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桂西北一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的分析和捕捉
2012年6月26~27日桂林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12年6月26~27日桂林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王艳兰;赵洁妮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2(033)A02
【摘要】对2012年6月26—27日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强降水过程
是500hPa高原东部槽和700—850hPa低涡切变以及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桂林上空持久的暖湿气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850—700hPa西南急流左侧的强辐合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稳定的强云带造成大暴雨。
强对流回波强中心达50dBZ以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达25—30kg/m2,回波顶高达14km。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王艳兰;赵洁妮
【作者单位】桂林市气象局,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2012年6月5日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J], 张艳艳
2.2012年6月23—24日桂林南部连续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陈国连
3.2012年6月26~27日桂林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J], 王艳兰;赵洁妮
4.2012年6月25-26日贵州省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J], 王钦;杨占婷;陈超君
5.2013年6月26-29日江西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张娟娟;刘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

2012年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王红军;胡英华【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3(7)4【摘要】Based on the satellite imagery,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sounding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resolution 1ºí1º), the large-scale persistent severe precipitation on the main landing field from 25 to 28 June 2012 i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when the cold air met southwestly warm and humid air. There was southwest current ahead of the trough at 500 hPa and the northeast-southwest shear line at the 850 hPa. The surface cold front turned to ground trough.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atmosphere were high with convective instability. The invasion of severe cold air took place in the lower levels. The cold air met warm, damp air so as to form the convergence and updraft meanwhile the ascending movement of the warm, damp air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Owing to the severe warm and damp currents, the cold air weakened during moving southward and the velocity slowed down. The Okhotsk blocking ridge was dynamically stabile so that the cold air and warm air confronted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ain landing field, therefore,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maintained persistently leading to an abnormal precipitation event.%利用卫星资料、航天主着陆场区观探测资料和NCEP的1º×1º再分析资料,对场区2012年6月一次极端降水事件进行研究。
甘肃玉门2012年“6.5”暴雨成因分析

甘肃玉门2012年“6.5”暴雨成因分析作者:雷淑琴陶生才金生仁等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9期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C卫星云图、自动站降水等资料,对2012年6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1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对高空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数据,从不同角度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500hPa“东高西低”型环流形势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环流背景;(2)河套西部的闭合性反气旋致使西方冷空气不能快速东移出玉门市,在玉门地区上空长时间滞留,为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较长时间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3)高原槽的移动使高原到玉门市南部一线维持一支西南气流,以及“河套小高压”南侧维持的东南风,这2支水汽通道为暴雨区输入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形成了较大的水汽通量,导致整层的空气接近饱和,从而为此次大暴雨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关键词:玉门;暴雨;东高西低;水汽条件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23-04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降水现象,它是中国夏季多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国家气象局把日降水量≥50mm的降水定义为暴雨,但西北地区是我国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向来以干旱著称。
河西走廊北有腾格里和巴丹吉林2个大沙漠,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仅50~200mm,是我国最干燥的区域之一[1]。
地表多以沙漠戈壁为主,建筑物、排洪设施防雨能力差,该地区只要稍微出现大的降水就会成灾。
因此,兰州中心气象台将日降水量≥30mm的降水定义为河西地区的暴雨标准[2]。
西北地区西部的强降水发生概率较少,但1次强降水过程就可能出现灾害。
2012年6月5日玉门地区出现1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局地24h降水量达96.4mm,较该地区年降水总量多45%。
本文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引起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的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一次副高控制下的桂西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副高控制下的桂西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蒙萌;李有为;黎大美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6(037)0z1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资料,对2015年9月11日夜间至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1)这次大暴雨是在副高控制下,但大气层结不稳定,由锋面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2)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在强降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同时需结合天气形势综合运用.(3)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的出现,预示着短时暴雨的发生.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蒙萌;李有为;黎大美
【作者单位】河池市气象局,广西河池,547000;河池市气象局,广西河池,547000;贺州市气象局,广西贺州542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副高外围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沈毅;露丹
2.一次副高西北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赖小红;舒小军;张宝;闵新平
3.副高西北侧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李社宏;胡淑兰
4.一次副高控制下的南平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黄待静;陈伟明;王涵彧
5.西宁地区一次副高边缘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赵娟;谢启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初夏西北干旱区罕见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J ] .J o u na r l o fA i r dMe t e o r o l o g y , 2 0 1 5, 3 3 ( 1 ) : 1 2 8—1 3 7 ] ,d o i : 1 0 . 1 1 7 5 5 / j . i s s n . 1 0 0 6- 7 6 3 9 ( 2 0 1 5 )一 0 1 -0 1 2 8
兰州 7 3 0 0 2 0 )
摘
要: 利用 常规观测资料 、 美 国环境 预报中心逐 6 h F N L ( 1 。 ×1 。 ) 再分析格 点资料 、 N C E P / N C A R( 2 .
