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涂搽操作流程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中药涂擦操作及沟通语言(输液外渗)

中药涂擦操作及沟通语言(输液外渗)

商河县中医院中药涂擦技术操作及沟通语言
中药涂擦
(一)目标
中药涂擦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二)适应症
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三)禁忌症
婴幼儿颜面部、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颜面部、过敏体质者及妊娠患者慎用;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涂药不宜过厚以防毛孔闭塞;涂药后,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将药物擦洗干净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患处若有敷料,不可强行撕脱,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沾湿敷料后再揭,并擦去药迹。

(五)定位
肿胀部位。

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精排版)

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精排版)

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精排版)一、概述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操作流程一、涂药过程1. 准备:准备好中药,涂药用的容器(纸袋、玻璃瓶等),涂药工具(涂药棒、叉子、搅拌器等),涂药用药(主药、着色剂等),涂药用器具(涂药桶、炉子等)。

2. 投料:将中药投入涂药用容器中,投料量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3. 熬药:将投料进行加水熬药,温度和时间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4. 搅拌:熬药完毕后,要按时间和搅拌方式给熬药物进行搅拌,以保证涂药物质的均匀性。

5. 加入药:加入涂药药物(主药、着色剂等),加入量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来定。

6. 热处理:将加入涂药药物的涂药物品置于涂药桶中,按时间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7. 搅拌均匀:将涂药物均匀搅拌均匀,以保证涂药物质均匀。

8. 冷却:将涂药物放置于涂药桶中,按时间冷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9. 滤液:将涂药物滤液,以保证涂药物质的稳定性。

10. 包装:将滤液装入纸袋或玻璃瓶中,密封,以保证涂药物的安全性。

11. 标记:将涂药物标记贴上,以便于区分。

二、涂药过程的注意事项1. 投料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不可投料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涂药质量。

2. 熬药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质量。

3. 搅拌要按时间和搅拌方式给熬药物进行搅拌,以保证涂药物质的均匀性。

4. 加入药物时要按照涂药工艺要求,不可加入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涂药质量。

5. 热处理时要按时间给涂药物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6. 搅拌均匀要将涂药物均匀搅拌均匀,以保证涂药物质均匀。

7. 冷却时要按时间给涂药物进行冷却,以保证涂药物质的附着性和粘着性。

8. 滤液时要将涂药物滤液,以保证涂药物质的稳定性。

9. 包装时要将滤液装入纸袋或玻璃瓶中,密封,以保证涂药物的安全性。

10. 标记时要将涂药物标记贴上,以便于区分。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可别小瞧了它,用处大着呢!
你想想,咱要是不小心磕了碰了,或者身上有点啥小毛病,这中药涂药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那到底该咋操作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得把要涂药的地方清理干净呀,就像咱打扫房间一样,得先把灰尘垃圾啥的弄走,不然药怎么能好好发挥作用呢?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哦!然后呢,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这就好比是挑衣服,得适合自己才行。

把药调好后,就可以开始涂啦!就像给小娃娃擦香香一样,得轻轻的、均匀的涂上去。

可别使劲搓揉啊,万一弄疼了自己咋办。

这时候就得有点耐心,慢慢的来,把药都好好地覆盖在需要的地方。

涂完药后,也不能就不管啦!就像种了花得浇水照顾一样,咱也得注意观察。

看看有没有啥不舒服的,药有没有发挥作用。

要是有啥不对劲儿,可得赶紧采取措施呀!
你说这中药涂药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能帮我们缓解不适。

而且呀,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实践和验证。

咱平时也得多了解了解这些知识,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得上呢。

就像家里备着常用药一样,有了它,心里也踏实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别小看这中药涂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呢!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个技术,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呀!反正我觉得这真的很重要,你们也得重视起来哦!。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擦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熬煮制成药液,然后涂抹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涂擦适用于各种皮肤病、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

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
适合的中药材料,例如治疗湿热疮疮可选择石膏、黄连、土槿皮等中药材。

