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

合集下载

《平抛物体的运动》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平抛物体的运动》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平抛物体的运动》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二者互不影响。

4、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演示实验和对频闪照片的分析,明确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并会用于计算。

三、教学难点:对规律的理解,并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竖落仪、频闪照片。

五、教学步骤:新课引入:回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向学生提出假设:若让其中一个仍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则水平抛出,结果两个小球会不会同时落地?本节课结合以前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的知识和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演示水平抛出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出现象(引导从轨迹、受力、速度方面分析),提问:为什么轨迹是曲线?一、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1、具有水平的初速度。

(斜抛不属于)2、只有重力的作用。

(空气的阻力忽略)引导学生分析,橡皮泥在向前运动的同时,还在往下落,那么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以下用实验来分析。

演示平抛竖落仪实验:介绍仪器:三个电磁铁的通断电控制开关,断电后,小球分别做什么运动。

分别单独演示三个小球的运动。

再分别对比平抛的小球和自由落体的小球的运动,和对比平抛小球和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的运动,提示学生观察两球是否同时落入网内,以及分析平抛的小球和自由落体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否相同,平抛小球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的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否相同。

平抛物体的运动启发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平抛物体的运动启发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平抛物体的运动启发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启发性的物理教学教案,着重强调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并加以实践。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平抛物体运动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简介在现代物理学中,平抛物体运动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掌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本文致力于设计一种物理教学教案,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以及探究电子枪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物理原理,了解平抛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

二、教学内容1、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物理原理。

2、电子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计和数据测量。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它们。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平抛运动和电子枪的物理原理。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了解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物理原理。

学生可以参考物理学教材或在互联网上搜寻相关信息。

2、让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采集。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并记录实验数据。

3、通过分组讨论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4、考试及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来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基本知识,考试结果可以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平抛物体运动和电子枪的物理学原理,能够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赣州市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教案课题:平抛运动授课人:定南县第二中学张喜伦2011年4月“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方案定南二中张喜伦一、概述教材内容: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

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

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及平抛运动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

教材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教材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1、教学对象分析: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前面学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所以对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2、学习需要分析: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师提出问题: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分别斜向上和斜向下抛出粉笔试分析粉笔的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生回答:斜向上抛和斜向下抛出粉笔,粉笔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因为抛出的粉笔的初速度方向不水平。

师提出问题:在前面我们学过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让同学们分析平抛运动的运动性质是什么?生回答: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a g=理论探究两个分运动的规律师提出问题:学习了本章的前几节的内容后,我们已经知道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可以分解为两个直线方向上的运动的,我们能不能借助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有关平抛运动的问题呢?如果可以你们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直线方向上的运动?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运动?生回答: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有水平初速度且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与拓展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与拓展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与拓展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与拓展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最为经典的运动之一。

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速度投掷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自由落体的影响,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整个运动过程形成一个抛体的轨迹。

平抛运动在物理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由落体和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够练习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然而,传统平抛运动实验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拓展。

以下就是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与拓展方向:一、借助模拟技术进行实验传统的平抛运动实验需要师生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模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模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物体的运动,直观地呈现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同时,模拟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投掷角度、初速度等变量,不仅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也更贴近现实。

二、增加运动参数的测量结果传统的平抛运动实验只测量时间和位移等基本参数,无法直观地展示平抛运动的量变过程。

现代化的平抛运动实验需要在测量的基础上,增加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等参数的测量结果,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测量设备,例如高速摄像头、惯性导航仪、压力传感器等,进一步确定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参数。

三、引入交互式实验平台现代化的教学实验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引入交互式实验平台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都能够体验到交互式的学习过程,轻松掌握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实验平台可以引入VR/AR技术或者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体验,同时可以将虚拟实验与现实的平抛运动实验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和知识点。

总之,平抛运动实验作为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创新和拓展中不断提高实验的教学价值。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和拓展成为可能,师生可以借助模拟技术、增加运动参数的测量结果以及引入交互式实验平台等手段,实现更加全面、科学、有趣的实验过程。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湖北 陈宏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高考复习时不但要把握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把握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专门多实验试题差不多上考查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的。

下面就谈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一、实验方法的创新要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多种实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新的实验方法。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1,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

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阻碍。

因此,在水面降到A 处往常的专门长一段时刻内,都能够得到稳固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照约15帧照片。

能够用它拍照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假如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能够依照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在水平方向平移挡板法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 ;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 ,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 ;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 ,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 。

假设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 ,A 、B 间距离y 1 ,A 、C 间距离y 2 〔g 取9.80m/s 2〕依照以上直截了当测量的物理量可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12202y y gx v -= 方法4:在水平方向侧移挡板法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湖北 陈宏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高考复习时不但要掌握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研究平抛运动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A 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3中'00P P 、'11P P ……),槽间距离均为d 。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 上。

