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自 2019 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管理措施,以遏制病毒的传播,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重要领域:一、人员流动管控1、限制出入境各国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对出入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暂停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航班,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2、国内旅行限制在国内,也采取了限制人员跨区域流动的措施。
例如,暂停了长途客运,限制了私家车的出行范围,并要求民众非必要不外出。
3、公共场所限流对于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实施了人员限流措施,以避免人员聚集。
二、社交距离措施1、保持社交距离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至少 1 米至 2 米的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2、减少聚集性活动取消或推迟了大型集会、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
3、居家办公和学习鼓励企业和学校采取居家办公和线上教学的方式,减少人员聚集。
三、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口罩口罩成为了疫情期间最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之一。
政府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
2、勤洗手宣传并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鼓励民众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3、加强个人卫生倡导民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和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口鼻,定期清洁居住环境等。
四、卫生和消毒措施1、公共区域消毒加强对公共场所,如公交车辆、地铁站、商场等的消毒频率,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社区和居民楼消毒社区组织对居民楼的楼道、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3、医疗机构消毒医疗机构更是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对病房、诊室等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五、检测和追踪措施1、大规模检测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者。
通过建立检测点、移动检测车等方式,提高检测效率。
2、接触者追踪对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通过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确保潜在的感染者得到及时的管控。
2024年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方案

2024年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方案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政府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要强化全民防疫意识,提高人们对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保障疫情信息透明。
另外,要加强医疗资源调度,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之,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必须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值此关键时刻,为有效应对2024年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本方案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1. 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患病病例并进行追踪调查,确保疫情态势始终掌握在掌握中。
2.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毒传播。
各地政府要切实加强社区封控和人员排查力度,确保病毒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3.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减少病亡率。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救治,提高救治水平,力争减少患者病亡率。
4. 加强科研攻关,探索疫情防控新路径。
各级科研机构要加强新冠病毒相关研究,积极寻找疫情防控新路径,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实现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愿我们共同携手,共克时艰,共同为人类健康、幸福和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前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卫生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帮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1. 公共卫生意识提升- 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钟。
- 建议人们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频繁的手部消毒。
- 鼓励人们避免用手触摸面部,特别是眼睛、鼻子和嘴巴。
-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弯曲肘部遮挡口鼻,并妥善处理纸巾。
-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或活动,减少人际接触和密闭空间的风险。
2. 个人防护措施- 戴上口罩,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工具、商场和人群密集的地方。
-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如手机、钥匙和桌子。
-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及时更换衣物、内衣和床上用品。
- 增强体能,保持良好的营养和睡眠,提高免疫力。
3. 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社区疫情监测和排查,提高发现疑似感染者的能力。
- 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做好追踪和排查工作。
- 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定期对社区设施和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 宣传和落实社交距离措施,如保持1米的距离,并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
-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消毒液,以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
4. 紧急应对与资源调配- 加强医疗机构的应急准备,确保足够的医护人员和物资供应。
- 推进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加快研究和开发新冠疫苗。
