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用

浅谈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用

浅谈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用作者:孙桂艳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12期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其朗朗上口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广大学生阅读和背诵。

从当前中学诗词教学情况看,古诗词学习大多停留在识记、背诵、默写的层面。

我们有必要通过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分类、古诗词习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诵读、积累的古诗词迁移到习作实践中,做到读写结合。

一、古诗词对于高中生作文的作用教师如引导学生把诵读、积累的古诗迁移到习作实践中,做到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拓展运用古诗的途径,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及有话无法精彩言说的问题。

1.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感水平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艺术。

古典诗词的语言和其他文字样式相比,更具精炼性、抒情性和含蓄性。

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入作这一方式,更好地体会这些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阅读的语感水平。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学会使用凝练的语句进行文学创作。

2.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是诗人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

学生可以站在诗人的角度来体味诗人构思的匠心,再站在自己的角度学习借鉴其选材布局等构思,让学习者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相接,通过回忆,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写作状态,再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文学的再创作。

3.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二、古诗词在中学生作文中的运用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注重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1.古诗词分类,作文材料的积累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古诗词对于作文的作用,而不是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让古典诗词为作文而服务。

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作文的需要,对古典诗词进行分类。

2.古诗词的吟诵,作文情感激发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不仅能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得到美的情感体验,更能启迪自己的憧憬,开启写作的大门。

3.学习迁移,架起诗词与作文教学的桥梁所谓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关于写作教学中“引诗词入文”的几点思考

关于写作教学中“引诗词入文”的几点思考

关于写作教学中“引诗词入文”的几点思考作者:卢晓丽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09期【摘要】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鬓角,厚重、唯美而又浪漫。

这种传统的装饰,在文字的世界最为昂贵、最为精致。

它们好像一片片飞扬的云霞,犹如一束束芬芳的花朵,灿烂阅卷者的眼睛,陶醉老师们的心脾。

文章从“引诗词入文,抒胸臆”、“引诗词入文,添文采”、“引诗词入文,明主旨”等三方面对引诗词入文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写作教学中诗词的引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古诗词;引用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灵活引用古诗词的创新意识,将佳诗丽词换成自己作文餐桌上的美味,让学生的作文神采飞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诗词入文,抒胸臆(一)直接引用例1:既然没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何不寻一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净土?既然不能欣赏“明月共潮生”的佳景,何不煮一壶菊花酒,邀明月疏星共饮?从一种色彩里,看出另一种色彩,也是人生的诗韵和哲理。

例2: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直接引用诗歌时,需要注意:可采从主题、引用的诗句、阐释语三个角度来表达。

主题,也就是所要表达的中心;阐释语,是引用人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是引用人与诗句表达情感碰撞之后,产生的心有灵犀,是引用人对引用诗句的议论、评价。

没有主题的引用,会让文章杂乱无章;没有阐释语的引用,会让人感觉语言华丽,内涵却单薄。

(二)间接引用间接引用,不出现原始句,但是与剧中依然有诗词的意境。

间接引用有如下方法:1. 修改词句采用换字的方法,让诗文的内容更符合我们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1:今天学习经验交流,我的发言题目是“学海无涯‘巧’作舟”。

例2:我们要活在当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写夏季季节的抒情作文引用古诗600字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写夏季季节的抒情作文引用古诗600字

初中作文写夏季季节的抒情作文引用古诗600字【篇一: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请看2008年中考满分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

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

”的塞北风光。

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

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3.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王勃》)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古典诗词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用研究

古典诗词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用研究

古典诗词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1T09:45:30.704Z 来源:《教育学》2021年3月总第244期作者:袁爱娟[导读] 利用一切机会展开信息搜集整合,以便建立丰实的习作素材库,为习作提供支持。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255100摘要:古典诗词学习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随诗习作能够实现以诗学写、以写促诗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把古典诗词学习融合进课堂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中诗词和习作练习相结合的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古典诗词小学作文教学习作需要有丰盈的素材积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时,要培养他们建立素材积累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展开信息搜集整合,以便建立丰实的习作素材库,为习作提供支持。

一、小学语文中诗词和习作练习相结合的优势1.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古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结晶,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在很多的古诗词中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并且能很好地运用于写作中。

