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化工原理(二)福建自考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工原理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一(摘自百度,含答案)1、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就是为了防止发生( )。
AA、气缚现象;B、气蚀现象;C、汽化现象;D、气浮现象。
2、离心泵最常用得调节方法就是( )。
B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B、改变压出管路中阀门得开度;C、安置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得大小;D、车削离心泵得叶轮。
3、离心泵得扬程,就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获得得( )。
BA、包括内能在内得总能量;B、机械能;C、压能;D、位能(即实际得升扬高度)。
4、离心泵得扬程就是( )。
DA、实际得升扬高度;B、泵得吸液高度;C、液体出泵与进泵得压差换算成液柱高度D、单位重量液体出泵与进泵得机械能差值。
5、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出水管水量很小,泵进口处真空计指示真空度很高,她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您认为以下可能得原因中,哪一个就是真正得原因( )。
CA、水温太高;B、真空计坏了;C、吸入管路堵塞;D、排出管路堵塞。
6、为避免发生气蚀现象,应使离心泵内得最低压力( )输送温度下液体得饱与蒸气压。
AA、大于;B、小于;C、等于。
7、流量调节,离心泵常用( ),往复泵常用( )。
A;CA、出口阀B、进口阀C、旁路阀8、欲送润滑油到高压压缩机得气缸中,应采用( )。
输送大流量,低粘度得液体应采用( )。
C;AA、离心泵;B、往复泵;C、齿轮泵。
*9、1m3 气体经风机所获得得能量,称为( )。
AA、全风压;B、静风压;C、扬程。
10、往复泵在启动之前,必须将出口阀( )。
AA、打开;B、关闭;C、半开。
11、用离心泵从河中抽水,当河面水位下降时,泵提供得流量减少了,其原因就是( )。
CA、发生了气缚现象;B、泵特性曲线变了;C、管路特性曲线变了。
12、离心泵启动前_____,就是为了防止气缚现象发生。
DA 灌水;B 放气;C 灌油;D 灌泵。
13、离心泵装置中_____得滤网可以阻拦液体中得固体颗粒被吸入而堵塞管道与泵壳。
化工原理题二及答案

化工原理题二及答案一、填空与选择(共40分,每小题5分)1.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x F、q、R不变,增加W,则L/V_______,V′______。
A. 增加;B. 不变;C. 不确定;D.减小。
2.在连续精流塔中,进行全回流操作,已测得相邻两板上液相组成分别为x n-1=0.7,x n=0.5(均为易挥发组分摩尔分率).已知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3,则y n= ,x n+1= ,以汽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E n.3.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将_____,相平衡常数m将_____,溶解度系数H将_____。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不确定。
4.(1) 低浓度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2x,k G=0.2 kmol/m2 s, k L=2×103 kmol/m2 s,则此体系属(A 气膜; B 液膜; C 气液双膜)控制,总传质系数K G kmol/m2 s. (A) 2 ; (B) 0.1 (c) 0.2; (D) 2×103(2)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A) 回收率趋于最高;(B) 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C) 操作最为经济;(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
5.塔板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等,塔板上的异常操作现象包括____、____、____。
6.萃取剂的选择性是指:。
选择性系数越高,通常对一定的分离任务而言所需的萃取剂,且可获得较纯度的溶质A。
若 =1,则(能/不能)直接用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
7.()与物料的性质有关,()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①平衡水分②自由水分③结合水④非结合水8.(1)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 )(A)焓(B) 相对湿度; (C)露点温度; (D) 湿球温度.(2)已知湿空气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HI图可以查得其它未知参数.(A) (t d t); (B) (t d H); (C) (p H); (D) (I t tw)二、(20分) 在一连续精馏塔内分离某理想二元混合物。
化工原理——带答案doc)

化工原理——带答案(D O C)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第一章流体力学1.表压与大气压、绝对压的正确关系是(A)。
