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威胁分析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提供数字化图书、期刊、文献等资源的信息服务机构。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和无限的可能性,但与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黑客攻击、软硬件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的风险。
本文将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数据泄露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一大信息安全威胁。
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海量图书、期刊、文献等信息资源,往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数据泄露的原因可以是内部员工的疏忽大意,也可以是黑客入侵等外部因素所致。
为了防止数据泄露,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权限控制机制,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同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黑客攻击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另一个主要威胁。
黑客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盗窃、篡改甚至删除。
黑客攻击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DDoS 攻击、SQL注入、恶意软件等。
为了防范黑客攻击,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等,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攻击行为。
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发现并修补系统中的漏洞。
软硬件安全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设备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对于软件方面,数字图书馆应当采用正版、经过认证的软件,及时更新补丁,以防止被黑客利用软件漏洞进行攻击。
对于硬件方面,数字图书馆应当采用可靠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并定期进行备份和维护,以防止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
用户隐私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重点保护对象。
数字图书馆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借阅记录等,这些信息非常敏感,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导致用户个人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用。
数字图书馆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用户信息使用的目的和范围,并使用加密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研究。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探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泄露:数字图书馆储存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和机密文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 病毒攻击: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和网络都可能受到病毒攻击,从而造成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
3. 网络攻击: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手段进入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中,盗取重要信息或者破坏数据资源。
4. 版权侵权:数字图书馆中的一些文献资源可能存在版权问题,如果未经授权就被共享或使用,将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针对上述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1. 加强数据加密:数字图书馆应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和文献资源的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储存的过程中不被泄露。
2. 定期备份数据:数字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
3.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数字图书馆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防护,包括建立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加强密码管理等措施,以防止病毒攻击和黑客入侵。
4. 加强版权管理:数字图书馆应建立版权管理制度,对文献资源的使用和共享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侵犯版权。
数字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严格监控数据访问权限、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等手段来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数字图书馆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保护用户和机构的信息安全。
用户也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环境。
【整理时间:2022年11月】。
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隐私保护

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隐私保护信息隐私保护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个人的隐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威胁。
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资源和文化载体,图书馆不仅承载着保存和传播知识的使命,同时也需要履行保护读者信息隐私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隐私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信息隐私保护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
读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借阅记录、阅读偏好等,这些信息是私密的,应受到保护。
保护读者信息隐私不仅是出于尊重个人权利的考虑,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安全、可信赖的图书馆环境,促进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积极利用。
二、图书馆读者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图书馆在借阅服务中需要收集读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仅用于判断借阅资格、记录借阅历史等服务目的。
同时,图书馆应明确规定信息收集的范围和目的,并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读者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图书馆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读者信息提供给第三方,除非经过读者的明确同意或法律强制要求。
三、信息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与措施为保护读者的信息隐私,图书馆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与措施: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安全防护等。
同时,应指派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的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
2. 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
图书馆应采用加密技术,对读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3. 设立访问权限控制机制。
图书馆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身份认证等方式,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读者信息的访问。
4. 定期更新网络安全设备与软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图书馆应定期更新网络安全设备与软件,及时修补漏洞,防范潜在的风险。
四、加强读者教育与隐私意识培养除了技术手段与措施外,加强读者的隐私意识与教育也是保护信息隐私的重要环节。
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读者普及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隐私。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大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实体资料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这些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数字图书馆在提供便利的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泄露方面。
