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做最好的自己

研究报告:做最好的自己
研究报告: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激励教育

研究报告

屈家岭管理区第一初级中学朱红

一、研究背景(研究前现状)

2014-2015下学期,我教的学生杨洁来我校代课,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启发很大。在我教她们那个班的同学时,我曾送给他们一句话:“把小时做好,做到极限就是成功”。这句话在杨洁的心里扎下了根,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她做最好的自己,走向北师大的研究生。

我教杨洁那届的学生初中三年,以及我又做班主任带2015届的学生,我同样采用激励唤醒的教育模式,所带的班级与同年级的班级相比能够做到阳光,向善,同学们班级荣誉感强。

2015年中秋节,晚上快11点钟了,就读五三高中的胡慧君打电话给我,祝我中秋节快乐。那是她刚写完日记后给我打的电话,我得知她仍在坚持写成长日记。

现在我任教七八年级的心理课,我希望仍然走激励教育这条路,把这一教育做深入。于是提出“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激励教育研究。

二、激励教育界定(可同)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激励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激励教育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

它始于激励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孩子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孩子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可同)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中的主体来看待,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必须抓住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对主要矛盾;必须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趣等的要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还必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以整体综合教育影响施加于学生主体,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效益,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努力加以赞赏”。爱慕生有句名言:“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赞赏是对人的激励,给人带来快乐,使人增强自信。詹姆斯还从一项实验研究中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的3倍至4倍。我们常看到,受到赞赏、激励的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显得轻松愉悦,充满自信,往往眼睛亮而有神,视觉与听觉更为灵敏,思维更为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与创新欲,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应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善于与孩子交流沟通,善于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培育和发展孩子的强项,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多给孩子一份激励,孩子就多一份快乐、自信,多一份奋发向上的力量。这种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激励教育,是孩子茁壮成长的雨露,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激励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和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

生身上。老师和家长要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育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孩子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你的孩子将会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提个建议:凡学孩子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孩子。那么,你还给孩子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可同)

通过“做最好的自己”这一激励教育,积极探索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孩子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孩子整体素质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如何最大化激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2、激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模式的探究;

3、如何评价学生做了最好自己的评价探究。

研究的重点: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研究的难点:

1、被唤醒学生内动力的持久性;

2、如何评价学生做了最好自己的评价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七(1)班、八(6)班、九(6)班、九(8)班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可同)

1、发展性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而是把发展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重要任务。

2、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促进发展。活动是发展德育

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贯彻活动性原则,首先要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符合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注意指导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与练习。

4、成功性原则:是指各种教育、训练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减少失败的体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到鼓舞了。使学生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所吓倒,只要正视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加以改进,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查阅、鉴别、加工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学习《中小学德育新纲要》有关积极心理的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研究。

2、教育叙事法:叙述激励教育过程中一个个教育的故事。

3、体验研究法:营造体验场、通过零距离对话,进入生态体验之境,放下或悬置颠倒执著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全息沉浸、灵肉融通、诉说性对话分享并进行反思性表达的时候,体验者懂得了如何融通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和当下的生命感受,找到生命健康成长的丰沛雨露和和煦阳光。

4、反思性表达式研究法:实践并不是研究的终结,通过开展“后反思说课活动”、课例二次创造活动,引导教师反思研究过程、研究方式、研究效果,并形成反思情形表达,从而在反思中成长。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7年1月)

1、制定研究方案。

2、拟定了本阶段计划,学习了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激励教育的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各阶段研究的内容。

3、设计研究前的问卷调查表并开展问卷调查。

4、撰写一份有质量的调查报告。

5、多途径最大化地开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课诵读,明确真正成长的意义。

6、激励学生写成长日,宣传栏里表扬“毅力长跑者”。

7、引领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反思成长,激励学生我的成长在这里。

(二)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8年12月)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

1、一是课前背诵成长宣言:2016我要做最好的自己;2016我要时时绽放自己的美丽;2016我把小事做好,做到极限就是成功。

2、激励学生每日记下成长:要求学生只要是自己做得最好的点滴都把它记载下来。三是月月展示成长:

3、每月每位同学把自己这月来做得最好的地方写在苹果形的便利贴上,贴在班级黑板报的“班级成长树”上;

4、利用班级的多媒体,学校的宣传栏展示宣传“做最好自己”的个人。

5、激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家最美故事》

6、做最好的黑板报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不断完善积极健康教育模式;

2、开展特殊学生的团队辅导:针对问卷调查中的心理问题,确定年级特殊学生团队辅导对象,利用班会开展

3、激励学生坚持写“我成长我快乐”日记:八(7)班李湘豫《谁的青春不迷茫》,徐静茹《浅时光的深思考》,杨欣《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在记载中成长。