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古诗词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还有关于风景的描述、情感的描写等等,经常性地学习对于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非常好的帮助。

正因为有了这些古诗词在心中,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

3.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完成更高水平的作文。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其他各阶段乃至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而古诗文和作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所以这两样的结合,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实际语文课程的学习中确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重点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古诗文,写出更优质的作文,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作文上有更好的收获。

二、古典诗词促进学生写作的实施策略1.适当引用古诗词内容。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成长作者:李丽燕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2期摘要:古典诗歌无论从用词、写法、结构、意境等诸方面都堪称经典作品中的精粹。

它以其特殊的表达效果濡染心灵、陶冶性情,能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言;素材;表现手法;作文教学一、古典诗歌的语言优势诗歌的语言凝练隽永,高度概括,富有韵味,是最佳的语言材料积累对象。

1. 词汇之美诗歌可以用非常俭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因此,古典诗歌中会有一些用词非常有特色,着字少而意味无穷,用在我们的作文表达上会有奇特的效果。

2. “炼”字之趣古诗文用字精练、优美,含义深长,可谓字字珠玑。

通过反复推敲与斟酌,所“炼”出的字常有难以言说的妙处。

如果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培养古典诗词中推敲字句的精神,那何愁写不出妙语传神的佳作呢。

3. 音韵之妙音乐是诗的灵魂。

古典诗词的押韵、节奏、平仄等要求既体现出一种音乐之美,同时也可以感受作者情感的律动,读来朗朗上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有着很强的美育作用。

4. 哲思之味中国的古代诗词大都意境深远,蕴涵哲理。

古人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其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自然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并把对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古典诗词和文章的这些内在优势,如果合理运用,必会内化为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的素材优势古典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现成的意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丰富诗词中已有的意象,创造性地再现生活情境,如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就是借助《枫桥夜泊》中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扩展开来,并结合作者的际遇,细致地描写出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

《枫桥夜泊》固然是名诗,而借此为契机,展开来写的《不朽的失眠》也便成了散文中的精品。

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题材极其广泛,可以说囊括了生活常遇的各种境遇和情感,可以作为中学生作文现成的素材。

浅谈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激发文学创作潜力,启发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古诗词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运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和创造力。

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文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审美情趣、文学素养、文学创作、想象力、表达能力、中华传统文化、语言表达水平、文学热爱、不可替代、研究、运用。

1. 引言1.1 介绍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古诗词作为优秀的文学形式,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的音韵和格律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和表达技巧。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将古诗词融入到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文化素养,是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

1.2 阐述古诗词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古诗词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更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在感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深、情感之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还能让他们学会用简洁而精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诗歌走进作文教学(0)

让诗歌走进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断的陷入困境,到底让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千篇一律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记叙文,议论文,学生写得不胜其烦,老师改得筋疲力尽,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人难以满意。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

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写写诗歌,有了诗歌的融入的作文,才会有浓郁的文化文学气息。

当然,诗歌这种文体确实很难把控,但也最易造就学生。

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思,多用,活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或许会有收益。

基于这种想法,我让学生写写诗歌,没有想到学生的热情高涨,本来布置每个学生写两首,可是有很多同学写三首四首。

融入了自己最深、最真的情感体验,摹写诗歌,感性的认识自然社会与人生,我们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浪漫迷人,充满幻想与甜蜜,让人心驰神往。

让诗歌走进作文教学,我们的社会浮躁,我们都太功利化,高中生生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写诗歌的年龄。

诗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诗歌因有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排列形式美,节奏美,韵律美,这些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中学生.诗歌写作恰好满足了学生求美的愿望.十六七岁的年龄是诗一般的年龄,也是点燃激情文学梦和澎湃着诗情的年龄,具有写诗作文的冲动和渴求.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个青少年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

”此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较快,思想活跃,较少保守,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成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在内容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生自我评价较高,成就感强.这些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心里基础.诗歌恰好地成为中学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劳动并抒发情感的好方式.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把诗歌抄写在贺卡上的行为.《石榴》的诗:石榴,石榴,你一定是一个江洋大盗,要不然,你的肚子里为何会有这多珍宝?在“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

