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一-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一-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一-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小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的时间和距离,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需的装置有:•小车•轨道•计时器•测量卡尺•直尺实验步骤1.将小车置于轨道上,并在轨道的一端放置计时器,准备开始实验。

2.使用直尺和测量卡尺,测量轨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将小车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处,并用计时器记录下小车行驶到终点处所需的时间。

4.重复实验三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

5.使用测量卡尺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公式为:v= d/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平均时间。

7.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本实验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时间(s)距离(m)1 6.2 1.02 6.5 1.03 6.4 1.0数据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知,小车在平均约为1米的距离内,平均需要6.3秒到达终点。

根据公式v=d/t,计算的小车的平均速度约为0.16米/秒。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比如小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导致实际速度低于理论速度。

同时,在记录时间时,手动按下计时器的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1.移动小车前,确保轨道表面光滑平坦,减小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2.使用计时器时,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时间,以减小误差。

3.在记录距离时,使用更为准确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约为0.16米/秒。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小误差,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无。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1.1 了解什么是平均速度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平均速度。

说白了,就是小车在一段时间内走了多远,这个速度怎么算呢?你看,小车飞快地跑,我们可不能只看它的瞬间速度,要算算它的“平均分”才行。

就像我们考试,老师可不是只看你做对了几道题,而是看你整体的表现对吧?1.2 学习速度测量的方法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要测量小车的速度,还要学会怎么准确地记录数据。

就像做饭,你得先把食材准备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

实验也是一样,准备充分才能取得好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个“美味”的实验吧!2. 实验器材2.1 必要的工具首先,我们得准备好一些实验工具。

别担心,咱们的器材可简单了。

需要小车、秒表,还有一根绳子,当然,绳子得长得够,像个小长龙才能测得准确。

还有,别忘了用来做记录的小本本,随时随地记下小车的“足迹”。

2.2 选定实验场地实验场地也很重要。

我们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操场上,这样小车才能飞得更远,不至于因为地形原因而“摔跤”。

一想到小车在操场上奔驰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小激动,想象一下,仿佛在看一场小车的“速度与激情”!3. 实验步骤3.1 开始实验好啦,实验正式开始啦!首先,我们把小车放在起点。

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来负责秒表,咱们要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好。

准备好了吗?3、2、1,GO!小车开始动啦!我们一起盯着小车,看它怎么从起点一路狂奔。

3.2 记录时间与距离当小车到达终点的时候,快点看看秒表,记录下它花了多久。

别忘了,我们还得测量它跑的距离哦。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绳子量一下,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这样,时间和距离都有了,咱们就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了。

4. 数据处理4.1 计算平均速度好了,数据都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计算平均速度的环节。

公式很简单:速度=距离/时间。

拿出计算器,咔嚓咔嚓,算一算,看小车的表现怎么样。

啊哈,这个速度可真是让人惊讶!没想到我们的小车居然这么厉害,真是车如飞!4.2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测平均速度实验总结

测平均速度实验总结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3.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小).(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 AB= cm,V AC= 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4.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5.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在使用该刻度尺前,首先应该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物理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物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其实不然,简单说就是一辆小车,咱们要测测它跑得快不快。

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咱们带着小车,手里还握着一卷卷尺和一个计时器,准备大干一场,真是兴奋得不得了!实验的第一步就是选一个合适的跑道。

别小看这点儿,选好地方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找了个平坦的地面,周围没有什么小石头或者大坑坑,这样小车才能飞驰而过。

就像咱们上学时,选座位也得找个好位置,不然看不清黑板,跑偏可就丢人了。

咱们把小车放在起点,心里默默计算着,准备开始计时。

计时器一按下去,咱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目送小车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心里那个激动啊,仿佛自己变成了赛车手!这时候,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感觉自己像是在赛车场上驰骋,真是过瘾。

等到小车跑到终点,我立马冲过去,像个小孩子一样,急忙按停计时器。

哎呀,得知时间后,我心里默默想着,这小车到底有多快啊,真让人期待。

然后,咱们就开始测量距离了。

用卷尺一量,哇塞,这小车竟然跑了十米!不过,要算平均速度,光有距离可不行。

得把总时间和总距离结合起来。

这时候,计算公式派上用场: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

于是我在小本本上认真写下这个公式,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真的好有成就感。

再来一次!这次,我决定把小车的重量加重,看看会不会影响速度。

把几个小石头放上去,心想:“这下小车得拼命啦!”结果小车启动的时候,明显慢了很多。

就像咱们背着书包上学,书包越重,走得越慢。

哈哈,物理的道理真是贴近生活啊。

在多次实验中,我发现不光是小车的重量,发力的方式也很重要。

用不同的力度推小车,速度也会大相径庭。

有时候我轻轻一推,它飞速前进;有时候使劲一推,反而像被卡住了一样。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原来物理也跟生活一样,得讲究技巧啊!就像咱们打篮球,投篮时要找到最佳的角度和力度,才能进球!实验的最后一步,我把所有的数据整理在一起。