实验时依次将B 板插入A 板的各插槽中,y A x x B C 图2图1水平喷出的细水A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每打完一点后,把B 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 。

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4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

(2)每次将B 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 ,是为了__________ 。

(3)在图4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解析:(1)斜轨末端水平、A 板水平、插槽P 0P 0/垂直斜轨末端正下,使小球每次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都相同。

(2)使记录纸上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小球在水平方向实际运动的距离。

(3)如图5所示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1.x 、y 轴都画出,坐标原点未画出的数据处理例1.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cm L 25.1=,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6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0v =_____(用L ,g 表示),其值为______(取g=9.8m/2s )。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docx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docx

精心整理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湖北陈宏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高考复习时不但要掌握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很多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的。

下面就谈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一、实验方法的创新要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多种实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新的实验方法。

方法 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 1,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A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图 1 水平喷出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

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 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

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 2: 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 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 3: 在水平方向平移挡板法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 ” 的 中, 了确定小球在不同 刻所通 的位置,用如 2 所示的装置,将一 平 挡板木板 上复写 和白 , 直立于槽口前某 ,使A小球从斜槽y 1B上 靠 板 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y 2板上留下痕C迹 A ;将木板向后移距离 x ,再使小球从 x x斜槽上 靠板 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2下痕迹 B ;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 x ,小球再从斜槽上 靠 板 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 C 。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案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案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定义和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的能力。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平抛运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定义和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难点:理解平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演示。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抛运动的概念,如投掷铅球、打高尔夫球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

2.新课教学:(1)讲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条件,强调平抛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忽略空气阻力等次要因素。

(2)通过实验演示平抛运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平抛运动的特点。

(3)介绍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讲解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即为平抛运动。

