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课件ppt

• 涂药法简介 • 涂药法的基本原则 • 涂药法的操作步骤 • 涂药法的注意事项 • 涂药法的效
涂药法简介
涂药法的定义
01
涂药法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皮 肤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缓解 症状的一种外治方法。
02
它具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适 用范围广等特点,是中医常用的 治疗方法之一。
涂抹药物
总结词
涂抹药物是涂药法的核心步骤,应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以达到消炎 、止痛、生肌、收敛等作用。
详细描述
在涂抹药物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伤口及周围皮肤上,并确保药物完全覆盖 伤口。涂抹时应轻柔、均匀,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应注意药物的 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过敏反应或副作用。
包扎伤口
总结词
包扎伤口可以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和刺激,并保持伤口湿 润,促进愈合。
详细描述
在包扎伤口时,应选择适当的敷料和绷带,确保既能固定敷 料又能保持透气。包扎时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 环障碍或过松导致敷料脱落。同时,应注意定期更换敷料和 绷带,以确保伤口清洁和干燥。
Part
03
涂药法的操作步骤
涂药时应避免过度刺激伤口,以 免加重疼痛和感染。
注意清洁卫生
涂药前应先清洗双手,确保手部卫生 。
涂药后应保持伤口的干燥,避免与水 接触。
涂药时应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避免感染。
注意包扎松紧适度
涂药后应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 适当的包扎,以保护伤口并避 免感染。
包扎时应保持适当的松紧度, 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或 过松导致药物脱落。
STEP 03
此外,涂药法还可用于缓 解疼痛、减轻炎症等症状 的治疗。
对于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 ,如湿疹、荨麻疹、皮炎 等,涂药法具有很好的疗 效。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患者准备:患者停止抓挠皮肤,停止使用药物。
清洗待涂擦的皮肤,并用干毛巾擦拭干净。
2.涂擦中药:将待涂擦的药物混合均匀。
用棉签蘸取适量药物,以患处为中心,自内而外进行涂擦。
药物
涂抹要均匀,厚薄要得当。
3.操作后处理: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
必要时遮挡患处,用纱布等覆盖固定。
将药物封存
好,以便下次使用,放在阴凉处保存。
结束之后清洗双手以及患处周围多余的药物。
中药涂擦是外用中药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皮肤损害的治疗,能够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强药物效果。
患者使用中药涂擦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
若自觉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
中药涂擦的治疗

按摩法,推拿法,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添加
揉法,滚法标题,叩击
法,点穴法等。我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
外用中药能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采用消炎解毒方煎汤烫洗疮面,获得很好的疗效,研究发 现烫洗使创面周围肌肤升温,并推动血行,令药物直达病 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从而加擦前将患者标伤题口处坏死组织彻底清理, 再用调和好的
药汁为患者涂擦, 每2天换药1次, 涂擦次数依据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减少。
碘伏联合中药涂擦, 所选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清热解毒、消炎敛疮之 功效。使用后患者临床症状红肿、疼痛、肿胀减轻, 各细菌清除率均增高,伤口均 于7~13d之内恢复。
的小伤小病如头晕、偏头痛、腹胀、肚子疼、伤风感冒等也有一定 的辅助疗效。
用法用量
搽于头部太阳穴或患处,一日2~3次。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外用中药除了直接涂抹于皮 肤患处之外还可以结合使用 其他物理疗法,来提高药效, 更快恢复。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加射频理疗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的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涂药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等评估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涂药包扎遵医嘱配制中药治疗盘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中单纱布胶布绷带等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适体位暴露伤口必要时垫治疗巾保暖药物涂于面部要求干湿度及薄厚适宜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协助患者衣着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谢谢聆听
电
小
针
针
刀
电
磁
波
火
治
疗
疗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方法,可别小瞧了它,用处大着呢!
你想想,咱要是不小心磕了碰了,或者身上有点啥小毛病,这中药涂药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那到底该咋操作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得把要涂药的地方清理干净呀,就像咱打扫房间一样,得先把灰尘垃圾啥的弄走,不然药怎么能好好发挥作用呢?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哦!然后呢,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这就好比是挑衣服,得适合自己才行。
把药调好后,就可以开始涂啦!就像给小娃娃擦香香一样,得轻轻的、均匀的涂上去。
可别使劲搓揉啊,万一弄疼了自己咋办。
这时候就得有点耐心,慢慢的来,把药都好好地覆盖在需要的地方。
涂完药后,也不能就不管啦!就像种了花得浇水照顾一样,咱也得注意观察。
看看有没有啥不舒服的,药有没有发挥作用。
要是有啥不对劲儿,可得赶紧采取措施呀!
你说这中药涂药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能帮我们缓解不适。
而且呀,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实践和验证。
咱平时也得多了解了解这些知识,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得上呢。
就像家里备着常用药一样,有了它,心里也踏实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别小看这中药涂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呢!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个技术,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呀!反正我觉得这真的很重要,你们也得重视起来哦!。
中药膏摩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膏摩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膏摩技术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按摩等手法,以发挥推拿按摩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30种中医外用药的涂搽法

