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审批稿

合集下载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5
注意事项
◆ 4.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 5.涂药后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 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应 立即停用,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必 要时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16
3
◆粉剂: 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常 用于急性无糜烂和渗出皮炎。常用的有 滑石粉、氧化锌粉。 ◆酊剂和醑(Xǚ)剂: 酊剂是非挥发药 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 精溶液。常用的有:2.5%的碘酊、复 方樟脑醑等。
4
◆ 洗剂(振荡剂):是粉剂与水的混合物,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的作用。 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
耐受程度。 ◆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
配合。 ◆ 5.在疾病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剂型
及方法。
6
7
实施要点
◆ (一)仪表:符合要求。 ◆ (二)操作用药: ◆ 治疗盘:药物、棉签、镊子、盐水棉球、
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 ◆ 一次性治疗巾、弯盘等,必要时备屏风 ◆ (三)操作步骤: ◆ 1.核对医嘱。
涂 药 法:
一、操 作 目 的 二、评 估 患 者 三、实 施 要 点 四、指 导 患 者 五、注 意 事 项
1
操作目的
◆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直接涂于患处 的一种外治方法。从而达到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止痒镇痛作用。
2
◆其常用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 剂等。现将常用的剂型介绍如下:溶液: 又称水剂,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 收敛作用,减轻充血水肿、清除分泌物 及痂皮等作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 及中药溶液。
8
◆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 3.洗手、戴口罩。 ◆ 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中药敷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省中医院

中药敷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省中医院

10
未与病人交流扣2分,未观 察皮肤扣2分
5 一项未做到扣1分
4 一项未做到扣2分
2 少记录一项扣1分
5
欠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3 分
2
3 处置不恰当扣1分
5
未交流扣5分,交流不够主 动及时扣3分
5
时间:
8
顺序或方法不正确,一处 扣1分
操 3.指导并协助病人取适当卧位,暴露敷药部 作 位,冬天注意保暖。
方 法
4.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与 5.将调好的药平摊于纸棉或纱布上。 程
序 6.将敷药敷于相应部位(穴位)并包扎。
50 7.敷药过程中,询问病人的感觉和观察皮肤, 分 并能够正确处理病人不适。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保暖。
10 一项未做到扣1分 10 少一件物品扣1分
30 3.病人准备:排尿,了解热湿敷的目的,同意 分 合作。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必要时 以屏风遮挡。
5 一项做不到扣1分 5 一处不符合扣1分
1.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敷药部 位,向病人解释。
2 一项未做到扣2分
得分
2.调药:核对药名,打开后倒入油缸罐内,加 水和辅形剂,调匀。
科室:
安徽省中医院 中药敷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
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1.评估病人(评估病情、局部和全身状况、合 操 作程度等);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态度和蔼 作 、洗手、戴口罩。 前 2.物品准备:治疗盘、药物、油膏缸、油膏刀 准 、量杯、棉垫或纱布块、绵纸、胶布、绷带。 备 备好清水、醋、密、麻油、饴糖等辅助形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涂药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中药涂药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中药涂药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评估 (2)三、告知 (2)四、物品准备 (2)五、基本操作方法 (2)六、注意事项 (3)附: (5)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 (5)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3.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

4.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棉签)、镊子、盐水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中单、屏风、大毛巾。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

3.患处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为宜。

5.各类剂型用法(1)混悬液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

(2)水、酊剂类药物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

(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3mm为宜。

(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脓头部位不宜涂药。

(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

6.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

7.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患者准备:患者停止抓挠皮肤,停止使用药物。

清洗待涂擦的皮肤,并用干毛巾擦拭干净。

2.涂擦中药:将待涂擦的药物混合均匀。

用棉签蘸取适量药物,以患处为中心,自内而外进行涂擦。

药物
涂抹要均匀,厚薄要得当。

3.操作后处理: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

必要时遮挡患处,用纱布等覆盖固定。

将药物封存
好,以便下次使用,放在阴凉处保存。

结束之后清洗双手以及患处周围多余的药物。

中药涂擦是外用中药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皮肤损害的治疗,能够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强药物效果。

患者使用中药涂擦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

若自觉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一、涂药过程1. 准备:准备好中药,涂药用的容器(纸袋、玻璃瓶等),涂药工具(涂药棒、叉子、搅拌器等),涂药用药(主药、着色剂等),涂药用器具(涂药桶、炉子等)。

2. 投料:将中药投入涂药用容器中,投料量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3. 熬药:将投料进行加水熬药,温度和时间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4. 搅拌:熬药完毕后,要按时间和搅拌方式给熬药物进行搅拌,以保证涂药物质的均匀性。