- 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疫情信息,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 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结论以上措施仅为一些常见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代表详尽的指导方针。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关部门会根据疫情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合作精神,共同努力防控疾病的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病毒溯源和监测:通过采集和研究病毒样本,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演变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2.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广播、短信提醒等方式,向公众传达疫情
防控相关知识,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等。
3. 加强社区防控措施:加强社区排查和报告体系,对可能存在的疫情隐患进行识别和
控制,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以及对病例和疫情的及时通报和发布。
4. 加强医疗机构防控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包括对医疗废物的处置、患者
隔离、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等,以确保医院内部不发生交叉感染。
5. 采取旅行限制和检疫措施: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进行限制和隔离,并对入境
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疑似病例及时发现和处置。
6. 推广科学防控技术和方法:如推广使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技术,加强人
员流动的监测和管控,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7. 加大药物和疫苗研发力度:加强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并推动疫苗研
发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方法,具体的措施还需根据疫情的具体
情况和当地政策进行确定。
疫情防控应急十四条措施

疫情防控应急十四条措施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中国,针对疫情防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疫情防控应急的十四条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措施一:健康申报全体人员必须按要求提供健康申报,主动报告健康状况,包括旅行史、接触史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快速排查潜在风险。
措施二:核酸检测所有进出境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以确保其身体健康和防止病毒传播。
核酸检测结果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措施三:集中隔离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减少感染风险。
措施四:居民自我隔离居民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人员聚集,采取自我隔离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措施五:加强排查通过大规模的排查行动,全面了解病毒传播的范围和情况,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措施六:强化宣传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引导公众科学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措施七:疫苗接种推动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工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提供疫苗,以降低人群感染率和疾病严重程度。
措施八:强化医疗资源保障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提高医疗机构的处理疫情能力和应急救治水平,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措施九:临床医学研究加强对疫情的临床医学研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措施十:物资保障加强对医疗物资的保障和分配,确保医疗物资足够,并按需分配,以满足医疗救治和预防工作的需求。
措施十一:救济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必要的救济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措施十二: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分享疫情信息和应对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
措施十三:科学研究鼓励科学家们进行疫情相关的科学研究,提高对病毒的了解以及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措施十四: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大众的科学素养,减少谣言的传播,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2024年预防措施方案

疫情防控2024年预防措施方案2024年疫情防控预防措施方案一、前言自2024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国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抗击疫情的过程。
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危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预防是疫情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因此,制定2024年疫情防控预防措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总体目标2024年疫情防控的总体目标是:有效防治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重点工作1.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1)健全疫情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能力。
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和预防疫情的发生。
积极引入新技术手段,加强对疫情预警指标的研究和分析,及时作出预警,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健康教育和宣传(1)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减少谣言的传播,增强社会的信心和凝聚力。
3. 加强边境检疫和入境管理(1)加强对入境人员的医学检疫。
对入境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观察和检测等措施,确保疫情不被输入。
(2)加强与国际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与各国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疫情。
4. 加强社区防控和群众服务(1)强化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建立完善的社区防控体系,健全疫情上报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监测和宣传教育。
(2)提供便捷、高效的群众服务。
健全社区的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健康咨询和物资供应等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5. 加强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1)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疫情的能力。
