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合集下载

来自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

来自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

《必修Ⅱ第3章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课标要求】1、能说出乙酸的组成,用途及物理性质;2、知道乙酸的结构及其官能团;3、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1、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2、酯化反应【联系生活】想一想:根据你的了解乙酸有哪些用途?【新课导学】1.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俗称,是的主要成分,是色气味的体(状态),易溶于和。

当温度低于熔点时,易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

2.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3.乙酸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1)乙酸的酸性。

③乙酸是一种________酸。

且乙酸虽是有机酸,但像无机酸那样具有酸的通性。

小常识:在家中我们常用食醋来除去容器中的水垢,原理是什么?(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乙酸酸性的强弱(思考方向:乙酸、亚硫酸、碳酸的酸性的相对强弱)药品: Na2CO3粉末、 Na2SO3粉末、乙酸溶液结论:(2)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向试管中先加入少量碎瓷片,再加入3ml乙醇、2ml乙酸,再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连接好装置,缓慢加热。

导气管不要插入液面下。

②注意观察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得到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并闻到香味。

现象:结论(反应方程式):酯化反应的定义:思考与交流:①加入碎瓷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②酯化反应时可逆的,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能不能将乙醇加入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何脱去水)? ⑧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型有机反应?⑩分离产物:用,将酯和饱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分开。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__夏汉东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__夏汉东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孝感市孝南区第二高级中学夏汉东 432023[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有关醋酸由来、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等资料。

(2)收集有关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的视频。

[教学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材分析]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

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生活现象为主线,以生活情景为结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课堂上通过学生熟悉的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模型、类比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乙酸的结构;通过在学生已有酸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通过观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及实验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最后通过乙酸知识的应用,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学习—生活”的观念,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共33张PPT)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做鱼时放些酒和 醋,鱼就能去除腥味, 香味四溢,那是为什 么呢?
CH3—C—OH 醋 O
C2H5—OH 酒
2、酯化反应:
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O
O
浓H2SO4
CH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H+H—O—C2H5
CH3—C—O—C2H5 + H2O
乙酸乙酯 油状物,有香味
注意: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不料,二旬后黄昏时,他经过此缸时,忽然闻到一 股香甘酸醇的特殊气味扑鼻而来。他好奇地走进小缸, 伸手指沾指一尝,虽然不是一般的酒味,但给人另外一 种鲜美爽口的特殊感觉。心想,这东西喝是不成的,但 用来拌菜和煮汤如何,很值得一试。于是就唤来徒儿们 ,用它干拌了一盆黄瓜又煮了一盆鲫鱼汤来试试。弄好 后大家一尝,无不拍手,齐声叫好。
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NaHCO3 反应的是( B )
A. —OH
B. CH3COOH
C.CH3CHO
D.CH3CH2OH
讨论:喝醋能解酒吗?
有人说:人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总和.其实,人是一个整体.他的整个生理过 程是不能简单的用化学和物理来衡量.同样,对于醋能否解酒,也是不能单 纯的用乙酸和乙醇的化学反应来解释.毕竟,它也是人的一种生理过程.
药品:镁粉、NaOH溶液、CuSO4溶液、Na2CO3粉末、
Na2S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讨论:
1、乙酸具有酸的哪些通性?(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2、乙酸的酸性与碳酸和亚硫酸比较, 酸性谁强谁弱? 酸性:H2SO3 >CH3COOH>H2CO3
这能行 吗?
● 2CH3COOH + CaCO3=(CH3COO)2Ca + H2O + CO2↑

《乙酸》教案

《乙酸》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二)乙酸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乙酸》是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这为过渡到乙酸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使用球棍模型或用橡皮泥自制的模型,使学生对有机原子之间的成键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但有机化学容易使学生感觉很复杂很陌生,而且乙酸的酸性学生有这个常识,但作为有机酸如何确定它为几元酸以及如何判断它的酸性强弱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乙酸的酯化反应作为一种新的有机反应,后续教材中还有,本节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去感受此反应的真实存在,以及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解释此反应作为探究的重点。

因此乙酸作为烃的衍生物典型官能团的代表,是理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培养的良好载体,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AHA12GAGGAGAGGAFFFFAFAF本学段主要是以生活中常见的乙酸来学习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为学习有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3、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建立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2、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学以致用的AHA12GAGGAGAGGAFFFFAFAF科学方法。

3、尝试建立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方式;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学科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 腥、香醇,特别鲜美。 香醇,特别鲜美。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3--4 实验3--4 问题1 在此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问题1、在此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问题2、装药品的顺序如何? 问题2 装药品的顺序如何? 问题3 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4、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4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5、实验现象是什么? 问题5 实验现象是什么? 问题6 得到的实验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是什么? 问题6、得到的实验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是什么? 问题7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7、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比较下列几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关系: ①﹥③﹥④﹥② 比较下列几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关系: ①乙酸 ②乙醇 ③碳酸 ④水
“酒是陈的香” 酒是陈的香”
老酒为什么格外香? 老酒为什么格外香?
驰名中外的贵州茅台酒, 驰名中外的贵州茅台酒,做好后用坛子密封埋在地下 数年后,才取出分装出售,这样酒酒香浓郁、味道纯正, 数年后,才取出分装出售,这样酒酒香浓郁、味道纯正, 独具一格,为酒中上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独具一格,为酒中上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在一般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有机酸、杂醇等, 在一般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有机酸、杂醇等,有 机酸带酸味,杂醇气味难闻,饮用时涩口刺喉, 机酸带酸味,杂醇气味难闻,饮用时涩口刺喉,但长期 贮藏过程中有机酸能与杂醇相互酯化, 贮藏过程中有机酸能与杂醇相互酯化,形成多种酯类化 合物,每种酯具有一种香气,多种酯就具有多种香气, 合物,每种酯具有一种香气,多种酯就具有多种香气, 所以老酒的香气是混合香型。浓郁而优美, 所以老酒的香气是混合香型。浓郁而优美,由于杂醇就 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变得纯正了。 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变得纯正了。