5 。 × 2 . 5 。 ) 逐6 h 再 分析 资料 、 F Y一 2 E气象卫星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 , 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 断 分析方法 , 探究 了 2 0 1 2年 6月 4— 5日发生在新疆库尔勒至甘肃玉 门一 带干旱地 区 6 0 a 一遇 的大暴 雨 天气过程 的水汽来源 以及触发机制 。结果表明 : 中层强盛 西南低空 急流和低层偏东低 空急流 为暴 雨 区源源不 断地输送水汽并带来不稳定能量 ; 前倾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 , 形成大气层结强烈对流不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2— 0 5 ; 改回1 3期 : 2 0 1 5—0 1一 O 5
2 0 1 2年 初 夏 西 北 干 旱 区 罕 见 区域 性 大 暴 雨 天 气 过 程 分 析
2012年桂西北一次暴雨漏报的原因分析

7 0 0 h P a一直 伸展 到 2 0 0 h P a 。到 2 O时该 站 的抬 升凝 结 高 度 有 所 下 降 ,不 稳 定 层 结 从 8 5 0 h P a延 伸 到
2 0 0 h P a . 表明该 区上 空不稳 定 能量在 不断增 强 : 南 宁 站 的上 空不 稳定 能 量在 7 0 0 — 8 5 0 h P a及 6 0 0 — 4 0 0 h P a
静止 锋 由于弱 冷空 气从东 路补 充南 下 。导致 东段 明
根据 天 气 图 分 析 , 5 0 0 h P a为 多波 动环 流 , 2 3日 0 8时 云南一 广 西 一带 为偏 西北 气 流 ,并没 有 明显 的 槽, 高原槽 处 于 四川盆地 一带 , 而该 槽东 移正 好 引导
显南 压 , 西 段南 压不 明显 , 但 强度 明显增 强 。综合 上 诉 所 有 因素 在 百 色 一 河池一 柳 州 南 部 一 带 出现 了局
地 的短 时暴雨 到大 暴雨 天气 。
3 . 2 欧洲 和 T 6 3 9数值 预报 中心产 品 分析
3 . 2 . 1 E C MWF数值 产 品
场分 析 表 明 :水 汽 在 云南 一 桂西 北一 贵州 一 带辐 合 , 辐合最 大值 为一 2 0 g ・ ( e m ・ h p a ・ s ) , 到2 0时 大值 区
明显西 落 到桂西 北角 ,对 预报是 否 出现暴 雨增 加 了
难 度
指 数则 降至一 2 . 4 7 ℃。 e a p e值从 0 8时的 7 3 6 . 1 剧 增到 3 0 1 4 . 1 . 2 3日夜 间强 降雨 天 气 开 始在 百 色 中南 部 出
3 . 1 天气 系统配 置分 析
2012年昆明市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对比分析

2012年昆明市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对比分析2009年以来,昆明市遭遇四年持续性干旱,干旱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损失大,人蓄饮水十分困难,市气象部门抓住每一次有利天气过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增加库塘蓄水。
2012年2月29日,昆明迎来了本年度首场中雨量级降水过程,全市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现主要通过对天气形势,作业影响区域和非影响区域过程雨量进行分析,初步分析此次降水过程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从分析上看,此次降水过程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得到了市水务、水文、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认可。
标签:人工增雨;联合作业;作业效果;对比分析引言干旱是昆明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气候干旱进一步加剧昆明水资源的短缺压力。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昆明年总降水量呈减少态势,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昆明干旱事件已由过去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
2003~2010年连续8年分别发生了严重的冬春连旱、初夏干旱和盛夏干旱,2004年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严重干旱,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7年持续春夏连旱,2008年出现连续三个月干旱,2009年遭遇五十年一遇旱情;2010年秋冬春初夏连旱“百年不遇”;2011年年降水量持续偏少,许多小库塘、小水库几近干涸。
为提高昆明城市供水能力,切实解决昆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辟新的水源以满足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实现昆明市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常年资源性人工增雨作业,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主动应对干旱加剧、水资源贫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问题,减轻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危害和损失,弥补抗旱手段的不足和缓解水资源与用水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地区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市在主水源区建设人工增雨基地,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加水库蓄水、抗旱减灾、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潜力巨大,增雨效果得到了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
桂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2, Vol.12 No.3作者简介 黄群玲(1981—),女,广西东兰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2-16Analysis of a Weather Process of Continuous Heavy Rain in Northern GuangxiHUANG Qunling et al(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ech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 The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analysis data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a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process in north Guangxi from June 7 to 10,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of this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were mid-latitude trough, cold air on the ground, warm shear line and low level jet, which provided a favorab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ecipitation. The onset of monsoon and the stable maintenance of subtropical high caused a very strong southerly low-level jet over northern Guangxi, and formed two strong water vapor channels, one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other from the Bay of Bengal, which brought abundant water vapor and heat to the occurrence of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in Northern Guangxi. 