A. 表压=绝对压-大气压B. 表压=大气压-绝对压C. 表压=绝对压+真空度2.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即为被测流体的( B )。
A. 绝对压B. 表压C. 真空度D. 大气压3.压强表上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比大气压强高出的数值,称为( B )。
A.真空度B.表压强C.绝对压强D.附加压强4.设备内的真空度愈高,即说明设备内的绝对压强( B )。
A. 愈大B. 愈小C. 愈接近大气压D. 无法确定5.一密闭容器内的真空度为80kPa,则表压为( B )kPa。
A. 80B. -80C. 某设备进、出口测压仪表中的读数分别为p1(表压)=1200mmHg和p2(真空度)=700mmHg,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则两处的绝对压强差为(D )mmHg。
7.当水面压强为一个工程大气压,水深20m处的绝对压强为( B )。
A. 1个工程大气压B. 2个工程大气压C. 3个工程大气压D. 4个工程大气压8.某塔高30m,进行水压试验时,离塔底10m高处的压力表的读数为500kpa,(塔外大气压强为100kpa)。
那么塔顶处水的压强(A )。
A.403.8kpa B. 698. 1kpa C. 600kpa D. 100kpa 9.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中,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A )A. 均相等B. 不相等C. 不一定相等10.液体的液封高度的确定是根据( C ).A.连续性方程B.物料衡算式C.静力学方程D.牛顿黏性定律11.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B. 偏小C. 越大越好12.稳定流动是指流体在流动系统中,任一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A )。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化工原理》课程试题(A卷)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化工原理》课程试题(A 卷)合分人: 复查人:一、(20分)某逆流吸收填料塔,用纯溶剂等温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A 。
在常压、20℃下操作时的混合气体流量为0.025kmol/s,气体混合物中A 的初始浓度为0.02(摩尔分率,下同),塔径为1m ,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为0.0522kmol/(m 3·s),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 e =1.2x ,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
试求:(1)若要求吸收率为95%,则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为多少;(2)若进塔溶剂的浓度改为0.003,气体进塔浓度,气、液流量和相平衡关系不变,则吸收率为多少?二、(18分)今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相对挥发度为2.0的二元理想混合液。
塔顶馏出液组成为0.94(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釜液组成为0.04,釜液采出量为150kmol/h 。
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2倍,进料线方程为y=6x -1.5。
试求:(1) 进料的热状况参数、组成和流量; (2)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3) 提馏段的汽、液流量; (4)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低浓度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1.2x ,气相传质系数为1×10-4kmol/m 2·s,液相传质系数为 1.2×10-2 kmol/m2·s,则此体系属于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溶气体,气相总传质系数等于 _________________。
2.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低浓度氨,操作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入口气量增加,则N OG_________________,气体出口组成_________________,液体出口组成_________________。
3.对解吸因数S=0.5 的系统进行逆流吸收,ye=mx,设y1为塔底气相进口浓度,y2为塔顶气相出口浓度,当塔高为无穷大时,则y1____________y e1,y2______________y e2。
化工原理第二版两册答案(习题5 附图主编).

第一章流体流动4.某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 kg/m3的重油(如附图所示),油面最高时离罐底9.5 m,油面上方与大气相通。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760 mm的孔,其中心距罐底1000 mm,孔盖用14 mm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压力为39.5×106 Pa,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大气压力为101.3×103 Pa)?解:由流体静力学方程,距罐底1000 mm处的流体压力为作用在孔盖上的总力为每个螺钉所受力为因此习题5附图习题4附图5.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