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着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如读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等。
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如被利用进行诈骗、骚扰等。
数字图书馆中还存储着一些商业机密信息,比如一些公司的商业计划、市场研究报告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给竞争对手,将对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数字图书馆还面临着网络攻击的风险。
黑客可能利用漏洞或恶意程序攻击数字图书馆系统,获取用户信息或者破坏系统运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数字图书馆暂时无法使用,影响用户的正常浏览和查询,也可能导致信息被篡改或删除。
数字图书馆还可能面临DDoS攻击,即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大量的请求会超过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系统崩溃。
数字图书馆还存在着信息质量问题。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量庞大,管理员可能无法对所有信息进行完全的审查和筛选,导致一些不准确、不可靠的信息流入数字图书馆。
这些不准确的信息可能对读者的学习和研究产生误导,甚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数字图书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
数字图书馆应加强用户信息的保护,采用身份验证和加密技术,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
数字图书馆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数字图书馆还应备份重要的信息,以防止数据丢失。
数字图书馆还应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避免因用户疏忽而导致的信息泄露和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与此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体系,它以数字化文献为载体,以网络为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灵活、可持续的在线阅读服务。
然而,在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背后,也存在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其风险和损失不容忽视。
下面就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是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数据泄露风险。
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被存储在服务器中,也可能会传输到用户终端。
这些文献信息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和数据,其中有些是敏感信息,例如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
一旦数字图书馆服务器或用户终端发生数据泄露,这些敏感信息就有可能被第三方盗取、篡改和滥用,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是数字图书馆的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风险。
由于数字图书馆面向的用户范围广泛,其中就包括了网络黑客或攻击者。
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和蠕虫攻击等,侵入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从而篡改、删除、盗窃或破坏数据,影响在线服务的正常运行。
另外,恶意软件也有可能随着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下载和安装而传播到用户终端,对用户的系统和数据造成损失。
第三是数字图书馆的身份验证风险。
用户注册数字图书馆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并设置密码,这就存在账号密码泄露的风险,如果第三方获得了用户的信息和密码,就可以冒充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上进行非法操作,如非法下载、非法购买或非法传阅文献,对用户和图书馆造成损失。
最后还有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风险。
数字图书馆以数字文献为基础,这就涉及到版权问题。
如果数字图书馆没有获得授权而私自使用他人的作品,就有可能侵犯版权。
一旦受到版权方的询问或援引,数字图书馆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侵权责任,并承担法律后果。
针对这些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安全保护。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组织架构、安全策略、风险评估、安全事件等方面来进行规范和管理。
其次是加强技术保护手段,使用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监控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威胁。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文献检索和阅读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本文将从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1. 数据泄露数字图书馆存储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和文献数据,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将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数据泄露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防护不足或者攻击者的技术手段过于先进。
2. 网络攻击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常常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黑客通过攻击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网站或者用户端设备,获取用户数据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站被挂马、DDoS攻击、SQL注入等攻击手段屡见不鲜。
3. 恶意软件数字图书馆用户在浏览文献或下载资料时,很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感染,导致用户个人电脑或移动设备数据泄露或者系统被控制,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1. 用户权益受损一旦数字图书馆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用户的个人隐私将会被泄露,用户资料和学术成果可能被恶意篡改,对用户的知识产权和个人利益造成严重伤害。
2. 信任危机数字图书馆作为文献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将严重损害用户的信任和对数字图书馆的信誉,进而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运营。
3. 法律责任数字图书馆在未能充分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给数字图书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加强技术防护数字图书馆应当部署专业的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并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防范。
2. 完善管理制度数字图书馆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安全审计等制度,加强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3. 提升员工意识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风险意识,从而有效应对信息安全问题,减少信息泄露和数据盗窃的可能性。
研究论文:数字图书馆个人隐私的隐患和保护策略探究

127535 图书馆管理论文数字图书馆个人隐私的隐患和保护策略探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使得人们能够在知识“海”中轻而易举的得到自己期望寻找的信息。
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于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在设计时就“秘密”地收集使用者的特征信息,期望能通过对使用者的全面“了解”,更加精准地帮助使用者检索到他们期望得到的信息。
其结果必然导致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即隐私被“悄悄”存储于检索系统中,这些信息可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就极大的增强了使用者隐私泄露的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本文对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对使用者个人特征信息收集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隐患的所在,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法,期望能对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基于大数据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个人信息存在的“隐患”大数据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引擎为了让使用者精确地在知识海中发现自己期望的目标信息,最大限度地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或者无用劳动造成的耽误和使用者的误解,信息检索引擎的设计者必然会期望信息检索引擎在使用者信息检索时,实时收集、分析、处理、保存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即很可能是用户的隐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生成个人特征信息库,一旦使用者登录信息检索系统,搜索引擎就能实时预测或者根据使用者模糊提示实时发现目标信息资源。