30种中医外用药的涂搽法涂搽法是将药物制成洗剂或酊剂、油剂、软膏等剂型,涂搽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本法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涂、搽方药近200首。
除治疗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许多局部病变外,还用于治疗内、妇、儿等科的病证。
【操作方法】依据病情选药物,然后把药物研成细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损不同,可把药末与水、酒精、植物油、动物油或矿物油调成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涂患处。
【主治病症】一、急喉风解毒化痰利咽散(《中医外治法简编》)硼砂15g,牙硝4.5g,雄黄6g,僵蚕3g,冰片1.5g,枯矾、劈砂各1.5g。
上药共为细末以净水或蜜涂廉泉穴,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化痰。
主治急喉风痰壅口噤者。
二、外伤疼痛二乌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8(4):31)生川乌、生草乌、四叶对、土细辛、甘松、山柰各10g,疯茄花9g,薄荷6g,红茴香15g。
将上药共研细粉浸在75%酒精或白酒5000ml内,1~2周后,用药棉浸药水外搽患处,每日3次。
严禁内服。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
三、凝脂翳石决明乳膏(《甘肃中医验方集锦》)石决明30g,樟脑、白矾各3g。
将石决明研成细末水飞,然后把三味用人乳或牛乳炼成膏,涂在眼睑上,每日3~5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明目。
主治凝脂翳。
四、黄液上冲矾梨膏(《眼科临症笔记》)白矾9g,硼砂6g,冰片1.5g。
上药共为细末,与秋梨1个(去核)捣烂涂之,每日3~5次,病愈止。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黄液上冲。
五、腹痛如意金黄散(《中医内科急症证治》)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6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25g,天花粉120g。
上药共为细末,用酒或醋,或麻油调敷局部,每日1次。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
主治热毒腹痛。
六、胸痹救心油(广东医药1981;2(8):48)麝香、檀香、沉香、苏合香、龙脑香。
上药经现代科学方法提炼成精油。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涂药法作为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通过长 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涂药法理论和技术。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涂药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代涂药法在剂型、用药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不断 创新,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 涂药法概述 • 涂药法操作规程 • 涂药法注意事项 • 涂药法临床应用 • 涂药法案例分析
01 涂药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涂药法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 型,涂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以达 到治疗和护理目的的中医护理技 术。
特点
简便易行、作用直接、疗效迅速 、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具有显著的治疗 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减 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创面情况,选择适当的 中药和剂型,进行正确的涂药操作。 同时,应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用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 用
涂药法的适用范围
01
皮肤疾病
涂药法适用于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通过涂抹具
有抗炎、抗过敏、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解症状,促进皮肤康复。
02 03
黏膜疾病
涂药法也可用于治疗口腔、鼻腔、眼部等黏膜部位的疾病,如口腔溃疡、 鼻炎、结膜炎等。通过涂抹具有抗菌、消炎、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 解症状,促进黏膜修复。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主要应用于皮肤瘙 痒、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的治 疗。通过涂药法,可以起到止痒、消 炎、抗过敏等作用,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例如,对于湿疹患者,可以采 用涂药法涂抹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 毒止痒的中药,如黄柏、苦参等,以 缓解瘙痒、减少复发。
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四、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六、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4、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四、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
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
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4、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
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