读数分别为R 1=500mm ,R 2=80 mm ,指示液为水银。
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100 mm 。
试求A 、B 两点的表压力。
解:(1)A 点的压力(2)B 点的压力7.某工厂为了控制乙炔发生炉内的压力不超过13.3 kPa (表压),在炉外装一安全液封管(又称水封)装置,如本题附图所示。
液封的作用是,当炉内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气体便从液封管排出。
试求此炉的安全液封管应插入槽内水面下的深度h 。
习题7附图解:10.有一装满水的储槽,直径1.2 m ,高3 m 。
现由槽底部的小孔向外排水。
小孔的直径为4 cm ,测得水流过小孔的平均流速u 0与槽内水面高度z 的关系为:试求算(1)放出1 m 3水所需的时间(设水的密度为1000 kg/m 3);(2)又若槽中装满煤油,其它条件不变,放出1m 3煤油所需时间有何变化(设煤油密度为800 kg/m 3)? 解:放出1m 3水后液面高度降至z1,则由质量守恒,得, (无水补充)(A 为储槽截面积故有即上式积分得11.如本题附图所示,高位槽内的水位高于地面7 m ,水从φ108 mm×4 mm 的管道中流出,管路出口高于地面1.5 m 。
已知水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可按∑h f =5.5u 2计算,其中u 为水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
化工原理习题二

; C p = 4175 J ? kg ?1 ? K ?1 ; μ = 0.549厘泊 ; = 0.648W ? m ?1 ? K ?1 。 λ 解题思路: (1)先弄清条件,如图所示 d1 , d 2 ,α 2为已知, 基于外表面积的K,即K 2 d d 1 1 = 2 + + R? 2 K 2 α1d1 α 2 d1 d1 α1 d2 α2 λ duρ 0.8 c p μ 0.4 α 1 = 0.023 ( ) ( ) λ d μ (2)水的预热温度下降→传热速率 q 下降→只能是传热系数 K2′下降→是因 为垢层热阻 R′升高,利用操作前后的传热速率方程,比较法求得新的 K2′,再求 R′。 Wc C pC (t 2 ? t1 ) = K 2 ? A ? ?t m ′ ′ ′ Wc C pC ? t 2 ? t1 ? = K 2 ? A ? ?t m ? ? ? ? 解题过程: ) (1 α 1 = 0.023 λ duρ 0.8 c p μ 0.4 ( ) ( ) λ d1 μ 0.8 0.4 4175 × 0.549 × 10 ?3 ? ? ? ? ? 0.648 ? ? ?2 ?1 = 0.7452 × 2934 × 1.658 = 3626W ? m ? K d1 d d 1 1 = 2 + + R? 2 K 2 α 1d1 α 2 d1 0.0648 ? 0.020 × 0.6 × 988.1 ? = 0.023 ? ? 0.020 ? 0.549 × 10 ?3 ? α1 25 1 25 = + 4 + 6 × 10 ? 4 × = 1.195 × 10 ?3 3626 × 20 10 20 ?2 ? 1 ∴ K 2 = 837W ? m ? K (2)操作一年前:W C C PC (t 2 ? t1 ) = K 2 ? A ? ?t m = 837 ? A × ∴WC C PC (80 ? 20) = 83.7 A × 80.3 操作一年后:WC C PC t 2 '?t1 ) = K 2 '? A ? ?t m ' = K 2 '? A ? ( ∴WC C PC (70 ? 20) = K 2 ' ? A × 86.61 70 ? 20 K 2 '×86.61 式(ΙΙ )(Ι)得: ÷ = 80 ? 20 837 × 80.3 ∴ K 2 ' = 647W ? m ? 2 ? K ?1 d2 α2 (134 ? 20) ? (134 ? 80) 114 ln ( ) 54 ?? (Ι) (134 ? 20) ? (134 ? 70) 114 ln ( ) 64 ?? (ΙΙ ) 操作一年后,水的定性温度略有变化(45℃) ,物性数据会略有变化,α 1 也 会略有变化,下 列计算忽略此种变化。 ∵ d2 d 1 1 = + + R' 2 K 2 ' α 1 ? d1 α 2 d1 1 20 1 25 = + 4 + R'× 647 3626 × 25 10 20 ?4 2 ?1 ∴ R' = 8.84 × 1 0 m ? K ? W 点评:此题复习了①计算对流给热系数α的最重要的公式。②基于外表面积的传 热系数 K 以及垢阻与传热系数之间的关系。③学会用比较法解传热问题。 【例 2-3】重油和原油在单程套管换热器中呈并流流动,重油放热由 243℃降至 167℃, 原油吸热由 128℃升至 157℃。若维持两种油的初温和质量流量不变,而将 两流体改为逆流 流动,试求此时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和此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假 设在两种流动情况下, 流体的物性和总传热系数均不变化,热损失也可以忽略。 解题思路: 并流 T1=243 ℃ T2=167 ℃ 逆流 T1=243 ℃ T2′ t2=157 ℃ t2 ′ t1=128 ℃ t1=128 ℃ 遇到这类问题, 练习者要把握住热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可以分别列出并 流和逆流 两个热平衡方程和四个传热速率方程。 因为每种流向都有冷流体和热流体 两种传热速率。 再 利用“比较法”和灵活的数学手段,就可以求出冷、热流体的终 温 t2′和 T2′。 并流:Wh C ph (243 ? 167 ) = Wc C pC (128 ? 157 ) = K ? A ? ?t m ′ ′ 逆流:Wh C ph ? 243 ? T2 ? = Wc C pC ? t 2 ? 128 ? = K ? A ? ?t m ? ? ? ?
