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大家享,不要独享
福报有定数,做到这三点,才能避免福报耗尽

福报有定数,做到这三点,才能避免福报耗尽星云大师说过:钱只能这辈子用,福报呢,生生世世都可以用。
佛教认为:福报是比钱还要有用的东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坚持善行就能够积累自己的福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想着助人行善,以求给自己带来好运。
但是生活中有些人积德行善积累了一些福报,以为福报会一直跟随着自己。
言行便开始肆无忌惮,再也不复之前的善行,结果导致生活中事事不顺,事业和家庭中都烦恼连连。
星云大师对此就说过:“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定数的,一个乐于行善的人一般是不会遭受不间断的霉运的。
”每个人的福报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若一个人开会霉运连连,那就是他们的福报“漏”了,被消耗殆尽。
福报有定数,做到这三点,才能避免福报耗尽。
01慎言《妙法莲华经》有云:尔时一切大众皆蒙佛授记,舍利弗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大欢喜。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由佛来传教,舍利弗因为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得到了佛法真谛而觉得欢喜。
其中口业就是告诉我们要慎言,常言道:“话休不想便说。
”一个人话要出口时一定要经过思考,千万不要不经大脑便脱口而出。
星云法师认为:语言能帮助到一个人,也能伤害一个人。
你若不慎言,你的福报一定会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利踪禅师曾看到一个经常受人戏弄的孩子,他鼓励那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佛会保佑你的,不要放弃自己。
”就因为这句话让那个孩子找回了信心,最终考取了功名。
常言道:“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他能帮人也能害人。
有些人他在生活中随意恶语伤人,说话不分场合,导致得罪了别人还不自知,这就是“祸从口出”。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话比较多,那就更应该慎言了。
佛讲因果报应,你造一句口业,就会得到相应的恶果。
这就会消耗自己的福报,使福报有了缺口,不断的渗漏。
最后消耗殆尽。
所以做人一定要学会说话,出口前想想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会慎言,福报自然能够常在。
02慎行《列子》有云:“慎尔行,将有随之。
六和敬之“利和同均”

六和敬之“利和同均”节录⾃:净空法师《佛说⼤乘⽆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第⼗次宣讲)第13集个⼈修学摘录,断章取义,有碍佛法圆融的体现,仅供参考,请详见完整原著、原⽂。
末后⼀条「利和同均」,这⼀条重要。
佛说法,往往最重要是第⼀条跟最后⼀条。
利是什麽?指我们个⼈的福报。
利和同均,这个意思就是有福共享,我有福报与⼀切⼤众共享,他有福报我不必享他的,要有这个认识。
我有福报给⼈家享,⼈家有福报我不要享他的,我们只有付出,没有求取,你的⼼才清淨、才相应。
我有福报供给别⼈享,⼈家有福我也享,这样就变成有报有偿,有报有偿这是有往有来,这是做⽣意买卖,这个没有觉悟。
真正觉悟,只有奉献没有求取,你的⼼多清淨、多⾃在。
实在给诸位说,真正能这样做,你的福报就愈来愈⼤,为什麽?⾃性裡⾯本具的德能现前了,⾃性裡的障碍清除了。
我有个念头要享别⼈的福,这是障碍,这个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称性的福德现前。
我们看经典裡⾯讲的西⽅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的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那⼀种殊胜庄严,不但⼈间没有,⼤梵天也没有。
他这个福报从哪裡来的?不是修得的,诸位要晓得,不是修得,是⾃性裡⾯变现出来的,是⾃性裡头本来具⾜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利和同均,性德就能现前。
假如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断,你修布施、你修供养,能不能得福?能得,你所得的是你的修德,那个不是⾃性本具的福德,是你这⼀⽣所修的。
你所修的福德能报得尽,也就是能⽤得尽的,不再继续修,福报⽤完就没有了,这个是我们很容易见到的。
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太多了,他有福报,前世修的,这⼀⽣没有修,福报享完就没有了。
佛在经论裡⾯告诉我们,世间⼈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
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钜⼦、⼤企业家,他们拥有很⼤的财富,从哪裡来的?前世修得的,有许多是由很多世累积的,在这⼀⽣当中缘成熟了,发这麽⼤的财,得这样殊胜的果报。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每个人的福报和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南北朝的名士傅昭在《处世悬镜》中提出了三条修身积福的箴言: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遇到让自己极为愤怒的事情不要暴跳如雷,在特别高兴的时候也不要欣喜若狂。
