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川广安浓溪初中陈晨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课本实验再现一、实验原理:tsv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 三、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1s 。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1t ,将小车通过的路程1s 和所用的时间1t 填入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2s 和所用的时间2t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4)利用公式tsv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v 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1t s v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22t s v =。

(5)整理器材四、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拓展训练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C.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D.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AB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 段的路程50.0cm =B.如果测得段的时间 2.5s AC t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可以将小车从BC v 点静止释放4.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 )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C t t <B.AB BC t t =C.AB BC v v >D.AB BC v v <5.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处开始计时,在 C 处停止计时; ②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 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 A 到 C 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图像可以 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加__速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m/s;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是 小车 A 运动的 v—t 图像(图像的趋势不改变),请通过丁图分析出小车 A 在 0~1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在小车 A 开始运动的同时,在 A 后方 1m 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 B,当 t=5s 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小车 B 的速度大小 ______m/s。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 物体移动的速度。
利用回声求距离
【例题】小虎乘坐着一辆速度为10m/s的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 历时5s听到回声。(声音的速度为340m/s)(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 少;(2)汽车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137)00他m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山崖(不动)
(2)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____cm,如果测得小车 AB 段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选填“大”或“小”)。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扩展性实验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如图1.4-2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 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 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六、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
s2= s1,秒表每格为1s。下
2
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B.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
C.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堂导入
新知探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能根
据公式

=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通过实际操作过程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重点】测量平均速度;
【难点】学生合作练习测量平均速度。
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
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40.00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
25
速度vAB=_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

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
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
10
3.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
实验误差大。
4.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5.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车实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小车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呢?本文将分析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小车行驶速度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第一个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坡上的行驶情况,发现小车的速度与斜坡的坡度、小车的质量等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速度与物体质量、斜坡坡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

首先,斜坡的坡度是影响小车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斜坡的坡度较大时,重力对小车的下滑力矩增大,使小车加速;反之,当斜坡的坡度较小时,小车的下滑力矩较小,速度较慢。

其次,小车的质量也会影响其速度。

质量较大的小车在相同斜坡条件下,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其运动,因此速度较慢;而质量较小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速度相对较快。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小车的速度。

例如,小车的形状、摩擦力、空气阻力等都会对速度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尝试改变这些因素,观察它们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实验中,速度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斜坡的坡度、小车的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小车的行驶速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合适的斜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坡度适中的斜坡,以增大重力对小车的下滑力矩,提高速度。

2.减轻小车质量。

通过减小小车的质量,降低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速度。

3.优化小车形状。

设计流线型的小车,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

4.减小摩擦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润滑剂减小小车与斜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速度。

总之,了解小车实验中速度不同的原因,掌握影响小车速度的各种因素,对于我们提高小车行驶速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