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精选

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精选
1. 限制外出:各地采取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如封锁流行病区、限制公共交通、禁止人员聚集等,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 加强个人防护:提倡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口、鼻等,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3. 持续加强病毒检测:各地加大病毒检测力度,快速发现有病毒感染者,及时隔离和治疗。
4. 加强社区管控:通过社区直接管理,实现对疫情的监控和管理,并且可以快速隔离病例,防止病毒扩散。
5. 实施医学观察:通过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以减少病毒输入和扩散风险。
6. 严格医院管理:加强对医院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7. 网络技术支持:利用网络技术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减少人员聚集,大大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8. 延迟学校开学:推迟学校开学,并采取线上教学等措施,降低学生之间的病毒传播风险。
9. 暂停大型聚集活动:暂停各类大型活动,如展览、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以减少人员聚集。
10. 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呈多地散发,经基因检测均为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
在此呼吁公众继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防控新冠疫情,牢记10条措施。
1.不麻痹、不大意。
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
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4.勤洗手、讲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风、不可少。
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6.一米距离,更安全。
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毒感染。
7.少出门、不聚集。
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
少出门、不扎堆。
8.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
9.讲科学、强免疫。
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能够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一、消毒管理措施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严格执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期间消毒的要求,保障消毒场所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1、施工现场、办公场所、生活区、公共区域(包含停车场、走廊、通道等)需进行消毒液消毒处理,常接触的小面积公共接触部位进行酒精擦拭。
2、食堂、宿舍、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地方以及闸机、升降机轿厢应实行定时消毒制度。
食堂餐前餐后进行整体消毒,每天至少4次;宿舍每天至少消毒2次;办公室、会议室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消毒。
3、确保施工现场、卫生间等公共场所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
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4、保持通风换气,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5、各版块、产业公司、项目部将所属资产区域范围进行划分,消毒操作人员落实到人。
6、操作人员间隔距离1米以上,防止呼吸传染。
7、关于消毒液、酒精等物品的领用填写《疫情防控用品发放记录》。
8、消毒工作应如实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9、消毒液存储、取用和操作严格执行《84消毒液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酒精消毒安全注意事项》,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
10、附件1《84消毒液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附件2《使用酒精消毒安全注意事项》。
附件1、84消毒液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按厂家说明书要求的比例用水稀释后方可使用,不得直接使用未经稀释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2、在使用84消毒液的时候,最好佩戴胶皮手套,保护好自己的手不受腐蚀,同时最好戴上口罩,防止消毒液气味被吸入体内,引起不适。
擦拭物体时,要使抹布保持湿润,太干起不到消毒作用。
3、消毒时应注意消毒时间。
不是消毒液和消毒对象一接触就能杀灭消毒对象上的有害细菌,要想保证消毒有效,就必须让消毒液与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
消毒对象在消毒时应保持干燥。
15 ~30分钟后,再用清水将物体表面的消毒液擦净。
4、84消毒液较为危险,不建议用来给要吃的食材蔬菜、水果、消毒。
5、彩色的针织物千万不要用84消毒液漂洗或喷洒消毒,否则,可能褪色。
6、使用时,注意消毒液不要飞溅到眼睛上,一旦不慎飞溅到眼睛上应立刻用清水冲洗或就医。
7、室内进行大面积消毒时,应在人流量少的早上或下班前进行清洗和消毒,人要离开室内,打开窗口进行通风透气。
疫情期间,最好每天坚持消毒。
8、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9、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含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10、消毒液应该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识,避免误服。
11、消毒液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需25°以下避光保存。
附件2、使用酒精消毒安全注意事项1、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于环境、物表面消毒。
如: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都不得用喷洒酒精的方式消毒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当空气中乙醇含量超过3%时,即可爆燃、。
2、不要在衣物上喷洒酒精消毒,如果遇到静电或明火可能燃烧。
3、应采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不要对水稀释使用,会形象杀毒效果。
4、谨慎使用、谨慎储存、远离火源,不要放在儿童易触及到地方。
5、存储酒精的容器要容易辨识或标注清楚,防止误食。
6、在使用酒精时,要保持通风,并且要远离高温物体,千万不要与明火接触;7、使用酒精前,要对周边易燃物进行清理,给电器和灶台面消毒时,要先关闭电源和火源,待电器和灶台表面冷却后在用酒精擦拭,以免酒精挥发发生爆燃。
8、使用酒精消毒时,严禁吸烟。
9、避免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如果两者混合,极有可能会产生剧毒气体危害身体健康、。
10、注意保持通风在室内不论是擦拭还是喷洒酒精消毒,都需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这样才不会因为酒精浓度过高而引发事故。
、11、不要大量存存储酒精,应放置在通风、无人员活动、无其他易燃物品、无火源、无使用状态的用电器具的的独立房间,不要与有人员和其他物品的房间混放。
12、专人管理,严禁非指定专人擅自进入存储房间。
13、酒精着火的处理办法:①最好在第一时间,移走易燃易爆物品,避免火势扩大。
②可以用湿布覆盖灭火,注意不要快速拍打,容易助长火势。
③火势较大报警。