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

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文能够使学生的思想能力获得有效表达。

作文教学是针对学生语言展开培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记录、叙事、逻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有效培养,在此期间若可以将古诗词教学合理应用,则可以对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巧用诗词做标题阅读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题目,题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章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高质量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因此,怎样确保题目更为传神和生动,使读者可以在对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产生兴趣,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古诗词进行科学应用,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或者部分引用,在增加文章文采的同时提高文章质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者兴趣以及阅读欲望,同时还可以调动其阅读热情。

题目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可以体现文章魅力。

一般情况下,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读者就已经决定了是否要阅读文章,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好的标题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吸引读者眼球,同时还可以使文章脱颖而出。

在我国,古诗词数量众多,其中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现实情况以及情感内容,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将古诗词当作题目,能够摆脱传统文章单一阅读模式的约束,可以在强化其亲切感的同时最大程度吸引读者兴趣。

[1]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作文题目的选择加以关注。

例如,在选题过程中可以将《庭院深深》作为案例,使人能够产生高深之感。

并且琼瑶也在《在水一方》中将诗词当做题目进行引用,在这一题目当中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色彩,且有着较为深刻的含义。

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手法对词句进行引用,将其作为标题并展开写作训练。

如学生在做错事情之后担心受到批评时,教师可以指导其运用《怎一个愁字了得》当作题目展开写作,这一题目主要是引用了李清照的词句。

运用这一诗句作为题目,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担心和焦虑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作者:黄彩珍
来源:《师道·教研》2009年第10期
诗歌是诗人高度凝炼的语言,它渗透着诗人的思想,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折射出时代的人文素养。

诗歌美语对学生作文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一个能够熟读和背诵很多诗的孩子,他的作文语言会显得异常的优美,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诗歌语言运用到作文中去,使学生的作文语言优美起来。

一、诗歌语言在入题时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善于借助诗歌语言引导学生给作文开头,使文章在开篇时就能够吸引读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如写《秋》,有的学生就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

”用它来开头突出当地秋天奇异的景观,使文章开头就能够给人一种“异”感,让读者从“异”中领略当地自然景观,使读者能够带着兴趣深入阅读文章。

又如另一篇“秋”,有的学生借用“杨花落尽子规啼”开头,以此写秋末花落、子规啼叫的情景,在文章开头给人一种花落的美丽以及百鸟争歌热闹场面,为下文这一美丽的秋景而伏笔。

诗歌语言,如果学以致用,就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作文服务,特别是在入题时能够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诗歌语言唤起学生作文对美的追寻
在作文中,诗歌语言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尤其是从心灵深处对美的追寻。

当学生对诗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美感的时候,他对丰富的语言词汇便产生了一种神奇感应。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便现出神奇的魅力,这是动态与形态有机结合起来的美感。

学生写
道:“又一绿色的季节,梦见自己穿上绿色的军装,走进绿色的军营,去追寻自己绿色的梦。

”我们在教授诗词鉴赏时,应该引导学生获取诗词语言运用的技法,使学生在赏析吟咏中获取美感,使学生作文在语言层面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把这些优美的语言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就会提升作文语言的美感和深度。

三、诗歌语言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想象和联想,能够扩大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通过赏析,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写道:“一个美丽而又年轻的女子,刚刚梳洗完了,独自一
个人靠在望江楼的一角,带着企盼的伤感眼神,凝视着远方,静静的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千条帆船经过望江楼,青年女子思绪万千,惦记着心上人是否就在此条船上,落日洒下一道残阳,悠悠江水带走的是主人脉脉的情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汪汪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落进滔滔的江水中。

”这
样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扩大了想象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激情。

四、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在作文中进一步传承
诗歌语言不仅留给我们美的精神享受,而且其中凝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髓。

他们留下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对杜会民族,对亲情、民生的思索。

这些美丽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正是这些宝贵的财富铸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长城,也正是这些文人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民族虽历经磨难
而终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这,使我们民族实现了再一次腾飞。

如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写照,一些具有远大理想的学生以此作
为自己的座右铭;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壮志情怀;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老当益壮斗志昂扬不断进取的壮志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是对弱者的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抒写为国效忠的大义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份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构建学生健康的精神大厦,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

反映到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则是积极向上的精神,使“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在作文中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黄日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