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学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理解基督教在欧洲的重大影响。
4.认识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理解城市兴起的意义。
5.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认识其衰落的原因。
二、知识梳理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6世纪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9世纪法兰克帝国分裂奠定了后来西欧各国的版图——10世纪出现了新兴城市——12世纪城市出现了自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2.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教权凌驾于皇权——占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3.拜占庭帝国的灭亡:395年东罗马帝国诞生——6世纪拜占庭帝国大肆扩X——13世纪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败——15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点评:本课重点知识为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理解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教材详解1.查理马特改革: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最底层。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西欧长期动乱过程中,教会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不见如此,教会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高于一切。
3.西欧城市的兴起:10世纪初西欧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的矛盾日益尖锐。
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就是典型的代表。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进而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
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学案新人教版 (I)

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学习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和拜占廷帝国衰落的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
、东罗马帝国定都
如何理解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领地中的大小封建主
.封建社会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国家是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近。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3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
世纪后期,
凌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也衰落了。
※如何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作用?
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③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
A. 明治
、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B.
要作用。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C
马帝国
B
.西罗马帝
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处于什么朝代?
世纪。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中古欧洲社会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文化特点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古欧洲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教会权力、庄园制度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古欧洲社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有时学生的讨论偏离了主题,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我需要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确保讨论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关。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但部分学生反馈这些方法较难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简化教学内容,或者提供更多的辅导材料。
3. 教学评价:我发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后,我将完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内容逻辑关系
1.中古欧洲社会的政治制度
- 重点知识点:封建等级制度、君主制度、教会权力
- 关键词:封建、君主、教会、权力
- 板书设计:
- 封建等级制度:国王→贵族→农民
- 君主制度:君主权力、等级会议
- 教会权力:教皇、主教、神职人员
2.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生活
- 重点知识点:庄园制度、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人教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识记统一日本的时间及国家,理解记忆日本大化革新的背景、时间、在位天皇、主要内容及意义。
2.回忆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的事件,理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
3.识记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创立者、圣地、影响及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时间。
4.认识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
二、知识梳理1.日本: 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7世纪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混乱动荡——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加——630年穆罕默德返回麦加——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封建国家建立点评:本课主要讲了日本和阿拉伯如何走向封建社会的,重点识记大化改新和穆罕默德创教、传教、建国、统一半岛的过程,认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既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又是伊斯兰教创立传播的过程。
三、教材详解1.日本的奴隶社会: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大和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①背景:六七世纪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②开始: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③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6世纪末的阿拉伯半岛:为争夺水源和牧草,部落间相互仇杀,由此导致矛盾丛生、商路不通、外族入侵。
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4.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610年,目睹世间暴力和混乱的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只信仰“唯一真主——安拉”的伊斯兰教。
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知识与技能(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能够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会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
投影显示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投影显示《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示意图,明确法兰克王国的位置和现在在这一地区的国家。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教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讨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课题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2.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一、作业检查完成情况:优良中差自评:教师评价:背诵5分钟,提问上节课相关知识点二、知识回顾1.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2.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3.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三、知识整理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核心人物——中臣镰足(1)646年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社会过渡。
(2)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原因就国内而言;从国际来看是先进制度的影响。
(3)孝德天皇效法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的势力,形成了以为首的国家。
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土地所有制上,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知识拓展: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的“侍”(罗马字:以Samurai来显示,或者Bushi。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目标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大化改新1.日本统一(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 ①国内: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国际:中国隋唐王朝的繁荣强盛,强烈刺激着大和统治者。
(2)开始: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3)主要内容①政治上:②经济上:(3)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古代史上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要求掌握)①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②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之路,引大力进先进科技、发展生产力。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背景:①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②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③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了解)2、过程:(1)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创立了伊斯兰教。
(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年被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3)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
(4)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深入了解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1)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的封建化改革。
(2)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课程标准】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中考考点】
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一、选择题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B.大化改新是使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
C.大化改新后,明治天皇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D.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4.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6.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7.下列属于伊斯兰教创立者的活动是
A.献身科学,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B.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的封建国家
D.钳制思想,成为西欧封建精神支柱
8.读右图:该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神权凌驾一切
D.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9.法兰西的菲斯男爵在自己的封主路易斯男爵那里得到了10公顷的封地,是因为他带领自己的骑士为子爵守卫领地,可以判断这件事情发生在8世纪前期任宫相之后
A.伯利克里
B.查理·马特
C.凯撒
D.屋大维
10.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右图,请你帮他判断该
图反映的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1.右面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它的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
540人,同时也是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
这个国
家的最初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查理·马特改革 B.耶稣降生 C.法国琅城人民起义 D.丕平献土
12.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这一书中,我们可能看到的内
容有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廷帝国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④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衰亡了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15.西欧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比中国晚
A. 约100年
B. 约500年
C. 约1000年
D. 约200年
二、非选择题
16.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分属于亚洲东部和西部的两个重要国家。
回答:
(1)图一从建筑风格上看,该寺仿效隋唐风格,你知道当时日本还有哪些方面受隋唐影响?(2)图二中,该神庙属于哪一宗教?麦加对该教有何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的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材料一的图中A
能否管辖D?为什么?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欧洲政治、宗教和经济方面的特点。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5 BBCDC 6-10 ABDBB 11-15 DBBDC
二、非选择题
16.(1) 政治、经济上仿效隋唐进行大化改新;文字、书法、生活习俗等方面。
(2) 伊斯兰教。
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17.(1)西欧等级制度农民不能,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地位:经济中心。
意义:瓦解封建制度。
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确立
宗教:基督教会势力扩大
经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