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词)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应当就诗论诗。
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一)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悲慨、沉郁、缠绵、质朴、浅显、通俗、工丽、典雅、简洁、豪放、飘逸、雄浑、奔放、幽默、苍凉、诙谐、隐晦、风趣……(二)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富有韵律、色彩丰富……(三)语言风格分类详述1.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
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 平淡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 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 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 夜雨寄北(李商隐) 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以新妇自比,以 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郎比张,以公 婆比主考,写下 了这首诗,征求 张籍的意见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在诗歌的格局上都 比较狭小,又皆喜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穷 愁之态, )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 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 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 情感和崇高的价值。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 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如杜甫的《登高》: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蠢行为, 偏离了方向,整错了对象。 这首诗叙述秦始皇以为焚烧百家 著作,使老百姓变得愚昧,就可以 天下太平,巩固子孙万代的帝王基 业。结果适得其反,一统天下的秦 朝,不是亡于〝竹帛烟销(焚书) 〞,不是亡于〝关河空锁(险固失 势)〞,而是亡于〝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秦朝最后亡于不 读书的刘邦和项羽之手,极具讽刺 意味。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附:婉约细腻 此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 多出现于婉约派词作中,如: 雨霖铃 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语言风格

课堂巩固练习
1、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 中,云深不知处。”
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
,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 2、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鉴赏第七讲
诗歌语言之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概说
•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 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 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 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 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 不同的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4、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Biblioteka 高洁特立。 代表作家是苏轼。
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 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 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 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 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 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均是脍炙人 口的佳作。
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 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2.蕴藉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 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这种风格往 往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 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 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答案: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 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 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点击进入课案训练
3.(2014 山东泰安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 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①
张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②
镃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 作。②小台,即小楼。
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 请简要赏析尾联。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 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要从字面着手,把握全 诗,从整体上对顾炎武诗歌的风格进行概括。 另外,①要注意注释 的内容,这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②题 干中引入了杜甫,并有“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一句作提示, 对于解答本题作用非凡。
2.(2013 延安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江词(其一) 李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前人评此诗,称其“平实”。请作简要赏析。 白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了风格特点,分析时只要围绕“平实” 二字展开即可。 答案: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一、 二句中 “人 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 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 真。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 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语言风格1、概念:就是诗人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2、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1)平实质朴(平易通俗/明白晓畅):用朴素的语言来直接陈述(或直接用口语),运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平易近人。
例:《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例:陶渊明《归园田居》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我就是一颗铜豌豆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2)含蓄隽永(婉约含蓄):抒情委婉,感情细腻。
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剪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新雅致(清丽别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
例:李清照诗词,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3)绚烂飘逸(绚丽飘逸):诗歌色彩缤纷,景象绚丽,无拘无束,变化莫测。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简洁明快:语言简洁利落,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雄浑壮阔(豪迈奔放)(粗犷豪放):骨力遒劲,具有阳刚之美,气势雄壮,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抒发对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感叹。
例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毛泽东《沁园春.雪》例:李白《将进酒》6)沉郁顿挫:情感深沉浓郁,忧愁蕴藉(情感不外露)。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 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2)悲慨。 特点: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
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 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 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①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②“何处住”,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 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二、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 风格。
答案: ①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 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 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②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 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 态美。 ③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 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 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9)奔放。 特点: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 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 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 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
(11)幽默讽刺。 特点: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
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 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 的个人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 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 特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雄浑壮阔
《诗品》论“雄浑”:“超之象外,得其环中。” 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它 若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又如横空出世、千嶂 连云的昆仑山。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 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这些诗都体现了雄浑壮阔 的风格。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 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 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作,大多具有雄浑壮阔的特征。
5.平实质朴
平实质朴的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 陈述,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四句二十字,毫无难解之处。
6.清新雅致
清新雅致,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 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一、 二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 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 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 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 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展现了 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 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 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语言风格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 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 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 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 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 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 感)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 基本方法。
3、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 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4、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
①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 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 冲淡自然。 ②含蓄: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 语:含蓄隽永、委婉含蓄。 ③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 致、淡雅自然。 ④ 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 丽、绚丽飘逸。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第一、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用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
(步骤三,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形象。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第三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步骤一)这种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过分水岭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
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3分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