这种以快速、高效达到发现目标信息资源为代价的技术是以使用者的个人特征信息即个人隐私信息被暴露的“隐患”为代价的。
目前,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引擎对使用者的个人特征信息处理的“隐患”包括以下方面:1、使用者的知情权隐私是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
隐私权则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
[1]个人隐私使用权,即权利主体有权依法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隐私,并有权决定使用隐私的方式,任何人或组织不得非法干涉。
[2]正如上述中所描述的,图书馆信息检索引擎的快速、高效的特性来自于对使用者个人特征信息的收集,而且这种收集常常是并未告知或者明确告知使用者要被进行个人特征信息收集,也没有明确告知使用者信息收集的目的、范围、保存期限等等,从而造成对使用者知情权的侵犯和??人隐私的肆意窥探。
图书馆工作中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图书馆工作中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在图书馆工作中,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浪潮,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工作中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挑战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信息技术。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下是一些图书馆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1. 网络攻击风险: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他们可能试图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破坏系统。
这对用户隐私和图书馆声誉都造成威胁。
2. 恶意软件: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可能被恶意软件感染,这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崩溃。
3. 社交工程攻击:通过诱骗图书馆员工泄露敏感信息,攻击者可以获取到图书馆的非法访问权限。
4. 数据丢失和损坏:图书馆存储了大量的数字资料和用户数据。
一旦这些数据丢失或损坏,可能对图书馆服务产生严重影响。
二、保护图书馆网络安全的措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图书馆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措施,确保保护用户和机构的利益。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网络监控:图书馆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监测网络流量、检测潜在的威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 强化访问控制: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敏感信息和系统的访问权限。
通过使用强密码、双因素认证等措施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3. 定期更新安全补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的漏洞,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4. 员工培训:提供网络安全培训,教育和培养图书馆员工的安全意识。
员工应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识别和避免网络攻击等。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机制,确保图书馆的数字资料能够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恢复。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数据保护的重要性除了网络安全外,数据保护也是图书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及应用48 2015年8期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威胁分析王博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摘要: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关于用户信息隐私安全之相关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文章基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对用户信息隐私在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构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多重技术保护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隐私;安全威胁中图分类号:G250.76;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34(2015)8-0048-02国际图联(IFLA)明确规定: 图书馆用户享有个人的信息隐私权,图书馆员及其所属机构应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不论其使用何种形式的信息、享受何种形式的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隐私保护已成为业界及学者们的重点关注。
如何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的有效保护,基于数字图书馆系统深入分析用户信息隐私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1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是指用户的个人信息及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接受数字图书馆服务时所产生的一切与用户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均属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秘密,数字图书馆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
1.1 用户的个人注册信息数字图书馆用户注册时会被要求填写一份个人资料信息,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背景信息。
个人身份信息即可以识别用户身份和个体特征的信息,如用户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电话、E-mail 地址等;个人背景信息则包括用户的学历、专业、单位、职业、兴趣爱好等。
1.2 用户的个人使用记录为了分析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使用及服务情况,数字图书馆 Web 服务器中的“工作日志”会自动记录登录数字图书馆用户的 IP 地址、访问时间、访问内容及访问结果等信息,数字图书馆系统可以通过对这些使用记录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提取出用户的检索行为和阅读行为,了解用户的阅读兴趣、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等,这些内容也均属用户的信息隐私。
2 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三方面。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任何一方面出现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数据的破坏、更改、泄露,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依赖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安全。
全方位保障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硬件、软件、数据的安全,应通过其多层体系结构的安全保护来实现,为此必须了解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多层体系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即包括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管理层。
2.1 物理层是指为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基本的底层支撑和保障的外界环境、基础设施、运行设备、介质等方面。
如物理位置的选择,周边的物理环境,防水、防火、防雷电、防静电、防电磁、防盗窃、防破坏等必需的设施,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设施,计算机硬件,网络硬件,存取介质,传输介质等。
物理层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硬件基础,保障着数字图书馆系统正常运行和用户信息隐私安全的硬件环境。
2.2 系统层是指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服务器、客户机等计算机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等系统软件。
系统层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核心所在,协调、管理着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资源、数据库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等,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性能。
2.3 网络层是为数字图书馆系统在开放网络环境中运行提供有效服务的传输支持。
