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化疗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维普资讯
・ 68 ・
新辅助治 疗在直肠癌 治疗 中的应用 和评价
任 东林 【 关键词】 新辅助 治疗 ; 直肠癌 【 中图分类 号】 7 0 ;7 5 + R 3.R 3. 7 5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10 45 1(0 8 0—0 80 10 —5 2 0 )206 —3 l 郭 学峰
新辅助 放疗 有局 部控 制率 的提 高 , 对总 生存率 无 但
明显 改善 。仅在 瑞 典直肠 癌研 究 中心 (R T 显 示 SC )
总生 存率 有提 高 ( 4 %提 高 至 5 %) 1 由 8 8 [。因此 , 5 多 数外科 医生仍 认 为新辅 助放疗 尚不 能作为直肠癌 治 疗 的标准 化方 案 。作者 认 为 , 管新辅 助放疗对 患 尽 者 的远 期生存 率没有 明显 的改善 , 但使保 肛率增加 , 局部 复发率 降低 , 生活质 量得 以提 高 , 对局部进 展期 直肠 癌仍 不 失为值 得继 续探 索 的方法 。 22 术前 新 辅助 化 疗 目前 新辅 助化 疗 常用 的一 .
立替 康 ( P -1 、奥 沙利 铂 ( x l li) 卡培他 C T l) O ai a n 或 pt
果, 包括远期生存率、 保肛和保功能率等则较为困难。 新辅 助治疗 ( eajvn e p ) no du athr y 是指 术前 采用 t a 的 一 些 治疗 方 法 ,包 括 新 辅 助 化 疗 (eajvn no du at ce oh rp, ) 新 辅助放 疗 (eajv n rdo h m teay NC 、 no du at a i— te p )和新 辅助放化 疗 (e ajv n c e rdo hr y a n odu at hmoa i— te p ) 新辅助 治疗可 以使肿 瘤降 期、 hr y 。 a 降级 , 达到提 高根 治性切除率 、减少 局部 复发和 增加保 肛机会 的

直肠癌的最新诊治进展与研究

直肠癌的最新诊治进展与研究

直肠癌的最新诊治进展与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所谓的高品质生活时,往往忽略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引发了直肠癌等生活方式病。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癌的第2位[1]。

近年来,国内外直肠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日益趋于年轻化。

直肠癌根治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0%~90%[2]。

由此可见,提高直肠癌疗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作为辅助,在根治的前提下,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医学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直肠癌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35-01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症,因为其病发位置特殊,手术较为困难,术后容易复发,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本文将针对直肠癌的诊断要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做一综合论述,现报告如下。

1 直肠癌的诊断要点的研究直肠癌早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会出现轻微血便,但容易被患者忽视。

病情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明显的排便习惯的改变,每日大便次数频繁并伴有鲜血,腹部有疼痛感觉。

直肠癌晚期时,上述症状都有明显的加重,患者身体消瘦并伴有贫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尿频、腹水等不适反应,再严重时可出现恶病质。

2 直肠癌的诊断方法的研究2.1 直肠手指检查作为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步骤,医生在检查时要有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延误诊断的情况出现。

