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 功和能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功知识点整理

《功和机械能》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同时还将学习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等重要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
一、功的概念:1.功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力乘路径的积。
2.如果物体沿着力的方向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如果物体与力的方向成锐角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弦值与力乘路径的积;如果物体与力的方向垂直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
二、功的计算方法:1.物体沿着力的方向运动时,功等于力乘力的大小乘物体位移的大小。
2.物体与力的方向成锐角运动时,功等于力乘力的大小乘物体位移的大小的正弦值。
3.物体与力的方向垂直运动时,功等于零。
三、功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2. 常用的功的单位还有千焦耳(kJ)和千卡(kcal)。
四、机械能的概念:1.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势能是物体由于所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增量成正比。
五、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物体从静止位置下落时,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当物体上升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来实现的。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没有外力做功以及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初机械能=末机械能。
七、示例题目:1.一个物体沿着平直路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下落到原点时动能为0,则该物体下落的最大高度等于上升的高度。
2.一个物体沿着半径为R的圆弧运动,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等于2R。
总结一下,《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等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够理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初中物理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初中物理功与机械能知识点1.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是一种描述物体作用力效果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角度θ是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功和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一种形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它所获得(或者失去)的能量。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会做功,这时外力将能量传递给物体;而当物体对外力做功时,物体将能量从自身传递给外界。
3.功的类型根据功的正负和能量转移的方向,可以将功分为正功、负功和零功三种情况。
-正功:当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0度<θ<90度)时,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功,表示物体从外界获得了能量。
-负功:当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90度<θ<180度)时,物体所做的功为负功,表示物体向外界传递了能量。
-零功:当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θ=90度)时,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功,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
4.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表示物体因位置或者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其中,动能 = 1/2mv²,势能 = mgh。
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5.动能和势能的性质-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与速度成正比。
当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动能与质量成正比。
当速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与形状的关系:动能与形状无关。
同一质量和速度的物体,无论形状如何,其动能都是相同的。
-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势能与高度成正比。
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不变时,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势能与质量成正比。
当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势能越大。
6.功和机械能的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
简单机械,功和能

简单机械:功和能简单机械的定义简单机械是指那些由单个机械部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它们通过应用力和运动来进行工作。
简单机械是机械学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功的定义和计算在物理学中,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的量度。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位移× cosθ其中,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位移是物体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单位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在简单机械中,以上述计算公式来计算功非常有效。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沿着平滑的水平面运动时,我们的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
功的特性功的本质是对物体能量的转移和变化的描述。
1.正功:当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所做的功为正值。
这意味着力和位移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力对物体产生了正的能量转移。
2.负功:当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所做的功为负值。
这意味着力和位移的方向基本上是相反的,并且力对物体进行了负的能量转移。
3.零功:当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时,所做的功为零。
这意味着力对物体没有产生能量转移。
能的定义和分类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
根据能在物理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动能当物体具有运动状态时,称为动能。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²动能的单位为焦耳(J)。
在简单机械中,想象一个滑块沿着水平面以一定速度运动,滑块的动能取决于它的质量和速度。
重力势能当物体被抬高到一定高度时,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 = 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重力势能的单位为焦耳(J)。
在简单机械中,典型的例子是使用绳索将物体吊起。
当物体被抬高时,它具有重力势能。
简单机械功和能总结

简单机械 功和能知识点一、简单机械 1.杠杆 (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公式:①F l F l 1122=⋅②F F l l 2112= (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 l 12> , 动力小于阻力,F F 12< 。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 l 12<, 动力大于阻力,F F 12>。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 l 12=,动力等于阻力,F F 12=。
省力杠杆费距离。
费力杠杆省距离。
2.滑轮 ①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 n G G =+1()物轮,其中n 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 。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下面的三种情况没有做功。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线运动。
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初三物理-功、功率、机械能