一方面,确保数字图书馆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确保在网络上传输的用户隐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4 应用层作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最高层,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门户的接口,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如 Web服务、FTP 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
2.5 管理层是指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日常管理机构,核心实体是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其主要职能即通过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包括数字图书馆系统各模块、各级操作人员权限的合理设置、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的制定、使用者对设备使用的行为规范等,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威胁基于网络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拥有分布广域性、体系结构开放性、信息资源共享性和信道公用性等特点,以及尚待信息技术进一步成熟的系统安全设计,均导致系统难免脆弱。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脆弱性使用户信息隐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隐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数字图书馆系统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及管理层的安全威胁。
3.1 物理层的安全威胁物理层的安全即数字图书馆各种客户机、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等通信链路和硬件设备的安全,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安全运行的硬件环境保障,直接关系到用户信息隐私的安全。
其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环境、设施、设备和介质由于威胁而引起的数据泄密、不完整、不可用。
可能的威胁来自多方面: 数字图书馆中心机房的选址或用户终端的安置环境不符合要求;中心机房的设计建造不达标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不够;温湿度控制不到位;抗静电、抗电磁干扰效果不好;防火、防尘、防雷击设施不全;存储器、U 盘、移动硬盘等存取介质的非法复制和重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的非法盗窃和破坏。
物理层的安全威胁可能直接导致设备的损毁、网络或系统的崩溃。
3.2 系统层的安全威胁系统层作为数字图书馆系统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安全至关重要。
系统层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数字图书馆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操作系统本身设计的缺陷和实现的漏洞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UNIX 操作系统,都不能排除开发商留有后门;二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在通常的参移动信息2015年8期 49数、服务配置中以及缺省开放的端口、服务、共享中,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病毒大多利用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通过网络迅速传播。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威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授权的隐私信息泄露,未获授权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得到隐私信息,如通过对授权访问的信息进行推导分析获取非授权的隐私信息;二是非授权的隐私数据修改,包括所有通过数据处理和修改而违反隐私信息完整性的行为;三是拒绝服务,包括会影响授权用户正常访问隐私信息或使用资源的行为。
3.3 网络层的安全威胁基于网络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是开放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网络层的很多方面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域名系统、路由系统、远程接入等都很脆弱,用户信息隐私在此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很多。
数字图书馆系统网络层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数据传输、网络边界、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
用户隐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因线路搭载、链路窃听可能造成隐私信息被截获、窃听、篡改和破坏,隐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数字图书馆网络边界是系统网络层安全的第一道防护,即包括用户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终端边界和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或馆域网之间的网关边界,其安全威胁主要有外网的非法入侵、馆域网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监管不到位、用户终端病毒防御能力缺失、用户终端非法应用软件安装等。
面向网络层的黑客攻击常见于 DOC/DdoS 攻击导致网络拥塞的方式迫使网络瘫痪。
3.4 应用层的安全威胁用户通过应用层访问数字图书馆,应用层的安全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用户隐私信息可用性和保密性保护的保障。
应用层上运行的各种工具软件和应用服务程序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和实现漏洞,而且在设计实现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网络上的各种安全威胁,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威胁和攻击、病毒的破坏,从而导致用户隐私信息的泄密。
应用层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带宽滥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网页篡改等。
当前,日益猖獗的各种蠕虫、间谍软件、网络钓鱼等应用层威胁极易和电子邮件、移动代码等相结合形成复合型威胁,使威胁更加危险和难以抵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层安全威胁正逐步成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最大安全威胁,且具有发作时间快、影响范围广、系统危害大等特点。
3.5 管理层的安全威胁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网络应用服务为手段构建的系统,有着庞大而复杂的安全体系设计,所有安全策略的实施都依赖于人的管理,管理层的安全是关键。
管理层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工作人员责权不明确、操作使用规范不严密、安全制度不健全等。
犹如,当系统网络遭遇攻击或其他安全威胁时,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和预警;一旦事故发生后,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和分析依据,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管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有时采取默认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登录,容易被人为简单猜测便突破系统防线。
管理层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数字图书馆的重重安全措施形同虚设,也是对用户信息隐私安全的最大威胁。
基于网络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关于用户信息隐私安全之相关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对用户信息隐私在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构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多重技术保护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隐私保护,塑造数字图书馆 “维护用户权益、保守用户秘密”的良好社会形象,是对数字图书馆开展优质服务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1]汪强 .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 8 -12.[2]徐险峰,马海群,王海东 .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0(7): 30-34.[3]潘辉 .数字图书馆用户隐私问题研究及其对云计算服务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4): 44-47.[4]许维娜.中美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9(2): 67-70.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YG2013069)。
(上接第 47 页)可以打造智能化特征更加明显的物流配送中心,确保整体物流作业过程都能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监控与操作、运用此技术,企业在接到订单后,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可以将RFID 芯片嵌入每一个产品后,然后委托给物流企业来对产品进行配送,在运输产品的各个环节,因每一个环节,如铁路、车间和港口等都属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一个部分,均引入了RFID 技术,将使整个运输过程得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只要需要,可以即时了解和把握产品的动态及其精确位置,并实现实时监控,随时进行干预,确保货物及时配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