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件3

合集下载

《有的人》公开课课件

《有的人》公开课课件
鲁迅的文学理念
鲁迅认为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 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他的文学理念在《有的人》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受到了俄 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
写作过程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经过了反 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 的地位,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人生价值
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 他们更加珍惜和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
人生智慧
通过《有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 ,让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规划
通过《有的人》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 未来规划,理解未来的 发展趋势和机遇。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情趣。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重点则是通过分析 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来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讲授诗歌的背景、作者、结构和语言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 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基本认识。
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 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社会 产生积极影响。
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有的人》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 信息。
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选择
通过《有的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理解 不同的选择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有的人》完美版课件

《有的人》完美版课件

向观众表达最后的感谢, 并作出结束总结。
问题答疑
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提供更多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有的人》完美版PPT课件
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有的人》这首歌曲的美妙之处吧!首先,我将向大家介 绍这首歌曲,并进行自我介绍。
背景介绍
歌曲背景介绍
了解《有的人》的背景, 包括歌曲的创作时期、流 派和风格。
歌曲创作背景
探索歌曲背后的创作灵感 和故事,以及创作者的动 机。
歌曲意义解析
深入解读《有的人》的歌 词中所传递的意义和主题。
歌曲分析
1
音乐元素分析
审视该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和编曲。
2
歌词解读
解读《有的人》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隐喻。
3
情感表达分析
分析歌曲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歌曲MV分析
MV剧情介绍
描述《有的人》音乐视频中的 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MV图像元素分析
分析MV中使用的图像元素, 如颜色、场景和符号。
MV情感表达分析
解读MV中通过视觉效果传达 的情感和意义。
结论
总结歌曲主题和意义
总结《有的人》的主题和意义,并突出其独 特之处。
对听众的思和启示
与听众分享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 发。
致谢
1 感谢听众
向聆听我们分享的观众 表示感谢。
2 感谢支持者
3 结束语
对于一直支持我们的人, 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2024版《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01诗人臧克家简介Chapter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歌风格代表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入的心理刻画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获奖情况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时代背景02《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Chapter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030201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揭示社会不公歌颂人民力量追求理想社会社会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具有历史价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3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节奏韵律诗歌采用自由体形式,不追求严格的押韵和节奏,但整体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篇章组成全诗共分为七节,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情感层次从对人生的感慨到对社会的批判,情感逐层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篇章结构1 2 3对比意象象征意象讽刺意象意象手法语言特色简练生动01形象鲜明02富有哲理0304《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Chapter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臧克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激励人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诗中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善与恶的斗争人性的救赎05艺术特色鉴赏Chapter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给人民当牛做马、甘愿服务的人的高度赞美。

新版人教版《有的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有的人》PPT课件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作业 纯配乐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背诵《有的人》。 2、对鲁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 读他的作品集。 3、继续完成写话《赞鲁迅》,可 以是一段感言,一首小诗……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nì),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鲁迅灵堂签到处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芙蓉区蓉园小学 廖晶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请大家根据导读要求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诗中描 写的两种人请用不同符号进行 标注,可以结合对鲁迅的了解 写旁批。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有的人》课件(3)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有的人》课件(3)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 地主阶级和达官
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
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
百世”。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
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
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
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有的人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 人 生 的 目 的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侵害别人的利益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捍卫别人的利益
语文课件
鲁迅精神:
语文课件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语文课件
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 写出了哪两种人?
2、诗人对两种人各作了怎样 的描述?(请找出相应的诗句。)
语文课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找出与两种人相呼应的诗句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二)
司马迁说:“人固有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
语文课件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 继出版了《泥淖集》,《呜 咽的去烟》,《泥土的歌》, 《春风集》,《欢呼集》及 《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

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2023年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__,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有的人》ppt课件

《有的人》ppt课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 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 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 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人民把他摔垮;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已经死了;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给人民作牛马的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死了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还活着。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一.本文的表现手法是 什么?
一、人应该怎样活着?
对比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 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会得到 人民怎样不同的 回报?
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 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 人民心中永生。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诗歌

思考: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 生(“有的人”)而写,但 为什么还要写反动统治者 (“有的人”)?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
对比鲜明 向鲁迅先生学习, 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李素丽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王伟
关键时刻 勇于献身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4、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 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 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 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 下场。
领悟诗歌主旨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 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 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 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读本诗,思考:
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 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
文中写了两种人,反动统治者鲁迅以及像鲁迅一 样的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种人 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2.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1、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2、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3、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4、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品味词语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形象 生动?为什么?请细心揣摩, 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 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 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有的 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一.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 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各从哪方面对比的 突出鲁迅什么精神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五.摔垮--记住 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七.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
自 运交华盖欲何求 嘲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未敢翻身已碰头
司马迁说:“人固有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1936年10月19 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 我,管自己的生活。”这 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 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 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 了《有的人──纪念鲁迅 有感》。
一.本文的表现手法是 什么?
一,人应该怎样活着? 要为人民,为社会,勤勤 恳恳,乐于奉献。 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会得到 人民怎样不同的回 报?
对比
二.诗中的议论有 什么特点?
形象化
终被人民打倒; 在人民心中永生。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 我们应该

么 做
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 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报效人民! -----老师赠语
两 种 人 的 不 同 下 场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 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 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拓展阅读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 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 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 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 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 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 将歌唱。
运用对比,爱憎分明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人的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Hale Waihona Puke 对 人 民 的 态 度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有的人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 人 生 的 目 的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拿起笔来,写一写你自己的感受吧!
引 议 联 结
记住以前学过 的读后感的写 法是什么了吗?
学过了本诗,你心中一定 会涌起许多的感受吧,对 自己的,对人生的,对社 会的。那么,就拿起笔来 吧,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副标题嘛,就叫做“读 《有的人》有感”,主标 题就要自己拟了。
这个“骑”字写出了“有的人”怎样的表 现?
“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
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 态。
3、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烧”在这里表现了鲁迅把自己的一切 献给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鲁迅的散文 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 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 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 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 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 腐。”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制作 西三中教师阮书安
臧克家,现代著名 诗人,山东省诸城 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烙印》。深 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 咽的去烟》,《泥 土的歌》,《春风 集》,《欢呼集》 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 了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 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 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心中 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写下 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B 1.上文的体裁是__ A.旧体诗 B散文诗 C散文 C 2.文中的“野草”是指__ A荒野中的杂草 B象征普通百姓 C旧的封建势力 D一切革命者 黑暗势力 3.“地面”像征_____ 革命力量 “地火”像征_____
C 4.上文的中心是__ 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 势力的憎恶。 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 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 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 会以猛烈的抨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