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1.1 了解什么是平均速度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平均速度。
说白了,就是小车在一段时间内走了多远,这个速度怎么算呢?你看,小车飞快地跑,我们可不能只看它的瞬间速度,要算算它的“平均分”才行。
就像我们考试,老师可不是只看你做对了几道题,而是看你整体的表现对吧?1.2 学习速度测量的方法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要测量小车的速度,还要学会怎么准确地记录数据。
就像做饭,你得先把食材准备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
实验也是一样,准备充分才能取得好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个“美味”的实验吧!2. 实验器材2.1 必要的工具首先,我们得准备好一些实验工具。
别担心,咱们的器材可简单了。
需要小车、秒表,还有一根绳子,当然,绳子得长得够,像个小长龙才能测得准确。
还有,别忘了用来做记录的小本本,随时随地记下小车的“足迹”。
2.2 选定实验场地实验场地也很重要。
我们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操场上,这样小车才能飞得更远,不至于因为地形原因而“摔跤”。
一想到小车在操场上奔驰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小激动,想象一下,仿佛在看一场小车的“速度与激情”!3. 实验步骤3.1 开始实验好啦,实验正式开始啦!首先,我们把小车放在起点。
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来负责秒表,咱们要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好。
准备好了吗?3、2、1,GO!小车开始动啦!我们一起盯着小车,看它怎么从起点一路狂奔。
3.2 记录时间与距离当小车到达终点的时候,快点看看秒表,记录下它花了多久。
别忘了,我们还得测量它跑的距离哦。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绳子量一下,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这样,时间和距离都有了,咱们就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了。
4. 数据处理4.1 计算平均速度好了,数据都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计算平均速度的环节。
公式很简单:速度=距离/时间。
拿出计算器,咔嚓咔嚓,算一算,看小车的表现怎么样。
啊哈,这个速度可真是让人惊讶!没想到我们的小车居然这么厉害,真是车如飞!4.2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六、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导学案

第四节:实验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时间距离 用符号表示 V=ts 实验器材:木块 木板 小车 刻度尺 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 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 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 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8、记录数据表格路程(厘米)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厘米/秒) S 1=t 1= V 1= S 2= t 2= V 2=课堂练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0.5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
3.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 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 滑行52 m 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B .2m/sC .1m/sD .2.5m/s5.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24)

2024/1/29
平均速度定义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计算公式
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单位一致,避免出现错误结 果。
6
02
实验器材与装置
2024/1/29
7
主要器材及功能介绍
光电门
发射和接收光线的装置,当物 体通过时,会遮挡光线并触发 计时器开始或停止计时。
滑块
连接在滑轨上,可沿滑轨滑动 ,其上固定有待测物体。
光电计时器
用于测量物体通过两个光电门 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 物体的平均速度。
2024/1/29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 触摸光电门和滑块,以免影响 实验结果或造成意外伤害。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且无干扰光 源,以免影响光电门的正常工
作。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电 计时器并断开电源,避免长时
间空转造成损坏。
2024/1/29
10
2024/1/29
03
实验步骤与方法
11
准备工作及初始设置
01
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 物,并标记好起点和终 点。
度。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平均 速度与运动距离和所需时间 有关,符合速度定义公式 v
= s/t。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测量精度和误差控制,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
拓展应用场景举例
体育运动
在田径比赛中,通过测量运动员 跑过特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其平均速度,从而评估其运动表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测量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引言
本实验旨在测量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
通过测量车辆在一定距离内的行驶时间,并将其与所行驶的距离相除,可以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1. 选择一段平直、无交通的道路作为实验区域。
2. 使用一个起点和终点标记出所选道路的距离。
3. 将一个计时器准备好,并确保其准确度。
4. 安排一个观察者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道路上。
5. 让车辆从起点开始行驶,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6. 当车辆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器。
7. 记录车辆行驶的时间和所行驶的距离。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平均速度 = 距离 / 时间
您可以将所测得的时间与所行驶的距离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
结论
通过本实验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这个结果对于评估车辆性能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等方面非常有用。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请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遵守交通法规,并避免对其他车辆和行人造成不便或危险。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名称1](参考文献链接1) - [参考文献名称2](参考文献链接2)。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平均速度,并探究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计时器、一个直尺、一个小球和一条光滑的水平轨道。
2.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障碍。
3. 将小球放置在轨道上的起点处。
4.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所经过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测量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的位移。
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时间(s)位移(m)1 0.52 1.03 1.54 2.05 2.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如下:时间间隔(s)平均速度(m/s)1 0.52 0.53 0.54 0.55 0.5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讨论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无论时间和位移如何变化。
这是因为我们设置的轨道是水平且光滑的,没有外力的作用,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没有受到阻力,因此其速度保持不变。
然而,我们也可以预测到,在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平均速度通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例如,如果我们在轨道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小球将会受到推动而加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增加。
相反,如果我们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小球将会受到阻碍而减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减小。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理想的条件下,物体的平均速度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世界中,外力的作用会导致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为我们理解速度和运动提供了基础,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参考。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计时器、直尺、小球和水平轨道。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间隔和位移。
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无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 姓名:
1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 3和时间t 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下半段路程是,运动的时间是,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在斜面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和
有关。
课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