化工原理二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二课后习题答案化工原理二课后习题答案化工原理二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热力学、传质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化工原理二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问题:在一个恒温反应器中,气相反应A→B,反应速率方程为r=kC_A,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_A为A的浓度。
试证明,当反应速率恒定时,反应器内A的浓度也是恒定的。
答案:根据反应速率方程r=kC_A,当反应速率恒定时,r=kC_A=kC_A0,其中C_A0为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
由此可得C_A=C_A0,即A的浓度恒定。
2. 问题:试证明,在一个恒温反应器中,气相反应A→B,反应速率方程为r=kC_A,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_A为A的浓度。
当反应速率恒定时,反应器内B的浓度也是恒定的。
答案:根据反应速率方程r=kC_A,当反应速率恒定时,r=kC_A=kC_A0,其中C_A0为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
由于反应A→B是单向反应,B的生成速率与A的消耗速率相等,即r=kC_A=kC_A0=kC_B,其中C_B为B的浓度。
由此可得C_B=C_A0,即B的浓度恒定。
3. 问题:在一个恒温反应器中,气相反应A→B,反应速率方程为r=kC_A,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_A为A的浓度。
试证明,当反应速率恒定时,反应器内A和B的摩尔流量之比为C_A0/C_B0,其中C_A0和C_B0分别为反应开始时A和B的摩尔浓度。
答案:根据反应速率方程r=kC_A,当反应速率恒定时,r=kC_A=kC_A0=kC_B,其中C_A0和C_B0分别为反应开始时A和B的浓度。
根据摩尔流量的定义,摩尔流量与浓度成正比,即n=kC。
由此可得n_A=kC_A=kC_A0,n_B=kC_B=kC_B0。
因此,n_A/n_B=C_A0/C_B0,即反应器内A和B的摩尔流量之比为C_A0/C_B0。
4. 问题:在一个恒温反应器中,气相反应A+B→C,反应速率方程为r=kC_AC_B,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_A和C_B分别为A和B的浓度。
《化工原理二》复习题及答案.doc

《化工原理二》复习题一、判断题1.传质单元高度与设备的型式、操作条件有关,是吸收设备性能高低的反映。
A,对 B.错2.高温、高压有利于解吸。
A,对 B.错3.亨利系数E越大,物质的溶解度越小。
A,对 B.错4.解吸操作中,溶质由液相转入气相,此时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率小于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率。
A,对 B.错5.吸收过程所发生的是被吸收组分的等分子反向扩散。
A,对 B.错6.如气膜传质速率小于液膜传质速率,则该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
A,对 B.错7.已知q=—0.1,则进料中汽相量与总进料量的比为0。
A,对 B.错8.精馅过程中最小回流比是保证精t留操作所需板数最少的回流比。
A,对 B.错9.若精馅塔过热蒸汽状态进料,g线方程斜率大于零。
A,对 B.错10.板式塔容易实现侧线进料和出料,而填料塔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情况不太适合。
A,对 B.错11.填料的理论板当量高度HETF以大为好,HETF越大、分离越完善。
A.对B,错A.吸收C.解吸12. 板式塔中板上液面落差过大将导致气流分布不均。
为减小液面落差,设计 时常采取的措施是采用结构简单的筛板塔,溢流装置采用双溢流或多溢流。
A. 对 B,错13. 精馅用板式塔,吸收用填料塔。
A.对B,错14. 板式塔内气液逐级接触,填料塔内气液连续接触。
A.对 B,错15. 当增加塔板间距时,性能负荷图中雾沫夹带线向下移;当减少浮阀数时,漏液线向下移。
A.对B,错二、单选题1. 在吸收塔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A,回收率趋向最信」 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操作最为经济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2. 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平衡关系为y =2x ,入塔义=0.1, L/G = 1.5 ,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__________ oA. 0B. 0.05C. 0.066D. 0.0253. 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 2,若将用水量增加,则出塔气体中的 co 2含量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D,不确定4. 常压25°C 下,气相溶质A 的分压为0.054 atm 的混合汽体与溶质A 浓度为 0.0018mol/l 的水溶液接触,如果该条件下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 E = 0.15xl04atm, /?H 0 « 1000kg/m 3,问溶质 A 的传质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