4、引领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反思成长,激励学生我的成长在这里。

5、开展全体教师积极心理培训。

第三阶段:2018年2月—2018年8月

1、以九(7)班为激励教育研究对象,在这个阶段,九年级面临着中考,开展以“人生的意义”为主题的

在临近中考仅两个月,九(7)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减,神散,学习态度敷衍,我和郑燕老师为九(7)班的同学做了一次《我要开花——做最好的自己》团队辅导。

2、开启“养花个别激励教育”

临近中考,九(7)班王新(化名)因中考压力,有轻生割手腕的做法,九(1)班田柏芊稍有心里不悦只时,用小刀在手腕上划痕的习惯。对于这些对生命之轻视的行为,我开启了养花的激励教育,目的希望学生在养花的过程中养心,在养花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小肉花生命的顽强,看到生命的绿意。让花陪伴,把高兴的是与花分享,把不快的事向花倾诉,让绿意永远开在心间,从而走出心里的压力。

3、激励家长最好的家长:我们在心理课上提出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我们也让家长最最好的家长,

(1)引领九(1)班家长做最好的叫做:《聆听孩子成长背后的故事》(2)引领九(7)班家长做最好的家长,主题是我们心理辅导室的几位辅导教师为九(7)班家长做了《为了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的培训。在培训会上,郑燕老师讲述的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3、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我在春天里成长》。

(三)总结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1、以八(1)班为激励教育研究对象,从问题入手,从八(1)班班风学风入手,以主题激励教育为主线,激励学生努力打造新的的“八(1)”形象,感知班主任鲁梦婷老师的爱和辛勤付出,同时也感知所有任课老师对八(1)班深情厚爱。

2、激励教育从现象入手,问题即教育,教育即激励。遵从语文教育的本质:“文道统一”,语文课,即问题激励教育课。

3、开启“叶画激励教育”,激励成长,量化成长,主题是“我在开花”。

4、激励学生热爱语文,培养良好的语文读书习惯,从学会静心读书,学会圈点勾画入手,学会品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周记,不在字数上做要求,只在“吾手写吾心”。

5、从喜马拉雅FM的立志美文中引领学生成长,

6、坚持”每日一语”诵读。

十、研究途径及策略

(一)唤醒再唤醒:

1、节节课诵读——《我要成长》

七年级同学在心理课前诵读《幸福成长宣言》,引导学生时刻牢记:“幸福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八级学生课前朗读《世界因我而美丽》,让学生在朗读中心灵得以平静,在朗读中认识生命的真谛,时刻牢记时时绽放自己的美丽就是成长;在朗读中一次次被唤醒——我要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在老师的点点滴滴的点拨下成长的,“什么是成长”也许是个大的话题,不可知不可感,那么我们老师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引领,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去感知。

学生在《世界因我而美丽》能量朗读中,一次次被点燃,一次次贮存成长的能量,孩子这样说道(三月能量朗读人余佳):每次朗读的时候,都感觉身体里充满了力量,哪怕是读过很多次,但每次读的激情久久都不会散去。

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丽的,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更加美丽的,让世界因我而美丽。马文聪同学写到:三月能量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力量。让我有了努力学习,考试争取考高分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中的快乐。差生刘旺写到:读了这篇能量朗读之后,我觉得我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一瞬间,我感受我更有信心超越关凌凯。还有的同学说每当自己读的时候,身体里就像装上了一台发动机,浑身充满了力量……小小朗读,学生感受很深,也很真切。知行意是教育的真谛。学生触动了,感知了,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实在行动中去。这才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2、日日记载成长

每日记下成长:要求学生只要是自己做得最好的点滴都把它记载下来。

成长日记本也是你成长的足迹,是你最好的伙伴,给你的成长自己起个最好听的名字,每天对它说说话

你把你每天点滴的成长写下来,与你的好伙伴分享你的快乐,你会更快乐,你每天把你的烦恼统统地倾诉给它,你的好伙伴会为你擦去眼泪,每天让它为你加油。有些同学真的是天天坚持与自己的好伙伴对话,天天快乐着。现在八(7)班李湘豫,八(1)班杨欣,祁景仪,陈逸杰,朱惠子等。还有已上高中的徐静茹《浅时光的深思考》。

每日三言两语,便成哲理诗文。

3、月月展示成长

每月每位同学把自己这月来做得最好的地方写在苹果形的便利贴上,贴在班级黑板报的“班级成长树”上。

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把“知”落实到行动中去,在行动中真正感知真真切切的成长,同时激励孩子们要试试绽放自己的美丽。我的格式是“我是三月花,三月我最芬芳的是:……”要求孩子们心中都要有一朵你最喜欢的花,这也是一朵精神之花,它时时激励着自己,要绽放自己的美丽,绽放自己的芬芳。孩子在每个月记下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成长的同时,也能感知小小的成长带给自己美丽的芳香。一个小苹果贴,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月成长的果实,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成果帖子班级成长树上就是整个班级的成长,那么整个班级就沐浴在成长的芳香中。

