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原因:需求拉动还是成本推动?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贷币供应超常规增长,较多的贷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投资和消费过旺,社会信用膨胀,生产过热。
通货膨胀的特征是供不应求。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失调型、输入型与综合型导致的通货膨胀。
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通货膨胀的讲解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通货膨胀的讲解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不足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收入增加或信贷扩张,购买力增加,而供给相对不足,引起价格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也可能是供给端的短缺引起的,当供给不足时,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
由于物价上涨,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所需的货币数量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因此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固定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下降。
尤其是那些依靠固定工资或退休金生活的人,他们的收入没有随着通货膨胀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他们的购买力被削弱。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投资和储蓄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人们会减少储蓄,将资金转向实物资产或投资项目,以保值增值。
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
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减少货币供应等手段来收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流通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其次,政府还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措施来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的竞争性,降低物价上升的压力。
总之,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我们在面对通货膨胀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和服务供应量,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有深远的影响,包括购买力下降、投资风险增加以及经济失衡。
首先,需求拉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增长导致人们购买力提升时,需求会大幅增加。
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通常会提高产品价格,以跟上需求,并增加利润。
这种价格上涨的现象会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开展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例如减税、提供补贴等,也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上升时,企业往往会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增加以及能源价格的波动等。
特别是能源价格的变动通常会对整个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交通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其他产业的运作。
最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央行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会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尤其是当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需要时,通货膨胀的程度会更加严重。
因此,货币政策的稳健与否对于控制通货膨胀非常重要。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有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购买力的下降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购买力相应下降。
这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收入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冲击。
其次,通货膨胀会增加投资风险。
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价值下降,资金投资的回报率相应降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变得更高,因为他们无法预测通货膨胀的具体程度,进而对投资项目的回报进行准确的估计。
这就阻碍了投资的规模和效率,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最后,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失衡。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时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但若通货膨胀过快、过高,就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供应。
需求拉动是指需求超过供给,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加,资金供应过多,企业生产无法满足需求时,商品价格将上涨。
成本推动是指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商品价格提高。
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都会同时推高商品价格。
货币供应是指中央银行长期印制货币,造成货币供应超过实际需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导致居民收入相对减少。
其次,通货膨胀会引发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资产泡沫,增加金融风险。
再者,通货膨胀会引发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的变化,部分居民可能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加剧金融风险。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应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水平。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加强监管,减少金融风险,保护居民的利益。
此外,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行为和价格操纵,也是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
相反,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过少,物价整体下降的状态。
通货紧缩通常发生在经济衰退、需求不足和财政政策收紧时期。
通货紧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需求不足和货币供给不足。
需求不足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下跌。
当消费者购买力不足,未能消费掉企业生产的商品,就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商品价格上涨停滞甚至下降。
货币供给不足是指中央银行未能及时投放货币,导致市场缺乏流动性,从而造成物价下跌。
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原理

通货膨胀原理
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应货币量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实际增长速度所导致的。
以下是通货膨胀的一些原理:
1.需求拉动:当总需求增加时,经济中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价格也跟着上涨。
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提高生产和供应以应对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2.成本推动:当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成本增加时,他们往往会将这些增加成本转嫁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3.货币供应增加:如果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
增长,那么货币供应量可能会超过经济实际增长,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4.经济过热:当经济过热时,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供不应求,导致工资和利润增加。
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5.外部冲击:自然灾害、战争、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会破坏经
济平衡,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增加、经济过热以及外部冲击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
了解通货膨胀原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投资策略。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
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
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
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
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
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
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通货膨胀的理论

通货膨胀的理论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的是经济中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理论对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通货膨胀将出现。
这一理论支持者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中购买者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
例如,在经济繁荣期,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倾向于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
供应商为了满足这一增加的需求,会相应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只有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通货膨胀才会发生。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的。
这一理论主张,当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会将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造成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者的行为。
当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成本上升时,企业倾向于提高产品价格以保持利润。
这进一步提高了总体物价水平,从而形成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当央行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导致总需求上升,从而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理论强调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通过发行更多货币,央行可以刺激经济活动,但过度放宽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四、期望影响的通货膨胀理论期望影响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发生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有关。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加剧时,他们会提前购买商品和服务,导致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从而实现了他们的预期。
期望影响的通货膨胀理论强调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对经济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和预期可以制定未来通货膨胀的路径。
总结起来,通货膨胀的理论可以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给和期望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通货膨胀的五大原因

