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八年级下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铅笔,刻度尺。
2.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3.计算下半段的时间和平均速度,并用公式 计算v3。
实验
主要
现象
路程(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记录数据的表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
结论
1、上半段平均速度下半段平均速度。
2、上半段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备注
泸县
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
所在班级
学校
实验时间
同组学生
实验名称
测量钩码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
所需
仪器
试剂
用品
刻度尺,米尺,长木条,停表,挡板
实验
主要
步骤
1.测量s1,并用挡板挡在下端,测出钩码所用的时间t1。并用公式 计算v1。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平均速度,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长直线轨道、一辆滑轮小车、一个光电门、一些标志物和一个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轨道两端高度相等。
2. 通过滑轮将小车连接到一个重物,并将重物悬挂在桌子的边缘。
3. 将光电门分别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并与计时器相连。
4. 在轨道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标志物,用于计算小车的位移。
三、实验过程1. 先将小车静止放置在轨道的起点。
2. 启动计时器,并让小车开始运动。
3. 当小车通过起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当小车通过终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5. 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间和相应的位移。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光电门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然后,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例如,假设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0米,总运动时间为5秒,则平均速度为10/5=2 米/秒。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计算出了对应的平均速度。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平均速度与位移呈正比,与运动时间呈反比。
这符合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物理认识。
五、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光电门的响应时间和测量系统的延迟,实际记录的时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此外,轨道的平整度和小车的摩擦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也十分重要。
六、实验应用与展望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
例如,在交通管制中,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测量来监测车辆的行驶情况,判断是否超速或者拥堵。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导言1.1 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是一项基础实验,旨在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特性和规律。
1.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探究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打印出一个带有刻度的直尺- 一个平直的台面或赛道- 一个小物体(例如小球、玩具车等)- 手表或计时器2.2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 在台面或赛道上,用直尺绘制一条直线- 将小球放置在起始位置上,准备开始实验步骤2:测量距离和时间- 在小球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上,使用直尺测量出不同位置的刻度距离- 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小球从起点到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步骤3:计算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距离和时间数据,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总距离÷ 总时间结果与分析3.1 数据记录通过实验测得的距离和时间数据如下所示:位置(刻度)时间(秒)1 0.52 1.03 1.54 2.05 2.53.2 数据分析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平均速度,并进一步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果:位置(刻度)平均速度(刻度/秒)1 22 23 24 25 2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无论物体在何处,其平均速度都保持不变,为2刻度/秒。
这表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
讨论与结论4.1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是一个常数,其值在不同位置上保持不变。
这符合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即速度是物体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受位置的影响,这意味着物体在运动中具有匀速运动的特性。
当然,理想情况下,我们假设不存在由于摩擦力等因素引起的外界干扰。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24)

2024/1/29
平均速度定义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计算公式
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单位一致,避免出现错误结 果。
6
02
实验器材与装置
2024/1/29
7
主要器材及功能介绍
光电门
发射和接收光线的装置,当物 体通过时,会遮挡光线并触发 计时器开始或停止计时。
滑块
连接在滑轨上,可沿滑轨滑动 ,其上固定有待测物体。
光电计时器
用于测量物体通过两个光电门 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 物体的平均速度。
2024/1/29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 触摸光电门和滑块,以免影响 实验结果或造成意外伤害。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且无干扰光 源,以免影响光电门的正常工
作。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电 计时器并断开电源,避免长时
间空转造成损坏。
2024/1/29
10
2024/1/29
03
实验步骤与方法
11
准备工作及初始设置
01
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 物,并标记好起点和终 点。
度。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平均 速度与运动距离和所需时间 有关,符合速度定义公式 v
= s/t。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测量精度和误差控制,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
拓展应用场景举例
体育运动
在田径比赛中,通过测量运动员 跑过特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其平均速度,从而评估其运动表
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
通过准确测量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走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步行的平均速度。
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如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
实验设计和方法1. 材料:- 计步器- 计时器- 测量距离的工具(如测量带或测量车)2. 实验步骤:- 在平坦的室外场地上选择一个直线距离。
- 使用测量距离工具测量该距离,并记录下来。
- 让参与者站在起点,开始计时器。
- 参与者开始步行,同时计步器开始计数。
- 当参与者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器和计步器。
- 记录下参与者所用的时间和计步器上的步数。
3. 实验组织和数据处理:- 对于每个参与者,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该参与者的步行速度。
- 将不同参与者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每位参与者的步行速度。
通过对不同参与者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 不同性别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 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这些结论对于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并得出了一些关于步行速度的结论。
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具有意义。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1]- [引用文献2]。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正确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利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பைடு நூலகம்
验
步
骤
1、检查实验器材;(练习使用停表)
2、安放斜面和挡板;
3、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测量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5、测量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6、整理器材
实
验
数
据
实验次数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1
2
3
速度的平均值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实
验
数
据
分
析
(1)测量小车在全程三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大小,目的是为了什么?
(2)比较小车在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交流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