直肠手指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率约为80%。

中期直肠癌诊断时可摸到形态如菜花样的肿块;晚期直肠癌诊断可摸到硬度像石头的肿块,并且指套上会有带血便的污浊之物。

直肠手指检查可以对直肠癌进行大概的诊断,但仅仅是对局部浸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 直肠镜检查是通过由肛门进入直肠的带有电子摄像功能的直管,观察患者肿块的形态、位置等。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 1 0 3 1 5 0 4. t 01 1 2 . 8 2. 0 h ml
8c m 6例。依据 A C J C直肠癌 临床分期 Ⅱ期 3 1
例、 Ⅲ期 1 4例。
12 治 疗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 均 给予 盆 腔 外 照 射 , . 对 分 割 剂量 2 y 次 , G / 5次/ , 量 5 y5周 。同 期 放 周 总 0G / 化 疗组疗 同期 口服卡 培 他滨 80m,m , 0 e 2次/ , / d口
服 1 休 7d 1 4d 为 周期 , 2周期。治疗 中每周复 共 查血常规 1 次。放疗结束后 4— 6周进行根治性 手
术 治疗 。 13 直肠 癌新 辅助 治疗 疗效 评价 标 准 : 所有 术 后 . 对
宁夏 医学杂 志 2 1 0 1年 1 2月第 3 3卷第 l 2期
N nx igi dJ e.01 V l 3 N aMe c 2 1 ̄ o 3 , 0
所有病 例 均 经 病 理 活 检 确 诊 为 直 肠 腺 癌 。男 性 2 9 例, 性 1 女 6例 ; 年龄 2 7 4— 8岁 , 均年 龄 5 平 2岁 。纤 维直肠 镜 提示病 变 距 肛 门 2—6a 7例 , 肛 门 7 m 3 距

助治疗 , 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 达到降期 , 提高保肛率 , 降低局部复发率。本研究对收治 的 4 例接 受新辅 5
Ra i t n d s s 0 Gyd l e e s 5 f c in f . a i a e e t n wa e ome —6 w e satrt ec mp ein o e r da d ai o ewa ei r d a r t so Gy R d c l s ci sp r r d4 o 5 v 2 a o 2 r o f e k f o l t ft a i - e h o h

直肠癌的放疗

直肠癌的放疗
植入治疗不推荐常规应用。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直肠癌放疗规范
• 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定位 • (1)定位前准备:推荐定位前1 h排空膀胱后饮水800~1
000 ml使膀胱充盈,并排空大便。
• (2)体位和体膜固定:可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热塑体膜固
定。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直肠癌放疗规范
• 照射范围及靶区定义 • (4)危及器官定义:盆腔内的小肠、结肠、膀胱、双侧股骨
头、男女外生殖器、男性尿道球部和女性会阴为直肠癌手术前 后放疗区域内的危及器官,也需要注意保护髂骨骨髓,建议勾 画并给予照射剂量与体积的限定。注意与患者沟通,告知放疗 对于生育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建议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进行生 殖医学咨询。
射中器官运动和日常摆位等不确定因素。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直肠癌放疗规范
• 照射范围及靶区定义 • (1)原发肿瘤高危复发区域包括肿瘤及瘤床、直肠系膜区和
骶前区。推荐放射野包括肿瘤及瘤床,以及≥1 cm的安全边缘 。
• (2)区域淋巴引流区包括直肠系膜区、髂内血管淋巴引流区
• (6)早期直肠癌的根治性放疗:因浸润范围小、淋巴结转移
率低,在包括肿瘤≥1 cm的安全边缘、直肠系膜区和骶前区的 基础上,可考虑适当缩小预防性照射范围。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直肠癌放疗规范
• 新辅助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间隔期化疗可增加肿瘤退缩、减少复发转移,
• 如果放化疗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可采取等待观察策略。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两 组 患者 肾 小 球 直 径 均 明显 增 大 , 组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有 参考 文 献 两 没
1 in rR, e ps L Edi e , t 1 e pri sg o d F .T n t 太 大 的对 比差 异 , —F GS组 尿 蛋 白量 为 3 8 士0 8g d OB S . 5 . 7 / ,OB G — M E3 We i e J K m nR , lr g L e a h ehic sn rme acmplai f sieo ei y do : o i t n o s bs y[J] c o ma v t .An nen nItr 组 血 清 蛋 白量为 o 8 士 o 9g d P< 0 0 , . 7 . 8/ , . 5 0B— F GS组 血 清 蛋 白量 S
ao oi p pts s[J] n e L n ),2 0 ,2 1 ):1 9 .ItJ Obs( o d 0 5 9( 2 35

