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成语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必修一至五)必修一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成语汇总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成语大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成语大全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 二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成语大全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必修一二课内成语

【必修一】风华正茂:风度和才华正旺盛,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进展。
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同意他人的意见。
怨天尤人:本义是后悔自己的错误,自己更正。
此刻只指悔恨。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能够指责或议论的,表示言行合乎事理。
无可厚非:不能够过度责备,表示虽有不足,但仍可原谅。
势不两立:势:形式;两立:并存。
指敌对两边不能并存。
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
色:脸上的表情。
不让内心的方式从话语和表情上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
比喻情形水落石出。
瞠目结舌:瞠目:瞪着眼睛。
结舌:舌头动不了。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惊讶或受窘的样子。
百无聊赖:聊赖:依托。
精神上没有依托。
形容超级无聊。
苟延残喘:残喘:仅存的一口气。
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稍逊一筹:两相较较,略微差一点。
举棋不定:意为下棋的人,拿起棋子不明白走哪一步好,那是胜不了对方的。
比喻做事优柔寡断。
一如既往:一如:全都相同。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相同。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眼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的回来。
魂牵梦萦:在梦中还牵挂萦绕着。
形容想念深切,无法排解。
忐忑不安:内心七上八下不能安宁。
怡然自得:怡然:喜悦的样子。
自得:舒适。
形容快乐而知足的样子。
功败垂成:情形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含惋惜意。
根深蒂固:蒂:草木之根。
比喻基础稳固。
俯仰由人:指生活上依托他人,不能独立。
也指依附他人,在人之下。
方兴未艾:方:合法。
兴:兴旺。
艾:停止。
指事物合法兴旺之时,没有停止进展。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力。
经营:谋划安排。
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含辛茹苦:辛:辣。
茹:吃。
形容忍受各类辛苦。
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
戚:忧愁,悲伤。
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关。
高中语文必修一成语整理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成语词语整理1.杜鹃啼血:形容哀痛之极。
2.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4.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5.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6.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7.富丽堂皇:形容建筑气派华贵,也指文章的辞藻华丽。
8.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形容形势危急。
9.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10.得失俱亡:得与失都不再计较。
11.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
12.枝枝节节:形容非常细微的地方。
13.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4.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
15.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
16.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17.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
18.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讲话。
19.悄无声息: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形容十分寂静,也比喻非常隐秘。
20.通衢:大路。
21.熠熠闪光:形容光彩闪耀。
22.黑魆魆:形容黑暗。
23.饿殍:饿死的人。
24.碧落:指天空。
25.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26.九牛一毛: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27.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2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
29.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30.残羹剩饭: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
31.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2.无动于衷:心理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33.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34.激扬文字: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35.挥斥方遒:形容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36.指点江山:形容评论天下大事。
37.缱绻:形容感情好,难舍难分。
38.墟场:集市。
高中语文必修一成语集锦

成语1.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近义词:“秦晋之匹”“朱陈之好”“秦晋之缘”。
2.从谏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近义词:“从善如流”“从善若流”。
3.洞若观火:意思是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4.化险为夷:变险阻为平坦,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5.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亦作“切齿腐心”。
6.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事物已成陈迹。
7.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8.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节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9.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10.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1.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2.同仇敌忾:怀着共同的仇恨一致对敌。
13.怒发冲冠:因愤怒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形容极端愤怒。
14.斗酒彘肩: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15.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6.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备。
20.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21.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
22.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23.痛入骨髓:痛到骨髓里。
形容极度伤心或痛恨。
24.发指眦裂: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
形容极度愤怒。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成语及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成语及解释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导练》题中成语整理文本11、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2、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