5. 加入药:加入涂药药物(主药、着色剂等),加入量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6. 热处理:将加入涂药药物的涂药物品置于涂药桶中,按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7. 搅拌均匀:将涂药物均匀搅拌均匀,以保证涂药物质均匀。

8. 冷却:将涂药物放置于涂药桶中,按时间冷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9. 滤液:将涂药物滤液,以保证涂药物质的稳定性。

10. 包装:将滤液装入纸袋或玻璃瓶中,密封,以保证涂药物的安全性。

11. 标记:将涂药物标记贴上,以便于区分。

二、涂药过程的注意事项1. 投料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不可投料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涂药质量。

2. 熬药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质量。

3. 搅拌要按时间和搅拌方式给熬药物进行搅拌,以保证涂药物质的均匀性。

4. 加入药物时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不可加入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涂药质量。

5. 热处理时要按时间给涂药物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6. 搅拌均匀要将涂药物均匀搅拌均匀,以保证涂药物质均匀。

7. 冷却时要按时间给涂药物进行冷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8. 滤液时要将涂药物滤液,以保证涂药物质的稳定性。

9. 包装时要将滤液装入纸袋或玻璃瓶中,密封,以保证涂药物的安全性。

10. 标记时要将涂药物标记贴上,以便于区分。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熬煮制成药液,然后涂抹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涂擦适用于各种皮肤病、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
适合的中药材料,例如治疗湿热疮疮可选择石膏、黄连、土槿皮等中药材。

此外,还需要准备炉灶、锅、研钵、滤网、纱布或棉签等工具。

2.炮制中药: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慢炖煮沸,保持药液的温度约在50-70℃之间。

持续煮制一段时间(一般30-60分钟),直到药液颜色浓厚为止。

3.过滤药液:将煮制好的药液倒入滤网中,再使用纱布或棉签过滤,
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4.温湿敷涂:用温水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用干净毛巾或纱布将患处擦干。

然后将药液涂抹于患处,可以使用棉签蘸取药液均匀涂抹,也可以用
纱布浸湿药液后敷在患处。

温敷的目的是促使药效更好地渗透。

5.注意事项:涂擦的时候,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处疼痛或局部
皮肤损伤。

对于一些病症,如痈疽破溃、溃疡面等应避免直接涂擦,避免
交叉感染,可以间接敷药或使用纱布包裹等方式。

6.涂擦频率和时间:涂擦的频率和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
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每天涂擦2-3次,每次15-30分钟。

8.卫生措施:涂擦中药后,应洗净双手、清洗工具,并做好清洁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9.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药涂擦作为中医治疗方式的一种,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护士: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流水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盘、治疗碗、药物、弯盘、无菌干棉签或棉球、镊子、生理盐水棉球、纱布、绷带、橡胶单、中单、副治疗卡、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等,必要时备屏风、大毛巾。
患者:了解操作目的,排尿,做好准备,体位舒适、
环境:整洁、舒适,温度、光线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要求
评分
评估
10
1、核对医嘱及患者,评估患者简要病情、主要症状及相关因素、体质、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局部皮肤情况等。
2、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告知操作目的及配合要点。
3、环境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
5
3
2
准备
102Βιβλιοθήκη 422操作流程
10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在涂药部位下方铺橡胶单、中单,将弯盘至于患处旁边。
4、用镊子夹取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洁局部皮肤(根据患处大小,也可用无菌干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延单一方向,避免反复涂擦。
2
4
6
15
15
4
6
3
8
4
3
评价
10
1、患者及家属能理解操作目的和药物作用,配合良好。
2、操作程序熟练,动作轻柔,关爱患者。
3、患者感觉舒适,达到操作目的。
3
4
3
5、再次核对药物后,用棉签蘸药物均匀涂于患处,面积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敷,注意厚薄均匀。
6、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妥善固定。

中药敷药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敷药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敷药法技术操作规程中药敷药法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应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末(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处理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协助治疗,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症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

三、禁忌证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告知局部可能出现丘疹、水疱等,油膏类或新鲜中草药捣烂敷至局部者,有污染衣物的可能.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生理盐水棉球、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绵纸、胶布或绷带。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3、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疮面情况及敷药效果.4、遵医嘱使用已配制的药物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5、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出而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解适宜。

6、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固定松解适宜.2、对初起有脓头或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3、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及衣破。

4、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如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或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中药敷药法操作流程图遵医嘱使用已配制的药物并根据敷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