1O 4 1

[ ] Hu n 4 a gY,Wo g mo h m ,Kat gJ t 1 e i icess n a mta S si ,e .R nn nrae n a
临床研 究
CeA e健 l hsno nona ied妇 mHt n 外 儿 康ee 中rW Fi g h
2年 第卷6 0 6 1第 1 月9 期 1
增大否 目前多采 用肾小球 直径 来判断 , 蛋 白量 、 尿 血清蛋 白量、 尿渗透 子显微 镜 检 查 下 可 见 不 同 程度 的 节 段 性 足 突 融 合 , 较 特 发 性 但 F GS轻 [ 。 S 4 ] 浓 度 以及 各 个 代 谢 指标 。 O B—GM 病 初仅 呈 现 微 量 白蛋 白 尿 .而 后 逐 渐 加 重 ,直 至 大 量 蛋 14统计学方法 : . 数据均用专业 的统计分析软件 进行处 理。计 量数据 S 大 血 以平均 土方差表示,并且采用 t 检验 , 所有 计数数据然 后采用 x 进行 白尿 ,肾小 球 滤 过 OB — F GS常 呈 现 中 、 量 蛋 白 尿 , 清 蛋 白量 OB GM 组也是 明显低于 O B—F GS组 , S 尿渗透浓度 OB —GM 组较 高。 检 验 , 且 P<0 0 并 .5为 对 比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另外 两 组 患 者 多数 均 出现 各 种 代谢 紊 乱 , 现代 谢 综 合 征 。 呈 2 结 果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诊断;综合治疗;指南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其中80%~90%的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

然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因此,制订个性化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XXX自2008年开始联合编写《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该指南于2010、2013年进行修订,2016年修订后进一步与XXX、XXX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XXX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共同修订。

2020年再与XXX结直肠肿瘤学组、XXX 等联合,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该指南提出了诊断、预防、外科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建议,各地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推荐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分类的界定详见附录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根据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在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则称为异时性肝转移。

本指南将分别阐述这两种情况以便于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订。

1.2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了进行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病理学分期评估外,还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腹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筛查和诊断肝脏转移瘤。

如果超声或CT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但不能确诊,可以加行血清AFP、肝脏超声造影和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在病情需要时,可以进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0 6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副作用和并发症
腹泻:放疗可能导致肠道功 能紊乱,引起腹泻
放射性肠炎:放疗可能导致 肠道炎症,引起腹痛、腹泻
等症状
放射性膀胱炎:放疗可能导 致膀胱炎症,引起尿频、尿
急等症状
皮肤反应:放疗可能导致皮 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骨髓抑制:化疗可能导致骨 髓抑制,引起白细胞、红细
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如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 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放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联合治疗方案探索
1
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 效果,降低副作用
2
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免疫结合:通过基因 编辑技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4
放化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探索 新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1
优化放化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放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加强患者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治疗方案设计
01
确定放化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4
制定放化疗的副作 用预防和处理措施
02
制定放化疗的剂量 和疗程
05
制定放化疗的疗效 评估和随访计划
03
确定放化疗的联合 方案和顺序
放疗技术选择
01
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02
放疗剂量: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因素确定放疗剂量

(word完整版)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word完整版)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一、背景尽管外科手术一直以来都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直肠癌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化疗,特别是随着新辅助疗法的引入,直肠癌治疗在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早在十余年前,就有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后联合应用放疗及以氟尿嘧啶(5- FU)为基础的化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时间[1- 2].这一疗法一度成为国际公认的UICC— II 及III 期直肠癌的标准疗法.但治疗存在较强的毒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差.近年来,术前的辅助放化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这种治疗模式即所谓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二、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前放疗可更有效地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具有诸多优点:①可实现术前的肿瘤“降期”、“降体积",部分肿瘤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3]。

②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这也是术前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优势。

研究显示,新辅助放疗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可由40%左右提高到约60%[4].目前普遍的认识是,结合新辅助放疗,直肠癌在男性距肛缘5~6 cm,女性距肛缘4~5 cm的情况下,可安全行保肛手术。

③减少术后原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肿瘤细胞在放疗后出现坏死、纤维化等改变,可降低手术中因牵拉、挤压而导致肿瘤细胞脱落的机会;同时,放疗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脱落肿瘤细胞种植、存活的机会;新辅助放疗后,肿瘤的切缘阳性率亦明显下降。

