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语言_诗歌鉴赏之语言(精品)_公开课

语言_诗歌鉴赏之语言(精品)_公开课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天仙子》
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常见的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 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 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韵丰富,请简析。
“上”字,明写红旗“飘上”,实写 将士“登上”,(字义)在天山白雪 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 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 画面生机勃然,(描述)展示了戍边 将士高昂的士气、如火的豪情。(感 情)
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
我认为把“铺”字改为“照”字不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铺”字形象地
铺 写出了残阳已接近地平线,诚几乎是贴着 的 妙 处 地 初 写 与 安 柔 的 的面 升 了 地 闲 和 意 喜这照这夕平、,境悦首过段阳,舒(,之诗描来时落用适表情描《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的间照的达述.“而写情 内 中 感 诗)铺照了景 的 的 觉 人营”字从造。 两 江 , 沉字没诚实,守信用。夕了( 组 水 写 浸很有阳一景 , 出 在字平这西种物 夕 了 自义缓种信:下和, 阳 秋 然)效,,谐前西日美果给到、两下夕景。人新安句,阳当以月静描将的中何 为 诚 信 ?
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风格(上课)

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风格(上课)

李清照——婉约缠绵
晏殊——含蓄、高雅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豪迈旷达、悲壮苍凉
( 4)宋代举子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 ( 1 2)“春蚕”句:典出欧阳修诗:“无 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 时。《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5)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 ( 7)青云去:一作“青云上”。 “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 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 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 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 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3)“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 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 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 ( 8)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禹所凿。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参加会试。 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6)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 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 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公开课)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 赏析。 本诗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 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 证)。一样“忧”,两样情,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 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析感情)。
二、隐含式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 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 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 形势,志存恢复。
(含蓄委婉)
• 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悲壮慷慨)
知识储备
• 1.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 豪迈雄奇 • 慷慨悲壮 婉约细腻 • 清新明丽 沉郁顿挫 朴素自然 含蓄委婉 幽默讽刺
• 闺意献张水部 •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问题: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 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①语言委婉缠绵、婉约含蓄,真意是询问张水部自己 科举是否高中。②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 嫁娘,将许为知音的张籍比作夫婿,将知贡举的官员比作 舅姑,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③所咏在此,寄意 在彼,旨在言外,确很巧妙,很能引人玩味,体现了含蓄委 婉的特点。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优质课件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优质课件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语言风格”。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诗歌的不同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古朴等;分析不同风格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如何运用语言风格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风格分析诗歌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诗歌鉴赏中。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学生感受豪放风格的特点。

(2)让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具有不同语言风格的诗歌,分析其特点。

2. 例题讲解(1)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婉约风格的特点。

(2)以《登高》为例,讲解古朴风格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析《沁园春·雪》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一首未知的诗歌,并判断其语言风格。

4. 讲解诗歌语言风格在鉴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六、板书设计1. 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豪放: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婉约:柔美细腻、含蓄内敛清新:明快轻松、自然朴实古朴:古雅厚重、简约大方2. 诗歌鉴赏方法:运用语言风格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钱塘湖春行》(2)《夜雨寄北》2. 答案:(1)豪放风格。

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气势磅礴,激情澎湃。

(2)婉约风格。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柔美细腻,含蓄内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并学会了运用。

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教案

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教案

• 小结:
• 理解语言的方法: • 以文解文 • 以旧解新 • 知人论世
语言的锤炼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 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为什么呢?
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 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 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 为“一字师”。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 时现实; 四看内容——抓关键语言,明主旨。
理解语言的方法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望岳》字里行间洋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溢着青年杜甫那种勃勃 朝气。从尾联中我们可 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 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 的主旨和诗眼也正是尾 联。此二句既具有象征 意义又蕴含着哲理,也
春应 色怜 满屐 园齿游 关印园 不苍不 住苔值
5、意象组合的名词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前三句用九个名词重叠,有何作用?
由名词组成的意象组合而成一种孤寂的 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商山早行Fra bibliotek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优质课件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优质课件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美的感知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类及特点、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语言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风格迥异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风格,引发兴趣。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注意提问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情景导入
1.通过展示风格迥异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
3.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情感真挚:诗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意象丰富:运用丰富的意象,形象地表现诗人的情感。
-语言优美:抒情诗歌注重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2.叙事风格:以叙述为主,讲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叙事风格的特点包括:
-情节完整:叙事诗歌具有明确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完整的情节。
2.答案:
a.诗歌1:抒情风格,理由: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2:叙事风格,理由:诗句详细描绘了事件的课学生掌握了诗歌语言风格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可以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人物鲜明:通过诗歌描绘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描写了北国雪景的美丽壮观,
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和对祖国山河的 喜爱赞美之情。
怒涛卷霜雪
(六)沉郁顿挫
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 郁则不薄。”语势有停顿,转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 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清新明丽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 玉盘。”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沉郁顿挫的诗,作者似有千言万语积压在心头, 而后沉吟再三,抒发于笔端。
(七)悲壮慷慨
即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
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八)幽默讽刺
问: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请谈谈此词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的风格与苏轼,辛弃疾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豪放派。
本词语言风格豪迈雄奇。
(四)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节奏奔放的语言塑造豪 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气势恢宏的意境。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 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其特点是直率而有气势。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歌的语言风格 是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
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的气质与 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一)清新明丽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 动。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诗歌鉴赏之
语言风格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试 表达技巧; 说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
本课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2. 鉴赏与评价古典诗歌的字词的艺术效 果(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
3.识记提问方式,把握答题要点。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白
月 行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波神留我看斜阳”,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 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 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露宿又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 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准拟岳阳楼上” 表达作者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 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丹阙,朱红色的宫门。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 没,隐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周敦颐《爱莲说》
朴素自然
像一池雨后 出水的芙蓉
(三)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 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 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 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 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 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