二、现场管理环境卫生措施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严格执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卫生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一、建立卫生专人负责制,加强清扫通风和消毒消杀工作。
各单位、各项目部、各区域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必须根据国家政策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四、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力度,生活区主要通道及各个路口张贴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对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各班组可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疫情科学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不信谣、不传谣。
号召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办公、生活场所的卫生。
五、必须配备相应环境管理的物资,保障环境卫生达到要求。
六、规范垃圾管理,集中统一放置,严禁偷倒乱倒垃圾,要设置专门的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点收集桶。
七、办公区环境卫生管理1、控制办公区人员随意出入,进入办公区进行消毒,测量体温后方可登记进入。
2、对快递和外卖等物品,消毒后方可联系员工领取。
3、每日定时对门厅、楼道、卫生间、车库等公共部位实施消毒,且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4、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
5、办公电视、电脑键盘、鼠标等,每日用75%酒精擦拭2次。
使用频繁的,擦拭可增加至4次。
6、保洁用具按区域分开使用,避免混合使用。
7、保洁人员需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8、卫生间等区域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
9、中央空调系统分机旁管正常使用时,应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消毒。
10、保持通风换气,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11、各区域垃圾分区存放,每天对垃圾存放区域进行消毒。
八、生活区环境卫生管理1、控制生活区人员出入,在入口设立体温检查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查。
禁止外来访问人员随意进入生活区。
2、对湖北籍,武汉的人员原则上疫情结束前不予返工,对其他地方的工人采取隔离14天观察,无症状后再进行安全教育,复工。
3、生活区消毒灭菌。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可以有效灭活病原体。
4、对办公区、宿舍、会议室等进行消毒,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生活区卫生间使用完毕之后,做好消毒和通风。
完善卫生间洗手液烘干器等设施,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建议使用蹲便器。
每天清洁所有「高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桌面、门把手、洗手间固定装置、厕所、手机、键盘、平板电脑和床旁桌子。
6、公司全体人员,每天上午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测量人员体温。
出现发热人员,体温超过38.5度,伴有全身不适症状,服用退热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并进行隔离观察。
7、生活区内禁止长期露天堆放垃圾,垃圾场及时清理垃圾,杜绝污水横流。
九、现场环境卫生管理1、施工现场人员密集地方以及闸机、升降机轿厢应实行定时消毒制度。
2、保持通风换气,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3、设立封闭式分类垃圾存放点。
4、各作业场所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各种包装、废弃物随时收集清理。
5、易产生扬尘的作业环境,应采取封闭或洒水等抑尘措施。
6、从事有害环境作业的,应采取防护、隔离、通风措施。
7、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管理措施》进行消毒。
8、及时做好施工现场的垃圾储运、污水处理等工作,并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装置。
确保施工现场、卫生间等公共场所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
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9、加强工地内人员防疫工作,严防交叉感染。
10、减少人员聚集,班前教育、技术交底等活动应分散开展。
减少集中召开的会议,确需集中召开的,宜优先选择开敞、通风地方,参会人员应佩戴口罩,进入会场前后洗手消毒,集中时人与人之间距离至少保持1米以上。
11、在施工现场设立应急区域,并作出明显标识,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12、以上未尽事项,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有关要求执行。
十、相关附件。
附件1、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整治(一)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管理的通知》(冀建质安函〔2019〕145号)有关规定,开展施工现场环境整治行动,对办公、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人员聚集区要重点清理,实行分散就餐制度,由专人负责送餐;(二)建立卫生专人负责制,加强清扫通风和消毒消杀工作;(三)规范垃圾管理,集中统一放置,严禁偷倒乱倒垃圾,要设置专门的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点收集桶;(四)设置单人单间的隔离室,选址远离生活区,必须保证隔离期间隔离人员的吃、住、暖等生活需要;(五)发现疑似症状者,应在2小时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单人单间隔离,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处置。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开(复)工进场人员的摸底调查,按要求实行日报告制度。
要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监控和实名制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施工现场管控,对不落实封闭管理,现场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建设项目,取消开(复)工资格,停工整顿,并记入“黑名单”,依法实施处罚。
附件2、《关于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管理的通知》(一)一般规定1、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和建立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医务室、吸烟室、职工活动室、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办公等临建生活设施。
2、临建生活设施选址应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等相关规定,禁止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严禁将在建工程作为临建设施。
3、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应设置饮水桶(或饮水器),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水器具应定期消毒。
饮水桶(或饮水器)应加盖、上锁、有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临时用房应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所用材料合格并满足卫生、环保和消防要求。
装配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的相关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