总复习六功和机械能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有距离无力(物体凭惯性运动)、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沿力方向没有通过距离)。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行)。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P=Fv根据功率的导出式:P=Fv可知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减小v,即汽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档。
(4)单位:国际基本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3.机械效率:(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 W有用/W总说明:滑轮组的有用功一定是要做的事情的目的.一般指要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乘以其提升的高度.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械部件间的摩擦。
通常是减少额外功,如搞好润滑,减轻机械自重;在无法减小额外功的情况下,采用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例如,在用滑轮组提高重物(不计摩擦)时:为提高机械效率,在机械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加提升物重的办法来实现。
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原理: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汇总!物理中的功和机械能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力学、动力学、能量转化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的汇总。
一、功(Work)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做的功。
当力F在物体上产生了位移s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做了功。
2.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或者夹角小于90度时取正值,夹角大于90度时取负值。
单位为焦耳(J)。
3.功的性质:功与力和位移的大小、方向以及夹角有关。
二、功的正负和能量转化:1.当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值,表示能量的增加。
2.当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表示能量的减少。
3.功将力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能量转化定律的表述之一是: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三、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机械能是指物体同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动能+势能=1/2mv²+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机械能的单位也为焦耳(J)。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没有外力做功或者无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是互相抵消的,总数保持不变。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来求解物体在不同位置和状态下的速度、高度等物理量。
五、弹力做功:1.当弹簧或弹性绳等具有弹性的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弹力时,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称为弹力做功。
2.弹力做功与物体受力的大小、弹性系数以及弹簧伸长或压缩的距离有关。
六、重力做功:1.当物体从高处向低处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称为重力做功。
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乘以下落的垂直距离,即重力做功=重力×下落的高度。
简单机械 功和能

例6、如图所示,不计轮重及绳与轮的摩擦, B物体的重力为20N,此时A物体在水平桌面 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使A物体匀速向左 运动,则作用在A物体上的拉力为多少N?弹 簧秤的示数为多少?
例7、有一个水泵,它的电动机功率是50KW, 能在2h内从75m深的地方抽出200m3的水,求 这台水泵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六、简单机械 功和能 1、简单机械 (1)杠杆 ①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叫做杠杆。 动力(F1)、阻力(F2)、 动力臂(l1)、阻力臂(l2)、力的作用线 ②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2l2(或
F1 F2 l2 l1
)
注意:杠杆平衡时,力和对应的力臂成反比
③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 、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2)滑轮 ①定滑轮: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性质: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 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W有=fS物
fS 物 Fs f nF
W总=FS
(3)使用滑轮组在竖直方向提升浸在液体中 的物体:
F 1 n ( F 钩 G 动) 1 n [( G 物 F 浮) G 动 ]
vF=nV物 W有=F钩h=(G物-F浮)h W额=G动h W总=FS= W有+ W额 P W S=nh
7、两个重要实验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注意: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实验原理:
W有 W总 G物 h Fs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细绳、钩码、 弹簧秤、刻度尺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 动弹簧秤,使物体上升。
最新九年级科学机械功和机械能