说实话,看着一堆数字,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解数学题,但内心其实充满了喜悦。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实验背景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一个基本概念。

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所走过的总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来计算其平均速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走过的距离,来计算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不同物体之间的平均速度差异。

实验材料•直尺•计时器•移动物体(可以使用小车、纸飞机、滑板等)实验步骤1.将直尺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将其一端固定在起点位置。

2.选取一个移动物体,并将其放置在起点位置。

3.用计时器计算移动物体从起点位置到终点位置所用的时间,并记录下时间 t。

4.重复以上步骤 2-3,记录至少 3 次时间 t 值,并计算得到其平均值t_avg。

5.测量移动物体从起点位置到终点位置的距离 d,并计算得到其平均速度 v_avg,公式为:v_avg = d / t_avg。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小车、纸飞机和滑板作为移动物体,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得到了以下平均速度结果:移动物体平均速度(m/s)小车 1.2纸飞机 3.1滑板 5.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滑板的平均速度最高,纸飞机的平均速度次之,小车的平均速度最低。

这是因为滑板和纸飞机具有较小的空气阻力,因此它们的平均速度更快;而小车则受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其平均速度较慢。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物体之间的平均速度差异。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概念,并进一步深入了解物理世界。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走过的距离,来计算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不同物体之间的平均速度差异。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小车、纸飞机和滑板的平均速度结果,并分析了其差异原因。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1. 引言测定速度是物理实验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实验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来测定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概念,并掌握一些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学习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熟悉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4. 学习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

3. 实验器材与方法3.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 平台小车- 平滑水平轨道- 尺子- 计时器- Excel软件3.2 实验方法1. 通过尺子测量小车在轨道上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并记录下这两个位置的差值作为位移。

2. 利用计时器,测量小车从起始位置运动到终止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 根据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导入Excel软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

4. 实验数据与结果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测量了小车的位移和时间。

下表是其中一组实验数据的例子:实验次数位移(m)时间(s)1 0.30 2.502 0.20 1.803 0.35 2.104 0.25 2.005 0.40 2.40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_{\text{avg}} = \frac{\text{位移}}{\text{时间}} \]将上述公式应用到每一次实验的数据中,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一次实验的平均速度。

例如,第一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为\( v_{\text{avg1}} =\frac{0.30\text{m}}{2.50\text{s}} = 0.12\text{m/s} \)。

瞬时速度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利用位移和时间的微小变化量,采用极限的思想进行计算。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例3:在体育测试中,小红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6s,测得
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
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B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 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 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路程/m s1 = s2=
运动时间/s t1= t2 =
平均速度/ms-1 v1= v2=
注意事项:
太高 太低
斜面保持合适的倾斜程度 目的:减小小车下滑速度,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太低: 小车受摩擦阻力 的作用,小车不容易下滑 太高: 小车下滑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不易测量时间
注意事项:
S1=90.0cm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这样做的理由
是: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
为 0.03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例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 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 所显示的两个不同时刻,则: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1__m/s,乙图中小车前 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0_._7_5__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 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A_____(选填“A”或“B”)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即:$v =\frac{s}{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移动的距离,$t$表示所用的时间。

三、实验器材1、长木板2、小车3、刻度尺4、秒表5、木块四、实验步骤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木块将木板的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

2、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不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3、在木板上选定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B、C 等。

用刻度尺测量出 A 点到 B 点、B 点到 C 点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当小车经过 A 点时,开始计时;当小车到达 B 点时,停止计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t_{AB}$。

5、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出小车从 A 点到 C 点、从 B 点到 C 点等不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记录|路程(cm)|所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_____|_____||BC|_____|_____||AC|_____|_____|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小车在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

例如,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_{AB} =\frac{s_{AB}}{t_{AB}}$2、比较小车在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分析其变化规律。

如果小车在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不同,可能是因为斜面的倾斜程度不一致,或者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

七、误差分析1、时间测量误差:秒表的启动和停止可能存在反应时间的延迟,导致测量的时间不准确。

2、距离测量误差: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可能存在读数的误差。

3、斜面倾斜程度不一致:如果木板的垫高程度不同,会导致小车的加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平均速度的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测平均速度
一、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三、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______ ___
3、根据测得的____ 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通过的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七、实验反思
1、小车做什么运动?
2、实验中使用了哪些测量工具?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怎样测出小车的速度?
4、实验中斜面坡度小一些还是大一些好?为什么?
5、分析ν1、ν2、ν3三者的大小关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