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示例 1.文天祥辗转回到永嘉,面对南宋王朝的~,心中感慨万千。
近义词半壁河山3、沧海横流cāng hǎi héng liú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
海水四处奔流。
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4、空谷足音kōng gǔ zú yīn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近义词稀世之珍、千载难逢、凤毛麟角反义词多如牛毛、门庭若市、比比皆是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事物等文本45、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为:认为;是:对。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形容主观,不虚心。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世人往往~,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6、鞭长莫及biān cháng mò jí及: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 郑当其中,不能修德。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首先受到攻击近义词一马当先反义词畏缩不前10、无所顾忌wú suǒ gù jì,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
出处《魏书·张彝传》:“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肆无忌惮、毫不在乎反义词畏首畏尾11、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近义词:耳闻则诵、熟能生巧、如数家珍。
反义词:寡闻少见、浅尝辄止。
12、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取舍不当的人。
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用法】连动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贬义词【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词】去粗取精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
——《韩非子》【注释】①为(Wéi)——制做。
木兰—一种高级木料。
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
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
还——退回。
⑦鬻(yù)——卖。
文本613、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14、闪烁其词shǎn shuî qí cí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痛史》第二五回:“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含糊其辞(词)、隐约其辞(词)、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反义词:直言不讳、心直口快。
15、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ïu rén尤:责备。
埋怨上天,责备别人。
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因素。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终生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忙碌奔波,很少人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对学生发感慨,子贡问为什么?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努力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多的道理,只有老天才了解自己。
16、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状语。
近义词: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小心谨慎。
反义词:胆大妄为、狂妄自大。
歇后语:踩高跷上高墙——战战兢兢;穿木屐上高墙——战战兢兢;鸡窝里的蚂蚱——战战兢兢。
文本717、林林总总lín lín zǒng zǒng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形容杂乱众多。
【出处】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用法】单纯式;作谓语、定语;状态词,形容人或事物众多【近义词】:丰富多彩、形形色色【反义词】:寥若晨星18、斑斓多彩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19、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20、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极点。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近义词心如刀割、五内如焚、寸寸断肠反义词心花怒放、喜气洋洋成语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船进入三峡时,部将捉到一只小猿放到船上,母猿看到后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奋不顾身,跟着船队跑了100多里,在巫峡时竭尽全力跳到船上气绝身亡,剖开母猿,见其肝肠寸断,十分感人。
文本1021、弹冠相庆(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额手称庆、鸡犬升天·“弹冠相庆”典故: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宋苏洵称之)无以施其伎俩。
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可耐,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宠帽来,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多用于贬义22、付之一笑fā fèn wàng shí用笑一笑来回答。
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23、噤若寒蝉jìn ruî hán chán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鸣蝉。
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中含贬意。
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
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三缄其口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24、敝帚自珍bì zhǒu zì zhēn敝帚自珍典故漫画敝:破的,坏的;珍:爱惜。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自己的东西却是自己珍爱的.【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结构】主谓式【相近词】敝帚千金、爱惜羽毛【反义词】视如敝屣、在所不惜【同韵词】任人唯亲、援古刺今、大义灭亲出处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典故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
他待人敦厚,诚恳尚信,在军事上有谋略,禁止虏掠,争取民心。
“敝帚自珍”这个成语,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阳所下的一道诏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风格。
公元25年,刘秀经过多年征战,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在这个时候,各地还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其中,一个叫公孙述的,就依仗着四川险要地势,在这里自立为帝,国号“成家”。
随着全国的逐渐统一,光武帝数次遣使前去劝公孙述归顺东汉,但公孙述怒而不从。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东汉朝廷派兵征讨,被述所拒。
次年,刘秀又命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公孙述。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是东汉中兴名将,武威将军刘禹为其副将。
面对东汉的强大攻势,公孙述调兵遣将进行抵挡,但节节败退,吴汉连战连胜,逼近成都。
此后,双方在广都至成都之间展开殊死搏斗,互有胜负。
公孙述更是拿出国库中的全部财货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鸣鼓挑战,暗地里派遣奇兵,绕到汉军背后进行偷袭。
这年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成都城与吴汉大战。
两军连战数日,公孙述兵败逃走,最后被汉军追上,刺穿胸部坠落马下,当夜死去。
第二天,公孙述手下见大势已去,弃城投降。
汉军副将刘禹率兵浩浩荡荡进入城内,将公孙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杀死,并割下公孙述的头颅,派人飞马送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