不要受到外物的干扰,平和恬淡的心境才能滋养出绵长的福报。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都来夸赞也不要更加奋勉骄傲,全世界都来责难,也不要因此而变得沮丧。
心平气和的人最强大,情绪已经不能够左右他们的意志,这样的人生自然福气满满。
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朝不保夕,谢安却凭借着良好的心态得以功成名就,寿终正寝。
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
敌军来势汹汹,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只有谢安依旧镇定自若,坐镇指挥战斗。
有个将领出发前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这个仗怎么打。
只见谢安神情泰然,答道:“自有安排。
”过后便一言不发,神情自若,照常与亲朋好友聚会,饮酒。
当大胜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
他看完捷报,就放在座位旁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最后客人憋不住了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泰然自若,喜怒不形于色的谢安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名留后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心绪平和,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对于奢靡粗鄙的俗事不要参与,秉性恶劣的人员不要与之交往,坚守正直才是立身之本。
洁身自好是难能可贵的品德,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能够坚守本心的人,方能守得住福气。
孔子在《为政》篇里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的正人君子,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却不结党营私,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堂堂正正。
福报不是求来的一切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福报不是求来的,一切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在佛菩萨面前,我们习惯于求福,却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
若不断除恶念恶行,再多祈求也无益。
我们说信佛,其实是信因果。
想要得福报,就要种福因;想要离苦祸,就得断诸恶。
一切苦乐福祸,都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说:求佛,不如学佛。
学佛的大慈悲、大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
福报不是求来的,一切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有福报,还要有智慧。
不然福报来了,也很危险。
当官是因为有福报,结果贪污了,被抓进去。
发财也是因为有福报,结果去吃喝嫖赌,满身都是病。
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
所以你福报来了,心还要正。
心不正,福报就守不住。
出家人走到哪里,都是简单的,两手空空,住的好坏都很随缘。
吃的好坏也无所谓。
不是真的随缘。
那别人为什么做不到。
首先他没有福报,你想看,要出家也要福报,要天下丛林任君餐,也要福报。
你想到庙里去吃一餐,也是要福报。
不是说,你出家了,你就有福报吃。
如果没有福报,一餐也吃不到。
很早时,有个行脚僧人去山上庙里挂单,知客师不给他挂单,而且还把他赶出来。
天又黑了,怎么办?没有办法,只好在韦驮菩萨桌子底下睡一觉,第二天再说。
行脚僧就很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都不让挂单。
半夜,韦驮菩萨就给他托梦。
他说,你前辈子在庙里,别人干苦力活,你就偷懒。
终于勉勉强强搬了几块砖头。
因为你搬了几块砖头,所以现在才有福报躲在我桌子底下,否则你早就被扫出山门了。
这个行脚僧才恍然大悟。
不管出家在家,福报都很关键,尤其是结三宝的福报。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官位有官位;为什么他什么都美满?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间所有的好运都给了他?其实,福报不是神力可给予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
怎样才能有福报呢?勤俭节约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由于浪费奢侈,不懂节约,最后免不了穷困潦倒。
周武王曾感叹:“像纣天子这般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国者!”相反的,有些人勤劳节俭,所以福报随之而来,如台塑企业王永庆先生。
为什么自带香烛无功德福报