(4)讲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包括轨迹方程、速度、位移等公式。

强调公式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总结归纳平抛运动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强调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方法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7)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哪些特点?如何研究平抛运动?举例说明平抛运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近年来,在国家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上下实行导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求学的教学过程,人人从互相讨论、互相探究中发掘问题、进行猜想、推测、实验、论证等一系列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求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全面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平抛运动的教学为例谈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1 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1.1 平抛运动的定义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教师举例,学生点评)1.2 规律探究(1)理论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讨论:学生甲: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加速,竖着匀加速.学生乙: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速,竖着匀速.教师总结:从力的角度分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甲组同学:利用频闪照片分析规律:如图1所示:同学们动手用米尺测量竖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从测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在各个位置的水平位移是相等的,即水平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所测量的位移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即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乙组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分析规律:在如图2所示实验中,通过小锤敲击竖直挡板发现,A、B球同时落地,即二者运动时间相同,A球在竖直方向上与B球运动规律相同,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水平方向运动的判断可结合频闪照片分析判断.丙组同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视频动画分析演示,水平方向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相等,竖直方向发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图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直方向做自由路体运动.这样做我们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3 利用以上研究成果求平抛运动的v、s如图3,甲组同学: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1)水平方向[JZ]vx=v0,[HJ1.1mm]竖直方向[JZ]vy=gt,合速度大小[JZ]v=[KF(]v2x+v2y[KF)]=[KF(]v20+(gt)2[KF)],速度方向[JZ]tanθ=[SX(]vy[]vx[SX)]=[SX(]gt[]v0[SX)],乙组同学:(2)水平位移[JZ]x=v0t,竖直方向位移[JZ]y=[SX(]1[]2[SX)]gt2,合位移大小s=[KF(]x2+y2[KF)]=[KF(](v0t)2+([SX(]1[]2[SX)]gt2)2[KF)],位移方向[JZ]tan=[SX(]y[]x[SX)]=[SX(][SX(]1[]2[SX)]gt2[]v0t[SX)]=[SX(]gt[]2v0[SX)].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实验平台,进行平抛运动规律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许多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案,值得表扬,特别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自觉地推导速度方程和位移方程,这一点值得我们发扬和推广.1.4 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平抛运动的几个小结论[TP4GW07.TIF,Y#](1)在平抛运动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相等.即:Δv=gt,如图4所示.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即水平方向速度变化量为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变化只发生在竖着方向上,则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即Δv=gt.(2)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轨迹方程为[JZ]y=[SX(]g[]2v20[SX)]x2.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位移方程为x=v0t,竖直位移方程为[JZ]y=[SX(]1[]2[SX)]gt2.两方程组合,去掉时间t,即可得出轨迹方程y=[SX(]g[]2v20[SX)]x2.(3)平抛运动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水平位移的中点.分析[HT] 利用速度方向角的正切求水平位移,利用位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求水平位移,二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4)平抛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是位移方向角正切值的二倍.[JZ]tanθ=2tan.分析[HT] 分别求出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和位移方向角的正切值,即可得出结论.2 平抛运动中常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1)从平抛运动中的规律(水平,竖直)入手是处理问题的根本.(2)从斜面外物体向斜面抛出时,在解决问题时从速度方向与斜面所成角度和斜面底角上下手,比较更好处理问题.例1 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H处,平抛一个物体,该物体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正好与斜面垂直,求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分析[HT] 小球垂着打在斜面上,把速度分解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速度为v0,竖着方向速度为gt,则可以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3)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物体落在斜面上时,求其飞行时间?应从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所成角度处理问题较好.分析[HT] 如图6所示,水平方向位移为x=v0t,竖着方向位移为y=[SX(]1[]2[SX)]gt2,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4)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求物体距斜面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方法一[HT] 距斜面距离最大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然后利用三角关系进行求解.分析[HT] 如图7所示,小球在空中飞行时,要是物体距斜面的距离最大,则在该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分别标出此处的水平速度和竖着速度,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即可求解.方法二[HT] 用分解速度的方法和加速度的方法,求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TP4GW10.TIF,BP#]分析[HT] 如图8所示,在抛出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平行于斜面,y轴和斜面垂直,分别对斜面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y轴上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距斜面距离最大是速度为零,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5)从斜面顶端抛出物体时,最后落在斜面上,求物体距斜面最大距离.(如图8)方法一[HT] 建坐标,分解速度和加速度,求最大距离(方法同上)方法二[HT] 用几何知识求解.分析[HT] 求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做出最高点到斜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求解.[TP4GW11.TIF,YX#]方法三[HT] 可以利用函数关系求解,先列出直线运动方程和抛物线方程,然后联合求解的方法得出结论.(6)[JP3]求平抛物体的抛出点的坐标位置[JP]如图9示,抛出点O是否为抛出点,可以利用结论法判断.在Oy方向上是否sOA∶sAB∶sBC∶…=1∶3∶5∶….如果满足上式,则O为抛出点,如果不满足,则不是.也可以用平均速度法判断.[JZ]vn=[SX(]xn+xn+1[]2T[SX)],在竖直方向上vA=[SX(]sOA+sAB[]2T[SX)],[JZ]vB=[SX(]sAB+sBC[]2T[SX)],则[JZ]vA=[SX(]vO+vB[]2[SX)],即[JZ]vO=2vA-vB,若vO为零,则为抛出点,若不为零,即不是抛出点.假设v0不为零,则v0=gt1,t1=[SX(]v0[]g[SX)],(t1为抛出点到O点的时间)水平位移x=vOt1=[SX(]v2O[]g[SX)],竖直位移为y=[SX(]1[]2[SX)]gt21=[SX(]v2O[]2g[SX)],则坐标位置为([SX(]v2O[]g[SX)],[SX(]v2O[]2g[S3 平抛运动的拓展对于平抛运动的知识和结论,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一样的.(1)在重力场中的应用例2 如图10所示,一小球m在a点以平行于ab方向水平抛出,斜面光滑,斜边长为L,斜面倾角为30°求小球落在cd边上的时间.分析[HT]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在斜面上重力的分力与支持力平衡,重力的另一分力平行于斜面,沿斜面向下,在小球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即小球在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为a=gsin30°,处理方法和平抛运动一样.[TP4GW12.TIF,BP#](2)在电场中的应用例3 一带点的基本粒子a,所带电量为q,在加速电场中,以初速度为零自由释放,加速电压为U1,粒子从加速电场中出来后,以速度v1垂直于偏转电场,从中间射入,偏转电压U2,极板长为L,间距为d,求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的侧向位移(极板间距是足够大的),如图11.分析[HT] 粒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进入偏转电场中,由于水平不受力,竖直方向受电场力,即物体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加速运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可利用前面的平抛知识求解.(3)在复合场中的应用[TP4GW13.TIF,Y#]例4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宽度为L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正电为q,质量为M的小球在电场左侧边缘处处于静止状态,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击中带点小球,并未从小球穿出,子弹射入小球后,小球的电量和电性均未改变,求小球射出电场的时间?(g=10 m/s) 分析[HT] 小球处在电场和重力场中静止,说明一开始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当子弹射入瞬间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v0=(M+m)v,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重力大于电场力,即(M+m)g-qE=(M+m)a[JY](1)Mg=qE[JY](2)由(1)+(2)得[JZ]mg=(M+m)a,由此求出加速度,即小球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由此,可以求出小球飞出复合场的时间和位移.[BP(]总之,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这样对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以引导为主,进行启发式教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物理领域中会大有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