脱疽、急性湿疹、手足癣、烧伤、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病员解释其目的、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2.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加衣盖被,室温在20~22℃为宜。
3.药液温度不宜过热.避免烫伤。
老年、儿童药液不得超过50℃
4.包扎部位湿敷时,应揭去敷料,使敷完毕,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
5.如有伤口部位进行湿敷疗法,应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操作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6.所甩物品需清洁消毒,每人一份,避免交叉感染。
湿、热敷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单位科室姓名操作时间得分
项 目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一、仪表要求:
仪表端正,着装整洁,无长指甲,与患者交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二、评估内容:
1.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热敷部位皮肤、自理能力、合作及耐受程度、活动能力。
2.环境:温湿度、隐蔽程度。
3.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协助大小便。
17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敷布滴水扣1分
4.每2-3分Biblioteka 更换一次敷布,热湿敷15~20分钟后,撤掉敷布和纱布,擦去凡士林;盖好治疗部位;协助患者卧位舒适,整理患者床单位。
15
湿敷时间不够扣1分,少一项扣3分
5.整理其它用物,清洁、消毒后放于原处备用。
5
未整理用物及床铺各扣1分
6.洗手、记录。
3
未洗手扣1分,未记录扣1分,记录不全扣1分
五、整体评价:
1.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2.与患者沟通到位,爱伤观念强,患者舒适。
5
2 3
操作不流畅、动作不轻柔各扣1分
沟通、舒适不到位扣2分
注:操作过程中用物落地一次及时更换扣0.5分,未更换扣1分。时间7分钟,每超过10秒扣0.1分。
主考教师:考核日期:
必要时备热水袋、屏风。
6
四、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开始计时)、查对床号、姓名(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查对),PDA扫描腕带,核对患者身份。
65
8
不查对扣2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
2.暴露受敷部位,在受敷部位下垫油布治疗巾;受敷部位涂凡士林后盖一层纱布。
湿敷法(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何建茹
内
1
容
定义
适应症和禁忌症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评分标准
2
3 4
湿敷法
定义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 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湿敷法
适应症
皮疹渗出较 多或脓性分 泌物较多的 急慢性皮肤 炎症及筋骨 关节损伤等
禁忌症
二便情况
操作步骤
物品环境准备
物品 环境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无菌纱 块数块)镊子、弯盘、垫巾 等。
整洁安静、温度适宜。
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湿敷部位,做好告 知工作(告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需要湿敷 的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 挡患者。
评分标准
• 湿敷评分标准1.doc
(中医管理局)
大疮性皮肤 病,表皮剥 脱松解症, 疮疡脓肿迅 速扩散者不 宜湿敷
适应症
渗出性皮肤病
禁忌症
大疱性表皮剥脱松解症
治疗/护理目标
减轻患者局部疼 痛、肿胀、瘙痒 等症状。
操作重点步骤
操作步骤
评 估
患者舌苔、 脉象、湿敷 部位皮肤情 况 对疼痛的 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 既往史 药物过敏史
操作步骤
敷药
准备药液。根据不同 病症,将配置好的外 用湿敷方药加入适量 的水蒸煮20~30min 即可。 治疗频次。待凉后用 纱布4~8层置药液中 浸透,挤去多余药 汁,以不滴淋为度, 敷于患处,保持湿润 及温度(以38~43℃) 为宜。
操作步骤
观 察
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出 现局部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 等,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湿敷法评分标准及流程

湿敷法一、概念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湿敷法病例:201床安妮 40岁,右小腿红肿热痛3天,诊断:丹毒(风热毒蕴证证),,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医嘱:中药湿敷qd双人核对医嘱洗手带执行单至床边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安妮)请问你年龄(40岁)看床头卡、腕带你好,我是你的床位护士,我叫**,今天由我负责你的治疗和护理,你是不是感觉右小腿肿痛(是的)根据医嘱我们要给你进行中药湿敷,以前做过中药湿敷吗(没有)湿敷法就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在你右小腿丹毒红肿疼痛的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可以接受吗(可以)你以前有生过什么病吗(没有)你有药物过敏吗(没有)你在月经期吗(不在)是否怀孕(没有)请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一下(舌质红,苔黄),请让我搭一下脉(脉浮数)让我看下你局部的皮肤,您的皮肤红肿、皮温高的,没有疮疡脓肿,可以湿敷,你的情况属于热证,需要凉敷。
这个操作要30分钟,你需要上厕所吗(不要)你稍等,我准备好用物过来给你湿敷环境温度适宜,洗手,戴口罩备用物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治疗碗、纱布5块、镊子3把、药液(双人核对),水温计、换药碗、中单、棉签、凡士林、速干手消毒液。
下层:黄桶、黑桶再核对医嘱,到床边你好,201床,安妮是吧,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40岁现在给你进行湿敷,你是右小腿肿痛,湿敷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缓解你小腿肿痛的。
你现在体位舒服吗,在湿敷过程中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核对药液、倒入换药碗内、测温(热证凉敷,温度低于体温、病人耐受35度),浸2块纱布再次确定并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垫中单,换药碗放腿旁,涂凡士林,纱布轻绞至不滴水,敷于患处,问病人是否耐受,一把接触病人的镊子放在腿旁的换药碗内。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煎汤或汤剂浸透至纱布、纱布绷等材料,贴敷于患部,使中药药性逐渐渗入皮肤,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
湿敷因其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之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1. 治疗前准备(1)确定湿敷部位: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中药湿敷的部位,一般常见的湿敷部位包括胸部、背部、腹部、关节部位等。
(2)准备中药煎汤:选择合适的中药配伍,煎煮成药液,保持药液的温度适宜,一般在50-60摄氏度之间。
(3)准备敷料: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佳、无刺激性的纱布、纱布绷等材料,将其剪成适当大小,以方便贴敷患部。