上述因素均使局部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

1997 年的瑞典直癌研究显示,术前短程放疗后肿瘤的5 年局部复发率由27%降至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辅助放化疗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丁琦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18期
【摘要】目的:探究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应用新辅助放化疗取得的临床成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晚期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放疗,观察组为新辅助放化疗。

针对肿瘤病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质量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肿瘤病灶总缓解率(82.5%)比对照组(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晚期直肠癌;转化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18.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41-03
直肠癌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发的临床病症,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1]。

本文为探究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应用新辅助放化疗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晚期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0.0±1.2)岁,病程1~3年,平均(2.0±1.3)年,肿瘤直径5~9 cm,平均
(7.0±0.6)cm;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47.0±2.1)岁,病程1~5年,平均(3.0±1.5)年,肿瘤直径6~10 cm,平均(8.0±0.7)cm。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文献[2] WHO中规定的有关晚期直肠癌的诊断标准;(2)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4)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5)哺乳期及妊娠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放疗,主要方法为:通过CT技术的辅助作用,对肿瘤位置进行定位,IMRT为放疗计划,通过直线加速器6 MV光子线进行治疗,每周照射5次,盆腔淋巴引流区及直肠肿瘤部位是照射的主要范围,放射的总剂量50~56 Gy,每次1.8~2.0 Gy。

给予观察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主要方法为:开始第1天时,对患者实施130 mg/m2奥沙利铂静脉滴注治疗,第1~14天时,给予患者1000 mg/m2卡培他滨口服治疗,治疗次数为2次/d,持续治疗1个周期,3周为1个周期。

放疗方案如上述对照组患者。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效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症状缓解判定标准如下,完全缓解为肿瘤消失,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为肿瘤消失大小超过50%,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稳定为没有新的肿瘤发生,且肿瘤减小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为有新肿瘤产生或肿瘤增大超过25%,病情加重[3-4];总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病灶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总缓解率为82.5%,对照组为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方面对比
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高病发率、高死亡的临床病症,该病发生后可损伤结肠黏膜,造成结肠坏死、穿孔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败血症、休克等病症[5-6],探究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新辅助放化疗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的作用为:化疗对放疗的敏感性具有提高作用,能够使肿瘤体积减小,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放疗对化疗药物的毒性具有增强作用,可以使化疗敏感性提高,对化疗不敏感细胞的繁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步化疗对放疗导致的部分细胞快速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步化疗对放疗放射野外的较小病灶具有杀灭作用,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7-8]。

可见新辅助放化疗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本文通过探究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总缓解率为82.5%,对照组为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环境因素方面的得分分别为(86.1±10.2)、(80.1±9.2)、(87.3±9.7)、
(88.5±11.3)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得分分别为(63.2±9.7)、(52.3±12.6)、
(70.8±10.1)、(73.5±11.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病灶缓解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权权,史晓辉,傅传刚,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评估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9):1040-1043.
[2]汤帆,覃宇周,陈建思,等.胸苷磷酸化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23):3686-3689.
[3] Wong S J,Winter K,Meropol N J,et al.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0247:A randomized phase Ⅱ study of neoadjuvant capecitabine and irinotecan or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2,82(4):1367-1375.
[4]崔春艳,田丽,刘立志,等.MRI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无瘤生存期的评估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37(3):450-455.
[5]刘英强,陈淅涓,姬社青,等.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10):2395-2397.
[6] Mohammed Mohiuddin,Rebecca Paulus,Edith Mitchell,et al.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r distal rectal cancer: 5-year updated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neoadjuvant combined modality chemoradiation for distal rectal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3,86(3):523-528.
[7]池畔,陈致奋,高源,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盆壁及肠管纤维化并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1):1092-1097.
[8]阿衣古丽·哈热,帕丽达·阿皮孜,伊斯刊达尔·阿布力米提,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1):5-8.
(收稿日期:2017-0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