此外,还需要准备炉灶、锅、研钵、滤网、纱布或棉签等工具。

2.炮制中药: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慢炖煮沸,保持药液的温度约在50-70℃之间。

持续煮制一段时间(一般30-60分钟),直到药液颜色浓厚为止。

3.过滤药液:将煮制好的药液倒入滤网中,再使用纱布或棉签过滤,
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4.温湿敷涂:用温水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用干净毛巾或纱布将患处擦干。

然后将药液涂抹于患处,可以使用棉签蘸取药液均匀涂抹,也可以用
纱布浸湿药液后敷在患处。

温敷的目的是促使药效更好地渗透。

5.注意事项:涂擦的时候,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处疼痛或局部
皮肤损伤。

对于一些病症,如痈疽破溃、溃疡面等应避免直接涂擦,避免
交叉感染,可以间接敷药或使用纱布包裹等方式。

6.涂擦频率和时间:涂擦的频率和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
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每天涂擦2-3次,每次15-30分钟。

8.卫生措施:涂擦中药后,应洗净双手、清洗工具,并做好清洁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9.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药涂擦作为中医治疗方式的一种,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中药涂搽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搽的操作流程

中药涂搽操作流程
一、准备器具
在进行中药涂搽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器具:
1. 熬药锅:用于熬制中药。

2. 搅拌棒:用于搅拌熬好的中药。

3. 药匙:用于取药和添加药物。

4. 药棉:用于涂抹中药。

5. 计时器:用于计时。

二、投料
根据处方要求,将所需中药按比例放入熬药锅中,注意不要超过锅的容量。

三、熬药
将中药用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直至中药熬透。

四、搅拌
在熬好的中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或甘油,然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使中药均匀混合。

五、加入药液
将搅拌好的中药倒入准备好的药液中,搅拌均匀。

六、热处理
将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放在热水中加热至适宜温度,然后取出容器,待药液冷却至常温。

七、涂抹
用干净的棉球或棉签蘸取药液,轻轻涂抹在患处,注意要均匀涂抹,避免过度用力。

八、记录
在操作过程中,要记录投料、熬药、搅拌、加入药液、热处理和
涂抹等各个步骤的情况,以便日后查阅和总结经验。

以上是中药涂搽的操作流程,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严格遵守处方要求和医生指导。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涂药法作为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通过长 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涂药法理论和技术。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涂药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代涂药法在剂型、用药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不断 创新,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 涂药法概述 • 涂药法操作规程 • 涂药法注意事项 • 涂药法临床应用 • 涂药法案例分析
01 涂药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涂药法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 型,涂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以达 到治疗和护理目的的中医护理技 术。
特点
简便易行、作用直接、疗效迅速 、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具有显著的治疗 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减 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创面情况,选择适当的 中药和剂型,进行正确的涂药操作。 同时,应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用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 用
涂药法的适用范围
01
皮肤疾病
涂药法适用于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通过涂抹具
有抗炎、抗过敏、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解症状,促进皮肤康复。
02 03
黏膜疾病
涂药法也可用于治疗口腔、鼻腔、眼部等黏膜部位的疾病,如口腔溃疡、 鼻炎、结膜炎等。通过涂抹具有抗菌、消炎、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 解症状,促进黏膜修复。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主要应用于皮肤瘙 痒、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的治 疗。通过涂药法,可以起到止痒、消 炎、抗过敏等作用,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例如,对于湿疹患者,可以采 用涂药法涂抹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 毒止痒的中药,如黄柏、苦参等,以 缓解瘙痒、减少复发。

最新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目的】中药外敷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

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皮肤过敏者禁用。

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熨烫,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涂搽操作流程
特色疗法(中药涂搽)的操作规程中药涂搽是将中药制成洗剂或酊剂、油剂、软膏等剂型,涂搽于体表治疗部位,再加以酒精成分帮助渗透,使中药的药物作用既能作用于体表,又能作用于体内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治疗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3、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4、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5、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6、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皮肤破伤处不宜涂搽,皮肤过敏者停用。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8、禁止内服。

9、酒精过敏者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