2. 湿敷操作步骤(1)清洁患部: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患部清洁干燥。
(2)浸渍敷料:将准备好的敷料浸渍于中药煎汤中,使其充分吸收药液。
(3)挤干多余药液:将浸渍后的敷料稍微挤干多余的药液,以避免滴水造成患者不适。
(4)贴敷患部:将浸渍后的敷料均匀地贴敷于患部,用纱布绷或胶布固定,保持敷料贴合患部。
(5)观察疗效:在湿敷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及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湿敷的时间和温度。
(6)重复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重复进行中药湿敷操作,一般可持续30-60分钟。
3. 湿敷后处理(1)清洁患部:在中药湿敷结束后,用温水清洁患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休息调理:让患者休息片刻,保持患部肌肤干燥,促进中药药性渗透。
(3)评估疗效: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舒适感,评估中药湿敷的疗效效果。
二、中药湿敷技术评分标准为了确保中药湿敷的安全、有效性,应对中药湿敷的技术操作进行评分标准,以评估中医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疗效效果。
1. 湿敷操作技术:包括湿敷前准备、湿敷操作步骤、湿敷后处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药液浓度和温度控制:评估中药煎汤浓度的适宜性,以及中药药液的温度控制是否达标。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湿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药湿敷是一种应用于中医治疗中的辅助手段,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利用其热量和药性,以湿敷的形式施加在患处,达到渗透、促进血液循环、散结止痛等治疗目的。
中药湿敷技术是中医理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确定治疗部位:首先医生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确定需要进行中药湿敷的具体区域。
2. 准备药材和器具: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包括中药材、煎药锅、纱布或棉布等。
3. 煎药:将所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药处理。
在煎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掌握好火候,控制好煎药的时间和温度,确保煎出的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4. 敷药:待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适当容器中,稍微冷却一会以适宜贴敷温度,然后将纱布或棉布完全浸透于药液中捞出,敷贴在患处,保持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敷贴药物的浸渍均匀与保证敷贴过程中不滴漏药液。
5.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增减敷贴时间。
6. 清洁收拾:等治疗完成后,及时清洁患处,整理好医疗器械,保持医疗环境的整洁和消毒。
以上就是中药湿敷的操作流程,需要医生们掌握这些步骤,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评分标准1. 药物煎制的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并掌握好药物煎制的时间和温度,确保药液有效成分充分释放,这是中药湿敷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2. 敷贴的均匀性: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确保药物敷贴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保证药物的渗透效果。
3. 观察疗效:敷贴药物后,医生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患处的温度变化、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敷贴时间和药物种类。
4. 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医生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保持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整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保证患者的安全。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病院【1 】
中药湿敷操纵规范
一.概述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
二.顺应症
减轻局部肿胀.痛苦悲伤.瘙痒等症状.
三.操纵办法
物品预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纵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说明,查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吐露湿敷部位,留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合适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准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潮湿及温度.
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顿床单位.
整顿用物,做好记载.
四.留意事项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以取得合作.留意保暖,防止受凉.
留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沾染.
治疗进程中不雅察局部皮肤反响,如消失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刻停滞治疗,陈述医师,合营处理.
五.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运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运用.
六.留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利益.过干了后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构成可依据不合的疾病,作恰当的调剂和化裁.
4.在运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依据病情恰当合营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加强疗效.
5.留意保持敷料潮湿与创面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一)概念:湿敷法是利用多种药物煎汤后将药液在局部湿敷的方法。
具有通调腠理、疏畅血脉、消散肿疡的作用。
(二)适应范围
用于丹毒、脱疽、急性湿疹、手足癣、烧伤、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病员解释其目的、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2.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加衣盖被,室温在20~22℃为宜。
3.药液温度不宜过热.避免烫伤。
老年、儿童药液不得超过50℃
4.包扎部位湿敷时,应揭去敷料,使敷完毕,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
5.如有伤口部位进行湿敷疗法,应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操作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6.所甩物品需清洁消毒,每人一份,避免交叉感染。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