四、机械能 能的单位是:焦耳(J)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量)。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
物
势能
体由于
弹性势能 被举高
而具有
它们各与哪些因素有
的能
关呢?
物体由于发生弹
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且 在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受阻力,机械能的 总量保持不变。
水位越_高___,水的_势___能越大,水流下来转化成 的_动___能越大。
7、小球分别从A沿AB和AC滚
下(摩擦和空气阻力不计),到
A
达坡底时,对速度的判断正确 B
C
的是( C)
A、在B点的速度大 B、在C点的速度大
C、在两处速度相等 D、无法判断
8、在下列物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有( B)
A、电梯载着乘客匀速上升的过程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请举例说明
基础过关
1、下面的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
是( E);只有势能的是(C );既有动能, 又有势能的是( B)
A、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B、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C、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的货物 D、弹簧 E、在水平铁轨上正行驶的火车 2、跳伞运动员在“中华第一高楼”——上海 的金茂大厦进行跳伞。运动员从345米的高度跳
九年级科学机械功和机 械能
一、功(W)——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因此功的单位和能一样都是:焦耳(J)
功的两个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必要因素: 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S)
计算公式: =
——单位:牛·米
注:对公式W=FS的理解中要注意几个对应关系: “同体”——F和S对应于同一物体;“同向”— —F和S必须同方向;“同时”——F和S必须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功和能复习要点1、简单机械:(1)杠杆: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用L表示。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使用省力杠杆时省力,但费距离;使用费力杠杆时费力,但省距离。
(2)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a、竖放: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此式成立条件:忽略滑轮的重力以及绳、轮摩擦。
若忽略摩擦但考虑滑轮的重力时,此式应变为:。
物体上升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为:判断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的方法:切割分离法:假想将所用绳子从中间切割开来,沿着割点向下数凡是与动滑轮接触的段数之和即为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即为n)。
b、横放: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不计绳、轮摩擦)即:。
物体移动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关系:滑轮组绕法:①从动滑轮起绕,n为奇数②从定滑轮起绕,n为偶数2、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物体一般没有做功的情况:a有力而没有运动。
即“劳而无功”型。
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
b运动一定的距离而没有作用力。
即“不劳而获”型。
如冰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C虽然有力作用且通过一定的距离,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即“空手徒劳”型。
(2)功的计算公式: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3)公式:P=W/t=F·v。
(4)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总)W总=W有+W额(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3)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5、机械能(1)动能:(2)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举的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复习方法指导:1、力臂的画法。
例1、在下图中画出力F1和F2对支点O的力臂。
分析与解:画力臂的步骤如下:(1)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用虚线延长,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2)再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画出垂足。
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3)用虚线画出力臂,支点到垂足之间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说明:(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力的延长线、力臂都用虚线表示。
(3)力臂用大括号括出,并用字母L表示。
2、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
例2、如图,在距支点20cm的B点挂有重600N的物体,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在距B点60cm 的A处往__________方向用力最小,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N。
分析与解: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时应注意:(1)在杠杆示意图上先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如下图。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20cm,作用在A点的力为动力,用F1表示,动力臂为L1。
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L1=20cm+60cm=80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F1×80cm=600N×20cmF1=150N答案:应在A处最小加150N的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本题的另一种解法是:,F1= F2= =150N3、正确理解功的概念:例3、判断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起重机吊起重物后,静止在空中,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是否做了功?(2)起重机吊起重物后,又水平匀速将重物移动一段距离,水平匀速移动中,竖直向上的拉力是否做了功?(3)冰块在光滑水平冰面上匀速运动,冰块受到的力是否做功?(4)用力推车,使车沿水平路面前进,水平方向的推力是否做了功?分析与解:(1)起重机对重物有拉力,但重物没有通过距离,所以拉力对重物没做功。
(2)起重机对重物有竖直向上的拉力,但重物是沿水平方向移动,虽然有力、有距离,但重物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重物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跟拉力方向垂直,所以拉力对重物没做功。
(3)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
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4)用力推车,对车有水平推力,且车沿水平方向通过了距离,符合做功的两个因素,推力做了功。
4、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例4、某工人用200N的水平推力,在半分钟内,将重1000N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向前移动15m,重力对物体做功是_________J。
人对物体做功是________J,人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w?分析与解: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和摩擦力。
重力方向与水平运动方向垂直、重力对物体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O焦。
计算推力所做的功:W=F·S=200N×15m=3000J计算功率:P=此题的另一种解法是:先求物体的运动速度,v=s/t=15m/30s=0.5m/s。
再求功率P=F·v=200N×0.5m/s=100W5、理解机械效率:例5、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匀速上拉2m,所用拉力为20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与解:已知物重G=600N,重物被提高h=2m,拉力F=200N,通过审图:有5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5h=5×2m=10m,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对滑轮组做的功是总功,可求出机械效率。
W有用=Gh=600N×2=1200J,W总=F·s=200N×10m=2000J,η=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6、理解机械能:例6、下面哪种情况下动能、重力势能都是增加的?()A、跳伞员张开伞后,匀速下落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C、电梯从楼下加速上升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分析与解:A选项中,跳伞员张开伞降落的过程中,他的质量不变而高度减小,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少。
匀速降落,动能不变。
B选项中,汽车匀速下坡,也是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C选项中,电梯上升,质量不变,高度变大,电梯的重力势能增加;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是动能、重力势能都变大。
D选项中,列车的质量、高度、速度都没有变化,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C。
本周巩固练习题:1、如图所示,O是支点,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可以是F1、F2、F3中的任意一个,若使杠杆仍能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是________。
2、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对杠铃做了功B、人提着重物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一段距离,人的提力对重物做了功C、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D、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3、起重机将2×103N的货物匀速吊起18m,然后又在水平方向上将货物匀速移动2m,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的拉力做功大小是()A、4×103JB、4×104JC、3.6×104JD、3.2×104J4、用滑轮将400N的物体,提高2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有用功是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_J。
5、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若用的拉力是100N,重物在0.5s内匀速上升0.6m,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求: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6、水平路面上有一小车,车重200N,人用50N的水平力,在推小车匀速前进5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不做功B、人做功250JC、车受阻力250ND、车受阻力50N本周巩固练习题答案:1、F22、C3、C4、800,1000,2005、解:拉力移动距离S=2h=2×0.6m=1.2m拉力做功W=F·S=100N×1.2m=120J拉力做功的功率P=另一种解法:重物上升速度:v'=h/t=0.6m/0.5s=1.2m/s拉力移动速度:v=2v'=2.4m/s拉力做功的功率P=F·v=100N×2.4m/s=240W 6、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