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考、易错成语大全
100个常考常错成语

100个常考常错成语常考常错成语是指在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并容易出错的成语,学生在掌握这些成语时容易理解错误或拼写错误。
下面是一些常考常错成语及解析,希望能帮到你。
1. 人山人海正确解析:形容人多拥挤的场面。
常见错误:人山人坏。
2. 不可思议正确解析:形容事情非常奇怪或超出常理。
常见错误:不可思想。
3. 不知所措正确解析: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感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
常见错误:不知所错。
4. 买椟还珠正确解析:比喻对人或事物只看一部分,未看到全部。
常见错误:买毒还珠。
5. 自由自在正确解析:形容心情舒畅,没有困扰,自由自在。
常见错误:自由自带。
6. 随遇而安正确解析:遇到什么情况,就按情况来,不强求其变。
常见错误:随雨而安。
7. 力不从心正确解析:形容力量不够,不能办到理想的程度。
常见错误:力不存心。
8. 一败涂地正确解析:比喻完全失败,一败涂地。
常见错误:一败途地。
9. 力挽狂澜正确解析:比喻努力扭转败局,阻止不利事态的发展。
常见错误:力挽狂篮。
10. 刻不容缓正确解析:形容情况紧迫,不能再拖延。
常见错误:刻不容幻。
11. 亡羊补牢正确解析: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弥补过失。
常见错误:亡阳补牢。
12. 三思而行正确解析: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慎重考虑再行动。
常见错误:三思而犯。
13. 人云亦云正确解析:指一个人随声附和,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常见错误:人云亦容。
14. 杯弓蛇影正确解析:比喻人在惊恐的情况下,容易疑神疑鬼。
常见错误:杯弓舌影。
15. 七上八下正确解析:形容人因焦虑不安或心事重重而情绪不稳定。
常见错误:七下八上。
以上是一些常考常错成语及解析。
掌握这些成语的正确意思和用法,可以帮助你在语文考试中避免错误。
记住,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非常重要,不仅要记住字面的含义,还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希望你能加油,做好语文学习!。
高考易混淆成语

高考易混淆成语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误用例句: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误用例句: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误用例句:“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人法网。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误用例句:冰心老人生前曾三令五申地强调中学生要学好语文。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
误用例句: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莘莘:众多。
误用例句:那是一张两个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盟约。
误用例句: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误用例句: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消除。
误用例句:张明的文章语句不通,条理不清,观点不明确,真是不刊之论。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多用于讽刺、贬义。
误用例句:看到他熬红的眼睛,熬瘦的身影,大家都感激涕零。
如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和启发。
误用例句: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沐春风,深受感动。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其影响。
误用例句: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戮。
处心积虑:存心已久,费尽心机。
贬义。
误用例句:为了救活这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误用例句: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118个高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

118个高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1.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多为贬义用法。
4.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5.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7.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8. 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9.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0.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11. 满不在乎: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2.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3.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15. 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多用于贬义。
16. 精神矍铄(jué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 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19.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 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1. 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2. 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
23. 不期而至: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24. 不名一文:一点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
25. 不屑一顾: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6. 始作俑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为贬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27.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8. 疾恶如仇: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29.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通常是以前见过面的或未计划的事情偶然碰见或发生。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1. 井井有条:形容事物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的样子。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或无益的事情。
3.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长远利益。
5.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努力。
6. 蚍蜉撼树:比喻力量或本领太小,想超越自己力量范围的事情。
7.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或炫耀自己。
8. 杯水车薪:比喻对大事采用不恰当或不适当的办法。
9. 杀一儆百:杀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
10. 月下老人:传说中主管人间事务的神仙。
11. 闭门造车:形容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做事情,不考虑实际情况。
12. 独一无二:形容没有其他同类,独特无比。
13. 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话或行动中有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
14.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本来打算巧妙地达到某种目的却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坏。
15.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毫不退缩。
16. 白驹过隙:比喻时光过得很快。
17. 寅吃卯粮:比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18.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事物内在道理的人讲道理,不会引起对方的理解。
19. 脱颖而出:比喻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具有特殊才能或优异表现。
20. 明哲保身:比喻在危险或困境中能够保全自己,做到自我保护。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1.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地步。
易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2.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4. 溢美之词——表示过分赞美的言词。
易误用为褒义。
5.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易误用在别人身上。
6.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易误用为没有联系。
7. 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害怕。
易误解为凶猛。
8.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易误用为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9.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易误用为等待观望。
10. 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也用来形容人善于使用手段,用假象迷惑人。
易误用为行为不专一。
11.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易误用为听者没有理解。
12.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易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13.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成事实。
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4.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易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15. 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易误用为“屈指可数”。
16.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17. 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或空虚寂寞的样子。
易误用为形容空间空旷。
18.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易误解为尊敬。
19.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易误用为形容水平、成绩等。
20.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误用为“昨日黄花”。
21.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常考易错成语积累

