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之欧阳学文创编
湿敷的正确操作方法

湿敷的正确操作方法
1. 准备好所需材料。
可以选择温水、盐水、冰水、草药水等液体进行湿敷,也可以选择棉纱、毛巾等材料,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液体。
2. 清洁受湿敷部位。
用清水或洗面奶清洗干净受湿敷部位。
3. 热敷前可先进行按摩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然后用棉纱或毛巾蘸取温水并拧干,然后将棉纱或毛巾敷在受湿敷部位上。
4. 冷敷时,可将液体倒入冰袋或直接放入冰箱中冷藏,等到所需温度后用棉纱或毛巾蘸取液体并拧干,然后将棉纱或毛巾敷在受湿敷部位上。
5. 敷药膏时可先涂在受湿敷部位上,再用棉纱或毛巾覆盖,确保药膏不被空气氧化。
6. 注意湿敷时间,根据需要确定湿敷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半小时。
7. 湿敷后应用清水或洗面奶清洗干净受湿敷部位,然后擦干或吹干。
8. 湿敷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湿敷效果不好。
注:如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等不适应该及时停止湿敷。
湿敷法、换药法操作流程

湿敷法操作流程一、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操作流程及说明核对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评估及心理状况等告知遵医嘱配制药物(温度为50- 60 度)、容器、敷布、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水温计、凡士物品准备林、棉枝、防水膜等患者准备1、局部涂凡士林以纱块覆盖。
2、拧干敷垫,试温。
敷药3、铺敷垫于患处,询问患者的感受。
4、以防水膜及棉垫覆盖热敷垫5、治疗时间为15- 20 分钟 /分。
观察擦于局部药液及凡士林,协助衣着,舒适体位,整整理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医嘱、患者注意药物的温度、防止烫伤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门窗,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保暖1、凡士林涂抹面积应大于治疗面。
2、以前臂试温,感觉不烫手或以患者的耐受为宜。
3、患者感觉过热,掀起敷垫一角散热。
4、若病情允许,可在棉垫上置热水袋。
5、湿敷部位有伤口,治疗后予伤口换药。
观察局部情况及敷布的湿度,并频频淋药液于敷布上。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三、操作流程及说明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换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治疗盘、75% 酒精或碘伏、生理盐水、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棉球、油纱、治疗巾、遵医嘱配制中药液及各种外用药、胶布、绷带等1、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纱布,用镊子取下内层敷布及引流条2、用碘伏棉球消毒周围皮肤、更换镊子用生理盐水棉球消毒伤口,若因血液、分泌物浸渍后干结粘着敷料,可酌情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再用碘伏或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肤。
3、有窦道的伤口可用药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疮口深者可用探针试探。
根据情况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松紧适宜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换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记录核对医嘱、患者评估告知局部可能出现敷布过敏,去除敷布后可能出现疼痛、出血物品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患者准备关门窗,合理体位,暴露换药部位、保暖清洗伤口上药依疮口性质、情况分析以正确选择各种掺药,或放置药捻,再盖上油纱布包扎协助患者衣着,舒适卧整理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记录【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湿热敷及操作流程

湿热敷疗
1.主治功效:借助药液的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扩张患部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目的。
2.适应症:多用于寒湿凝滞、湿热瘀结、气滞血瘀等证型之中风偏瘫、眩晕等多种疾病。
3.禁忌症:
(1)热敷部位有创伤、溃疡、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肿瘤患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3)孕妇禁用,妇女月经量过多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保暖。
(2)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3)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4)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6)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湿敷的操作方法

湿敷的操作方法湿敷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常用于舒缓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敷的操作方法。
湿敷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敷料和适宜的温度,以避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清洁双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
2. 准备一张洁净的纱布或细布,大小要足够覆盖患处。
3. 准备一盆适温的温水,温度应该是舒适的,不要太热或太冷。
第二步:浸湿敷料1. 将准备好的纱布或细布完全浸入温水中,直到纱布充分湿透但不滴水。
2. 轻轻拧干纱布,使其不再滴水。
第三步:敷料敷在患处1. 将湿透的纱布平铺在患处,确保完全覆盖。
可以用绷带或固定胶带轻轻固定敷料,以防止其移位。
2. 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四步:时长控制1. 根据需要及个人情况,决定湿敷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湿敷时间为10到20分钟左右。
2. 在湿敷的过程中,可以轻柔地按摩患处,有助于血液循环。
第五步:重复操作1. 湿敷结束后,将纱布轻轻取下,注意不要过度拉扯或刺激患处。
2. 如有需要,可以重新浸湿纱布,重复上述操作。
第六步:收尾工作1. 湿敷结束后,用清水洗净患处,确保无残留的敷料或清洁剂。
2. 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患处,避免用力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湿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在许多常见的皮肤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晒伤、烫伤、炎症、皮肤过敏等情况,湿敷可以提供短期的舒缓效果。
但对于严重的创伤和疾病,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就医。
总之,湿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护理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温度和敷料选择,以及按摩患处和适当的湿敷时间。
正确的湿敷方法可以为肌肤提供舒适感受,促进康复,但在特殊情况下,还是应当遵循专业建议,并及时就医。
湿敷疗法操作方法

湿敷疗法操作方法
湿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将湿润物质放在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湿敷疗法的一般操作步骤:
1. 准备湿敷材料:可以选择温水、冷水、温盐水、湿毛巾、湿纱布等湿润物质作为湿敷材料。
2. 温度调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温度的湿敷材料。
一般来说,如果是消炎镇痛的目的,可以选择冷敷;如果是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的目的,可以选择温敷。
3. 清洁患处:在进行湿敷前,首先要确保患处清洁干净,以免感染。
4. 湿敷时间:将湿敷材料放在患处上,保持一定的时间。
一般来说,每次湿敷时间为10-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5. 注意温度:如果选择了热敷,要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6. 清洁和保湿:湿敷后,要注意及时清洁患处及周围皮肤,并用适当的保湿剂进行保湿,以防止皮肤干燥。
请注意,湿敷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具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之欧阳育创编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一.流程图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二.分标准及注意事项三.告知流程操作前:自我介绍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
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
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一.程序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铺备用床法【目的】保持病室清洁,供新病人或离床病人使用【用物】床、床垫、床褥、枕芯、棉被或毛毯、大单或床罩、被套、枕套、必要时备橡皮单和中单【注意事项】1.不要在治疗、换药或进餐时铺床。
2.铺床前要检查床有无损坏,以保证安全。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析

05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 和作用
湿敷法与中医护理关系探讨
1 2
理论基础
湿敷法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 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护理实践
湿敷法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 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护理实践中。
3
个体化治疗
湿敷法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 行个体化治疗,体现了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原则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优势分析
操作简便
湿敷法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 ,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 用。
安全有效
湿敷法通过体表给药,避免了口 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药物直接 作用于患处,起效快,疗效显著 。
经济实惠
相比其他治疗方法,湿敷法所需 的药物和器材成本较低,减轻了 患者的经济负担。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 析
汇报时间:2024-01-25
目录
•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湿敷法操作流程与步骤 • 常见疾病湿敷法应用举例 •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目录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和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湿敷法定义及作用
定义
湿敷法是将药液浸透于敷料(如纱布 、棉纸等)后,敷贴于患处或特定腧 穴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
04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 险防范
操作前评估患者情况
01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过敏史,确定湿敷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2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观察有无破损、感染、炎症等,
避免在异常皮肤上实施湿敷。
0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药物、敷料等材
2021年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记录
物品准备
评估
整理
起针
观察
进行行针
皮肤消毒
定穴
患者准备
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7.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湿敷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
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
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
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