为什么自带香烛无功德福报
自带香烛是指在中,僧侣们或众们在礼佛时自带香烛礼拜。
在中,自带香烛是一种仰,它是表达着对佛祖的尊重,以及对佛祖所创造的教义的致敬。
然而,自带香烛无功德福报,这一说法也受到许多人的质疑。
首先,对于自带香烛无功德福报的说法,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自带香烛的行为不会使祈祷者获得功德福报,因为自带香烛只是一种礼拜的形式,而不是一种真正的仰行为。
因此,自带香烛的人并不能得到佛祖的祝福,也不能得到功德福报。
其次,另一种观点是,自带香烛也可以带来功德福报,但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才能得到。
例如,自带香烛的人应该真诚地礼拜佛祖,并充满热诚地表达自己对佛祖的崇敬,这样才能得到佛祖的祝福,从而获得功德福报。
最后,自带香烛不一定能带来功德福报,但自带香烛可以带给人们心灵的安慰,让人们更加安心、更加任佛祖,从而更加仰佛祖。
因此,自带香烛也有着自己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功德福报。
总之,自带香烛无功德福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自带香烛不仅可以获得功德福报,而且还有其他价值,比如给人们心灵的安慰。
因此,自带香烛不仅是一种仰的表达,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旅游广告语

旅游广告语旅游广告语1一、带着佛意走,吉祥永相随。
二、快乐的记忆,永恒的纪念。
三、佛地游,佛缘留。
四、梵音袅袅,吉祥钟报。
五、因缘而会,拜佛求安。
六、游来祥和伴,家至佛相随。
七、让佛永远在我们身边。
八、旅游纪念,没有白来。
九、缘来缘去,好运相随,莫留遗憾在途中。
十、不要让旅行留下遗憾,把吉祥带回家。
十一、拥有吉祥,一生无憾不要让吉祥和您擦肩而过。
十二、让小小礼物带给你美好的他乡记忆。
十三、朝拜佛教圣地,结缘佛品慈怀。
十四、不要把美好记忆遗忘。
十五、偶然发现,这就是缘。
十六、吉祥物,给佛留个好纪念。
十七、岁岁花开,时时吉祥。
十八、吉祥物带回家,生活更温馨。
十九、念念不忘,珠(祝)你平安。
二十、朝拜佛教圣地,结伴佛品世缘。
二十一、山水之乐,智仁之物。
二十二、福报一生,吉祥随带。
二十三、爱我,就带我走。
二十四、要是没有吉祥,生活不堪设想。
二十五、一期一会,传承一生珍惜佛缘,图个吉祥。
二十六、脚踏此地过,遗憾不留心。
二十七、带走吉祥物,回家才没有遗憾。
二十八、吉祥物,一地一念想。
二十九、选择你的吉祥物,一生都吉祥。
三十、圣洁吉祥物,福运长相随。
三十一、吉祥常相伴,离开不遗憾。
三十二、吉祥物,把佛祖的祝愿带回家。
三十三、遇见你,就非你不可。
三十四、将佛光带给每一个你所关心的人。
三十五、买份吉祥物,平安人生路。
三十六、吉祥物,爱归途。
三十七、珍藏吉祥,留住回忆。
三十八、心如意,物吉祥。
三十九、带着虔诚的心来,带着吉祥的物回。
四十、吉祥相伴,此行无憾。
四十一、左手菩提,右手吉祥,幸福就在你手。
四十二、旅游,轻轻地带走一片信念。
四十三、遇见你,就不再错过你。
四十四、我的吉祥物,伴我一生如意吉祥。
四十五、佛常在,心自在。
四十六、一花一世界,一物一相思。
四十七、带走吉祥,不留遗憾。
四十八、佛光在心中,平安全家人。
四十九、带走的是回忆,相随的是心意。
五十、缘定三生,只为一世相伴。
五十一、人生拾贝,纪念珍藏。
五十二、佛送吉祥,伴君还家。
观音赐福发朋友圈的句子

观音赐福发朋友圈的句子
1. 以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祝福朋友们一切安康。
2. 愿观音菩萨的智慧之光照亮朋友们的人生道路。
3. 在观音菩萨的庇护下,朋友们将得到平安和幸福。
4. 愿观音菩萨的慈悲眼光守护朋友们,带来无尽的福泽。
5.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观音菩萨祈求幸福与快乐。
6. 在观音菩萨的庇佑下,朋友们的人生将充满智慧和善良。
7. 愿观音菩萨的宽容之心给朋友们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8. 愿观音菩萨的慈悲手掌为朋友们抚平一切困惑和苦恼。
9. 让观音菩萨的祝福点亮朋友们的生活,带来幸福和成功。
10. 在观音菩萨的庇佑下,朋友们将获得财运和事业的成功。
11. 愿观音菩萨的慧眼洞察朋友们的困境,给予力量和勇气。
12. 观音菩萨的智慧之光将为朋友们解开所有困难和难题。
13. 愿观音菩萨的慈悲之手给予朋友们健康和康复的能量。
14. 在观音菩萨的庇佑下,朋友们将拥有幸福和美满的家庭。
15. 愿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给朋友们带来爱与温暖。
16. 观音菩萨的祝福将为朋友们驱除一切邪恶和灾难。
17. 愿观音菩萨的慈悲手掌庇佑朋友们的每一天。
福报至理名言名句大全

1.福报如阳光,不分东西,没有偏心,每个人都能享有。
2.福报来自内心的善良与正直,而非外在的物质。
3.福报无量,修行有道,让我们在善良的路上不断前行。
4.积善行,思利他,方能修得福报。
5.行善不言,福报自显;心怀善意,必有福报。
6.积善行,思利他,方能累积无尽福报。
7.人生在世,种善为慧;福报延绵,由心而生。
8.福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无法用金钱衡量。
9.积德行善,福报无量。
10.有善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种福田,自得福报。
11.行善积德,福报自来。
12.种下善良的种子,收获福报的果实。
13.口吐善言,行善事,内心的喜悦将会为你带来福报。
14.人有福报,自然会感召到富贵家庭。
而且嫁给穷人,都会把穷人给旺成富人。
这就是福报的重要性。
钱别人会抢走,但福报不会被抢走。
15.福报是感恩之果,痛苦是怨恨之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报大家享,不要独享
我们这一生要永离三界之身,我们现在知道,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不要了,什么都放下。
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我只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莲池大师,这叫做离生法。
我们要晓得,现前所拥有的财富,在家同修有产业,无论多少,你自己要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拥有是因为你有福报,你要想这个福报愈积累愈大,那这个福报送给没有福报的人去享,照顾别人,福报大家享,不要独享。
大家享,你的这个福报就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大,大到这个世间不能容,就把你挤到天上去,享天福,大梵天王。
如果比大梵天王福报更大,又把你挤上去,挤到摩酰首罗天王,你步步高升。
摩酰首罗天王要是把他的福报统统舍掉,他就成佛。
这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没有智慧的人他也做不到。
真的明了之后,一定要舍。
佛经上常称「二足尊」,足是满足,圆满了。
二是什么?福报圆满,第二个是智慧圆满。
我们「皈依佛,二足尊」,在拥有福报、智慧里面,佛是排名第一,没有能跟佛相比。
佛的福报完全是给大家享,他自己不享,所以他的福报就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O集)2011/1/23 檔名:02-039-0250。