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例分析)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趣味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实例分析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分数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2.游戏化教学,增加互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加法。
具体来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代表在黑板上写出一位数字,其他小组的代表则要尽快找到一个与该数字组成加法题的另一位同学,组成答案正确的算式。
最后正确算式最多的队伍获胜。
这样的游戏不仅有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纸盒、易拉罐等物品,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七巧板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旋转图形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一、激发学生兴趣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对数学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展示或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充满乐趣,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二、提高学习效果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趣味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更加专注和投入,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
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题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些趣味性的逻辑推理题目和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的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趣味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学生动手实践。
趣味性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从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趣味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
通过互动,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趣”动我心——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简谈

“趣”动我心——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简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通过趣味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
将数学教学与适当的游戏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际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各种形状物体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几何知识有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多媒体教学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一种主流方式。
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思维激发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推理,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五、奖励激励为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可以适当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弄一些小奖品或者表扬信,鼓励他们在学习数学上取得进步。
这种积极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六、故事教学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更加轻松自然。
七、趣味教学器材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教学器材,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棋盘等,这样可以使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小组合作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解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引言1.引起学生的兴趣趣味性是指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动力相对较低,因此需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果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就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提高学习效果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趣味性的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中,能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问题,勇于创新尝试,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从而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借助游戏元素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加学习情趣。
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知识的乐趣,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图形、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探索和实践,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字与图形的互动展示,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教师还可以引入手工制作、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也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起到了重要影响。
教师要以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精神状态面对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解数学知识,用幽默风趣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相结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我们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上,我们要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趣味性教学,可以
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的趣
味性教学方法。
1. 数学游戏: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
可以使用卡片游戏来
教授加减法。
在卡片上,写上一些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加减运算,找出特定的数字。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数学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
的抽象概念。
可以编写一个关于数学法则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来理解数
学法则的运用。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并且记忆更加牢固。
4.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数学
的兴趣。
可以让孩子们在超市购物时,通过计算价格和找零的方式,来练习加减法。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的应用。
5. 竞赛和奖励:通过数学竞赛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可
以组织一个小班级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也可以设立一些
小奖励,如积分榜、小礼品等,来鼓励孩子们学习数学。
通过以上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愉快和轻松。
这些方法
也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您的数学教学更加有趣和有效。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趣味性教学的概念及特点趣味性教学是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及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趣味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获取知识。
(1)活泼生动。
趣味性教学总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画、游戏、实验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循序渐进。
趣味性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渐进性,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直观体验。
趣味性教学重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通过各种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体验知识的奥秘。
(4)互动性强。
趣味性教学倡导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交流和获取,增强教学的效果。
1. 培养兴趣,激发想象趣味性教学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从而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在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图形设计出新的图形,或者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增强亲身体验,提高学习效果趣味性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数学中的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比如通过数字拼图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或者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和应用等。
3. 融入情感因素,提高学习积极性趣味性教学可以融入情感因素,通过学生喜欢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的形式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给小学生上有趣的数学课

如何给小学生上有趣的数学课数学是一门被广泛认为枯燥乏味的学科,然而,给小学生上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并不是一件难事。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创造性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教师给小学生上有趣的数学课。
一、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将游戏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实际运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
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例如在购物中计算找零的钱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等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故事化教学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可以使数学更加有趣和生动。
教师可以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以角色和情节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等差数列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通过故事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实验器材、数学游戏卡片或者电子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使用数学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运算,使用数学游戏卡片进行数学记忆训练等等。
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趣味数学挑战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挑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设置一个数学谜题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尽可能多的数学题目,通过挑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角逐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和成长。
总结起来,给小学生上有趣的数学课需要基于游戏化教学、实际运用、故事化教学、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及趣味数学挑战等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中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田莹
(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第一小学,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堂好的教学课,它能使学生激发和产生强烈的兴趣,释放积极思维的潜能,体现出学生听起来快乐有趣、学起来轻松易懂,用起来灵活自如等特点。
关键词趣味;数学;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堂好的教学课,它能使学生激发和产生强烈的兴趣,释放积极思维的潜能,体现出学生听起来快乐有趣、学起来轻松易懂,用起来灵活自如等特点。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关键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年龄特点出发,挖掘数学生活素材,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一种快乐、享受的学习境地。
1 贴近生活、形象生动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侧重于具体形象思维,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于理解,如果把它贴近生活形象化、学生听起来有趣,学起来轻松,思维也十分活跃。
例如我在教学中利用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
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
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
”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
”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
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
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在故事中能够很快的掌握住学习的方法。
例如,“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教学,用字母表示:(a+b)×c=a×c+b×c,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而是乘和加的混合运算,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比较抽象。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的因素相乘,可许多学生还是错写成(a+b)×c=a×c+b等形式。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呢?我写下了这样一个式子:姐姐+你妈妈=姐姐×妈妈+你×妈妈,然后提问:“谁能解释为什么我这样写吗?”思维活跃的学生马上就会回答:“因为妈妈是我和姐姐共有的,所以我和姐姐都有资格和妈妈在一起。
”我接着说:“是的,妈妈既要关心爱护你,也要关心爱护姐姐,妈妈不会偏心的。
”……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a+b)×c 的算式写出来,结果大家很快写出:(a+b)×c=a×c+b×c。
其实孩子在编例子的同时,已经把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学生就不再出现(a+b)×c=a×c+b 的错误。
在生动活泼的“打比方”中,既带给了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又让我们把枯燥深奥的数学概念化为形象而具体的理解形成,使学生在形象贴切生动的例子中学懂了数学知识,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改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的情绪处于饱满状态,有助于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课堂反应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教师优秀的语言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力求使教学语言有情趣、形象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
当学生猜对后,我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
这样的教学语言比干巴巴的直奔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要学钟表知识要有趣的多,学生乍一听还以为是一则小故事,所以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仔细听,一下子就进入了听课状态。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提出问题或者进行习题讲解时,要注意说话方式,通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消除数学知识枯燥的印象,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分析智能
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只好司,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
专题作业就是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调查分析、表达交流、合作战事等等探究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文化宫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
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使对常州市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首先回忆已学知识,教师出示一份厨房平面设计图,以及一些物品—冰箱、煤气灶等的实际规格,让同学们来审计这幅平面图,“你认为它规范吗?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请学生根据有关信息,确定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同时,让学生计算一下“比例尺是多少?”“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学生在交流中,说明了比例尺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还可以用什么关系说(分数关系,倍数关系)等。
在整理知识后,提供一定的资料,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
要求:(1)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
(2)设计合理,经济实用。
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
让学生学会在众多
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宏.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4).[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