850 hPa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into the precipitation area, 700 hPa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the north into the precipitation area. The structure of divergence at the upper level and convergence at the lower level provided better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With the transport of warm and wet air from southwes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evel and good unstable energy conditions, these we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eavy rainfall weather.Key words Precipitation weather; Weat-her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 Northern Guangxi桂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黄群玲1,韦宏江2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气象局,广西河池 547000;2.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气象局,广西百色 533100摘要 选择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等数据资料,分析2020年6月7—10日桂北一次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 u a n g x i We a t h e r Mo d i i f c a t i o n O f f i c e ,N a n n i n g G u a n g x i 5 3 0 0 2 2 )
1 引 言
广 西西 北地 区每 年 春季 和夏 初均 遭受 不 同程 度 的干旱 , 近 年干旱 更 有逐 年加 重 的趋势 , 给 当地 工农 业 生产 带来 严重 影 响 的同时 , 也使 森林 、 山林 的防 火 灭火 工作 带 来严 峻考 验 .增雨 抗 旱和 森林 防火 成 为 了桂 西北 人 影部 门 的重要 气象 服 务工作 。
c o l d a i r c a n e a s i l y s t i mu l a t e t h e r a i n f a l 1 .S e e di ng t h e c o l d c l o u d wi t h h i 【 g h c l o u d wa t e r c o n t e n t a n d c o mpa r a t i v e l y l o w i c e c r y s t a l c o n t e n t a t t he b e g i nn i n g o f r a i n f a l l c a n r e c e i v e s i g n i ic f a n t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n ha n c e me n t e f f e c t . Ke y wor ds: g r o u n d a r t i ic f i a l pr e c i pi t a t i o n o pe r a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q u a n t i t y ie f l d s;v e r i ic f a t i o n
第 3 4卷
第 1 期
气
பைடு நூலகம்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Vo 1 . 3 4 No . 1
2 0 1 3年 3月
J OURNAL O F ME T EOROL OGI CAL RE S E ARCH AND AP P L I CA T I ON
Ma r .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1 1( 2 0 1 3 )0 1 - 0 0 5 5 - 0 5
e n h a n c e me n t wa s a n a l y z e d.Th e r e s ul t s h o ws t h a t un d e r t h e i n lu f e n c e o f t h e s ho r t -wa v e t r o u g h, s h e a r
2 0 1 2年桂 西北一次地 面人工增雨作 业天气 条件 的分析 和捕捉
何 飞 ,刘 丽君 ,黄 晓 辉 ,张 正 国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人 工 影 响 天 气 办公 室 ,南 宁 5 3 0 0 2 2 )
摘
要: 以百 色 市 田林 县 一 次 降 雨 过 程 的人 工 增 雨 作 业 天 气 和 作 业 实 况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对 相 应 天 气 形 势 和 物 理 量 场 进
Ab s t r a c t : Ba s i ng o n t h e We a t h e r an d o pe r a t i ng c o n di t i o n s o f a g r o un d a r t i ic f i a l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o pe r a t i o n
l i n e a n d w e a k c o l d a i r i n t h e l o w l e v e l , t h e e n o u g h wa t e r , t h e i n t e n s i i f e d u p w a r d mo t i o n a n d i n v a s i o n
化作业 . 可 收 到 明显 的增 雨 效 果 。 关键词 :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 ; 物理 量 场 : 效 果 检 验
中图分类号 : P 4 8 文献标识码 : A
An a l y s i s o n a Gr o und Ar t i ic f i a l Pr e c i p i t a t i o n Ope r a t i o n o v e r Gu a ng x i No r t hwe s t e r n i n 2 0 1 2
i n T i a n l i n c o u n t y ,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we a t h e r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h y s i c a l i f e l d o n t h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行 剖 析 并 对 增 雨效 果进 行 检 验 。 得 出 : 在短波槽 、 切 变线 和 弱 冷 空 气 为 主 的 中低 层 天 气 系统 影 响 下 , 低层水 汽充足 , 上 升 运 动 的 加剧 及 弱 冷 空气 的 人侵 可激 发 降雨 的产 生 ; 在 降 雨 初 期 对 液水 含 量 大 , 冰 晶含 量偏 低 的 冷 云 及 时 进 行 人 工 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