通货膨胀的五大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①需求拉动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②成本推进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通货膨胀的原因③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原因④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通货膨胀的原因⑤抑制性通货膨胀
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变量
C
( 1 )
C P I
0 1 71 0
( 2 )
P P I
一O . 1 1 1 O
( 3 )
R P I
0 08 98
分清需 求拉动 型通胀和成 本推动 型通 胀 的关键 是研究成 本 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之 间的因果关 系。需求 拉动 型通 货膨胀表现 为对 下游产品的需求扩张引起下游产 品的价格上涨 , 进而引起上游或 中游 商品价格 的上 涨 ,从 因果 关系 上表现 为居 民 消费 价 格 指 数 ( C P I ) 的 变 化 引 起 原 材料 、燃 料 、 动 力 购 进 价 格指数和工业品 出产价格指数 ( P P I ) 的变化 。相对 而言 ,成本 推动型通货膨胀是 由上游和 中游商 品的价格 变化引 起下 游商 品 价格 的变化 ,在 因果关 系上表 现为原 材料 、燃料 、动力购 进价 格 指数 和 P P I 的变化引起 C P I 的变化 。 为 了证 实我 国通 胀 是 何 种 类 型 的 通 胀 ,本 文 选 取 我 国 居 民 消费价格指数 ( C P I ) 、工业品 出厂 价格指 数 ( P P I ) 和原 材料 、 燃料 、动力购进 价格指 数作 为通胀率 的代表 变量 ,构成 三变量 V A R模型来进行实证 分析 ,时间跨度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1 3年 2
三 、结 论
C P I 、P P I 和R F P I 三变 量 之 间 因果 关 系检 验 结 果 如 下 表 3—
2
表 3— 2 格兰杰 因果关 系检验结果 零假设
P P I 不是 C P I 的 格 兰 杰 原 因 C P I不是 P P I 的 格 兰 杰 原 因
F 统计值
3 .7 9 4 6 5 .2 8 1 7
郭 曼
摘 要 :2 0 0 2年 以 来 ,我 国一 直 存 在 通 货 膨 胀 的 隐 患 。 不 同 的通 胀 原 因 需要 不 同的 政 策 加 以 治 理 , 因此 ,本 文 通 过 实 证分析 ,得 出了中国通胀既有 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 动的原 因,且 更偏 向于成本推动 。 关 键 词 :通 货 膨胀 ;需 求拉 动 ;成 本 推 动
—0 4 4 1 7
0 3 2 3 2 一 0 2 6 o 2 0 . 4 6 3 2
一O . 5 1 8 3
R F P I( 一1 )
0 . 0 8 5 1 十
0 . 3 0 4 4}
l 3 7 2 2
R F P |(一 2 )
一 O 1 2 O 3
月。 ( 一 ) 检 验 数 据 的 平 稳 性
C P I( 一I ) C P I( 一 2 ) P P I( 一1 )
P P I (一2)
0 . 9 8 9 3 一 0 0 4 3 0 0 . O 4 4 0
0 O 1 1 0
0 . 2 7 6 0 一 0 2 0 3 4 1 1 7 3 4
为了证实我国通胀是何种类型的通胀本文选取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作为通胀率的代表变量构成三变量var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时间跨度为2000一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原纵览
财政金融
我 国 通货 膨 胀原 因 :需 求 拉 动 还 是 成 本 推 动 ?
—
说 ,通胀会造成 价格信 号失真 ,生 产者容 易盲 目生产 ,产 业结 构和经济结构 出现 畸形 ,从而造成 国民经济的 比例失调 。而且 , 通胀会削弱我国产 品 的在 国际 上的竞争 力 ,对我 国 出口型企业 有很大的冲击作用
二 、我 国 通 货膨 胀成 因 的实 证 分 析
表 3—3 c H 、P P J 、R F P I 的 脉 冲 响 应 函数 方 程 系数 值
我 国通 货 膨 胀 现 状 近 年 来 ,我 国的 通 货膨 胀 问题 一 直 是 人 们 关 心 的 热 点 话 题 。 对普通 民众来 说 ,通胀表 现为食 品 、汽油等 生活必 需品价 格 的 上涨 ,生活成本 的不断 提高。2 0 1 1年 四季度 的调 查显示 ,超过 半 的 民众 表 示 物 价 上 涨 已 达 到 不 能 容 忍 程 度 。对 一 个 国 家 来
一 O 1 7 9 7{
一 0 4 O 2 8
调整 R
0 9 2 7
0 9 7 3
0 9 7 8
原材料 、燃料 、动力购进 价格 指数本 文用变 量 R F P I 表示 。 通过 A D F检 验 ,可 以看 到 这 三 列 时 间 序 列 数 据 均 是 平 稳 的 。其 中 ,C P I 在5 % 的水平 下显 著 ,P P I 在 1 % 的水 平下 显著 ,R F P I 在 l %的水平下显著。
( 二 )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注: 表示 在 1 O % 的显 著 性 水 平 下 通 过 T检 验 。 从脉冲响应 函数方程 ( 1 ) 、( 2 ) 可 以看 出,滞 后 1期 和滞 后 2期 的 R F P I 指数对 C P I 和P P I 当期有显著影响 ,从方程 ( 3 ) 可 以看 到 P P I 、C P I 的滞后期 对 R F P I当期 的 影 响 并 不 显 著 ,因 此我们可以说我们的通胀更偏 向于成本推动 。
一
、
( 三 ) VAR模 型 检 验
为 进一 步 了解 这 = = 三 种 指 数 之 间 的关 系 ,本 文 运 用 V A R模 型 来 模 拟 一 个 指 数 的 变 动对 另一 指 数 的 影 响 ,并 选 择 了 2 4期 的 数
一
据作为脉冲相应 的时 间段 。从 脉 冲响应 函数 图可 以看 出,我们 的通货膨胀 的成 因既 有成本 推动又有 需求 拉动 的特点 ,即我 国 通胀有双重特征但从 C P I 、P P I 、R F P I 的脉 冲响应 函数方程 表 3 3可 以看出 ,我国倾 向于属 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