同学在寻找自己一个月小小成长:秦伟东说,我是五月玫瑰花,五月,我做最好的是我学会了去忍让别人,有一次中午,我去打饭,有个同学把汤弄得我新衣服上了,我当时气得把人叫来了,后来我经过冷静的思考,那位同学应该是不小心的吧,这件事不是算了吧!有的同学说自己这个月最芬芳的是用买废品的十元钱买了两盆花,有的说他控制住自己一个月不玩电子产品,一个住读生说,她这个月最芬芳的是陪姨婆说话了……,看着孩子们能感知成长,确实是教书的欣慰。

(二)、提醒再提醒

1、时时提醒——提醒孩子们把小事做好,做到极限。

一个月找回自己的成长,一个学期总结自己的成长,在体验中成长,在变化中成长,感知成长,强化成长,让成长的力量激励自己向

前。每个学期结束时,就让孩子写《2016我的成长在这里》。

2、事事提醒——引领孩子们在主题式活动中,反思成长。

近两年,我们学校的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十月份都会参加金色农谷青少年培训基地举行的校外实践活动,历时四天的实践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也能真正感受到成长,我会乘热打铁地让孩子们赶快记下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就是时时唤醒成长,让孩子们感知成长,时时让孩子们反思在刚刚结束的某项活动中,你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作家宗璞有篇文章叫做《提醒幸福》,我却时时提醒学生要成长,播种成长的种子,企盼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如参天大树屹立于生活的风雨中。

如果我们每位教育者,不忘我们教育的真谛——唤醒、激励。时时事事不断地去唤醒,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在我们的呼喊和激励中长成参天大树。

(三)时时播报成长

利用班级的多媒体,学校的宣传栏展示宣传“做最好自己”的个人,进一步激励孩子们成长。我的宣传栏里分为“心理课堂”、“心海杨帆”、“心灵方舟”三个板块,心理课堂上一言一行做得好的同学,坚持写成长日记的同学,课前大声诵读《幸福成长宣言》的,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办得好班级,时时绽放自己美丽的……我都时时抓拍,张贴在宣传栏里,宣传栏的展示是“美轮美奂”。

只要绽放,就是成长,只要绽放,就放大成长。

不断营造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春天,不断唤醒孩子们“我要成长”。孩子们就会沐浴春雨,在春天里拔节,在春天里时时绽放自己的美丽。

(四)关注成长

也许一次次,有意无意地问候,其实是一次次心灵地抚慰,一次次心灵的抚慰,会让孩子心平静不躁动。长时间的心宁便也不再躁动。这也许就是无声貹有声的教育。

(五)、心灵抚慰:

激励的教育是建立在爱的教育的基础之上,用爱的眼神,用爱的言语去传递一颗爱心,孩子在你温柔的爱意里静静地做最好的自己。师生间心灵相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用一颗爱心,春风化雨地爱抚孩子的心灵,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爱是有感应的。

(十一)激励教育模式:

问题切入——主题激励教育——量化激励——放大表扬(三)成长收获:和孩子一起成长:

激励教育何不是引领的教育,引领孩子认知,“知行义”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引领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时,作为我们实验教师也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不能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也应该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1、首先是心态的引领:

做课题,用积极的心态去引领孩子们时时刻刻做最好的自己,当下做最好的自己。和孩子们交心,和孩子们换心。

以我们的课堂为载体,在你的课堂上,你自己应该是心怀大爱,如何在一节课,面向全体学生,你自己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时剖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的课堂也应该是教育的课堂,时时唤醒,时时激励。不怕耽误时间,唤醒比知识更重要,孩子被唤醒了,他自己都会学习了。

我们带着我们的课题去引领孩子学习,引领孩子成长。我们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我们无愧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至于最后的结果不

要太计较。

作为实验教师的我,我是这样去践行的。

2、以积极的心理前行:

我们做课题,其实也是在修行。课题不好做,课题思路打不开,我们只要带着我们的课题思想,课题方向去做课题,去反思,再践行,再反思,课题在你做与反思的过程中会不但完善,你思维的火花也会不断地闪现。还愁没思路没途径,三年课题研究下来。你的教育教学,你的课题研究的水平都会大长。

你的课题践行,是“做+反思”,一个案例加你的反思,就是你的一篇篇成果,一个个成果归纳就是你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最后,永远地拔高自己,让自己永远行走前行的路上,人生不苍白。一路走来,一路做最好的自己,人生亦很怡然。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本着边学边做的指导思想。在做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带着方向去做,边做边思考,边思考边践行,践行的过程也看到了研究的小喜悦。

激励教育贵在老师的主导性,老师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就会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主动性就会有激励的策略。关于激励教育的评价研究似乎仍是茫然,在我看来,有进步就是成长,有进步就是最好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教育,就有“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的激励,直到永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