乙酸-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
一廿日
-5-
一、乙酸物理性质
色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熔点: 16.6℃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溶解性: 和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6-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HO
H CC O H
结构简式: CH3COOH
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n≥1) 甲酸(蚁酸):HCOOH 乙二酸(草酸):HOOC-COOH 苯甲酸(安息香酸): COOH
-33-
六、酯类
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 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如 梨里含有乙酸异戊酯,苹果 和香蕉里含有异戊酸异戊酯 等。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 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 乙醚等有机溶剂。酯可用作 溶剂,也可用作制备饮料和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是什么?
-14-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 就变得香醇,特别鲜美。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15-
探究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操作要点: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 积约为2手指高度,导管不 能插入液面(试管下面垫上 抹布) (2)乙酸乙酯层大约有1手 指层高时停止加热。 (3)闻产物的气味后充分 震荡试管再闻产物的气味
探究酯化反应的可能脱水方式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同位素示踪法
浓硫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乙酸》典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分析】《乙酸》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内容,因为本节第一课时刚学过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顺理成章。

其中乙酸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知识的中心枢纽。

因为课本对结构理论介绍的很少,仅从理论上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极为有限,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借助它的性质反过来理解它的结构,同时,乙酸的性质又决定乙酸的用途。

可见,乙酸的化学性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对酯化反应历程的理解。

因为乙酸与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形式有两种可能,在酯化反应中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是无法在本节通过实验实行验证的,只能通过“原子示踪法”的讲解和微机模拟反应历程来说明。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乙酸。

因为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理解其性质和用途,但是因为上节已经学习了乙醇,对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理解。

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能够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节课无论从导入来看,还是从乙酸相关性质的介绍来看,难度都不是太大。

仅仅对于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最好,但因为该实验用的时间较长,可能在时间上不好把握。

【设计思路】根据诱思探究理论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生活常识,激发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醋”说起,由醋的史话引入本节乙酸的教学,引起学生兴趣;结合刚刚学过的乙醇的性质: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利用球棍模型演示此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让学生感性理解乙酸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顺利的进入乙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先抛出问题“乙酸是不是酸?假如是酸,怎么用实验证明?”,给出仪器药品让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仪器药品分组实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证明乙酸确实是酸;对于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的实验,课本中安排的是一个演示实验,把其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廿 一 日
乙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沸点 溶解性
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3.沸点:117.9℃ 熔点:16.6 ℃
纯净的乙酸——冰醋酸 冰 纯净的乙酸
乙酸分子 比例模型
乙酸分子 球棍模型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结构式: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H O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 乙 酸
“酒是陈的香”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 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 香醇, 无腥、 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 特别鲜美。 特别鲜美。
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我们食用的食醋, 我们食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 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 醋酸, 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 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 通醋含醋酸 , 醋酸7%。 醋酸 。
CH3—C—O—H+HO—C2H5
CH3—C—O—C2H5 
a、 、
O
O
O
CH3 C OH + H
酯化反应实质: 酯化反应实质:
=
18O
C2H5
浓H2SO4
O
CH3 C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 (如 H2SO4、HNO3等)
试液变红 试液变红
镁条溶解产 生无色气体
乙酸具 有酸性 乙酸具 有酸性 乙酸具有 酸性,比碳 酸性 比碳 酸强
产生无色 气体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一) 酸性: 一 酸性: CH3COOH CH3COO-+H+
酸性: COOH> 酸性:H2SO3>CH3COOH>H2CO3
思考:家庭中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 思考:家庭中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 分是Mg(OH)2 和 CaCO3 )的热水瓶或水 分是 以清除水垢。 壶,以清除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 性质? 性质?
=
18O
C2H5 + H2O
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C2H5OH + HO—NO2
浓H2SO4
C2H5O—NO2 + H硝酸乙酯 2O
浓H2SO4
CH3COOH + HOCH3
CH3COOCH3 + H2O 乙酸甲酯
学已至用: 学已至用:
(1)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2)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 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 特别鲜美,为什么? (3)用醋解酒是否科学?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 方案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
药品:镁粉、 溶液、 粉未、 药品:镁粉、NaOH溶液、Na2CO3粉未、 溶液 Na2SO3粉未、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粉未、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方案一: 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方案二: 方案二: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方案三:NaOH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和 方案三:NaOH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和 方案四: 方案四:往Na2CO3粉未中加入乙酸溶液
H C C O H
结构简式: CH3COOH 结构简式:
H
官能团: —C—OH 官能团: (或—COOH) ) 羟基 O
羧基
酸的通性
• 1、酸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 2、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硝酸、浓硫酸等 强氧化性酸除外) • 3、酸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4、酸可以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5、酸可以和部分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醋的来历? 醋的来历?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 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 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 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 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 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 二十一日的 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 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 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 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 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 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故醋 在古代又叫“苦酒” 在古代又叫“苦酒”
2、酯化反应 、
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
定义: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定义: 起作用, 叫做酯化反应。 叫做酯化反应。
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脱水方式
=
浓H2SO4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b、 、
O
浓H2SO4
2、 酯化反应属于( D ). 、 酯化反应属于( A.中和反应 . C.离子反应 . B.不可逆反应 . D.取代反应 .
小结: 小结:
O CH3—C—O—H
酸性
酯化反应
练 习
1. 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不正确的是 ( D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 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 一元酸
课本P 演示实验3-16: 课本 71 演示实验 :
①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防止倒吸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催化剂和吸水剂
③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 为什么用饱和 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
吸收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便于酯的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