常考易错成语积累一、比喻事物真、假,人好、坏混杂。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
泥沙俱下:不同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泥沙俱下只用于人。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人的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只能指人。
二、形容书法或文章天马行空:诗文书法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可用于自谦之词。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信手拈来:。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与司空见惯类似,后不加宾语。
率尔成章: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
淋漓尽致:文章谈话详尽透彻,也只暴露得很彻底。
连篇累牍:文词冗长,叙述篇幅得多。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也形容文章篇幅不长而有力。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常误用为文章写得不好。
三、形容建筑物或器物或技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技艺精巧。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高超,只用于人工制造。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漂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好了要求更好。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社会地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用于夫妻,情人,男女之间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互敬重。
破镜重圆:指夫妻分散或破裂后重新团圆。
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好。
青梅竹马:男女幼时亲密无间。
碧海青天:形容女子对爱情坚贞。
五、一般用于坏事长此以往:一般用于坏事,并且指以后要发生的。
无独有偶: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常用于坏事。
在劫难逃:旧时指注定要遭受某种灾祸,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
趋之若鹜: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易错成语100例

高考重点、易错成语100例1、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2、抛砖引玉:抛出不值钱的砖,引出极宝贵的玉。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常用作谦词。
3、望其项背:能够望到别人的颈项和背脊。
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
多用于否定式,表示远远赶不上或比不上。
4、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或著述极多。
5、文不加点:点:涂改。
文章一气写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6、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罄,尽。
7、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荏,软弱。
8、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9、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
虚,假意;委蛇,敷衍。
11、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
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
鸩,一种毒鸟。
12、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多含贬义1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14、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5、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
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16、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17、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
长期的借用不归还。
18、不以为然:然:对。
不以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
有轻视的意思19、安步当车:安,安闲。
当,当作。
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易望文生义。
20、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
公考行测高频易错成语

公考行测高频易错成语
1.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 闭门思过:闭门自省,反省错误
3. 刻舟求剑:拘泥于固定的观念,不适应变化
4. 左右逢源:无论对方采取什么行动都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5. 亡羊补牢:事情发生错误后,赶紧补救
6. 青出于蓝:学生的成绩不仅仅能够超过老师,甚至超过大师
7. 杀鸡取卵:贪图一时的小利却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8. 马失前蹄:事情本已到了成功的前一步,却因为疏忽而失败了
9. 画饼充饥:只有想象中的事物,而无实际的营养补充
10. 无事生非:无缘无故地制造争端或纷争
11. 孤掌难鸣:单个力量很难取得成功
12. 云淡风轻:境界高,不为外物所扰
13. 同床异梦:志不同,心不同,目标不同
14. 鸡飞蛋打:事情做得太仓促,没有留下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15. 对牛弹琴:对不理解的人讲无用的道理
16. 人山人海:人多得像山和海一样
17. 自相矛盾:自己的言行与行动不相符
18. 一劳永逸:只做一次努力,永远解决问题
19. 美事酸辣: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20. 悔不当初:事后后悔,希望自己当初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考、易错成语大全
万人空巷
【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登堂入室
【释义】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总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望其项背
【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目无全牛
【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差强人意
【释义】差:程度副词,勉强。
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难以让人满意。
石破天惊
【释义】原形容箜篌kōnɡhóu的声音,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七月流火
【释义】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罪不容诛
【释义】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释义】刊,古代指削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明日黄花
【释义】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不足为训
【释义】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文不加点
【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刚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无所不为
【释义】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常被误指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炙手可热
【释义】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的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是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穷形尽相
【释义】形容刻画得极其细致逼真。
【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误用】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意。
【成语拓展】
穷兵黩武
【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穷而后工
【解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解释】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产生变化,后多指人处于困境就会设法寻求改变。
三人成虎
【释义】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首当其冲
【释义】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示例】这是没有疑议的,平原的游击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危言危行
【释义】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骇人听闻
【释义】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示例】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皇帝的新装》)【误用】常与强调主观夸大目的的“耸人听闻”混淆。
耸人听闻
【释义】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示例】张三整天就会讲些耸人听闻的话,不可信的。
【误用】常与强调客观效果的“骇人听闻”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